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左手鯨吞黃海汽車,右手搞小米式造車,威馬汽車的葫蘆裡是什麼?

陸斌說,未來威馬汽車將在出行服務、充電服務等多個領域謀求利潤收入,所以在公司的商業運營上,威馬要借鑒互聯網公司的盈利模式,特別要向“小米”學習。

【經濟觀察網 範文清】3月29日,在威馬汽車北京媒體溝通會上,威馬汽車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透露,目前威馬15輛樣車製造完畢,已啟動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申請。如果一切順利,威馬汽車的首款車型將在2018年9月正式量產並上市銷售。

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12月,因前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富豪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富豪中國區董事長沈暉的加盟而在業內聞名。

與其他造車新勢力的理念不同,威馬並不急於推出樣車,而是先完成在智慧電動車領域的多點佈局後,再集中力量主推產品。

基於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的定位,

威馬規劃了四個階段的目標:第一步,建成智慧工廠;第二步,推出智慧新能源汽車;第三步,打造智慧交通產業園;第四步,也是最終目標,實現真正的智慧出行。

目前,在第一步建立智慧工廠層面,威馬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自去年11月,威馬位於溫州的新能源汽車智慧產業園正式開工後,威馬汽車在溫州占地1000畝的工廠,現已完成所有的地下工程,今年年底將正式封頂。

一期工廠正式達產後,威馬將先形成年產10萬台的新能源汽車產能,隨後產能將逐步擴充到20萬台。

工廠建成後,威馬將在明年推出首款量產車型。不過,陸斌並沒有透露該車型的具體資訊,只稱產品定位將介於目前主流國產電動車品牌與特斯拉Model S之間,並將為其提供定制化生產,以滿足不同人的個性需求。

陸斌稱,威馬首款車是電動SUV還是純電轎車目前並未確定。“市場需要什麼車,

我們就生產什麼車。”陸斌說,威馬C2M的小目標是,為消費者定制一台國民級的量產智能汽車,交付週期是特斯拉的1/3。

根據去年威馬汽車發佈的“128戰略”,即威馬將圍繞1個核心架構一事備受業內關注。新敏雅成立於2017年2月10日,背後股東正是威馬汽車,

持有其100%股權。

對此,陸斌回應稱,“收購大連黃海,只是威馬汽車總體佈局邁出的一小步,根據威馬汽車未來的產品規劃,我們將需要更多的基地和資源”。

大連黃海由曙光股份在2009年10月投資成立,經營範圍為汽車(除小轎車)、汽車底盤及其零部件等開發製造與銷售。根據威馬汽車打造“智慧出行”的終極目標,未來不排除威馬借大連黃海資質生產新能源客車。對此猜測,陸斌並未表示否認。

事實上,威馬汽車並未對電動車產品銷售的利潤貢獻抱有太大希望。“只要不賠本就行。”陸斌說,未來威馬汽車將在出行服務、充電服務等多個領域謀求利潤收入,所以在公司的商業運營上,威馬要借鑒互聯網公司的盈利模式,特別要向“小米”學習。

事實上,威馬汽車並未對電動車產品銷售的利潤貢獻抱有太大希望。“只要不賠本就行。”陸斌說,未來威馬汽車將在出行服務、充電服務等多個領域謀求利潤收入,所以在公司的商業運營上,威馬要借鑒互聯網公司的盈利模式,特別要向“小米”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