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胸外前沿,共創美好未來

陽春三月,國內眾多胸外科頂級專家彙聚在美麗的椰城海口市,出席了第三屆國際胸部腫瘤外科(海口)論壇暨第八屆全國手汗症研討會、海南省第一屆胸部微創外科新進展學習班。

本次大會由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手汗症專家組主辦,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承辦。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和福建醫科大學手汗症研究室主任塗遠榮教授和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李麗教授擔任大會主席,邀請到了眾多大咖,包括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會長、天津市胸科醫院胸外科主任張遜教授、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何建行教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姜格甯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李輝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陳克能教授等國內著名胸外科專家。
同時,國際交感神經外科協會(ISSS)主席、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胸外科主任PeterLicht教授和日本福岡Oda醫院外科主任HitoshiOda教授也不遠萬里來到現場分享他們關於手汗症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表達了希望與中國加深交流,
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期望。

圖:與會專家合影

2017年3月25日,祖國大地上大部分地方還是春意料峭,寒意襲人。然而,美麗的椰城是蒙受眷顧的,位於熱帶的海口市春光明媚,陽光溫暖而不灼人,來自全國各地的胸腔外科專家們帶著愉悅的心情參加了本次學術盛宴!

Figure1,會議現場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聚焦胸外前沿,共創美好未來”,共有4個專場:特邀專場、手汗症專場、肺癌外科專場和食管、胸腺、縱膈外科專場。

會前寄語

大會召開前邀請到了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建行院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支修益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倫旭教授等多位學界權威發表了寄語,專家們一致認為本次會議將是一次胸外科的高水準論壇,

將有力推動胸外科的進一步發展,能夠促進新技術的發掘和常規手術操作和術語等方面等規範,並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

盛大開幕

Figure2,本次會議執行主席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高炳玉教授主持開幕

Figure3,會議開幕現場

本次會議主席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和福建醫科大學手汗症研究室主任塗遠榮教授表示本次會議將是國家級的高水準論壇,感謝國內外專家到場傳授經驗,以及大會承辦單位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辛苦籌備。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會長、天津市胸科醫院胸外科主任張遜教授高度讚揚了手汗症研究在以塗遠榮教授為首的專家組的努力下,先後成立了4個研究基地,在國際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代表了我國在手汗症研究方面獲得了國際的認同,將推動我國手汗症的發展,希望今後更加發揚廣大。東道主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李麗教授和海南醫學院林英姿副校長相繼致辭,感謝全國專家對海南的關懷,期待更多的學術交流與切磋,為海南的科研發展吸取經驗。隨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陳克能教授宣讀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手汗症專家增補的批示,手汗症專家團隊得以進一步壯大!

Figure4,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李麗院長在大會開幕上致辭

Figure5,海南醫學院林英姿副校長在大會開幕上致辭

Figure6,包括國際交感神經外科協會(ISSS)主席、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PeterLicht教授和日本福岡Oda醫院HitoshiOda教授等在內的多位專家和領導為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手汗症專家團隊新成員頒發證書

星光熠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各種疾病的診療技術日新月異,胸科疾病一直是我國疾病的重災區,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患者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而我國食管癌患者仍占世界一半以上。

儘管我國胸外科已經發展了很多年,胸外科疾病診療術語的標準化還有待規範。針對這種情況,天津市胸科醫院張遜教授特別發表了《胸外科疾病標準化診療術語的臨床應用》的演講。他提到我國臨床資料庫面臨著很多問題,形象地概括為:“一有七無”,即有海量的臨床資料,無建立資料庫的資金、專業人才、標準、病例隨訪、病例結構化、術語標準化、資料的互聯共用。他提到我國各專業的醫療術語都缺乏標準化,李克強總理曾經表示“這種最基本的醫療術語至今還不統一,反映了我們現在資訊孤島、資訊分隔的狀況。”為了儘快推進術語標準化的臨床適用,應該實現科室應用,多方協作,將大量的基礎性工作交由協力廠商負責,讓醫生以最少的時間做最有價值的工作。術語的標準化不僅有利於將來的資料分析,更可以為醫保支付提供參考。會議主持人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顧問葉玉坤教授提出我國的病例量多,中國在資料庫建立上比美國更有優勢。如何讓年輕醫生大膽實施?張教授表示最近的兩會已經提出要儘快完善醫療資訊化,這代表著我國政策的鼓勵支持,另一方面要大力鼓勵協力廠商的介入,讓醫生專注于科研和臨床工作。

Figure7,天津市胸科醫院張遜教授特別發表了《胸外科疾病標準化診療術語的臨床應用》的演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李輝教授針對肺癌術後深靜脈血栓形成(VTE)的發病率及高危因素做了詳細分析。他提出VTE是外科術後常見併發症,離我們不遠,必須予以重視。“VTE就像是游走於血管內的幽靈,一旦堵塞血管,輕者使血液運輸系統癱瘓,重者可危及生命”。要重視不明原因的低氧血症、發熱、PAP和CVP升高等危象,優先選擇CTPA和下肢靜脈超聲進行診斷,應用Caprini評分標準,並且成立機構實現多中心合作。

Figure8,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李輝教授針對肺癌術後深靜脈血栓形成(VTE)的發病率及高危因素做了詳細分析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陳克能教授暢談了腫瘤學進展背景下肺癌外科等新適應(過與欠),他提到肺癌治療的程度仍然難以把握“過度”與“不足”,肺腫瘤在各器官的轉移是不同的,在寡轉移狀態對肺腫瘤的肝轉移、腦轉移等進行手術、化療、或放療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Figure9,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陳克能教授暢談了腫瘤學進展背景下肺癌外科等新適應(過與欠)

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建行院長提出微創醫學是個體化醫學,精准醫學是更加個體化的醫學。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病人的痛苦,與傳統手術比較,胸腔鏡手術最大的優勢是恢復更快。為了更好地培養優秀的外科醫生,應該讓他們意識到危機感,提高不插管手術的臨床技能。不插管手術挑戰了傳統的理念和認知,但是比傳統手術具有更大的優勢:可以讓病人恢復得更快,甚至手術完就可以下地,從而減少病人的痛苦。作為不插管手術堅定的宣導者和踐行者,他提倡精准醫療時代我們應該優化手術操作方法,減少病人的痛苦。

Figure10,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建行院長提出微創醫學是個體化醫學,精准醫學是更加個體化的醫學

目前對胸腔鏡操作技術和選擇,各地尚沒有共識。針對這種情況,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姜格甯教授在大會上總結了一系列原則,例如多元發結節要重視淋巴轉移,考慮切除所有病症還是主病灶。他認為在有更高品質的證據能確定哪種手術方式更優之前,醫生有理由選擇任何一種方式,推薦選擇自己最熟悉的腔鏡術式,成熟胸腔鏡醫師應熟悉、掌握各種腔鏡術式及操作方法,儘量使手術程式簡便、安全,善於根據解剖和病變情況決定操作模式和技術。停滯不前,不是終點。挑戰自我,不斷追求“新的、好的”技術,永遠是外科醫生的卓越品質。

中外交流

大會主席、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塗遠榮教授多年來率領團隊致力於手汗症的研究,是中國手汗症研究的學科帶頭人。他提出手汗症是一種機制不明的常見病,中國年輕人發病率達到2.08%,R3或R4水準腋下單孔切除術是目前治療的主要方法。ETS是最有效的方法、最典型的微創、最簡捷的手術、最美容的切口、最易推廣應用,最受醫患歡迎,非常有實用價值和社會意義。而患者不滿意的因素主要是轉移性多汗的發生,發病率高達72%,並且長期存在、無藥可醫。因此,在實施手術前一定要掌握禁忌症,患者知情同意後方可進行,一旦發生要給予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

Figure12,大會主席、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塗遠榮教授

本次大會還邀請到了國際交感神經外科協會(ISSS)主席、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胸外科主任PeterLicht教授和日本福岡Oda醫院外科主任HitoshiOda教授。他們不遠萬里來到海口,為我們帶來歐洲和日本對手汗症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技術。其中PeterLicht教授提到鉗夾法術式可行性很高,除掉鉗夾後神經可以得到恢復,對於病人來說毫無異議是個福音。他們團隊研究發現在組胚階段除掉鉗夾後,被阻斷的神經可以再生,如果可以將動物實驗結果應用到臨床上將是一個重大突破。HitoshiOda教授向我們展示了其團隊成果,為我們講述如何通過改良R4ETS術式獲得更好的術後結果,減少復發率,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Figure13,國際交感神經外科協會(ISSS)主席、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胸外科主任PeterLicht教授

Figure14,日本福岡Oda醫院外科主任HitoshiOda教授

近年來我國手汗症的研究成果累累,獲得了國際同行的普遍認可,未來將加強中外學術交流,促進全球合作。

百家爭鳴

胸腔鏡手術使用現代攝像技術和高科技手術器械裝備,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內複雜手術的微創胸外科新技術,它改變了胸外科疾病的治療理念,被譽為上個世紀胸外科界的重大突破之一,是胸部微創外科的代表性手術,也是未來胸外科發展的方向。

Figure15,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張臨友教授在會上介紹“兩槍法”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切除術

與會的多位專家就像身懷絕技的高手,把他們多年來豐富的臨床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張臨友教授介紹了“兩槍法”進行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切除術,與傳統的前入路相比,後入路的兩槍法更容易掌握,避免血管損傷,更加安全,簡單易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陳周苗教授介紹了在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中如何利用肺萎陷法定位段間隙,他認為細節決定成敗,術前、術中要把握關鍵點,堅持錐形切除的原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彭俊教授表達了單孔胸腔鏡在肺癌手術中的演進是一個step-by-step的過程,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現代技術的發展給病人和醫生帶來了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醫生需要處理好“器”和“術”的關係,不斷提高自我的同時也要敢於質疑,不可偏信文獻和指南。畢竟任何技術說到底都是人的技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彥國教授介紹了其在胸腔鏡肺癌外科的實踐與思考。此外,還有眾多優秀的專家在本次會議上作了精彩的講座,小編無法一一在此文詳細陳述。

Figure16,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陳周苗教授介紹了在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中如何利用肺萎陷法定位段間隙

Figure17,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彭俊教授介紹了單孔胸腔鏡在肺癌手術中的演進

Figure18,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彥國教授介紹了其在胸腔鏡肺癌外科的實踐與思考

緊湊精彩的會議後,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顧問葉玉坤教授發表大會總結。他盛讚本次大會是一次成功的論壇,彙聚了來自全國各地、多個領域的胸外科專家,深入探討了資料庫建立、術語標準化、手汗症的診療等問題,說明我國胸外專家團隊的不斷壯大,將進一步促進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極大地造福人民和社會。同時,他重點表揚了塗遠榮教授團隊在手汗症研究中的貢獻和在國際上取得的輝煌成績,寄語“創業不易,不斷創新,走向國際”。

Figure19,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顧問葉玉坤教授作大會總結

會議的最後,我們也邀請到了本次大會的執行主席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高炳玉教授來分享組織本次會議的初衷和感受。

AME出版社作為協辦方之一,全程跟蹤報導,帶領讀者們欣賞名家風範,享受學術盛宴。我們向參會者展示了旗下優秀的雜誌和圖書,並邀請到了與會專家進行採訪,分享他們在臨床、科研和生活中的真知灼見。

Figure20,AME花絮

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會長、天津市胸科醫院胸外科主任張遜教授高度讚揚了手汗症研究在以塗遠榮教授為首的專家組的努力下,先後成立了4個研究基地,在國際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代表了我國在手汗症研究方面獲得了國際的認同,將推動我國手汗症的發展,希望今後更加發揚廣大。東道主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李麗教授和海南醫學院林英姿副校長相繼致辭,感謝全國專家對海南的關懷,期待更多的學術交流與切磋,為海南的科研發展吸取經驗。隨後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陳克能教授宣讀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手汗症專家增補的批示,手汗症專家團隊得以進一步壯大!

Figure4,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李麗院長在大會開幕上致辭

Figure5,海南醫學院林英姿副校長在大會開幕上致辭

Figure6,包括國際交感神經外科協會(ISSS)主席、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PeterLicht教授和日本福岡Oda醫院HitoshiOda教授等在內的多位專家和領導為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手汗症專家團隊新成員頒發證書

星光熠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各種疾病的診療技術日新月異,胸科疾病一直是我國疾病的重災區,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患者將達到100萬,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而我國食管癌患者仍占世界一半以上。

儘管我國胸外科已經發展了很多年,胸外科疾病診療術語的標準化還有待規範。針對這種情況,天津市胸科醫院張遜教授特別發表了《胸外科疾病標準化診療術語的臨床應用》的演講。他提到我國臨床資料庫面臨著很多問題,形象地概括為:“一有七無”,即有海量的臨床資料,無建立資料庫的資金、專業人才、標準、病例隨訪、病例結構化、術語標準化、資料的互聯共用。他提到我國各專業的醫療術語都缺乏標準化,李克強總理曾經表示“這種最基本的醫療術語至今還不統一,反映了我們現在資訊孤島、資訊分隔的狀況。”為了儘快推進術語標準化的臨床適用,應該實現科室應用,多方協作,將大量的基礎性工作交由協力廠商負責,讓醫生以最少的時間做最有價值的工作。術語的標準化不僅有利於將來的資料分析,更可以為醫保支付提供參考。會議主持人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顧問葉玉坤教授提出我國的病例量多,中國在資料庫建立上比美國更有優勢。如何讓年輕醫生大膽實施?張教授表示最近的兩會已經提出要儘快完善醫療資訊化,這代表著我國政策的鼓勵支持,另一方面要大力鼓勵協力廠商的介入,讓醫生專注于科研和臨床工作。

Figure7,天津市胸科醫院張遜教授特別發表了《胸外科疾病標準化診療術語的臨床應用》的演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李輝教授針對肺癌術後深靜脈血栓形成(VTE)的發病率及高危因素做了詳細分析。他提出VTE是外科術後常見併發症,離我們不遠,必須予以重視。“VTE就像是游走於血管內的幽靈,一旦堵塞血管,輕者使血液運輸系統癱瘓,重者可危及生命”。要重視不明原因的低氧血症、發熱、PAP和CVP升高等危象,優先選擇CTPA和下肢靜脈超聲進行診斷,應用Caprini評分標準,並且成立機構實現多中心合作。

Figure8,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李輝教授針對肺癌術後深靜脈血栓形成(VTE)的發病率及高危因素做了詳細分析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陳克能教授暢談了腫瘤學進展背景下肺癌外科等新適應(過與欠),他提到肺癌治療的程度仍然難以把握“過度”與“不足”,肺腫瘤在各器官的轉移是不同的,在寡轉移狀態對肺腫瘤的肝轉移、腦轉移等進行手術、化療、或放療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Figure9,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陳克能教授暢談了腫瘤學進展背景下肺癌外科等新適應(過與欠)

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建行院長提出微創醫學是個體化醫學,精准醫學是更加個體化的醫學。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病人的痛苦,與傳統手術比較,胸腔鏡手術最大的優勢是恢復更快。為了更好地培養優秀的外科醫生,應該讓他們意識到危機感,提高不插管手術的臨床技能。不插管手術挑戰了傳統的理念和認知,但是比傳統手術具有更大的優勢:可以讓病人恢復得更快,甚至手術完就可以下地,從而減少病人的痛苦。作為不插管手術堅定的宣導者和踐行者,他提倡精准醫療時代我們應該優化手術操作方法,減少病人的痛苦。

Figure10,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建行院長提出微創醫學是個體化醫學,精准醫學是更加個體化的醫學

目前對胸腔鏡操作技術和選擇,各地尚沒有共識。針對這種情況,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姜格甯教授在大會上總結了一系列原則,例如多元發結節要重視淋巴轉移,考慮切除所有病症還是主病灶。他認為在有更高品質的證據能確定哪種手術方式更優之前,醫生有理由選擇任何一種方式,推薦選擇自己最熟悉的腔鏡術式,成熟胸腔鏡醫師應熟悉、掌握各種腔鏡術式及操作方法,儘量使手術程式簡便、安全,善於根據解剖和病變情況決定操作模式和技術。停滯不前,不是終點。挑戰自我,不斷追求“新的、好的”技術,永遠是外科醫生的卓越品質。

中外交流

大會主席、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塗遠榮教授多年來率領團隊致力於手汗症的研究,是中國手汗症研究的學科帶頭人。他提出手汗症是一種機制不明的常見病,中國年輕人發病率達到2.08%,R3或R4水準腋下單孔切除術是目前治療的主要方法。ETS是最有效的方法、最典型的微創、最簡捷的手術、最美容的切口、最易推廣應用,最受醫患歡迎,非常有實用價值和社會意義。而患者不滿意的因素主要是轉移性多汗的發生,發病率高達72%,並且長期存在、無藥可醫。因此,在實施手術前一定要掌握禁忌症,患者知情同意後方可進行,一旦發生要給予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

Figure12,大會主席、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塗遠榮教授

本次大會還邀請到了國際交感神經外科協會(ISSS)主席、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胸外科主任PeterLicht教授和日本福岡Oda醫院外科主任HitoshiOda教授。他們不遠萬里來到海口,為我們帶來歐洲和日本對手汗症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技術。其中PeterLicht教授提到鉗夾法術式可行性很高,除掉鉗夾後神經可以得到恢復,對於病人來說毫無異議是個福音。他們團隊研究發現在組胚階段除掉鉗夾後,被阻斷的神經可以再生,如果可以將動物實驗結果應用到臨床上將是一個重大突破。HitoshiOda教授向我們展示了其團隊成果,為我們講述如何通過改良R4ETS術式獲得更好的術後結果,減少復發率,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Figure13,國際交感神經外科協會(ISSS)主席、丹麥歐登塞大學醫院胸外科主任PeterLicht教授

Figure14,日本福岡Oda醫院外科主任HitoshiOda教授

近年來我國手汗症的研究成果累累,獲得了國際同行的普遍認可,未來將加強中外學術交流,促進全球合作。

百家爭鳴

胸腔鏡手術使用現代攝像技術和高科技手術器械裝備,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內複雜手術的微創胸外科新技術,它改變了胸外科疾病的治療理念,被譽為上個世紀胸外科界的重大突破之一,是胸部微創外科的代表性手術,也是未來胸外科發展的方向。

Figure15,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張臨友教授在會上介紹“兩槍法”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切除術

與會的多位專家就像身懷絕技的高手,把他們多年來豐富的臨床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張臨友教授介紹了“兩槍法”進行胸腔鏡下右肺上葉切除術,與傳統的前入路相比,後入路的兩槍法更容易掌握,避免血管損傷,更加安全,簡單易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陳周苗教授介紹了在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中如何利用肺萎陷法定位段間隙,他認為細節決定成敗,術前、術中要把握關鍵點,堅持錐形切除的原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彭俊教授表達了單孔胸腔鏡在肺癌手術中的演進是一個step-by-step的過程,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現代技術的發展給病人和醫生帶來了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醫生需要處理好“器”和“術”的關係,不斷提高自我的同時也要敢於質疑,不可偏信文獻和指南。畢竟任何技術說到底都是人的技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彥國教授介紹了其在胸腔鏡肺癌外科的實踐與思考。此外,還有眾多優秀的專家在本次會議上作了精彩的講座,小編無法一一在此文詳細陳述。

Figure16,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陳周苗教授介紹了在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中如何利用肺萎陷法定位段間隙

Figure17,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彭俊教授介紹了單孔胸腔鏡在肺癌手術中的演進

Figure18,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劉彥國教授介紹了其在胸腔鏡肺癌外科的實踐與思考

緊湊精彩的會議後,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顧問葉玉坤教授發表大會總結。他盛讚本次大會是一次成功的論壇,彙聚了來自全國各地、多個領域的胸外科專家,深入探討了資料庫建立、術語標準化、手汗症的診療等問題,說明我國胸外專家團隊的不斷壯大,將進一步促進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極大地造福人民和社會。同時,他重點表揚了塗遠榮教授團隊在手汗症研究中的貢獻和在國際上取得的輝煌成績,寄語“創業不易,不斷創新,走向國際”。

Figure19,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顧問葉玉坤教授作大會總結

會議的最後,我們也邀請到了本次大會的執行主席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高炳玉教授來分享組織本次會議的初衷和感受。

AME出版社作為協辦方之一,全程跟蹤報導,帶領讀者們欣賞名家風範,享受學術盛宴。我們向參會者展示了旗下優秀的雜誌和圖書,並邀請到了與會專家進行採訪,分享他們在臨床、科研和生活中的真知灼見。

Figure20,AME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