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財有道》話說獲得感系列——安徽嶽西:扶貧一年新變化

(央視財經《生財有道》)嶽西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部,身處大別山腹地,

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由於山區發展受限,所以嶽西縣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級貧困縣。自從提出精准扶貧政策以來,嶽西縣每個貧困村都有對口幫扶單位派去的駐村幹部,實地落實扶貧政策。這些駐村幹部為了村裡脫貧,作出了很多貢獻。郭逢春,2014年從安徽省委辦公廳,被指派來幫扶梓樹村脫貧,擔任第一書記,2016年,帶領梓樹村脫貧。

以前這裡最大的問題是,農民想創收但沒有產業,一直以來傳統產業就是種茶,但是也並不賺錢。於是郭逢春來到梓樹村後,帶來了獼猴桃項目,而且鼓勵農戶依靠自家的房前屋後搞種養殖,增加收入。

儲昭富就是梓樹村最早一批脫貧的人之一,在2014年以前,他一直在外打零工,可是賺的錢完全不夠家裡開支。2014年在郭書記的幫助下,搞起了養雞場,開始時候因為發愁銷路,還不敢養。郭逢春承諾,所有幫扶幹部都會説明他去找市場,最終一年1500只雞全部出售一空,一年就賺了十萬元。今年記者再次回訪儲昭富的時候,他蓋起了新的養雞大棚,

馬上引進三千隻雞苗,預計今年收入要超過二十萬元。

在嶽西縣主簿鎮的餘畈村,山區人民大多以種植水稻為生,但是因為山區氣溫低,經常出現“青封災”,水稻大量減產,有時連溫飽都解決不了。經過產業打造,主簿鎮利用劣勢轉化為優勢,

將原來的水稻田都改成茭白種植,因為這裡氣溫低,還形成了自然反季節,比起江浙的茭白晚上市,價格還翻了一倍。

村民儲惠是村裡的貧困戶,

以前種植水稻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現在跟著村裡種植茭白,每年收入十幾萬。2017年2月我們來回訪他的時候,儲惠說現在除了種植茭白,還有閒錢投資在合肥弄了一個小旅館,光是小旅館,每年固定收入就有十幾萬元。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3月30日18:55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