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海鉤沉」抗戰中的華東鐵路,重回戰火紛飛的年代!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2周年紀念日。當年,日軍侵華時,首先搶佔的是鐵路線和戰略要地。中國軍隊調動以及軍需物資運輸,也是利用和依賴鐵路運輸。抗戰中,大後方的鐵路員工冒著生命危險,

晝夜搶修鐵路,和軍隊同進退,不論敵機如何轟炸,鐵路沒有一天中斷。華東鐵路是全民族抗戰的一個縮影。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當時發生在華東鐵路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戰事……

遭炮火焚毀的上海鐵路局大樓

1935年之後,南京政府加快了備戰工作步伐,

緊急修築國防戰備鐵路和橋樑,僅在華東地區就修建了多條鐵路,這些鐵路在戰爭爆發後為調動兵力和作戰物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蘇嘉鐵路

當時的“嘉興新聞攝影社”的記者在蘇州站月臺上拍攝的通車紀念照。

1932年1月28日,日軍在上海由挑釁滋事發展到武裝進攻。

上海發生戰事,南京到杭州的鐵路運輸必定受阻。一些有識之士建議避開上海,另築生路,修一條從蘇州站直達嘉興站的鐵路。鐵道部認同了這一設想,委託京滬、滬杭甬兩路局承辦蘇嘉鐵路工程。1935年2月動工,翌年7月完成。

蘇嘉鐵路界碑

蘇嘉鐵路通車後,從南京到杭州不經由上海,距離縮短150公里,在抗戰初期發揮了生命線的作用。

滬杭甬鐵路

被日軍轟炸後的北站全景

滬杭甬鐵路清末完成上海至杭州閘口段和寧波至百官段,杭州閘口至曹娥江邊百官段工程由於要跨越錢塘江和曹娥江,

工程巨大,一直沒有貫通。1934年鐵道部與浙江省政府協議合建錢塘江大橋,4月動工。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打響後,全力趕拼工程進度,9月26日通車。

1937年9月26日,第一列火車通過錢橋

大橋通車後立即擔負起鐵路和公路的運輸任務,

物資得以快速經由浙贛線運往後方,京滬、滬杭甬、蘇嘉鐵路的機車車輛和器材也得以轉運到浙贛、粵漢、湘桂等線繼續使用。同時還疏散了數以百萬的民眾。

浙贛鐵路

被日軍炸翻的機車

浙贛鐵路杭玉段原為杭江鐵路,鋪設的是輕軌。為使滬杭甬、浙贛、粵漢鐵路接軌聯運,對杭玉鐵路進行了改造,更換成重軌,抽換枕木16萬根,改造橋樑68座,加固橋樑16座。株洲至萍鄉段鐵路由鐵道部交給浙贛路接管,並由鐵道部備款,改良線路40公里。

淞滬鐵路

淞滬鐵路上海站

1937年7月24日,國民政府頒佈了鐵路戰時運輸辦法,組建了鐵道運輸司令部,對鐵路實行軍管。在淞滬會戰的3個月中,京滬鐵路受到敵機猛烈轟炸,鐵路設備不斷被破壞。鐵路員工冒著生命危險,隨炸隨修,保證行車沒有一天中斷。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共73個師參戰,其中50個師5萬噸輜重是通過鐵路運送的,共開行軍用列車1346列。淞滬會戰後期,鐵路方面為守軍提供構築工事的鋼軌、枕木。為此,突擊拆除了上海至南翔近23公里、上海至松江30公里的鐵路。

天通庵車站打響淞滬會戰第一槍

11月16日,國防會議決定遷都重慶。鐵道部奉命拆毀鎮江以東鐵路,同時要求京滬、津浦、江南三路車務處維持剩餘鐵路行車,到南京軍隊退出最後一日,始行撤退。12月13日,南京淪陷,京滬線72台機車,搶運出55台。客貨車輛除損壞外,均轉移到浙贛線及津浦線,部分路料也搶運至浙贛線。

津浦鐵路

津浦鐵路自抗戰開始到淪陷,遭敵機轟炸1433次,炸毀機車110輛,客貨車218輛,橋樑4座。鐵路員工冒險搶修,搶運出機車110台,客貨車1700輛。

台兒莊大戰後,根據津浦鐵路管理局的指示,徐州機務段段長程貴組織了兩批內遷,將機械設備、材料等裝在棚車上,291名鐵路員工及家屬乘坐宿營車,隨機車經隴海線由鄭州南下。在南下途中,撤退機車擔當了軍事運輸和遣送難民任務,行至黔桂鐵路南丹段遭日軍追至圍殺,36人犧牲。1947年5月,津浦鐵路局在徐州雲龍山北麓建津浦鐵路抗戰殉難員工紀念碑亭,碑上刻著殉難員工186人的姓名。

如今的上海鐵路局辦公大樓之一

往事悠悠,曾經的鐵路管理局大樓已成為現在上海鐵路局的辦公樓之一,面對千瘡百孔的老照片,流逝的時空和永恆的瞬間交集,使我們心靈深處還能感受到歷史的脈搏。飽受摧殘依然屹立不倒的鐵路管理局大樓,就像在抗日戰爭中不屈不撓的中國人,即便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價,但依然傲立東方。

——文字來源於《上海鐵道》報/楊洪建

對杭玉鐵路進行了改造,更換成重軌,抽換枕木16萬根,改造橋樑68座,加固橋樑16座。株洲至萍鄉段鐵路由鐵道部交給浙贛路接管,並由鐵道部備款,改良線路40公里。

淞滬鐵路

淞滬鐵路上海站

1937年7月24日,國民政府頒佈了鐵路戰時運輸辦法,組建了鐵道運輸司令部,對鐵路實行軍管。在淞滬會戰的3個月中,京滬鐵路受到敵機猛烈轟炸,鐵路設備不斷被破壞。鐵路員工冒著生命危險,隨炸隨修,保證行車沒有一天中斷。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共73個師參戰,其中50個師5萬噸輜重是通過鐵路運送的,共開行軍用列車1346列。淞滬會戰後期,鐵路方面為守軍提供構築工事的鋼軌、枕木。為此,突擊拆除了上海至南翔近23公里、上海至松江30公里的鐵路。

天通庵車站打響淞滬會戰第一槍

11月16日,國防會議決定遷都重慶。鐵道部奉命拆毀鎮江以東鐵路,同時要求京滬、津浦、江南三路車務處維持剩餘鐵路行車,到南京軍隊退出最後一日,始行撤退。12月13日,南京淪陷,京滬線72台機車,搶運出55台。客貨車輛除損壞外,均轉移到浙贛線及津浦線,部分路料也搶運至浙贛線。

津浦鐵路

津浦鐵路自抗戰開始到淪陷,遭敵機轟炸1433次,炸毀機車110輛,客貨車218輛,橋樑4座。鐵路員工冒險搶修,搶運出機車110台,客貨車1700輛。

台兒莊大戰後,根據津浦鐵路管理局的指示,徐州機務段段長程貴組織了兩批內遷,將機械設備、材料等裝在棚車上,291名鐵路員工及家屬乘坐宿營車,隨機車經隴海線由鄭州南下。在南下途中,撤退機車擔當了軍事運輸和遣送難民任務,行至黔桂鐵路南丹段遭日軍追至圍殺,36人犧牲。1947年5月,津浦鐵路局在徐州雲龍山北麓建津浦鐵路抗戰殉難員工紀念碑亭,碑上刻著殉難員工186人的姓名。

如今的上海鐵路局辦公大樓之一

往事悠悠,曾經的鐵路管理局大樓已成為現在上海鐵路局的辦公樓之一,面對千瘡百孔的老照片,流逝的時空和永恆的瞬間交集,使我們心靈深處還能感受到歷史的脈搏。飽受摧殘依然屹立不倒的鐵路管理局大樓,就像在抗日戰爭中不屈不撓的中國人,即便付出了血和生命的代價,但依然傲立東方。

——文字來源於《上海鐵道》報/楊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