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時評」光想好處沒好處,多想壞處沒害處

“光想好處沒好處,多想壞處沒害處。”這是一位領導同志強調安全工作時說的一句話。這一觀點,充滿辯證思想,對做好其他工作也有啟發。

部隊千軍萬馬、操槍弄炮,一點事兒不出是不可能的,

擦破點皮流點血算不了什麼。因此,平時抓安全,不能寄希望於不出事,也不能刀槍入庫,消極保安全,而要多從壞處著想。只有多想壞處,未雨綢繆,才能防患於未然。抓安全如此,做好其他各項工作也是這樣。

多想壞處,體現的是強烈的問題意識。

對矛盾和困難認識越充分,做工作就越有針對性;對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感知越敏銳,應對措施就越能細緻周全。毛澤東一貫主張“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的政策”,經常強調“把工作放在最壞的基礎上來設想”“準備應付最壞的情況”。因為作好了一切準備,即使發生最困難的情況,也不會離原來的估計相差太遠。黨的七大,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最後勝利之時,毛澤東一口氣列出了可能面臨的17條困難。
正是因為對“壞處”想得多,對問題預見早,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比較充分,為做好抗戰勝利後的各項工作贏得了主動。

“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于將來。”戰爭是不確定性的王國。資訊化戰場更是瞬息萬變、迷霧重重。主動權的得失,往往取決於對情況和問題的判斷把握。“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如果只想“一萬”不想“萬一”,只想“好處”不想“壞處”,只有“露一手”,沒有“留一手”,一旦處於危局險局,必然會手足無措、顧此失彼。

前進的道路上,有鮮花盛開,也有荊棘叢生。尤其在我國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前所未有,來自外部的安全壓力與影響國內穩定的因素相互交織。只有把情況想得複雜點、把問題估計得充分點、把困難想得嚴酷點,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

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局面的準備,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好走的路已被敵人布上了地雷。”多想壞處,對於軍隊和軍人來說,就是居安思危、安不忘危,時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高度戒備狀態,作好隨時打硬仗的準備,

“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時,才能從容應對,不辱使命。

(第492期)

作者 | 武警青海省總隊 田哲

編輯 | 藍精靈

來源 | 解放軍報

投稿郵箱:qtbsw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