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秋實評論:覬覦空調業,須謹慎!

文/秋實,著名家電產業觀察家、評論家

前幾天,筆者與業內朋友聊天,大家對中國家電主流品牌上半年業績極為關注。“一黑一白”冰火兩重天。黑電,漆黑一片;而對白電,則歡呼雀躍!尤其對空調板塊讚歌連連。

甚至,業內普遍觀點認為,空調將是未來家電市場最具獲利能力的“一塊肥肉”,貌似有眾多中小家電企業躍躍欲試,欲進入空調領域分得一杯羹!對此,秋實評論認為,空調產業壁壘已高築,覬覦者需謹慎!

2017冷年全球空調市場:穩中有升

1、產銷兩旺,突破歷史高點。據產業線上資料顯示,2017冷年中國家用空調總產銷規模均突破1.3億台,產銷分別達到13697萬台、13464萬台套,

均達到歷史最高水準,生產和出貨的增速也都在30%以上。從規模上來講,空調產品已經取代冰箱、洗衣機和電視,成為家電的第一大品類,其次從盈利來看,空調產品的利潤也是其成為第一品類的重要支撐。

資料支援:產業線上

2、內銷高歌猛進。根據產業線上的初步測算,

2017冷年內銷市場的出貨總量為8204萬台,同比增長在59.7%左右,這個規模突破了歷史記錄,成為中國國內空調出貨量新的歷史高點,而且這麼高的增幅也是前所未有。

資料支援:產業線上

3、外銷穩中有升。2017冷年空調出口量額均創出歷史新高。

據海關資料顯示,2017冷年中國家用空調出口5145萬台,同比增長10.6%,出口金額100億美元,同比增長3.5%。

資料支援:產業線上

分區域來看,2017冷年家用空調出口北美、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且北美和亞洲同創歷史最高點;而非洲與大洋洲則有小幅的下滑。


專業機構預計,2018冷年中國家用空調總體出口將下滑1.5%左右。

4、高端轉型和消費升級,變頻高端產品熱銷,占比進一步提升。全年整個空調行業變頻空調總銷量是5297.87萬台,同比增長57.3%,其中內銷同比增長72%,出口同比增長12.9%,和行業相比增幅顯著。國內市場變頻空調占比達到53.1%,滲透率增長了4個百分點。

應理性看待17冷年空調市場高增長

國家資訊中心8月25日發佈的資料顯示,2017空調冷年我國空調整體內銷零售市場規模達到5622萬台,

同比增長28.5%,銷售額同比增長30.5%,創下歷史最高銷售紀錄。

對此,秋實評論認為,2017冷年空調市場實現歷史性高速增長,我們應理想看待。

最主要的原因歸因於今年極端的高溫天氣。高溫地區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溫度之高。多地長時間出現38度以上高溫,局部達到41度高溫持續多日,陝西、重慶、福建、湖北,就包括江蘇、浙江也多日出現40度高溫。這是其一;

其二,是與消費升級有關。以前酷暑難耐,靠人的意志力煎熬。充其量靠風扇、扇子、沖涼水澡降溫。現在,消費水準和家庭收入增加,幾千元的空調對大多數家庭來說,也消費得起。

第三,與房產有關。新購房用戶實現交付,增量用戶增加。

秋實評論獨家觀點:覬覦空調業須謹慎!

秋實評論認為,目前國內空調市場有兩大存在方式,一種是專業化空調製冷企業,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製造,擁有獨立的銷售自主權,實現全管道銷售,並深耕市場,安裝、服務網路健全。比如,格力、美的、海爾、奧克斯、志高、海信、長虹等等;另外一種是“輕資產”型的“打醬油”企業,依靠OEM、ODM等形式代工,靠打遊擊,游離在市場夾縫中。有錢賺就來,沒錢賺就撤的遊擊隊。對這類企業,應該當心。

隨著六大家電產業集團的形成,單個企業的體量快速放大。加之,全球範圍跨界融合、兼併重組加快,市場競爭會更加殘酷。

僅從空調行業來看,品牌集中度再度提升,留給新品牌機會微乎其微。2017冷年TOP5(格力、美的、海爾、奧克斯、海信)品牌市場份額占比約高達85%,而TOP10則占93.5%,前四名均已過千萬台規模,且TOP5和第六差距進一步擴大!行業壁壘再次加強,“800”規模陷阱成天然屏障。

而對那些目前還沒有涉足空調業,或者說,以前已經幾進幾出的“老油條”企業,我們必須給予善意的提醒:空調市場不好玩!覬覦空調產業須謹慎!

秋實評論認為,空調產業是一個資本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的智慧產業,尤其在智慧化時代到來,功能性時代已經結束。產品的附加值成為新的競爭高地。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品牌基礎、市場積澱和管道積累,僅僅依靠“借雞下蛋”“打醬油”的方式,抱著掙快錢的心態,那麼,秋實評論建議您遠離這個行業!

總之,空調產品作為季節性產品,靠天吃飯的行情不是年年都有。雖說全球氣候變暖,但我們也要全面分析全球空調市場格局和國內經濟大趨勢,既要結合市場情況,同時也要考慮企業發展戰略和自身實力,切不可盲目跟進。

(作者:秋實,著名家電產業觀察家、評論家)

著作權聲明:秋實評論系原創作品,除指定媒體發佈外,其他如有發佈或轉載需求,請與作者聯繫,謝謝您支持與配合!

這是其一;

其二,是與消費升級有關。以前酷暑難耐,靠人的意志力煎熬。充其量靠風扇、扇子、沖涼水澡降溫。現在,消費水準和家庭收入增加,幾千元的空調對大多數家庭來說,也消費得起。

第三,與房產有關。新購房用戶實現交付,增量用戶增加。

秋實評論獨家觀點:覬覦空調業須謹慎!

秋實評論認為,目前國內空調市場有兩大存在方式,一種是專業化空調製冷企業,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製造,擁有獨立的銷售自主權,實現全管道銷售,並深耕市場,安裝、服務網路健全。比如,格力、美的、海爾、奧克斯、志高、海信、長虹等等;另外一種是“輕資產”型的“打醬油”企業,依靠OEM、ODM等形式代工,靠打遊擊,游離在市場夾縫中。有錢賺就來,沒錢賺就撤的遊擊隊。對這類企業,應該當心。

隨著六大家電產業集團的形成,單個企業的體量快速放大。加之,全球範圍跨界融合、兼併重組加快,市場競爭會更加殘酷。

僅從空調行業來看,品牌集中度再度提升,留給新品牌機會微乎其微。2017冷年TOP5(格力、美的、海爾、奧克斯、海信)品牌市場份額占比約高達85%,而TOP10則占93.5%,前四名均已過千萬台規模,且TOP5和第六差距進一步擴大!行業壁壘再次加強,“800”規模陷阱成天然屏障。

而對那些目前還沒有涉足空調業,或者說,以前已經幾進幾出的“老油條”企業,我們必須給予善意的提醒:空調市場不好玩!覬覦空調產業須謹慎!

秋實評論認為,空調產業是一個資本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的智慧產業,尤其在智慧化時代到來,功能性時代已經結束。產品的附加值成為新的競爭高地。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品牌基礎、市場積澱和管道積累,僅僅依靠“借雞下蛋”“打醬油”的方式,抱著掙快錢的心態,那麼,秋實評論建議您遠離這個行業!

總之,空調產品作為季節性產品,靠天吃飯的行情不是年年都有。雖說全球氣候變暖,但我們也要全面分析全球空調市場格局和國內經濟大趨勢,既要結合市場情況,同時也要考慮企業發展戰略和自身實力,切不可盲目跟進。

(作者:秋實,著名家電產業觀察家、評論家)

著作權聲明:秋實評論系原創作品,除指定媒體發佈外,其他如有發佈或轉載需求,請與作者聯繫,謝謝您支持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