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價值分析之宏觀經濟學(9)——菲力浦斯曲線

前面的內容中有涉及通貨膨脹以及失業的問題,但是僅作為研究封閉經濟體運作的一種變數,實際上它們自身的作用也很複雜,它們之間也存在著比較緊密的關係。比如說,

紐西蘭的經濟學家菲力浦斯就發現,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存在著反向關係,因此這種關係又稱為菲力浦斯曲線。

1 菲力浦斯曲線

在談菲力浦曲線之前,先談一談失業的問題,失業是指哪些有工作意願和能力但是卻無法找到工作的人,勞動人口是指能夠並願意工作的人,

不管是否是已經找到了工作。而通貨膨脹表現為價格的一般上漲,菲力浦斯通過研究發現,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存在著明顯的反向關係,這種關係就稱為菲力浦曲線。但是這並不是一定的,比如說,日本在60年代的情況就不符合這種情況。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得探究通貨膨脹發生的原因,說的簡單一點就是錢印的多了,這裡又分為四種情況,第一種是基礎貨幣發行量沒有發生變化,但是社會總產出發生了萎縮,貨幣需求降低,那麼錢就變得相對多了,通貨膨脹發生;第二種是產出沒有發生變化,貨幣需求沒有變化,但是基礎貨幣發行增加,錢變多了;第三種是基礎貨幣發行量減少,

總產出也減少,但是發行貨幣較少的速度小於總產出減少的速度;第四種是基礎貨幣發行量和總產出都是同步增加的,但是貨幣發行量增加的速度超過了總產出增加的速度。就目前的狀況來看,第四種情況出現的情況比較多。自上世紀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力的不斷提升,絕大多數國家的總產出是增加的,所以就有必要增加基礎貨幣發行,因為貨幣需求在增加,
但是這種增加貨幣發行容易先行于產出增加。比方說,一個人要買100塊錢的東西,往往會準備100塊以上的貨幣以供交易。

與此同時,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往往能夠刺激生產與投資(有了多餘的錢就總想要去投資來增加自身的貨幣價值),從而增加勞動力需求,降低失業率,所以很多時候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呈現了反向的關係。

2 預期增加型菲力浦斯曲線

上面所描述的關係在實踐中也被來回打臉,

實踐證明,這種負相關的關係是無法長期穩定存在的,所以有的經濟學家提出了另外一種理論:預期增加型菲力浦斯曲線。

前面提到了自然失業率u*,它是勞動力市場處於均衡狀態的失業率,造成勞動力市場不均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等。實際失業率與自然失業率之間的差額又被稱為週期性失業,或者是“凱恩斯失業”。在這種情況下,失業率越高,工資水準越低:

W=E(P)*F(u-u*)

簡化一下可以得到:

W=E(P)*[1-β(u-u*)]

當勞動生產率A=1的時候:

P=(1+μ)*W

所以:

P=(1+μ)*E(P)*[1-β(u-u*)]

進而:

Pt/Pt-1=(1+μ)*(E(Pt)/Pt-1)*[1-β(u-u*)]

由通貨膨脹率的公式πt=(Pt/Pt-1)-1

Pt/Pt-1=1+πt

最後可以得到公式:

πt=E(πt)+μ+β.u*-β.u

上述公式又稱為短期的菲力浦斯曲線,從中可以看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存在著負相關的關係。當然,這種關係也只能在右邊其他公式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特別是預期通貨膨脹率和自然失業率,這也說明了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係是非常不穩定的。

從長期來看,假設人們的預期通貨膨脹率等於實際通貨膨脹率πt=E(πt)(從長期來看,這種假設是可以成立的),那麼:

πt=πt+μ+β.u*-β.u

u=μ/β+u*

由於μ/β可能會很小,我們可以忽略它,則

u≈u*

綜上可知,短期的通貨膨脹率可以降低失業率,但是從長期來看,失業率終究將會回到自然失業率的水準,而通貨膨脹可能長期處於較高的水準。

3 菲力浦斯曲線的啟發

失業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的發展狀況,但是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同時,失業是與民生相關,政治家為了選民的選票,很容易為了短期的利益來抬高通貨膨脹來抑制失業,但是要知道,從長期來看,這種措施是改變不了失業率的。

正如前文提到的,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無法長期改變社會的總產出,只會造成通貨膨脹率與物價的上漲。所以降低失業率的根本還是在於增加整個社會的產出,產出增加了,自然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失業自然也就下來了。

小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關係,文章的結尾也提到了,長期來看,降低失業還得靠經濟發展,那麼經濟增長的指標和動力是什麼呢?接下來將會繼續介紹。

在這種情況下,失業率越高,工資水準越低:

W=E(P)*F(u-u*)

簡化一下可以得到:

W=E(P)*[1-β(u-u*)]

當勞動生產率A=1的時候:

P=(1+μ)*W

所以:

P=(1+μ)*E(P)*[1-β(u-u*)]

進而:

Pt/Pt-1=(1+μ)*(E(Pt)/Pt-1)*[1-β(u-u*)]

由通貨膨脹率的公式πt=(Pt/Pt-1)-1

Pt/Pt-1=1+πt

最後可以得到公式:

πt=E(πt)+μ+β.u*-β.u

上述公式又稱為短期的菲力浦斯曲線,從中可以看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存在著負相關的關係。當然,這種關係也只能在右邊其他公式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特別是預期通貨膨脹率和自然失業率,這也說明了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係是非常不穩定的。

從長期來看,假設人們的預期通貨膨脹率等於實際通貨膨脹率πt=E(πt)(從長期來看,這種假設是可以成立的),那麼:

πt=πt+μ+β.u*-β.u

u=μ/β+u*

由於μ/β可能會很小,我們可以忽略它,則

u≈u*

綜上可知,短期的通貨膨脹率可以降低失業率,但是從長期來看,失業率終究將會回到自然失業率的水準,而通貨膨脹可能長期處於較高的水準。

3 菲力浦斯曲線的啟發

失業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的發展狀況,但是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同時,失業是與民生相關,政治家為了選民的選票,很容易為了短期的利益來抬高通貨膨脹來抑制失業,但是要知道,從長期來看,這種措施是改變不了失業率的。

正如前文提到的,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無法長期改變社會的總產出,只會造成通貨膨脹率與物價的上漲。所以降低失業率的根本還是在於增加整個社會的產出,產出增加了,自然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失業自然也就下來了。

小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關係,文章的結尾也提到了,長期來看,降低失業還得靠經濟發展,那麼經濟增長的指標和動力是什麼呢?接下來將會繼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