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接近真相的記者,卻助長了美國外交史上最嚴重的騙局之一

古今歷史都證明了,一個有活力的精英執政集團應該是流動的。有人通過一定的遊戲法則擁有話語權,也有人掉隊甚至離開。然而作為精英政治樣板,美國過去十年的民調顯示,

絕大多數人認為美國“行進在錯誤的軌道上”。奧巴馬執政時期被認為是美國精英政治的巔峰,特朗普上臺之後將會怎樣?這是美國《國家》雜誌主編克里斯多夫·海耶斯在《精英的黃昏:後精英政治時代的美國》想要討論的。

經授權,第一財經節選《精英的黃昏》部分內容與讀者分享。

在我們的公共生活領域,接近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是東聖路易斯市的高中教師,你離華盛頓的“新聞人物”最近的時候,就是他們周日上電視和為推動政策出臺進行宣傳的時候。因此,你不得不依賴媒體。顧名思義,媒體其實就是把市民和那些影響他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大人物聯繫在一起的橋樑。

媒體本身是恪守接近原則的。對記者來說,

“在現場”和“有消息來源”是驕傲的本錢,因為這表明該記者已經無限接近新聞本身了。新聞的受眾們也是出於同樣理由在尋求這種接近。如果你想知道中央情報局。副總統辦公室也有米勒的線人,他們安排給她的消息其實正是他們想借她之手傳播出去的,不管這些消息聽起來有多麼可疑或者難以證實。然後,在一次特別安排的吹風會上,副總統切尼會在電視機前引述《紐約時報》的報導,
以證實這些他自己散佈出去的消息。

有了米勒的幫助,美國外交史上最嚴重的騙局之一就這樣得逞了。在入侵伊拉克前夜,85%的美國人都相信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而事實證明他們錯了。若干年後,《紐約時報》罕見地向公眾道了歉,並撤回了米勒的報導。

而在金融危機中,裘蒂絲•米勒一角的扮演者是吉姆•克雷默。這位臭名遠揚的市場分析師,

同時也是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瘋狂的財富》(Mad Money)節目的主持人,在房市泡沫存在的那些年成了金融業明星。克雷默的揚名並不僅僅來自他有點過頭的滑稽表演,還在於他這些年一直在管理一個對沖基金,並運營一家網站TheStreet.com,它為普通大眾開闢了一個瞭解華爾街內幕的視窗。為推廣該節目,全國廣播公司設計了大膽而又稍顯不敬的結束語——“我們相信克雷默”。

然而,正如《每日秀》的喬恩•斯圖爾特所說,

這並沒能使克雷默抓住華爾街最重要的一條新聞——證券化機制即將停擺,正是它導致了房市泡沫的急劇膨脹,並引發了金融危機。就在2007年春天,貝爾斯登股票開始大跌前7周,克雷默還在告訴觀眾“買進貝爾斯登”。他甚至說:

克雷默:我覺得這支股票上漲空間很大,下跌可能很小。我認為上個季度這家公司已經止虧了―——他們很擅長這一點。我相信貝爾斯登值得買進,而且會有很多人買。

採訪者:股價會有一番上漲。

克雷默:是的。買進貝爾斯登!我要教大家都去買。

2007年7月16日,克雷默又放言討論次貸“那些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而且“根本無關緊要”。可是,還不到三個星期,他就在一次電視直播中懇求美聯儲降息以挽救華爾街。“打開該死的美聯儲窗戶,伸出頭來看看吧,”他叫嚷道,“(伯南克)不知道那裡的情況有多糟,一無所知!……我的人玩這個遊戲已經有25年了……他們正在失業,這些交易機構正在倒閉……他們(美聯儲)什麼也不知道,美聯儲睡著了……世界末日要來了!”

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也可以拿克雷默做例子,而且會特別生動。許多交遊廣泛的商業新聞記者對於所發生的一切的理解,並不比克雷默強多少。“我們已經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新聞操守。”2009年3月,《西雅圖時報》經濟專欄記者喬恩•塔爾頓在博客上寫道。他說:“我們寫文章熱情讚頌這個宇宙的英雄,我們無數次列舉通用電氣董事長傑克•韋爾奇等人的出色經歷,等他們的神話破滅了,又去報導安然公司的肯•雷。我們對金融衍生品及銀行系統的冒險之舉質問得太少,相反,卻像追星的體育記者那樣跟蹤報導企業兼併,以及虛有其表的新證券產品。”

《華爾街日報》前商業記者迪恩•斯達克曼全面分析了房市和金融體系崩潰前商業媒體的相關報導,總共梳理了超過2000篇文章。“商業記者通常都像他們看上去那樣聰明、世故、無孔不入,”他寫道,“然而整個職業商業記者群體——僅印刷媒體全國就有9000人左右―——出於各種現實原因錯失了他們這一行最大的新聞。”他認為,儘管有許多文章曝光了抵押貸款市場潛在的問題,但商業媒體的表現終究還是像只“沒有叫的看門狗”。

接近,可以讓你擁有旁人沒有的資訊,也會導致你認知受限。比如那些畢生都在報導投行、採訪投資銀行家的記者,他們漸漸會透過採訪對象的眼睛來看待這個世界,並開始像投資銀行家一樣思考問題。沒有什麼比這樣下去更糟的了。它是人長期浸淫在一種事物中的必然結果,它意味著當所有的投資銀行家都認為市場是大牛市,證券化制度會永遠興盛下去的時候,許許多多的記者都在隨聲附和。

更糟糕的是,接近並不是記者們能夠單方面實現的東西,在政治和金融領域的頂層圈子裡,必定要經過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批准,記者才能接近。而出於某些顯而易見的原因,這些大人物更傾向于把這種接近的權利賦予那些與他們投契的記者。

這就意味著,接近和資訊管道不僅僅能帶給記者出色的洞見或知識,還能帶去糾纏在一起的好處和代價。而互聯網上,獨立出版日漸興起,使得那些對於接近新聞源頭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感到沮喪的人能夠暢所欲言,毫不留情地針砭時弊。造成各種博客爆炸性增長的不僅僅是技術因素,而恰恰是主流媒體眾所周知的失敗。再回到前文所做的假設,實際上,那個貓在新澤西州某個地下室、在互聯網上廣泛閱讀各種有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的人,反而有可能比那位在蘭利有內線的專業記者更接近新聞真相。

《精英的黃昏:後精英政治時代的美國》

【美】克里斯多夫·海耶斯 著 張宇宏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7月

而且會有很多人買。

採訪者:股價會有一番上漲。

克雷默:是的。買進貝爾斯登!我要教大家都去買。

2007年7月16日,克雷默又放言討論次貸“那些事”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而且“根本無關緊要”。可是,還不到三個星期,他就在一次電視直播中懇求美聯儲降息以挽救華爾街。“打開該死的美聯儲窗戶,伸出頭來看看吧,”他叫嚷道,“(伯南克)不知道那裡的情況有多糟,一無所知!……我的人玩這個遊戲已經有25年了……他們正在失業,這些交易機構正在倒閉……他們(美聯儲)什麼也不知道,美聯儲睡著了……世界末日要來了!”

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也可以拿克雷默做例子,而且會特別生動。許多交遊廣泛的商業新聞記者對於所發生的一切的理解,並不比克雷默強多少。“我們已經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新聞操守。”2009年3月,《西雅圖時報》經濟專欄記者喬恩•塔爾頓在博客上寫道。他說:“我們寫文章熱情讚頌這個宇宙的英雄,我們無數次列舉通用電氣董事長傑克•韋爾奇等人的出色經歷,等他們的神話破滅了,又去報導安然公司的肯•雷。我們對金融衍生品及銀行系統的冒險之舉質問得太少,相反,卻像追星的體育記者那樣跟蹤報導企業兼併,以及虛有其表的新證券產品。”

《華爾街日報》前商業記者迪恩•斯達克曼全面分析了房市和金融體系崩潰前商業媒體的相關報導,總共梳理了超過2000篇文章。“商業記者通常都像他們看上去那樣聰明、世故、無孔不入,”他寫道,“然而整個職業商業記者群體——僅印刷媒體全國就有9000人左右―——出於各種現實原因錯失了他們這一行最大的新聞。”他認為,儘管有許多文章曝光了抵押貸款市場潛在的問題,但商業媒體的表現終究還是像只“沒有叫的看門狗”。

接近,可以讓你擁有旁人沒有的資訊,也會導致你認知受限。比如那些畢生都在報導投行、採訪投資銀行家的記者,他們漸漸會透過採訪對象的眼睛來看待這個世界,並開始像投資銀行家一樣思考問題。沒有什麼比這樣下去更糟的了。它是人長期浸淫在一種事物中的必然結果,它意味著當所有的投資銀行家都認為市場是大牛市,證券化制度會永遠興盛下去的時候,許許多多的記者都在隨聲附和。

更糟糕的是,接近並不是記者們能夠單方面實現的東西,在政治和金融領域的頂層圈子裡,必定要經過那些有權有勢的人批准,記者才能接近。而出於某些顯而易見的原因,這些大人物更傾向于把這種接近的權利賦予那些與他們投契的記者。

這就意味著,接近和資訊管道不僅僅能帶給記者出色的洞見或知識,還能帶去糾纏在一起的好處和代價。而互聯網上,獨立出版日漸興起,使得那些對於接近新聞源頭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感到沮喪的人能夠暢所欲言,毫不留情地針砭時弊。造成各種博客爆炸性增長的不僅僅是技術因素,而恰恰是主流媒體眾所周知的失敗。再回到前文所做的假設,實際上,那個貓在新澤西州某個地下室、在互聯網上廣泛閱讀各種有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的人,反而有可能比那位在蘭利有內線的專業記者更接近新聞真相。

《精英的黃昏:後精英政治時代的美國》

【美】克里斯多夫·海耶斯 著 張宇宏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