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稱為“馬桶將軍”的北洋軍閥——一生鍾愛馬桶,時刻帶在身邊!

王懷慶

北洋軍閥是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

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導致其內部的割據分裂,各派軍閥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眾多的北洋軍閥中,很多都是有綽號的,比如人稱“北洋三傑”的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三人,王士珍是“北洋之龍“,段祺瑞是”北洋之虎“,馮國璋是”北洋之狗“,其他如“秀才將軍”吳佩孚,“基督將軍”馮玉祥,“茶壺將軍”曹瑛,“盜墓將軍”孫殿英、“狗肉將軍”張宗昌等,
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人稱”馬桶將軍“的王懷慶。

王懷慶是北洋軍中老資格的將軍,像曹錕、吳佩孚等人還在家鄉吃老米的時候,他已經是北洋軍的協統(旅長)了。由於多年擔任北京衛戍部隊的首長,什麼事都趕上過,所以在民國史上是個有些知名度的人物。

王懷慶從小家道中落,幼年時常給人放牛、牧羊,十五歲時,不堪繼母和父親虐待的王懷慶前往天津從軍,加入了聶士成部,由於他勤儉耐勞少言,獲得了聶士成對他的青睞,從而由士兵而升為千總並進入北洋武備學堂學習。八國聯軍侵華時,聶士成戰死在天津八裡台,王懷慶於槍林彈雨之中背負聶的屍體回營棺殮,時人皆稱之為忠義。
之後王懷慶投入袁世凱門下,成為了北洋新軍標統,後因剿匪有功升任協統。

清帝退位後,袁世凱授王懷慶為陸軍中將,薊榆鎮守使。值得一提的是,王懷慶之後受命征討外蒙,擊潰了外蒙叛軍,最後迫使外蒙政權取消獨立改為自治。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內部爭鬥不斷,

而王懷慶能隨遇而安,對於任內一切事務都虛應故事。1919年王懷慶改任步軍統領(即九門提督),受過清廷封賞的他將北洋政府沒收的頤和園還給了清皇室。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王懷慶實任京畿衛戍總司令、陸軍上將,兼任熱察綏巡閱使兼熱河都統。他在熱河省大種鴉☆禁☆片來籌措軍餉,並盜取行宮珍寶以為已有。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直軍全軍覆沒,
王懷慶軍隊全部被奉軍收編,他只得回天津作了寓公,日軍佔領華北時曾力邀王出山但被其拒絕。1953年,王懷慶因患心肌梗塞症久治無效在天津病逝,時年七十八歲。

“馬桶將軍”王懷慶最鍾愛自己的馬桶,無論在什麼地方,沒有槍可以,沒有馬桶不行,一具漆紅燙金上面寫著鬥大的“王”字的馬桶總是不離左右。辦公桌後面放的不是椅子,而是馬桶,辦公就在馬桶上公幹。行軍打仗,得有一個班左右的人馬抬著馬桶隨行。只要看到那只碩大而且鮮豔的馬桶,人們就知道這是誰的隊伍了。攻山頭的時候,他的士兵打著上書“王”字的大旗往上沖,他坐在“王”字的馬桶上督戰。在北洋高層混了近二十年,大旗不倒,又能得部眾擁護,確實需要有相當的能力的。他是個于國家統一有功,晚節不虧的軍閥。

民國時期的馬桶

辦公桌後面放的不是椅子,而是馬桶,辦公就在馬桶上公幹。行軍打仗,得有一個班左右的人馬抬著馬桶隨行。只要看到那只碩大而且鮮豔的馬桶,人們就知道這是誰的隊伍了。攻山頭的時候,他的士兵打著上書“王”字的大旗往上沖,他坐在“王”字的馬桶上督戰。在北洋高層混了近二十年,大旗不倒,又能得部眾擁護,確實需要有相當的能力的。他是個于國家統一有功,晚節不虧的軍閥。

民國時期的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