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國考申論熱點:高校利用大資料服務于學生

背景連結:

南京大學今年針對新生推出“宿舍匹配系統”,對學生個人習慣進行調查,並採用“大資料”分析匹配,將作息時間、衛生習慣、學習特點、社交偏好等方面相似度高的同學安排在同一間宿舍。

此舉不僅獲得學生好評,更體現出學校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綜合分析:

宿舍是一所大學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大學四年,一個宿舍的同學朝夕相處,大多數時候都能“其樂融融”,但也難免產生矛盾,而這些矛盾往往都是因為各自一些小的生活習慣的差異日積月累形成的。

許多人都是大學時代宿舍矛盾的受害者,日積月累產生積怨的事件時有耳聞。

以往,宿舍成員的分配是隨機的,遇到一個“好室友”全靠運氣,而如今有了“宿舍匹配系統”,就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成為可能。大家生活習性相似,志趣相投,互相適應起來當然更加容易,也就能夠建立起一個和諧的宿舍氛圍。當一個個細胞(宿舍)良性成長,

那麼整個有機體(大學)也就有了突破發展的基礎。

翻閱很多名校的歷史不難發現,它們之所以成為名校,教學水準世界一流是一方面,對學生個體的尊重則是另一方面。這讓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得知識上的進步,而且還能滿足個性成長的需求,

有助於他們成為品學兼優的高精尖人才。而我國的教育以往只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很少顧及學生個體間的差異,這對於學生的培養來說是不均衡的。南大按新生習性分宿舍的方法,雖然只是細節上的一個小改變,但它卻是理念上的一個大轉折。正是這一轉折,讓我們看到了我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明天。

參考對策:

大學的主體是學生,學校的規章制度,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意見,儘量做到人性化。

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觀念超前,強調個性,更加注重個人感受與個人權利的表達。高校不能繼續沿用以往的單向傳導指令的管理模式,資訊技術如此發達,高校完全可以借助大資料等新技術工具瞭解學生的需求,

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