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海鉤沉:抗戰期間日本到底向中國移民了多少人?

1930-1940年代,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為了實現永久佔領中國的野心,

日本除了軍事侵佔中國東北,還向東北進行了大量的移民,派遣所謂的開拓團(也稱拓殖團),妄圖將中國東北變成日本的合法土地。

其實早在“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就已經在中國東北進行過多次農業移民試驗,但總體上來說規模都比較小。“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瘋狂地掀起了向中國東北廣大土地上大規模武裝移民的高☆禁☆潮。

日本大規模向東北移民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31年------1936年。這個階段以集團武裝移民為主,殖入的地點也較為集中,主要是東北的北滿地區及軍用鐵路沿線。前後有5次,此階段主要是為以後作試驗和準備。

第二階段,從1937------1945年,實施向中國東北百萬戶移民計畫。從七七事變一直到日本戰敗投降,

是日本向中國東北移民政策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最為倡狂的一個階段,即“國策移民階段”。

日本在東北的移民,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一:它使大批中國東北農民失去了土地,無家可歸;二:使大批失地農民成為日本開拓民的幫傭和佃農,生活十分悲慘;三:日本移民的湧入,嚴重影響和擾亂了中國東北的社會和生活秩序;四:東北脆弱的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五:日本移民是配合日本關東軍鎮壓東北人民的幫兇;六:日本開拓團是日本侵略中國的軍事據點和補給站,

為日本佔領和擴大侵略提供給養和兵源。

從1931年起至1945年,日本共向東北移民8萬戶,計20萬人,開拓團約850個;開拓青年義勇隊約8萬人;勤勞奉仕隊約5萬人,

在東北的日本學生從事開拓的約5000人;此外,還有約1.8萬戶的日占朝鮮的開拓民。

1945年,隨著日本的戰敗,這些開拓民被陸續遣送回國。他們強行佔有的開拓地在東北解放後,被黨和人民政府收回,在土地改革中無償地分給了廣大翻身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