華文網

價值分析之宏觀經濟學(6)——封閉環境中商品與貨幣市場均衡

前面兩節的內容分別介紹了封閉環境中的商品和市場均衡,從中可以看出, 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均衡關係都是與利率和總收入是相關的,在均衡曲線中,其參數都是相一致的,

那麼能不能將這兩個市場重合在一切研究呢?這就是本文要談論的問題——封閉環境中商品與貨幣市場的均衡。

1 IS-LM均衡

這裡再回顧一下商品和貨幣市場的均衡,也就是IS和LM均衡關係:

IS關係式:Y=C(Y-T)+I(r,Y)+G

LM關係式:MS//P=L(Y,r)

聯立方程組,可以或者均衡解Y*和r*。隨之而來的,我們就可以得到消費量、投資量和儲蓄量。具體圖形如下:

從圖中可以看出,IS與LM曲線相交於宏觀經濟均衡點A*,在A*點的位置上,實體市場與金融市場同步達到平衡。由於在短期內,我們可以假定國內市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所以可以用該模型來解釋相關的現象;除此之外,該模型最大的作用可以協助我們調整短期內的經濟走向,如政府實施貨幣政策或者財政政策的時候,

我們可以通過該模型來預判短期內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2 封閉經濟中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通常都是通過直接影響參數Y來起到相關作用的。一般來說,政府可以通過增加預算赤字BD=G-T來刺激經濟的增長,所以又稱為“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主要有三種方向:A 增加政府支出G;B減少稅收T;C AB兩種措施的結合。

這裡以增加財政支出G作為例子來解釋如何影響經濟體中的其他參數。

首先,增加財政支出會增加需求從而增加Y(Y=C+I+G),Y的增加又會引起消費C和投資I的增加,反過來又會增加Y,如此反復,直到出現一個新的均衡Y1>Y*(如圖),均衡點A1。但是Y的增加又會增加貨幣需求,貨幣供給不足,貨幣市場出現了不均衡,因此為了均衡貨幣市場,利率會上升,在商品市場中,提高利率會減少投資,投資的減少進而會降低Y,這兩個作用同時作用,再次達到一個均衡點A**,此時的利率為r**,
產出為Y**。由於政府支出的增加不會改變貨幣供給,所以LM曲線沒有變化。

3 封閉經濟中的貨幣政策

經濟政策中除了上面提到的財政政策之外,還可以通過貨幣政策來調節貨幣供應量,而這個過程主要是通過中央銀行來完成的。為了解釋這個問題,

我們假設中央銀行決定降低貼現率,增加貨幣供應,那麼短期內效果如何呢?

在短期內,我們假定一般物價水準P是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貨幣總供給的增加就會增加實際貨幣供給MS/P。因為在產出不變的情況下,利率是下降的,所以LM曲線是向下移動的,且貨幣的增加並不會直接影響商品市場,所以IS曲線是不變的。這時,IS-LM達到了新的均衡,曲線相交點由A*變成了A**。此時,利率從r*下降為r**,而產出從Y*增加為Y**。

與財政政策一樣,貨幣政策也會導致商品市場的改變,如貨幣供給增加,利率降低,那麼投資需求將會增加,最終的效果是重新達到均衡水準。

實際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通常是結合起來一起使用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目標,而這種目標一般是總產出和利率水準。

4 預期通貨膨脹率和一般物價水準的變化

我們在談到上面的問題的時候假定的是一般物價水準以及預期通貨膨脹率的固定。而在實際生活中,這兩者都是會變化的。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不變的是變。

一般情況下來說,預期通貨膨脹率的增加會降低實際利率,那麼投資會增加,產出也會增加,影響的主要是商品與服務市場,IS曲線會向右移動,LM曲線不變;一般物價水準的上升會降低實際貨幣供給,利率會上升,進而會降低產出,影響的主要是貨幣市場的供給,LM曲線會上升,IS曲線不變。

5 遺留的一些問題

解釋完封閉環境中的商品與貨幣市場均衡後,想必大家會有一些疑問,比如說:

A 既然財政和貨幣擴張均會增加產出,那麼為何各個國家在使用的時候其結果以及態度確實有很大不同的?

B 古代的經濟體中國家之間的交易很少,而且可替代性相當低,那麼是否可以將古代經濟體看做是封閉的經濟體?

C 非封閉的經濟體中,經濟體之間的交易會對政策的反映程度如何?

D 除了實體與貨幣市場,還有其他影響經濟的因素?如果有,哪些是比較重要的?

當然,這些問題只是眾多問題中的一些而已,這樣說明了宏觀經濟學的相對複雜性。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善於提出問題,質疑理論,而不是全盤接收。

小結

本文將前面的實體與貨幣市場的均衡結合在了一起,並討論了財政與貨幣政策對均衡的影響。接下來會引入勞動力市場問題以及新的均衡。

而產出從Y*增加為Y**。

與財政政策一樣,貨幣政策也會導致商品市場的改變,如貨幣供給增加,利率降低,那麼投資需求將會增加,最終的效果是重新達到均衡水準。

實際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通常是結合起來一起使用的,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目標,而這種目標一般是總產出和利率水準。

4 預期通貨膨脹率和一般物價水準的變化

我們在談到上面的問題的時候假定的是一般物價水準以及預期通貨膨脹率的固定。而在實際生活中,這兩者都是會變化的。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不變的是變。

一般情況下來說,預期通貨膨脹率的增加會降低實際利率,那麼投資會增加,產出也會增加,影響的主要是商品與服務市場,IS曲線會向右移動,LM曲線不變;一般物價水準的上升會降低實際貨幣供給,利率會上升,進而會降低產出,影響的主要是貨幣市場的供給,LM曲線會上升,IS曲線不變。

5 遺留的一些問題

解釋完封閉環境中的商品與貨幣市場均衡後,想必大家會有一些疑問,比如說:

A 既然財政和貨幣擴張均會增加產出,那麼為何各個國家在使用的時候其結果以及態度確實有很大不同的?

B 古代的經濟體中國家之間的交易很少,而且可替代性相當低,那麼是否可以將古代經濟體看做是封閉的經濟體?

C 非封閉的經濟體中,經濟體之間的交易會對政策的反映程度如何?

D 除了實體與貨幣市場,還有其他影響經濟的因素?如果有,哪些是比較重要的?

當然,這些問題只是眾多問題中的一些而已,這樣說明了宏觀經濟學的相對複雜性。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善於提出問題,質疑理論,而不是全盤接收。

小結

本文將前面的實體與貨幣市場的均衡結合在了一起,並討論了財政與貨幣政策對均衡的影響。接下來會引入勞動力市場問題以及新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