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期間蘇聯的空中鬥神 非它莫屬

米格-3飛機側面

米格-3戰鬥機是蘇聯在二戰中使用的一種單座活塞式戰鬥機。

該機由當時從屬於第一國家飛機工廠的米高揚-格列維奇實驗設計局設計,但最初的設計思想則來自波利卡爾波夫設計局的K型機。在戰爭後期,當搶奪制空權變得更重要時,米格機開始建功立業,它特別適於5000米以上的空戰,因此米格機通常進入國土防空軍(PVO)服役,被用來攔截高空來犯的轟炸機和偵察機。

米格-3

米格-3戰鬥機是由米格-1改進而來。米格-1在投入批量生產之前的研製代號為I-200,設計計畫最初是由波里卡爾波夫實驗設計局提出,但該專案進展緩慢。直到1939年11月以後,I-200的研製工作才在I-26戰鬥機的基礎上開展。之後該專案由新成立的米高揚設計局負責研製。1940年1月,該機的設計工作全部完成。

1940年3月31日,第一架原型機出廠。4月首飛成功。12月,I-200被正式命名為米格-1戰鬥機。在生產中又對米格-1進行了改進,改進型被稱為米格-3。

米格-3

米格-3U取消了焊接衍架,機體結構為全木質,機翼中部和尾翼蒙皮分別採用了三層和兩層1毫米厚的膠合板,使得生產工藝大大簡化。

在發動機與座艙之間的位置安裝了一個由特殊的防火複合板製成的密封油箱。

米格-3

二戰期間,納粹航空兵在東紅戰場遇到的最大勁敵之一,就是前蘇聯紅軍的米格-3戰鬥機。當時,米格-3是前蘇聯紅軍最現代化的高空高速戰鬥機,擁也是世界上最好的高空高速戰鬥機之一,

是戰爭初期蘇德戰場上的主力戰鬥機之一,在莫斯科保衛戰等重大戰役中表現突出。作戰中,該型機擊落了納粹大量作戰飛機,然而,由於作戰環境的限制,該型機作戰潛力沒有發揮提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