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有一顆易碎“玻璃心”?罪魁禍首可能就是你

說到玻璃,還真不是啥好詞兒。

有一種玻璃,是指性取向,

你懂的;有一種是生理上的,一點點損傷就會致命;還有一種,是心理上的。當然,都不是啥好事兒。

而最後一種,罪魁禍首可能就是你。

你知道的那個玻璃人兒,從小就被你貼上了“小心易碎”的標籤。萬般寵愛於一身,苦自己都不能苦孩子,這就是多數父母的邏輯。

有嘴說別人,沒嘴說自己。說到底,這其實都是我的經驗之談。同樣為人父母,要是沒走過彎路,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兒子,

出生後,簡直當寶貝一樣護著。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我都捨不得兒子受一點點苦。

捨不得兒子受苦,這樣的例子,我閉著眼睛都能舉出一大堆。

比如,兒子摔倒了,人好好的,皮都沒破,可哭得哇哇響,怎麼也停不下來。我心疼,於是買糖買玩具,千方百計地將兒子哄得破涕為笑。當時沒想別的,就想著,兒子哭了,就得讓他開心開心。以後呢,當然就更得集中全身心的注意力,免得孩子再摔倒,

碰到讓他再哭的事兒。

還有一次,兒子抱怨,說同學“霸淩”他,於是我趕到學校,鉚足勁和老師及家長理論,結果發現不過是小題大做,純屬孩子之間的玩鬧,根本沒有誰對誰錯。諸如此類的事,一而再地發生。

說到底,這一類的事兒,都只有一個邏輯模式。孩子不高興了,咱當父母的,就得哄著疼著,讓孩子高興。以後呢?以後的注意力就得放在,防止同樣的事兒再次發生。

不僅如此,那些會讓孩子不開心,會給孩子帶來負面情緒的東西,都得防患於未然,一概排除。

直到後來,兒子讀了小學。有一次,連著幾天的時間,兒子一早醒來,不是說肚子疼,就是頭痛,怎麼也不肯去上學。這樣的情況,以前並沒有發生過,我有些手足無措。可帶著兒子到醫院,堅持了一番,也沒發現什麼問題。

兒子的表情,讓我實在不忍心逼他去上學。一開始也想著,不過是一兩天,

又不是啥大事兒。可後來,一而再,再而三,這頭痛肚子疼,就成了兒子的萬靈丹。每次不去上學,把這理由往外一推,我就沒轍了。

後來,醫生建議我,可能是心理上的問題,最好和學校裡的老師談談,找准問題的所在。到了學校,問了老師,才知道原來兒子在這次的月考中輸給了同桌,無法接受這個小小的失敗,所以怎麼也不肯到學校。

這個結果,讓我有些意外。我想了千萬種理由,

可能是被人欺負了,有陰影;可能是孩子貪玩,不想上學,等等。可怎麼也沒想到,竟然只是一次在我看來完全微不足道的小測試,兒子沒有達到預期中的目標,於是便不去上學。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每個父母的最終目標,都是一樣的,就是培養出身心健全的優秀兒女。可通往這個目標的條條道路,卻不見得都是正確的。好心辦壞事,可能就是我的真實寫照。

回過神來,靜下心,回想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方式,我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錯。自己一直將兒子養在“溫室”中,不忍心他受一點點身體或心理上的痛苦。任何事情,都會替他做好,不讓他有半點挫折。結果,兒子就像養在溫室裡的花朵,沒有絲毫抵抗風雨的能力。一點微不足道的挫折,就能將他擊垮。

這其實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一疼,你就心痛;孩子不開心了,你就想辦法讓孩子開心。做父母的,只想把最後的美好,留給孩子。卻沒想過,在讓孩子抵達美好的途中,是否有讓孩子成長,具備抵達美好該有的素質?

再想想咱們自己,困難年代裡走過來的人,誰不是一路磕磕碰碰?可到了如今,趟過那些坎兒,才發覺,那都是人生裡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勝卻金銀無數。可如今呢,嘴上說愛孩子,行動上不就正在剝奪孩子獲得這筆精神財富的資本嗎?

就是這一次,讓我徹底意識到,正是自己的溺愛,讓兒子有了一顆易碎的“玻璃心”。在身體上,兒子只要擦破點皮,或者撞疼了,就會小題大做;心理上,兒子碰到什麼事兒,只會採取躲避的方式,讓父母去處理。結果,兒子就成了“玻璃人”。

自尊男孩手冊 ¥25 購買

意識到這點之後,我不再處處當兒子的“避風港”了。有些小傷痛小挫折,在孩子的承受範圍內的,我會放手讓兒子去面對。當然,身為父母,在旁適當引導是應該的。 但成長的過程,應該由兒女自己面對,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

身為父母,愛孩子,就別讓孩子有一顆易碎的“玻璃心”。

作者郭華悅,系超級爸爸特約作者。

都是一樣的,就是培養出身心健全的優秀兒女。可通往這個目標的條條道路,卻不見得都是正確的。好心辦壞事,可能就是我的真實寫照。

回過神來,靜下心,回想自己對兒子的教育方式,我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錯。自己一直將兒子養在“溫室”中,不忍心他受一點點身體或心理上的痛苦。任何事情,都會替他做好,不讓他有半點挫折。結果,兒子就像養在溫室裡的花朵,沒有絲毫抵抗風雨的能力。一點微不足道的挫折,就能將他擊垮。

這其實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一疼,你就心痛;孩子不開心了,你就想辦法讓孩子開心。做父母的,只想把最後的美好,留給孩子。卻沒想過,在讓孩子抵達美好的途中,是否有讓孩子成長,具備抵達美好該有的素質?

再想想咱們自己,困難年代裡走過來的人,誰不是一路磕磕碰碰?可到了如今,趟過那些坎兒,才發覺,那都是人生裡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勝卻金銀無數。可如今呢,嘴上說愛孩子,行動上不就正在剝奪孩子獲得這筆精神財富的資本嗎?

就是這一次,讓我徹底意識到,正是自己的溺愛,讓兒子有了一顆易碎的“玻璃心”。在身體上,兒子只要擦破點皮,或者撞疼了,就會小題大做;心理上,兒子碰到什麼事兒,只會採取躲避的方式,讓父母去處理。結果,兒子就成了“玻璃人”。

自尊男孩手冊 ¥25 購買

意識到這點之後,我不再處處當兒子的“避風港”了。有些小傷痛小挫折,在孩子的承受範圍內的,我會放手讓兒子去面對。當然,身為父母,在旁適當引導是應該的。 但成長的過程,應該由兒女自己面對,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

身為父母,愛孩子,就別讓孩子有一顆易碎的“玻璃心”。

作者郭華悅,系超級爸爸特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