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會議活動 中國—東盟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論壇:創新發展 防災減災共攜手

2017中國—東盟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論壇9月13日在中國南寧舉行。

來自中國、越南、泰國、法國、巴基斯坦等12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共同圍繞“加強科技創新,提升防災減災水準”的主題展開研討交流。

本次論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中國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廣西氣象局、廣西民政廳等多個部門承辦。

“中國和東盟國家一樣,面臨著乾旱、地震、海嘯、洪水、泥石流、火山等自然災害威脅。

”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主任陳劍當日致辭表示,隨著遙感、衛星、疾控、裝備製造等綜合技術的發展,人類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增強。中國—東盟應共同開展國際合作,建立共商、共建、共用的科技防災減災平臺,保障區域各國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把傷害降至最低。

2016年底,中國官方出臺《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規劃中詳細分析了中國當前防災減災的現狀與形式,

明確了“十三五”期間防災減災的主要任務。

陳劍說,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作為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近年來,充分發揮所屬科技團體的智力優勢,更加有效地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同時也在氣象水文災害、地質地震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生態環境災害等各類自然災害領域搭建國際交流平臺,為區域防災減災能力協同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他表示,希望借助本次論壇,向東盟國家借鑒先進理念和科技成果,同時講好“中國案例”,為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

“廣西與東盟陸海相連,共同面臨相近的颱風、暴雨、區域乾旱等氣象災害,共同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挑戰。”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黃偉京當日表示,

近年來,廣西不斷深化與東盟各國在防災減災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東盟防災減災與可持續發展專家論壇,與東盟國家在觀測資料共用、災害聯防、氣象服務和科研、氣象儀器標定及業務技術人員交流培訓等方面加強合作。雙方共同建立起氣象災害聯合監測與防禦機制,為合作各方在防災減災領域深入交流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本屆論壇歷時兩天,期間中國—東盟專家學者將研討成立中國—東盟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聯盟事宜,為今後開展制度化的區域防災減災科技交流合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