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 李慶文|中國汽車後合資時代討論的重點是什麼?

編者按:在汽車評價研究院與一汽-大眾奧迪舉辦的研討會上,由26位汽車行業頂級專家組成的“天團”齊聚北國春城長春,這其中,既有行業組織的領軍人物,也有學術領域的權威,

亦或是曾經參與過國家政策制定的見證者……如此重量級的專家陣容,使得討論問題的角度、領域、深度得到了擴充,會上專家們各抒己見,討論的範圍幾乎涉及了實現中國汽車強國之路的種種路徑。但解決問題需要明晰重點,李慶文院長將研討內容中主要問題的主要方面進行了歸納梳理。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 李慶文

研討會,雖然主題是中國汽車的後合資時代如何發展,但是,由此卻幾乎涉及到了中國汽車的所有問題,有專家說,如果把會議上討論的問題都解決了,中國汽車強國目標就能實現了。

張進華秘書長發表自己的觀點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進行必要的梳理歸納,明晰重點,具體有以下幾點:

1、合資汽車公司是不是完整企業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合資汽車公司是完整的企業,產供銷服齊全,具有完整的汽車企業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服務鏈。比如:一汽-大眾有689餘家批量供應商,其中A級供應商占約54%,大約有70家本土供應商走出國門,成為大眾和奧迪的全球供應商。

一汽-大眾供應商的結構是外資獨資占35%,中外合資占25%,自主品牌供應商占40%。經銷商和服務商的數量更多,獲得收益更多。

一種觀點是,合資汽車公司沒有技術研發能力,技術和產品完全依靠外方輸入,存在嚴重缺陷,不從根本上改變,就不能稱得上是完整的汽車企業。

爭論的焦點是,優秀的合資汽車公司,在近幾年加大了本土開發的力度,進步很大,具有了把合資公司的產品開發向深度發展的動力,

因為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決定和要求合資公司的產品必須當地語系化。關鍵是能否由當地語系化進化到自主獨立,最終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是爭論的落點。

徐向陽教授與管欣教授進行交流

2、合資汽車公司能否建成百年老店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優秀的合資汽車公司的規模已經很大,是否健康持續發展關係到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如果合資汽車公司不樹立長遠持續發展目標,既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不利,也對汽車用戶不負責任。因此,優秀汽車合資企業,必須向社會和消費者表明建立百年老店願景。

比如:一汽-大眾建立26年來累計生產1500百萬輛,其發展速度之快,位於國內榜首。他們實現第一個500萬輛用了20年,第二個500萬輛用了3年,第三個500萬輛用了2年零8個月。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3178億元,為國家納稅近500億元,創造利潤750億元左右,直接有5萬名員工就業,間接上下相關產業就業人數在50萬以上,涉及的人口在100萬以上。正象吉林省的一位領導所講的那樣,一汽-大眾在吉林省的經濟中就象黑尤江省的大慶一樣,舉足輕重,地位重要,不可有絲毫波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區域經濟的全域和穩定,影響整個汽車產業的增長。

一種觀點認為,合資汽車公司不具備建立百年老店的基因,一般情況下都是拉郎配,不是自由戀愛的婚姻,合資雙方的地位不平等,一強一弱搭配不合理,在政府汽車產業政策的約束下可以維持,一旦政府汽車產業政策發生變化,中外雙方就會重新考慮是否合作下去的問題,儘管中方願意保持不變,繼續合作,但是,外方未必情願,因為,合資汽車公司的技術和產品主要是由外方提供的,既然政府沒有了對外方的投資限制,外方沒有必要還要與中方合作,自己獨立投資,獨立建廠,獨享收益,恐怕是跨國汽車公司的第一選擇。

爭論的焦點是,從一般邏輯上看,合資汽車公司確實很難建立百年老店,但是,一般邏輯在現實中也會發生改變,特別是由於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開創了許多世界第一,創造了許多世界沒有,在合資公司的發展上,是否會開創新的世界沒有呢?韓國汽車發展歷程中的合資公司命運,不一定是中國汽車合資公司的必然結果。有專家認為,凡是不開放的國家,汽車工業都發展的不怎麼好,比如:前蘇聯,汽車工業的基礎本來很好,由於不開放,落後了,衰落了,如今俄羅斯依然如此。再者,未來有無特例,目前還一時看不清楚,過早下結論,恐有偏頗。因此,完全否定汽車合資企業建立百年老店過於主觀。

吳松泉主任發表自己對後合資時代的看法

3、合資汽車公司能否建立起獨立品牌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合資汽車公司雖然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使國人享受到了世界一流的汽車產品和服務,滿足了國人的汽車消費需求,迅速建立起了世界汽車大國。但是,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建設貢獻不大,汽車合資公司的品牌主要是跨國汽車公司的,沒有本土化品牌。未來,合資汽車公司的經營管理模式不發生根本性創新,很難建立自己的獨立品牌。

一種觀點認為,關於中國汽車品牌的建立問題,我們長期以來陷入了誤區,認為只有自創品牌才是中國品牌,不是自創品牌都被排出以外了。其實,中國汽車品牌除了自創品牌以外,還有合作創立和收購兩個管道。比如:吉利汽車通過收購瑞典的富豪,就是最好的案例。再比如:曾經在一個時期裡,汽車行業掀起的合資自主品牌建設小浪潮。在中國汽車後合資時代,合資自主品牌一定會發展起來,特別是最近建立的江淮大眾在品牌確立上,國家發改委明確規定新的合資公司必須創立自己的獨立品牌,堅決杜絕了大眾汽車使用西亞特品牌的要求,正式開始了合資汽車公司創立自己品牌的新階段。

爭論的焦點是:合資汽車公司能否創立自己的獨立品牌。

機遇 挑戰 變革

4、合資汽車公司的核心技術建立問題。

合資汽車公司在後合資時代,必須加大產品研發的本土化,積極培育自己的核心技術。一些優秀的汽車合資企業,目前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和環境。比如:一汽大眾汽車公司在本土化研發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上海泛亞汽車技術研發中心,對中國汽車自主創新的支持和幫助。

一種觀點認為,合資汽車公司的核心技術不可能形成,因為,跨國汽車公司不願意,沒有動力,在利益上不划算,一般技術可以,核心技術不可以。在新能源發展戰略上,擔心由於開始建立新的汽車合資企業,喪失中國汽車通過汽車電動化實現趕超的戰略目標。

一種觀點認為,在傳統汽車技術上,中外雙方的合作已經開始發生本質性變化,跨國汽車公司的合作態度比過去有很大改變,合資汽車公司的產品研發開始向深度發展,如果本土化戰略落實到位,汽車合資企業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獨立的技術創新能力,逐步形成核心技術。由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技術上與跨國汽車公司基本同步,合資汽車公司,特別是新建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很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的技術體系,率先在新能源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在開放中建設汽車強國。

爭論的焦點是:在汽車後合資時代,合資汽車公司能否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新能源汽車新的合資公司,對中國汽車實現趕超戰略目標是利好,還是挑戰。

孫逢春主任在會上認真傾聽

5、如何看待新建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當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良好,經過多年的努力自主品牌企業在電動汽車上積累了一定的技術,開發和製造出了一些比較適合市場需求的車型,在市場上佔據了一定優勢。而有的跨國汽車公司,在汽車電動化上並沒有明顯的優勢,甚至在有些方面認識晚了,動作遲緩,戰略缺失,技術和產品準備不足。在這樣的有利形勢下,自主品牌汽車公司與跨國汽車公司建立新的合資公司,得不償失,不必要,更不需要。

一種觀點認為,新建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與前汽車合資時代建立的汽車合資企業有本質上的不同。首先是兩者是平等互利,自願結合,不是拉郎配,優勢互補,各有所需。其次是新建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都要建立自己的獨立品牌,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用外方的品牌。第三是在技術和產品研發上強調自主獨立,不是像過去那樣完全採取拿來主義。因此,汽車後合資時代裡,新建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是一種新的合資合作模式,是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新實踐,是高水準、高品質的開放。

爭論的焦點是要不要建立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

精彩發言引爆現場氣氛,不時響起熱烈掌聲

6、汽車後合資時代建立新的管理秩序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在汽車後合資時代,亟需建立起新的汽車對外開放新秩序。一是不能簡單放開,避免一放就亂,避免新的汽車合資浪潮。二是不能在中國汽車企業之間形成相互競爭,給跨國汽車公司創造在中國汽車企業之間搞平衡的條件,讓跨國汽車公司一手托兩家,通過中國汽車企業的相互搏弈,使其從中獲得不應該享受的利益。三是不能只盯著合資公司的股比放開上,要從更廣闊的視角,著眼于未來,統籌規劃,全面謀劃,系統應對。

一種觀點認為,現在還是以放為主,加快開放,加快推動新的開放政策出臺和落實,是當務之急。

爭論的焦點是管放之間的關係如何平衡。

李盛其秘書長發言

7、汽車後合資時代如何發展自主汽車零部件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在前汽車合資時代裡,中國自主汽車零部件雖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大批優秀的自主汽車零部件企業快速成長起來了,有的已經實現了國際化,成為全球知名品牌。但是,總體上在中國汽車成為世界第一中獲得的機會和收益還不理想,沒有實現最大化收益,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差距還很大,因此,汽車後合資時代的核心戰略應該聚焦在如何促進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技術創新上。

一種觀點認為,汽車後合資時代裡,合資汽車公司的結構一定會發生根本性改變,汽車零部件的發展會自然得到更大的推動,不必過多擔心。

爭論的焦點是在汽車後合資時代裡,中國自主汽車零部件能否得到更好的發展。

全神貫注聽取其他專家發言

8、合資汽車公司的生存狀態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在中國汽車後合資時代裡,合資汽車公司的發展空間與過去會有很多改變,面臨的挑戰會出現,競爭的格局會發生較大的調整,少數核心競爭力弱的合資汽車公司有可能經營困難,甚至被淘汰出局,優秀的汽車合資公司可能發展的更大更好。

一種觀點認為,總體上,汽車合資公司的優勢依然明顯,在乘用車市場上的優勢地位,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會得到保持,但是,在一些細分市場中,優勢會較快喪失。

爭論的焦點是汽車合資公司是不是常青樹。

會議現場

9、中方在汽車合資企業裡的話語權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在汽車後合資時代,中方的話語權會有較大提高,因為,合資汽車公司對本土化的要求會更迫切,標準會更高,範圍會更廣,不僅對中國汽車市場的依賴會更大,而且在汽車電動化和智慧化兩個方面,對中國汽車的依靠和參與都會加強和深化。這就要求,汽車合資企業的外方真正融入中國汽車,真正本土化,多聽取中方的意見,尊重中國汽車企業的訴求,按照中國汽車規則辦事,做合格企業公民。

一種觀點認為,即使在汽車後合資時代裡,外方的強勢態度不會根本改變,會有改善,外方主導的局面在短時間內會延續。

爭論的焦點是,合資汽車公司的話語權的能否平等問題。

位於國內榜首。他們實現第一個500萬輛用了20年,第二個500萬輛用了3年,第三個500萬輛用了2年零8個月。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3178億元,為國家納稅近500億元,創造利潤750億元左右,直接有5萬名員工就業,間接上下相關產業就業人數在50萬以上,涉及的人口在100萬以上。正象吉林省的一位領導所講的那樣,一汽-大眾在吉林省的經濟中就象黑尤江省的大慶一樣,舉足輕重,地位重要,不可有絲毫波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區域經濟的全域和穩定,影響整個汽車產業的增長。

一種觀點認為,合資汽車公司不具備建立百年老店的基因,一般情況下都是拉郎配,不是自由戀愛的婚姻,合資雙方的地位不平等,一強一弱搭配不合理,在政府汽車產業政策的約束下可以維持,一旦政府汽車產業政策發生變化,中外雙方就會重新考慮是否合作下去的問題,儘管中方願意保持不變,繼續合作,但是,外方未必情願,因為,合資汽車公司的技術和產品主要是由外方提供的,既然政府沒有了對外方的投資限制,外方沒有必要還要與中方合作,自己獨立投資,獨立建廠,獨享收益,恐怕是跨國汽車公司的第一選擇。

爭論的焦點是,從一般邏輯上看,合資汽車公司確實很難建立百年老店,但是,一般邏輯在現實中也會發生改變,特別是由於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開創了許多世界第一,創造了許多世界沒有,在合資公司的發展上,是否會開創新的世界沒有呢?韓國汽車發展歷程中的合資公司命運,不一定是中國汽車合資公司的必然結果。有專家認為,凡是不開放的國家,汽車工業都發展的不怎麼好,比如:前蘇聯,汽車工業的基礎本來很好,由於不開放,落後了,衰落了,如今俄羅斯依然如此。再者,未來有無特例,目前還一時看不清楚,過早下結論,恐有偏頗。因此,完全否定汽車合資企業建立百年老店過於主觀。

吳松泉主任發表自己對後合資時代的看法

3、合資汽車公司能否建立起獨立品牌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合資汽車公司雖然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使國人享受到了世界一流的汽車產品和服務,滿足了國人的汽車消費需求,迅速建立起了世界汽車大國。但是,對中國汽車品牌的建設貢獻不大,汽車合資公司的品牌主要是跨國汽車公司的,沒有本土化品牌。未來,合資汽車公司的經營管理模式不發生根本性創新,很難建立自己的獨立品牌。

一種觀點認為,關於中國汽車品牌的建立問題,我們長期以來陷入了誤區,認為只有自創品牌才是中國品牌,不是自創品牌都被排出以外了。其實,中國汽車品牌除了自創品牌以外,還有合作創立和收購兩個管道。比如:吉利汽車通過收購瑞典的富豪,就是最好的案例。再比如:曾經在一個時期裡,汽車行業掀起的合資自主品牌建設小浪潮。在中國汽車後合資時代,合資自主品牌一定會發展起來,特別是最近建立的江淮大眾在品牌確立上,國家發改委明確規定新的合資公司必須創立自己的獨立品牌,堅決杜絕了大眾汽車使用西亞特品牌的要求,正式開始了合資汽車公司創立自己品牌的新階段。

爭論的焦點是:合資汽車公司能否創立自己的獨立品牌。

機遇 挑戰 變革

4、合資汽車公司的核心技術建立問題。

合資汽車公司在後合資時代,必須加大產品研發的本土化,積極培育自己的核心技術。一些優秀的汽車合資企業,目前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和環境。比如:一汽大眾汽車公司在本土化研發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上海泛亞汽車技術研發中心,對中國汽車自主創新的支持和幫助。

一種觀點認為,合資汽車公司的核心技術不可能形成,因為,跨國汽車公司不願意,沒有動力,在利益上不划算,一般技術可以,核心技術不可以。在新能源發展戰略上,擔心由於開始建立新的汽車合資企業,喪失中國汽車通過汽車電動化實現趕超的戰略目標。

一種觀點認為,在傳統汽車技術上,中外雙方的合作已經開始發生本質性變化,跨國汽車公司的合作態度比過去有很大改變,合資汽車公司的產品研發開始向深度發展,如果本土化戰略落實到位,汽車合資企業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獨立的技術創新能力,逐步形成核心技術。由於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技術上與跨國汽車公司基本同步,合資汽車公司,特別是新建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很有可能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的技術體系,率先在新能源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在開放中建設汽車強國。

爭論的焦點是:在汽車後合資時代,合資汽車公司能否建立起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新能源汽車新的合資公司,對中國汽車實現趕超戰略目標是利好,還是挑戰。

孫逢春主任在會上認真傾聽

5、如何看待新建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當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良好,經過多年的努力自主品牌企業在電動汽車上積累了一定的技術,開發和製造出了一些比較適合市場需求的車型,在市場上佔據了一定優勢。而有的跨國汽車公司,在汽車電動化上並沒有明顯的優勢,甚至在有些方面認識晚了,動作遲緩,戰略缺失,技術和產品準備不足。在這樣的有利形勢下,自主品牌汽車公司與跨國汽車公司建立新的合資公司,得不償失,不必要,更不需要。

一種觀點認為,新建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與前汽車合資時代建立的汽車合資企業有本質上的不同。首先是兩者是平等互利,自願結合,不是拉郎配,優勢互補,各有所需。其次是新建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都要建立自己的獨立品牌,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用外方的品牌。第三是在技術和產品研發上強調自主獨立,不是像過去那樣完全採取拿來主義。因此,汽車後合資時代裡,新建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是一種新的合資合作模式,是中國對外開放戰略的新實踐,是高水準、高品質的開放。

爭論的焦點是要不要建立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

精彩發言引爆現場氣氛,不時響起熱烈掌聲

6、汽車後合資時代建立新的管理秩序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在汽車後合資時代,亟需建立起新的汽車對外開放新秩序。一是不能簡單放開,避免一放就亂,避免新的汽車合資浪潮。二是不能在中國汽車企業之間形成相互競爭,給跨國汽車公司創造在中國汽車企業之間搞平衡的條件,讓跨國汽車公司一手托兩家,通過中國汽車企業的相互搏弈,使其從中獲得不應該享受的利益。三是不能只盯著合資公司的股比放開上,要從更廣闊的視角,著眼于未來,統籌規劃,全面謀劃,系統應對。

一種觀點認為,現在還是以放為主,加快開放,加快推動新的開放政策出臺和落實,是當務之急。

爭論的焦點是管放之間的關係如何平衡。

李盛其秘書長發言

7、汽車後合資時代如何發展自主汽車零部件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在前汽車合資時代裡,中國自主汽車零部件雖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一大批優秀的自主汽車零部件企業快速成長起來了,有的已經實現了國際化,成為全球知名品牌。但是,總體上在中國汽車成為世界第一中獲得的機會和收益還不理想,沒有實現最大化收益,關鍵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差距還很大,因此,汽車後合資時代的核心戰略應該聚焦在如何促進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技術創新上。

一種觀點認為,汽車後合資時代裡,合資汽車公司的結構一定會發生根本性改變,汽車零部件的發展會自然得到更大的推動,不必過多擔心。

爭論的焦點是在汽車後合資時代裡,中國自主汽車零部件能否得到更好的發展。

全神貫注聽取其他專家發言

8、合資汽車公司的生存狀態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在中國汽車後合資時代裡,合資汽車公司的發展空間與過去會有很多改變,面臨的挑戰會出現,競爭的格局會發生較大的調整,少數核心競爭力弱的合資汽車公司有可能經營困難,甚至被淘汰出局,優秀的汽車合資公司可能發展的更大更好。

一種觀點認為,總體上,汽車合資公司的優勢依然明顯,在乘用車市場上的優勢地位,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會得到保持,但是,在一些細分市場中,優勢會較快喪失。

爭論的焦點是汽車合資公司是不是常青樹。

會議現場

9、中方在汽車合資企業裡的話語權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在汽車後合資時代,中方的話語權會有較大提高,因為,合資汽車公司對本土化的要求會更迫切,標準會更高,範圍會更廣,不僅對中國汽車市場的依賴會更大,而且在汽車電動化和智慧化兩個方面,對中國汽車的依靠和參與都會加強和深化。這就要求,汽車合資企業的外方真正融入中國汽車,真正本土化,多聽取中方的意見,尊重中國汽車企業的訴求,按照中國汽車規則辦事,做合格企業公民。

一種觀點認為,即使在汽車後合資時代裡,外方的強勢態度不會根本改變,會有改善,外方主導的局面在短時間內會延續。

爭論的焦點是,合資汽車公司的話語權的能否平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