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瑞典當年居然是歐洲第一強國,軍事實力吊打英法,還攻佔過莫斯科

【軍武次位面】作者:Dr.Lee

提到古斯塔夫,所有軍迷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德國的古斯塔夫列車炮,

但其實古斯塔夫還是一位國王,一個喜歡大炮的國王。

戰爭不是被某一個人發起的,確切地說,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那樣做,除非他的意識中被灌輸了在戰爭中可以得到什麼,以及怎樣去得到。——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

瑞典(Sweden)

提到這個名字,你們會想到什麼?

茂密的北歐森林。

發達的工業和令人羡慕的福利政策。

諾貝爾獎、宜家、伊萊克斯。

一個富裕、神秘又有些“高冷”的國家。

不過,歷史上的瑞典並非是一個“高富帥”國家,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二流屌絲小邦,

在歐洲很不起眼。但在17世紀初,在一位國王的強勢領導下,瑞典迅速崛起為歐洲強國,連續擊敗諸國聯軍,震撼歐陸。

拿破崙說:“古斯塔夫可以與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等人相提並論”。軍事史家富勒說:“就其軍事才能而言,古斯塔夫要算古今以來少數名將中的傑出者”。今天軍武菌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瑞典的逆襲之路和傳奇君主——古斯塔夫二世。

▲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王宮

▲炸藥之父諾貝爾

1、16世紀末的瑞典:名副其實的苦逼之國

16世紀末的瑞典還是個貧窮的農業國,全國人口不過百萬,城市人口只占總人口5%。

農村生產力低下,農民平日裡多靠黑麥麵包和醃肉、醃魚度日,只能在夏季補充一些新鮮肉類和蔬菜水果,貴族的生活比農民好不了多少,總體上都是自給自足。瑞典雖富於礦藏,但因開採手段低下,產量不高。瑞典軍隊受當時歐洲體制影響,多依賴外國雇傭兵,忠誠度和紀律性都很差。

▲大名鼎鼎的鯡魚罐頭

氣味堪比生化武器

▲1693年的斯德哥爾摩

在政治上,瑞典於1532年擺脫丹麥統治,建立瓦薩王朝。由於偏居北歐,物產匱乏,瑞典要步入強盛就必須向南和向東擴張,打通朝向歐洲大陸的通道。瑞典周圍的政治環境卻並不太平:莫斯科公國、波蘭、丹麥都是當時的大國,且長期與瑞典敵對。

從國王卡爾九世開始,瑞典軍隊試圖染指歐陸。1595年,卡爾九世率軍奇襲波蘭,在波蘭翼騎兵的反擊下大敗而歸。隨後卡爾又趁俄國內亂時率軍攻入,一度佔領莫斯科,還計畫把當時是太子的古斯塔夫立為沙皇,卻在戰鬥民族的猛攻下狼狽撤回。

▲古斯塔夫的父親瑞典國王卡爾九世

▲波蘭羽翼騎兵是當時

歐洲最為精銳的騎兵部隊之一

對外戰爭連連受挫,卡爾九世心力交瘁,國內大貴族也甚為不滿,多次在議會上指責國王。與瑞典相互敵視的丹麥趁機起兵,卡爾九世甚至要求和丹麥國王克利斯蒂安四世決鬥,遭對方拒絕後,1611年,丹麥軍隊攻佔了瑞典城市卡爾馬。

2、破舊立新的雄主古斯塔夫

1611年10月,國王卡爾九世去世,年僅17歲的古斯塔夫二世即位,雖然古斯塔夫自幼就跟隨父親四處爭戰,還掌握了多門外語,瑞典貴族們卻並不十分看好這個“毛頭小子”。

▲綽號“金毛獅王”的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與妻子瑪麗·埃蓮諾

古斯塔夫繼位後迅速進入對貴族的“打臉模式”。他首先對瑞典的政治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任命阿克塞爾·烏克森謝納伯爵為瑞典首相,在他的大力協助下,古斯塔夫大權獨攬,同時對議會大貴族“彈糖並用”,引入歐洲先進的行政體制,使瑞典政府的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在經濟發展上,古斯塔夫採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資”,尤其是當時的“海上馬車夫”荷蘭人。從德國引進當時最先進的採礦和冶煉技術,為瑞典的武器生產奠定堅實基礎。古斯塔夫還施行財政改革,將實物稅改為貨幣稅,有效增加了瑞典的財政收入。

▲ 古斯塔夫二世創立的語法學校

▲“海上馬車夫”荷蘭的龐大艦隊

他們也成為古斯塔夫極力拉攏的“金主”

出自電影《海軍上將》

古斯塔夫最為知名的成就就是他的軍事改革。瑞典由於人口稀少,軍事上長期依賴雇傭軍,但後者多唯利是圖之輩,難以在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1620年,古斯塔夫宣佈施行徵兵制,瑞典國民中14歲至44歲男性均需要服兵役,納入地方民團,再由地方指揮官從中挑選精壯者編入正規軍,給每名士兵配發統一的軍服。古斯塔夫將瑞典劃分為8個軍區,每個軍區設立1個軍團,每個軍團人數在3000-4000人不等,由1名上校軍官統一指揮,這種管理體制在當時的歐洲獨樹一幟。

▲瑞典軍隊佈陣圖

古斯塔夫對步兵方陣和騎兵部隊均進行改革,增加步兵中火槍的比重,生產新式輕型滑膛槍,減少步兵方陣的厚度以擴大“火力扇面”,古氏本人甚至親自為新兵演示火槍射擊技巧。古氏從東歐引進良種馬,研發新式隧發槍裝備騎兵部隊。

▲瑞典軍團步兵

配備統一的制服、火槍和短劍

除了正規軍,古斯塔夫還對雇傭軍體制進行改革,重點招募善戰而忠誠的蘇格蘭和愛爾蘭士兵,對於率部投奔的雇傭軍將領,只要戰功卓著,古斯塔夫就會破格提拔,甚至授予爵位。例如克里斯多夫·馮·侯瓦爾德,原本只是默默無聞的薩克森布料商的兒子,曾作為下級軍官為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的多位領主效力,卻一直得不到重用。在投奔古斯塔夫後,由於屢建奇功,短短九年時間就從中尉升到上校,並獲得瑞典貴族爵位。

▲古斯塔夫麾下的蘇格蘭雇傭兵

古斯塔夫是個不折不扣的“火炮控”,他任命自己的侍從、“炮兵技術宅”托爾斯滕森為炮兵總監,托爾斯滕森組建了歐洲第一個專業的炮兵團,將炮兵部隊分為團屬火炮、野戰炮和攻城炮,前兩者屬於輕型炮,後者為重型炮。托爾斯滕森淘汰了落後的“皮炮”(皮革做的火炮),採用銅錫鑄造火炮,還將火炮拆解為幾部分,便於馬匹運送,同時對炮兵部隊嚴格訓練,使瑞典炮兵成為當時歐洲射速最快的炮兵。古斯塔夫還極有遠見的建立了瑞典海軍,他認為“王國福祉,一靠上帝,二靠海軍”。

▲古斯塔夫親自操炮射擊

▲博物館中的瑞典海軍“瓦薩號”戰艦

3、“威力加強版”瑞典的復仇之路

改革進行的同時,古斯塔夫開始率軍展開“復仇大業”。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古斯塔夫先是和丹麥媾和,甚至不惜賠款百萬瑞典圓換取丹麥退兵。1614年,古斯塔夫率軍攻入莫斯科公國,歷經三年血戰大敗俄軍,迫使毛子簽訂有利於瑞典的《斯托爾博瓦條約》,古斯塔夫還與荷蘭結盟,使丹麥不敢輕舉妄動。

1621年,古斯塔夫率軍進攻立窩尼亞(今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佔領波羅的海重鎮里加。瑞典的急速擴張引起世仇波蘭的不安,1625年,古斯塔夫先發制人,率軍攻入波蘭境內,並在格涅夫戰役中大敗波蘭翼騎兵,之後又一再擊敗波蘭——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幾乎掃蕩了波蘭北部平原,波蘭被迫求和,與瑞典達成為期六年的停戰協定。

▲瑞典軍隊炮轟里加附近的要塞

▲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

曾多次與古斯塔夫交手

1630年,歐洲大陸的三十年戰爭正愈演愈烈,以德意志新教諸侯、丹麥、法國(法國以天主教為主,但為了建立霸主地位而與新教國家結盟),並聯合英國、荷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諸侯、西班牙、波蘭為一方,天主教、新教兩派軍隊相互廝殺,整個歐陸血雨腥風。

▲率軍登陸後的古斯塔夫祈禱勝利

瑞典作為新教國家,自然有著充分的理由加入這場大戰。而且,在古斯塔夫看來,這將是瑞典稱霸歐陸的絕佳機會。1631年的布萊滕費爾德戰役,瑞典軍隊大敗神聖羅馬帝國雇傭軍,3萬名雇傭軍中8000人陣亡,9000人被俘,有著“常勝將軍”美譽的梯利伯爵戰敗。1632年,古斯塔夫在列克河之戰中再次擊敗天主教聯盟軍隊,梯利伯爵戰死,瑞典軍隊連克美因茨、奧格斯堡和慕尼克。

▲古斯塔夫的對手

神聖羅馬帝國陸軍元帥梯利伯爵

▲率軍衝鋒的古斯塔夫(左一)

身旁是瑞典騎兵與步兵。

▲17世紀的瑞典騎兵裝備,在古斯塔夫時期

瑞典龍騎兵的戰術和歐洲其他國家不太一樣

▲布萊滕費爾德戰役中的古斯塔夫

4、壯志未酬的北方雄獅

1632年11月16日,古斯塔夫率領的瑞典軍隊與華倫斯坦率領的聯軍遭遇,古斯塔夫身先士卒率騎兵沖向敵陣,被雇傭軍發射的子彈擊中,古斯塔夫對身邊的勞恩堡公爵說:“我已差不多了,兄弟,你設法去拯救你的生命吧”。說罷就撒手人寰。訓練有素的瑞典軍隊並沒有因此慌亂,而是迅速調整部署,以更為兇猛的陣勢衝擊敵軍,最終將聯軍擊敗。

▲神聖羅馬帝國聯軍總指揮

阿爾伯萊希特·華倫斯坦

▲展現古斯塔夫陣亡場景的油畫

古斯塔夫雖然英年早逝,但北方雄獅的怒吼已使歐洲列強為之震撼,瑞典控制了波羅的海沿岸大片領土,繼任王位的克莉絲蒂娜女王在烏克森謝納和托爾斯滕森的輔佐下繼續推行富國強兵政策,瑞典再也不是那個被人輕賤的二流小國,而是名副其實的歐洲一霸。雖然今日的瑞典已不復往日的榮光,但古斯塔夫的個人魅力仍具有強烈的影響,無論是他的軍事改革還是瑞典的逆襲之路,在西方歷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戰德國的古斯塔夫巨炮就是用他來命名

生活中的我們每日為生計而奔波,或許我們只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大眾,或許我們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國王,但古斯塔夫的崇高品質值得我們效法。無論我們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水泥森林、無論是在轟鳴的工廠車間、還是在緊張忙碌的辦公室,你自己就是掌握命運的王者,世界就是你的宏大舞臺。

軍武菌向大家送上古斯塔夫稱霸歐陸三寶典:

1、大膽革新:古斯塔夫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君主,不僅熱衷學習當時歐洲最為先進的國家管理體制和軍事技術,自己還掌握了多門外語,對於敵人的長處,古氏尤其注意。

2、英勇無畏:無論是訓練軍隊還是戰場指揮,古斯塔夫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

3、知人善用:古斯塔夫用人注重才能,不計出身,為瑞典政府和軍隊網羅到了大批當時歐洲最出色的管理人才和軍事將領。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瑞典周圍的政治環境卻並不太平:莫斯科公國、波蘭、丹麥都是當時的大國,且長期與瑞典敵對。

從國王卡爾九世開始,瑞典軍隊試圖染指歐陸。1595年,卡爾九世率軍奇襲波蘭,在波蘭翼騎兵的反擊下大敗而歸。隨後卡爾又趁俄國內亂時率軍攻入,一度佔領莫斯科,還計畫把當時是太子的古斯塔夫立為沙皇,卻在戰鬥民族的猛攻下狼狽撤回。

▲古斯塔夫的父親瑞典國王卡爾九世

▲波蘭羽翼騎兵是當時

歐洲最為精銳的騎兵部隊之一

對外戰爭連連受挫,卡爾九世心力交瘁,國內大貴族也甚為不滿,多次在議會上指責國王。與瑞典相互敵視的丹麥趁機起兵,卡爾九世甚至要求和丹麥國王克利斯蒂安四世決鬥,遭對方拒絕後,1611年,丹麥軍隊攻佔了瑞典城市卡爾馬。

2、破舊立新的雄主古斯塔夫

1611年10月,國王卡爾九世去世,年僅17歲的古斯塔夫二世即位,雖然古斯塔夫自幼就跟隨父親四處爭戰,還掌握了多門外語,瑞典貴族們卻並不十分看好這個“毛頭小子”。

▲綽號“金毛獅王”的古斯塔夫二世

▲古斯塔夫與妻子瑪麗·埃蓮諾

古斯塔夫繼位後迅速進入對貴族的“打臉模式”。他首先對瑞典的政治體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任命阿克塞爾·烏克森謝納伯爵為瑞典首相,在他的大力協助下,古斯塔夫大權獨攬,同時對議會大貴族“彈糖並用”,引入歐洲先進的行政體制,使瑞典政府的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在經濟發展上,古斯塔夫採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資”,尤其是當時的“海上馬車夫”荷蘭人。從德國引進當時最先進的採礦和冶煉技術,為瑞典的武器生產奠定堅實基礎。古斯塔夫還施行財政改革,將實物稅改為貨幣稅,有效增加了瑞典的財政收入。

▲ 古斯塔夫二世創立的語法學校

▲“海上馬車夫”荷蘭的龐大艦隊

他們也成為古斯塔夫極力拉攏的“金主”

出自電影《海軍上將》

古斯塔夫最為知名的成就就是他的軍事改革。瑞典由於人口稀少,軍事上長期依賴雇傭軍,但後者多唯利是圖之輩,難以在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1620年,古斯塔夫宣佈施行徵兵制,瑞典國民中14歲至44歲男性均需要服兵役,納入地方民團,再由地方指揮官從中挑選精壯者編入正規軍,給每名士兵配發統一的軍服。古斯塔夫將瑞典劃分為8個軍區,每個軍區設立1個軍團,每個軍團人數在3000-4000人不等,由1名上校軍官統一指揮,這種管理體制在當時的歐洲獨樹一幟。

▲瑞典軍隊佈陣圖

古斯塔夫對步兵方陣和騎兵部隊均進行改革,增加步兵中火槍的比重,生產新式輕型滑膛槍,減少步兵方陣的厚度以擴大“火力扇面”,古氏本人甚至親自為新兵演示火槍射擊技巧。古氏從東歐引進良種馬,研發新式隧發槍裝備騎兵部隊。

▲瑞典軍團步兵

配備統一的制服、火槍和短劍

除了正規軍,古斯塔夫還對雇傭軍體制進行改革,重點招募善戰而忠誠的蘇格蘭和愛爾蘭士兵,對於率部投奔的雇傭軍將領,只要戰功卓著,古斯塔夫就會破格提拔,甚至授予爵位。例如克里斯多夫·馮·侯瓦爾德,原本只是默默無聞的薩克森布料商的兒子,曾作為下級軍官為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的多位領主效力,卻一直得不到重用。在投奔古斯塔夫後,由於屢建奇功,短短九年時間就從中尉升到上校,並獲得瑞典貴族爵位。

▲古斯塔夫麾下的蘇格蘭雇傭兵

古斯塔夫是個不折不扣的“火炮控”,他任命自己的侍從、“炮兵技術宅”托爾斯滕森為炮兵總監,托爾斯滕森組建了歐洲第一個專業的炮兵團,將炮兵部隊分為團屬火炮、野戰炮和攻城炮,前兩者屬於輕型炮,後者為重型炮。托爾斯滕森淘汰了落後的“皮炮”(皮革做的火炮),採用銅錫鑄造火炮,還將火炮拆解為幾部分,便於馬匹運送,同時對炮兵部隊嚴格訓練,使瑞典炮兵成為當時歐洲射速最快的炮兵。古斯塔夫還極有遠見的建立了瑞典海軍,他認為“王國福祉,一靠上帝,二靠海軍”。

▲古斯塔夫親自操炮射擊

▲博物館中的瑞典海軍“瓦薩號”戰艦

3、“威力加強版”瑞典的復仇之路

改革進行的同時,古斯塔夫開始率軍展開“復仇大業”。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古斯塔夫先是和丹麥媾和,甚至不惜賠款百萬瑞典圓換取丹麥退兵。1614年,古斯塔夫率軍攻入莫斯科公國,歷經三年血戰大敗俄軍,迫使毛子簽訂有利於瑞典的《斯托爾博瓦條約》,古斯塔夫還與荷蘭結盟,使丹麥不敢輕舉妄動。

1621年,古斯塔夫率軍進攻立窩尼亞(今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佔領波羅的海重鎮里加。瑞典的急速擴張引起世仇波蘭的不安,1625年,古斯塔夫先發制人,率軍攻入波蘭境內,並在格涅夫戰役中大敗波蘭翼騎兵,之後又一再擊敗波蘭——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幾乎掃蕩了波蘭北部平原,波蘭被迫求和,與瑞典達成為期六年的停戰協定。

▲瑞典軍隊炮轟里加附近的要塞

▲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

曾多次與古斯塔夫交手

1630年,歐洲大陸的三十年戰爭正愈演愈烈,以德意志新教諸侯、丹麥、法國(法國以天主教為主,但為了建立霸主地位而與新教國家結盟),並聯合英國、荷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諸侯、西班牙、波蘭為一方,天主教、新教兩派軍隊相互廝殺,整個歐陸血雨腥風。

▲率軍登陸後的古斯塔夫祈禱勝利

瑞典作為新教國家,自然有著充分的理由加入這場大戰。而且,在古斯塔夫看來,這將是瑞典稱霸歐陸的絕佳機會。1631年的布萊滕費爾德戰役,瑞典軍隊大敗神聖羅馬帝國雇傭軍,3萬名雇傭軍中8000人陣亡,9000人被俘,有著“常勝將軍”美譽的梯利伯爵戰敗。1632年,古斯塔夫在列克河之戰中再次擊敗天主教聯盟軍隊,梯利伯爵戰死,瑞典軍隊連克美因茨、奧格斯堡和慕尼克。

▲古斯塔夫的對手

神聖羅馬帝國陸軍元帥梯利伯爵

▲率軍衝鋒的古斯塔夫(左一)

身旁是瑞典騎兵與步兵。

▲17世紀的瑞典騎兵裝備,在古斯塔夫時期

瑞典龍騎兵的戰術和歐洲其他國家不太一樣

▲布萊滕費爾德戰役中的古斯塔夫

4、壯志未酬的北方雄獅

1632年11月16日,古斯塔夫率領的瑞典軍隊與華倫斯坦率領的聯軍遭遇,古斯塔夫身先士卒率騎兵沖向敵陣,被雇傭軍發射的子彈擊中,古斯塔夫對身邊的勞恩堡公爵說:“我已差不多了,兄弟,你設法去拯救你的生命吧”。說罷就撒手人寰。訓練有素的瑞典軍隊並沒有因此慌亂,而是迅速調整部署,以更為兇猛的陣勢衝擊敵軍,最終將聯軍擊敗。

▲神聖羅馬帝國聯軍總指揮

阿爾伯萊希特·華倫斯坦

▲展現古斯塔夫陣亡場景的油畫

古斯塔夫雖然英年早逝,但北方雄獅的怒吼已使歐洲列強為之震撼,瑞典控制了波羅的海沿岸大片領土,繼任王位的克莉絲蒂娜女王在烏克森謝納和托爾斯滕森的輔佐下繼續推行富國強兵政策,瑞典再也不是那個被人輕賤的二流小國,而是名副其實的歐洲一霸。雖然今日的瑞典已不復往日的榮光,但古斯塔夫的個人魅力仍具有強烈的影響,無論是他的軍事改革還是瑞典的逆襲之路,在西方歷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戰德國的古斯塔夫巨炮就是用他來命名

生活中的我們每日為生計而奔波,或許我們只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大眾,或許我們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國王,但古斯塔夫的崇高品質值得我們效法。無論我們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在水泥森林、無論是在轟鳴的工廠車間、還是在緊張忙碌的辦公室,你自己就是掌握命運的王者,世界就是你的宏大舞臺。

軍武菌向大家送上古斯塔夫稱霸歐陸三寶典:

1、大膽革新:古斯塔夫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君主,不僅熱衷學習當時歐洲最為先進的國家管理體制和軍事技術,自己還掌握了多門外語,對於敵人的長處,古氏尤其注意。

2、英勇無畏:無論是訓練軍隊還是戰場指揮,古斯塔夫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

3、知人善用:古斯塔夫用人注重才能,不計出身,為瑞典政府和軍隊網羅到了大批當時歐洲最出色的管理人才和軍事將領。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