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東南亞移動支付鏖戰:中國“兩極”格局的複刻

我們在曼谷一家賣芒果糯米飯的小攤上宵夜,遠遠的就看見貼著兩個很熟悉的二維碼,

一藍一綠,走近一看還真是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碼。”驢友小敏告訴懂懂筆記,她暑假期間和家人來到泰國旅遊,事先在國內兌換2萬泰銖,但是到回國時也只花出去1000銖,“之前根本想不到啊!結果發現這邊很多店都能夠用國內的移動支付,一般是支付寶,有的店是支付寶和微信都可以。”

在小敏看來,在曼谷旅遊,除了人文和環境不大一樣之外,

消費的結算方式已經和國內大部分城市無異了。在一些店鋪消費時,店家只要發現顧客是中國人,就會主動詢問,是用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支付?對於這樣的支付方式,遊客覺得十分方便,泰國商家不用找零,可謂皆大歡喜。

這是小敏作為普通用戶,在泰國旅遊時感受到的方便和親切。而在這種便捷的背後,是很多消費者無法看到的一幅金融服務擴張版圖:國內兩大支付巨頭在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地,

面向數十萬商家和上億消費者打響的金融戰役。

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移動支付”

其實,這場不見銷煙的戰鬥在一年前已在東南亞市場“打響”了,主角無疑還是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而戰況進入白熱化,

則是在最近這幾個月。

4月18日,阿裡巴巴收購東南亞電商巨頭Lazada之後,宣佈將該平臺旗下的“Hellopay”與螞蟻金服合併,更名為“Alipay(支付寶)”;7月24日,螞蟻金服拿下馬來西亞市場,宣佈與馬來西亞聯昌國際銀行的子公司Touch'n Go開展戰略合作。

微信支付則是全力開拓“暹羅”戰場。以去年底收購泰國Sanook.com並更名為騰訊泰國為發端,微信支付開啟了泰國線上支付市場的佈局。目前攻克覆蓋全境的“711”和最大的王權連鎖免稅店後,

微信以泰國為主戰場逐漸向其他東南亞地區滲透,包括7月中旬正式申請馬拉西亞的支付牌照。

而在國內境遇欠佳的“百度錢包”,自從在去年4月初正式登陸泰國市場後, 只是在部分店鋪、餐廳做了試點,之後便低調行事,悄無聲息。直到今年7月23日,百度方面再次發聲:宣佈與PayPal控股公司達成戰略協議,將共同開拓海外商戶。

“對於商家來說,只要能讓顧客掏錢,

哪家平臺都無所謂,但是從鋪天蓋地的廣告上看來,在電商之外,(由阿裡和騰訊主導的)這場東南亞電子支付大戰,還是蠻激烈的。”一位金融領域的業內資深人士告訴懂懂筆記,與電商佈局不同,泰國目前是各家在東南亞協力廠商支付市場的必爭之地。

“東南亞國家的用戶還是習慣用紙幣消費,所以移動支付暫時來說還是‘中國特色’,目前只有中國遊客和部分當地華人群體用的比較多。”該人士告訴懂懂筆記,出於對機構安全的不信任,東南亞消費者對於移動支付的出現,更多的只是引發了好奇心。

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2.9萬億美元,四年增長了20倍。但隨著本土增長紅利正逐漸消失,移動支付平臺先後拓展海外業務,尤其是瞄準出境游的中國人。而東南亞恰恰又是中國出境旅遊的首選,面對“高燒不退”的東南亞旅遊市場,巨頭們如何不為之心動。

在國內互聯網巨頭“搶灘登陸”東南亞消費市場之前,當地也有一些本土移動支付平臺,包括Hellopay、Paytm、2C2P等等,但經過一番洗牌之後,有的銷聲匿跡,有的蓋頭換面。

“小一點的平臺和創業公司逐步消亡,最大的支付平臺也被支付寶收購統一成‘Alipay’了。”曾多次接受懂懂筆記訪談的某東南亞電商公司負責人張經理分析,由於當地華人和中國遊客在東南亞的消費力很強,他們在移動支付這一塊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他表示,縱觀東南亞移動支付平臺的格局,目的明確、戰術略有差別,目前的態勢仍是A和T兩巨頭遙遙領先。

對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而言,跟隨中國用戶(旅遊者)的腳步進入東南亞商戶的支付服務環節,只是第一步;而打造出更豐富的線下金融支付場景則是關乎成敗的第二步。阿裡的策略是以切入電商和金融服務體系為入口,收購(入股)電商平臺和支付平臺毫不猶豫;而騰訊明顯是先紮根華人社交網路(微信海外版),然後滲透到當地文化娛樂領域,撕開協力廠商支付服務的切口。

目前的市場變化,正是圍繞著中國海外消費者和華人群體展開,而勝負很可能就在2017年內初見分曉。

財大氣粗 支付寶在東南亞上演“買買買”

無論是搶佔電商平臺還是爭奪移動支付“名額”,阿裡巴巴攜支付寶都採取了同樣的戰略,那就是財大氣粗的“買買買”。除了電商平臺ladaza之外,阿裡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也在東南亞地區開啟了“剁手”模式,一時間,“Alipay”在東南亞遍地開花。

阿裡巴巴在入主印度的Paytm拿下當地重要移動支付市場後,同時揮師東南亞,以此來打通Alipay在南亞和東南亞支付市場的戰局。而泰國無疑成為了橋頭堡。

“如今在泰國幾乎看不到任何Hellopay的痕跡了,因為都被替換成支付寶了。”多次去泰國旅遊的驢友小敏表示,目前在當地支付寶的覆蓋面很廣:“只要帶上少量現金和裝有支付寶的手機,其實就暢通無阻了,在這邊就連打Uber也可以使用支付寶付錢。”

隨著支付寶在印度和泰國全面鋪開後,其“跑馬圈地”的步伐越走越快。目前,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成了支付寶“攻佔”的新陣地。

“現在大馬很多大型商超裡,都能使用支付寶,而且貌似所有的星巴克都可以了。”馬來西亞留學生周琳告訴懂懂筆記,支付寶進軍馬來西亞的速度很快,這半年以來,商店、星巴克和大部分7-11都可以支付。

據瞭解,馬來西亞的支付寶也是由Hellopay變更而來,目前由GHL系統集團在馬來西亞推廣。GHL總執行長梁丹尼曾表示:“短短4個月內(支付寶)就吸引超過3000家商戶(使用),其中不乏新增用戶。尤其是今年中國大陸‘十一’黃金周將至,本地商戶希望借助支付寶增加生意。”

作為原Hellopay業務的另一個分支,支付寶在新加坡也是大熱。目前所有地面交通的消費都可以用支付寶進行支付結算。

“除了這些,阿裡還收購了Mynt(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還和印尼Emtek集團,會合作成立一家專注數字支付的企業。”在訪談中,熟悉東南亞電商市場的張經理補充道,基本上現在不管是已經走入市場的,還是正在醞釀發力的,阿裡巴巴在整個東南亞市場“埋”下了不少“種子”,儼然一副蓄勢待發的狀態。

從最初的單純注資,到合資公司,再到直接用“支付寶”或“Alipay”的品牌輸出,阿裡巴巴在東南亞支付領域的動作越來越大膽,懂懂筆記認為,支付寶不再是一個在電商背後的技術支撐角色,而是將自身品牌直接擴展到東南亞市場(金融體系),肩負起阿裡巴巴拓展海外金融生態建設的重任。

另闢蹊徑 微信支付立足“華人群體”

在支付寶緊鑼密鼓的佈局東南亞移動支付市場時,微信支付也當仁不讓,早在兩年前騰訊“財付通”就已經進軍泰國各大商超,開始與“支付寶”爭地盤了。

“微信支付其實很早就進入市場了,算上去年11月微信宣佈接入7-11與部分商店之後,已經有很多商家開始用微信收華人的錢了。”在泰國一直從事迷你音箱業務的貿易公司老總李先生高速懂懂筆記,由於東南亞華人群體多,而且很多是從國內過來做生意的,所以微信作為即時通訊軟體,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用戶群體龐大,“和LINE相比是少了些,但華人和中國遊客用得很多,所以很多商戶因為這個原因早就接受微信支付了。”

正因為微信是國內最大的即時通信軟體,也是華人群體用得最多的即時通訊軟體,所以可以說微信在東南亞地區從一開始就有了一定的用戶基礎。自從去年底微信支付覆蓋泰國全境(超市)之後,就有很多商家通過“WE Plan”申請了服務對接。當然,目前這項支付功能主要使用者仍是華人群體和中國遊客。

所以,說微信支付佈局全東南亞的說法的略微籠統,確切的說微信支付是跟著東南亞華人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

就像微信支付全球運營總監殷潔所描述的,微信推出了海外版Wechat,使用的大部分還是海外華人。換言之,就算普及了微信支付,也是首先以服務這一部分微信使用者群為主。

“在芭提雅這邊的許多商家甚至更懂得中國人的‘社交’,有些支持微信支付的餐飲店,店裡還貼著一個官方二維碼,遊客可以通過掃碼獲取(店鋪的)介紹和打折資訊,甚至可以關注它。”驢友小敏認為,微信以及微信支付在泰國已經被商家玩出“花樣”來了。

隨著宣佈覆蓋泰國全境,覬覦東南亞大市場的微信支付從泰國入手,開始逐步利用其特有的即時通信屬性以及大文娛市場的資本佈局,開始滲透到東南亞其他各個國家。

而就在7月份宣佈在馬來西亞申請支付牌照後,微信支付明顯在這個擁有最多華人群體的國家顯露出參與本地支付服務的企圖。如果騰訊的申請獲得批准,意味著當地用戶就可以將其銀行帳戶和微信支付綁定,使用馬來西亞令吉為商品和服務付款。

這一步對於微信支付很關鍵,能夠參與不同國家的金融服務,支援不同國家的貨幣結算,對於支付寶和微信的亞洲甚至全球金融服務佈局都有著重大意義。微信支付打通馬來西亞市場後,將正式與風頭正盛的支付寶一決高低。

目前,與支付寶的“財大氣粗”瘋狂擴張相比,微信支付似乎有所保留,在支付平臺的定位上,首先鎖定仍是華人群體與中國遊客。而在文化娛樂市場方面的滲透,主要是收購了泰國的Sanook Online(門戶)、投資了數位內容平臺 Ookbee,在新加坡、印尼和泰國市場,則是重點佈局其音樂串流平臺Joox,推動入股的卡拉OK應用程式Smule等。懂懂筆記認為,從微信支付在東南亞各國的擴張趨勢來看,依舊是穩紮穩打,利用自身在華人文化領域的強大社交屬性,以及基於社交化應用場景,提供面向金融支付的深度服務。

借力打力 百度錢包能否成為第三極

泰國,泰國,還是泰國!

就像國內巨頭在東南亞掀起電商大戰時首先搶佔要“制高點”,而移動支付大戰的焦點一直在泰國。百度錢包落地的第一個東南亞國家,也是這裡。

對於百度來說,國內的移動支付市場似乎已經偃旗息鼓。在阿裡和騰訊兩大巨頭的的控制下,留給百度的空間微乎其微。那兩家在國內市場是看到了天花板,而百度支付則是要開啟新版圖。

“百度錢包一般都是在泰國商場的高檔服裝店使用,一些中高端的餐廳也支持百度錢包,不過普及率並沒有支付寶和微信那麼高。”據驢友小敏介紹,在泰國使用百度錢包一般都有折扣,但是因為只有較為上檔次的商家支持使用百度錢包結算,所以使用和瞭解的用戶並不多。

據瞭解,百度錢包還沒有實現泰國全境覆蓋,只有曼谷、普吉、清邁、芭提雅四個城市而已。

很顯然,百度錢包在開始佈局東南亞市場的時候,也遇到了像國內一樣的處境,直接遭遇阿裡與騰訊的夾擊,市場份額也一直提不上去。“百度錢包在泰國有點‘非主流’,感覺用的人不多,哪怕是遊客,手機裡也不一定都有‘百度錢包’。或許這和市場宣傳力度有關吧。” 迷你音箱商貿公司的李總強調,在泰國如果不是因為先期使用百度錢包支付有一定的優惠,可能用的人會更少。

但顯然“出師不利”的百度並沒有因此“氣餒”。隨著阿裡、騰訊紛紛加強境外支付領域的開拓,百度也轉變了戰略佈局。近期,宣佈與海外最大的協力廠商支付平臺PayPal達成戰略協定,就是“曲線救國”的一個舉措。

“與PayPal在技術和產品創新方面的合作,可以使百度用戶最終實現跨境消費。”百度高級副總裁朱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據瞭解,根據雙方達成的戰略協定,大約1700萬PayPal海外商戶將自動接受百度支付平臺“百度錢包”。而PayPal也試圖通過與地方企業的合作來拓展東南亞市場,百度錢包或許也能乘著這艘從PayPal借來的船,重新佈局東南亞移動支付市場。

無論從覆蓋範圍,還是知名度來說,百度無疑在東南亞這場移動支付大戰中處於劣勢,“另闢蹊徑”是百度在移動支付前期佈局遇阻後的無奈之舉。面對手握強大電商佈局以及華人社交好牌的兩大對手,百度錢包果斷選擇搭上PayPal這艘遠洋巨輪重新“出海”,自然是通過資源互換,借勢PayPal發力東南亞市場來實現新一輪佈局。

與東南亞電商市場的鏖戰類似。移動支付在國內已經形成了兩極格局,未來東南亞協力廠商支付的兩強分立可能已經成型。當然,中國支付企業仍會遭遇更大的監管挑戰甚至“地方保護主義”,包括泰國央行在2016年5月底,就曾對市場發出警告稱,微信支付在泰業務並未獲得授權,並提醒商家謹慎使用。不過目前看來,這些困阻已經無法阻擋阿裡和騰訊在東南亞市場的野心。

隨著國內協力廠商支付市場的飽和,處於兩極的阿裡、騰訊必將騰挪出更多資源佈局東南亞,這一佈局更深遠的意義是,兩大陣營(在國內及亞洲市場)相關的生態體系,也將開始進入加速碰撞期。至於百度錢包能否成為東南亞協力廠商支付領域的第三極,就要看PayPal是否有足夠的用戶基礎能讓百度“借力”。

如果將亞洲的支付市場看做各方全球佈局中的一個重要棋子,目前的情勢是南亞市場前景未明,東南亞則潛力無限,這一輪金融服務市場的開打,值得持續關注。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該人士告訴懂懂筆記,出於對機構安全的不信任,東南亞消費者對於移動支付的出現,更多的只是引發了好奇心。

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達2.9萬億美元,四年增長了20倍。但隨著本土增長紅利正逐漸消失,移動支付平臺先後拓展海外業務,尤其是瞄準出境游的中國人。而東南亞恰恰又是中國出境旅遊的首選,面對“高燒不退”的東南亞旅遊市場,巨頭們如何不為之心動。

在國內互聯網巨頭“搶灘登陸”東南亞消費市場之前,當地也有一些本土移動支付平臺,包括Hellopay、Paytm、2C2P等等,但經過一番洗牌之後,有的銷聲匿跡,有的蓋頭換面。

“小一點的平臺和創業公司逐步消亡,最大的支付平臺也被支付寶收購統一成‘Alipay’了。”曾多次接受懂懂筆記訪談的某東南亞電商公司負責人張經理分析,由於當地華人和中國遊客在東南亞的消費力很強,他們在移動支付這一塊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他表示,縱觀東南亞移動支付平臺的格局,目的明確、戰術略有差別,目前的態勢仍是A和T兩巨頭遙遙領先。

對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而言,跟隨中國用戶(旅遊者)的腳步進入東南亞商戶的支付服務環節,只是第一步;而打造出更豐富的線下金融支付場景則是關乎成敗的第二步。阿裡的策略是以切入電商和金融服務體系為入口,收購(入股)電商平臺和支付平臺毫不猶豫;而騰訊明顯是先紮根華人社交網路(微信海外版),然後滲透到當地文化娛樂領域,撕開協力廠商支付服務的切口。

目前的市場變化,正是圍繞著中國海外消費者和華人群體展開,而勝負很可能就在2017年內初見分曉。

財大氣粗 支付寶在東南亞上演“買買買”

無論是搶佔電商平臺還是爭奪移動支付“名額”,阿裡巴巴攜支付寶都採取了同樣的戰略,那就是財大氣粗的“買買買”。除了電商平臺ladaza之外,阿裡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也在東南亞地區開啟了“剁手”模式,一時間,“Alipay”在東南亞遍地開花。

阿裡巴巴在入主印度的Paytm拿下當地重要移動支付市場後,同時揮師東南亞,以此來打通Alipay在南亞和東南亞支付市場的戰局。而泰國無疑成為了橋頭堡。

“如今在泰國幾乎看不到任何Hellopay的痕跡了,因為都被替換成支付寶了。”多次去泰國旅遊的驢友小敏表示,目前在當地支付寶的覆蓋面很廣:“只要帶上少量現金和裝有支付寶的手機,其實就暢通無阻了,在這邊就連打Uber也可以使用支付寶付錢。”

隨著支付寶在印度和泰國全面鋪開後,其“跑馬圈地”的步伐越走越快。目前,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成了支付寶“攻佔”的新陣地。

“現在大馬很多大型商超裡,都能使用支付寶,而且貌似所有的星巴克都可以了。”馬來西亞留學生周琳告訴懂懂筆記,支付寶進軍馬來西亞的速度很快,這半年以來,商店、星巴克和大部分7-11都可以支付。

據瞭解,馬來西亞的支付寶也是由Hellopay變更而來,目前由GHL系統集團在馬來西亞推廣。GHL總執行長梁丹尼曾表示:“短短4個月內(支付寶)就吸引超過3000家商戶(使用),其中不乏新增用戶。尤其是今年中國大陸‘十一’黃金周將至,本地商戶希望借助支付寶增加生意。”

作為原Hellopay業務的另一個分支,支付寶在新加坡也是大熱。目前所有地面交通的消費都可以用支付寶進行支付結算。

“除了這些,阿裡還收購了Mynt(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還和印尼Emtek集團,會合作成立一家專注數字支付的企業。”在訪談中,熟悉東南亞電商市場的張經理補充道,基本上現在不管是已經走入市場的,還是正在醞釀發力的,阿裡巴巴在整個東南亞市場“埋”下了不少“種子”,儼然一副蓄勢待發的狀態。

從最初的單純注資,到合資公司,再到直接用“支付寶”或“Alipay”的品牌輸出,阿裡巴巴在東南亞支付領域的動作越來越大膽,懂懂筆記認為,支付寶不再是一個在電商背後的技術支撐角色,而是將自身品牌直接擴展到東南亞市場(金融體系),肩負起阿裡巴巴拓展海外金融生態建設的重任。

另闢蹊徑 微信支付立足“華人群體”

在支付寶緊鑼密鼓的佈局東南亞移動支付市場時,微信支付也當仁不讓,早在兩年前騰訊“財付通”就已經進軍泰國各大商超,開始與“支付寶”爭地盤了。

“微信支付其實很早就進入市場了,算上去年11月微信宣佈接入7-11與部分商店之後,已經有很多商家開始用微信收華人的錢了。”在泰國一直從事迷你音箱業務的貿易公司老總李先生高速懂懂筆記,由於東南亞華人群體多,而且很多是從國內過來做生意的,所以微信作為即時通訊軟體,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用戶群體龐大,“和LINE相比是少了些,但華人和中國遊客用得很多,所以很多商戶因為這個原因早就接受微信支付了。”

正因為微信是國內最大的即時通信軟體,也是華人群體用得最多的即時通訊軟體,所以可以說微信在東南亞地區從一開始就有了一定的用戶基礎。自從去年底微信支付覆蓋泰國全境(超市)之後,就有很多商家通過“WE Plan”申請了服務對接。當然,目前這項支付功能主要使用者仍是華人群體和中國遊客。

所以,說微信支付佈局全東南亞的說法的略微籠統,確切的說微信支付是跟著東南亞華人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

就像微信支付全球運營總監殷潔所描述的,微信推出了海外版Wechat,使用的大部分還是海外華人。換言之,就算普及了微信支付,也是首先以服務這一部分微信使用者群為主。

“在芭提雅這邊的許多商家甚至更懂得中國人的‘社交’,有些支持微信支付的餐飲店,店裡還貼著一個官方二維碼,遊客可以通過掃碼獲取(店鋪的)介紹和打折資訊,甚至可以關注它。”驢友小敏認為,微信以及微信支付在泰國已經被商家玩出“花樣”來了。

隨著宣佈覆蓋泰國全境,覬覦東南亞大市場的微信支付從泰國入手,開始逐步利用其特有的即時通信屬性以及大文娛市場的資本佈局,開始滲透到東南亞其他各個國家。

而就在7月份宣佈在馬來西亞申請支付牌照後,微信支付明顯在這個擁有最多華人群體的國家顯露出參與本地支付服務的企圖。如果騰訊的申請獲得批准,意味著當地用戶就可以將其銀行帳戶和微信支付綁定,使用馬來西亞令吉為商品和服務付款。

這一步對於微信支付很關鍵,能夠參與不同國家的金融服務,支援不同國家的貨幣結算,對於支付寶和微信的亞洲甚至全球金融服務佈局都有著重大意義。微信支付打通馬來西亞市場後,將正式與風頭正盛的支付寶一決高低。

目前,與支付寶的“財大氣粗”瘋狂擴張相比,微信支付似乎有所保留,在支付平臺的定位上,首先鎖定仍是華人群體與中國遊客。而在文化娛樂市場方面的滲透,主要是收購了泰國的Sanook Online(門戶)、投資了數位內容平臺 Ookbee,在新加坡、印尼和泰國市場,則是重點佈局其音樂串流平臺Joox,推動入股的卡拉OK應用程式Smule等。懂懂筆記認為,從微信支付在東南亞各國的擴張趨勢來看,依舊是穩紮穩打,利用自身在華人文化領域的強大社交屬性,以及基於社交化應用場景,提供面向金融支付的深度服務。

借力打力 百度錢包能否成為第三極

泰國,泰國,還是泰國!

就像國內巨頭在東南亞掀起電商大戰時首先搶佔要“制高點”,而移動支付大戰的焦點一直在泰國。百度錢包落地的第一個東南亞國家,也是這裡。

對於百度來說,國內的移動支付市場似乎已經偃旗息鼓。在阿裡和騰訊兩大巨頭的的控制下,留給百度的空間微乎其微。那兩家在國內市場是看到了天花板,而百度支付則是要開啟新版圖。

“百度錢包一般都是在泰國商場的高檔服裝店使用,一些中高端的餐廳也支持百度錢包,不過普及率並沒有支付寶和微信那麼高。”據驢友小敏介紹,在泰國使用百度錢包一般都有折扣,但是因為只有較為上檔次的商家支持使用百度錢包結算,所以使用和瞭解的用戶並不多。

據瞭解,百度錢包還沒有實現泰國全境覆蓋,只有曼谷、普吉、清邁、芭提雅四個城市而已。

很顯然,百度錢包在開始佈局東南亞市場的時候,也遇到了像國內一樣的處境,直接遭遇阿裡與騰訊的夾擊,市場份額也一直提不上去。“百度錢包在泰國有點‘非主流’,感覺用的人不多,哪怕是遊客,手機裡也不一定都有‘百度錢包’。或許這和市場宣傳力度有關吧。” 迷你音箱商貿公司的李總強調,在泰國如果不是因為先期使用百度錢包支付有一定的優惠,可能用的人會更少。

但顯然“出師不利”的百度並沒有因此“氣餒”。隨著阿裡、騰訊紛紛加強境外支付領域的開拓,百度也轉變了戰略佈局。近期,宣佈與海外最大的協力廠商支付平臺PayPal達成戰略協定,就是“曲線救國”的一個舉措。

“與PayPal在技術和產品創新方面的合作,可以使百度用戶最終實現跨境消費。”百度高級副總裁朱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據瞭解,根據雙方達成的戰略協定,大約1700萬PayPal海外商戶將自動接受百度支付平臺“百度錢包”。而PayPal也試圖通過與地方企業的合作來拓展東南亞市場,百度錢包或許也能乘著這艘從PayPal借來的船,重新佈局東南亞移動支付市場。

無論從覆蓋範圍,還是知名度來說,百度無疑在東南亞這場移動支付大戰中處於劣勢,“另闢蹊徑”是百度在移動支付前期佈局遇阻後的無奈之舉。面對手握強大電商佈局以及華人社交好牌的兩大對手,百度錢包果斷選擇搭上PayPal這艘遠洋巨輪重新“出海”,自然是通過資源互換,借勢PayPal發力東南亞市場來實現新一輪佈局。

與東南亞電商市場的鏖戰類似。移動支付在國內已經形成了兩極格局,未來東南亞協力廠商支付的兩強分立可能已經成型。當然,中國支付企業仍會遭遇更大的監管挑戰甚至“地方保護主義”,包括泰國央行在2016年5月底,就曾對市場發出警告稱,微信支付在泰業務並未獲得授權,並提醒商家謹慎使用。不過目前看來,這些困阻已經無法阻擋阿裡和騰訊在東南亞市場的野心。

隨著國內協力廠商支付市場的飽和,處於兩極的阿裡、騰訊必將騰挪出更多資源佈局東南亞,這一佈局更深遠的意義是,兩大陣營(在國內及亞洲市場)相關的生態體系,也將開始進入加速碰撞期。至於百度錢包能否成為東南亞協力廠商支付領域的第三極,就要看PayPal是否有足夠的用戶基礎能讓百度“借力”。

如果將亞洲的支付市場看做各方全球佈局中的一個重要棋子,目前的情勢是南亞市場前景未明,東南亞則潛力無限,這一輪金融服務市場的開打,值得持續關注。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