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桐城|科技為桐城經濟插上“創新”之翼

科技為我市經濟插上“創新”之翼

圖文|羅秋娟 何傳偉 來源|桐城新聞網

經濟轉型、創新驅動,已經成為當下中國大多數企業發展迫在眉睫的問題。誰占得科技創新的先機,誰就能逆勢而上,勇奪經濟發展的紅旗;誰不懂創新,誰就會被大浪淘沙般的改革大潮圍困,直至遠遠拋在後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市科技局始終把創新驅動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戰略,充分把握合肥都市圈、長江經濟帶區域發展機遇,

認真落實創新發展行動計畫,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市專利(含發明專利)申請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高新產業增加值、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位居安慶市前列;連續多次蟬聯全國科技進步示範縣(市),成為首批全省智慧財產權示範縣(市)。

健全政策扶持體系

近年來,我市相繼出臺修訂了《關於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桐城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等政策,鼓勵企業依靠科技支撐、創新驅動,加速企業新成果、新產品、新工藝研發與轉化步伐,推動轉型升級。將自主創新若干政策納入“1+3+8”產業扶持政策體系,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余萬元資金用於企業創新獎勵。

在政策激勵引導下,企業科技創新積極性進一步提升,2016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2.36億元。

完善平臺支撐體系

產學研合作縱深推進。我市先後與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開展產學研合作,

並與中國石油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分別組建了“校市科技合作戰略聯盟”,建成博士後工作站3家,正在積極籌建院士工作站。2017年上半年,我市微威膠件集團與北京化工大學,安徽盛運重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與安徽工業大學新達成全面合作協定。

企業研發更加自主。我市共建有企業研發平臺30餘家,其中國家級研發中心1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

獨立技術研究院3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8家。申報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畫專案60余項,獲省市科技獎補資金2000多萬元,累計開發新產品52項。

科技孵化平臺不斷完善。依託青桐眾創空間、海峽科技企業孵化器、經開區雙創園三大孵化平臺,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實際的“苗圃—孵化—加速—規模化”的創新型企業培育之路。青桐眾創空間、海峽科技孵化器錄入2016年度省科技孵化器名錄、“青桐眾創空間”獲得省級認定、“牯牛背農業—農村創業服務中心”入選科技部第一批“星創天地”備案名單。

優化產業發展體系

我市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1家,2016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19.2億元,增幅33.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5.4億元,形成了以輸送機械、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汽車部件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體系。

同時,圍繞輸送機械、包裝印刷、塑膠包裝等傳統優勢產業,我市鼓勵骨幹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利用高新技術加強對現有生產設備、工藝流程升級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集約、綠色發展。重點依託晨訊機器人、鑫美芝、智森科技、養和等企業,圍繞智慧製造、節能環保兩大產業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加速先進技術成果產業化,積極推進盛運垃圾固廢處理設備、晨訊科技智慧型機器人等節能環保和智慧製造產業專案,全面帶動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優化產業發展體系

我市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1家,2016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19.2億元,增幅33.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5.4億元,形成了以輸送機械、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汽車部件為重點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體系。

同時,圍繞輸送機械、包裝印刷、塑膠包裝等傳統優勢產業,我市鼓勵骨幹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利用高新技術加強對現有生產設備、工藝流程升級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向高端、集約、綠色發展。重點依託晨訊機器人、鑫美芝、智森科技、養和等企業,圍繞智慧製造、節能環保兩大產業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加速先進技術成果產業化,積極推進盛運垃圾固廢處理設備、晨訊科技智慧型機器人等節能環保和智慧製造產業專案,全面帶動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