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構建自己的體系之八

經歷漫長的交易之後,一直在尋找交易的最成功的路徑,對於交易而言,交易的過程是實現財富積累的過程,金融本質也是一種商業行為,無非經營的是貨幣或有價證券,所以交易的本質並不是技術指標,

應該是一種商業管理行為,或說是一種企業管理行為。

很多交易員並沒能意識到自己的證券投資或期貨商品交易是一種經商的行為,簡單理解成對技術圖表的探求,理解成波段操作,理解成金叉死叉,這些都脫離了交易的本源,財富的管理本質並不是這樣,從股票的角度來說,是尋找能增值的公司,長期持有,參與公司的成長,而不是高賣低吸,

從商品的角度來說是發現商品供需的扭曲,從而發現趨勢性的交易機會所帶來的價格波動。

極少有人能遠見到好股票能持續地增長,股票短期的波動卻誘發了人們交易的欲望,最後把尋找財富的穩定增長變成短線的價格尋租行為,這樣的交易行為如果沒有歷史的沉澱是看不到長遠的交易機會,也不可能構成長遠的交易理念,雖然決定這種交易理念的扭曲有很多的因素,

最主要的因素當然是各人所管理的現金流的不同,所以交易的本質確實是富人的遊戲,但他也確實給普通人提供了財富分配的機會。

從股票的角度上說,決定一支股票是否能長期持有並不是因為他的月線圖漂亮,那只是因為公司的成長帶來大量的現金分紅讓股價適得其所地自然增長,決定股價能否持續增長的本質是公司的基本面良好,是公司有成長性,

是公司的管理團隊具有持續的經營理念。而非技術上的各種理論。技術面永遠只是提供一個投機的機會,而不是長線持有的理由。

股票牛市必然伴隨的大量的資金運動,最顯著的特點是新增開戶的增長與市場資金的壯大,同時伴隨著政治的穩定,經濟運動永遠附屬於政治,象我們相信中國現在的體制確實也符合中國國情,那中國股市的走牛也是早晚的事。

從商品的角度上說,價格的波動源於需求與供給的變化,這是一個本質,另一個本質是期貨是圍繞現貨波動的,而不是大家所理解的期貨決定現貨,雖然會出現期現倒掛,那時候出現的交易機會反而是一種錯配的機會。比如螺剛在頂部出現的期現背,現貨對期貨出現持續的貼水,最後期貨向現貨回歸出現持續的熊市行情,而16年的牛市商品行情則是去供給側後,

大量的商品已經長期貼水於現貨,從行業平均利潤率的角度上看,做現貨交易的持續虧錢,資金回補也是必然,這個可以用庫存週期來說明這個問題,當庫存大量積壓的時候,自然出現去庫存的削價銷售行為,即可能步入熊市,當庫存持續空缺的時候,自然會出現補庫存行為帶來商品的漲價行情。

增量資金是決定行情的絕對標準,沒有資金推動的行情是死行情,比如現在的股指,跟缺了牙的狗一樣,趨勢行情來臨的時候,永遠不會缺少增量資金,所以判斷趨勢行情無論是股票還是商品,這是最重要的考核標準之一。

存量資金則要理解成商品中主力的投資組合配置資金流,而不能理解成一個絕對的考核指標,即主力對大宗商品的一系列配置,這個配置如果出現持續的增持,說明資金主力意圖發現行情,2017年8月8號後,商品存量資金出現持續的減持行為,這樣的結果是導至大宗商品在9月4號後出現急劇下跌帶來9.64%的空頭震盪,大宗存量資金的流出理論上可以理解為兩種:1、主力有計劃的主動減持離場,2、由於持倉方向做反,形成帳面虧損所帶來的存量資金減少,所以我們看到本周付曉軍事件。

我今年到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就是交易員一年掙一倍的非常多,但五年掙一倍的卻基本沒人,說話說得非常對,市場也確實是如此,很奇怪,年度內暴掙的太多,但總結總算,掙錢的基本沒幾個,我也在反思這個問題,得出的結果是,交易的資金穩定增長跟技術無關,跟資金管理有關,跟策略有一定關係,問題是大家在上策略的時候並不一定對,最少在上策略那會誰也不知道自己的策略是絕對吻合當時的市場的,只有帳面出現波動的時候,才知道策略是否是正確。

所以這裡又說到資金管理上,對於資金管理交易員如果不經歷爆倉是不能理解的,股票的資金管理策略就是分注下倉,定投是股票中最嚴格的資金管理,所以定投也是長遠用呆辦法能戰勝市場的唯一工具。商品的資金管理就有點複雜,要涉及到幾個模型,比如回撤如何管理,爆倉如何管理,掙錢如何管理,核心無非就是出金,管理好出金,並落實執行下去,才能在商品市場生存下來,因為誰也說不準,再標準的技術,再標準的資金,再標準的圖表,再標準的現貨或基本面,你可能下單後第二天就反板,從付曉軍跟劉強事件來看,他們的問題就是資金管理,所以2017年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建立與落實資金管理,這裡我提兩個資金管理的辦法,大家自己去思考,1、階梯資金管理法,2、對半資金管理法。

淨值波動是考核策略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當策略執行正確,淨值自然會增長,當策略錯誤,淨值自然會回撤,淨值是交易行為自省的重要指標。

而對於策略而言,問題就複雜了,不存在一套策略能搞定市場的,市場以一個半結構展開,即市場是由推動與折還組合,同時推動又由趨勢與震盪組合,所以市場也可以說成是兩個半結構,即市場由趨勢、震盪、折還組成,而折還又分成兩類,一個是轉向折還,一個是推動折還,2015年11月24到2017年春節是轉向折還,包含在推動趨勢之中,17年3-4月與7-9月商品走的是推動折還,到17年12月19走的又是轉向折還。不同的市場狀態就得面對不同的市場策略,所以沒有一套簡單的策略能面對複雜的市場。

回撤爆倉的原因無非是做反了結構,無非是做反了方向,無非是沒有良好的資金管理,無非是沒有即時的風控,沒有倉位元管理,沒有對交易極端的預案,以及沒有對週期上正確的認識,以主觀的思路應對客觀的市場,最後變成抄底摸頂的預測交易,對交易而言,跟隨是跟隨趨勢中的趨勢,是跟隨趨勢中的共振,是跟隨波動中正確的策略,並做出不利的預案,交易是由點滴而組成,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世界。

跟缺了牙的狗一樣,趨勢行情來臨的時候,永遠不會缺少增量資金,所以判斷趨勢行情無論是股票還是商品,這是最重要的考核標準之一。

存量資金則要理解成商品中主力的投資組合配置資金流,而不能理解成一個絕對的考核指標,即主力對大宗商品的一系列配置,這個配置如果出現持續的增持,說明資金主力意圖發現行情,2017年8月8號後,商品存量資金出現持續的減持行為,這樣的結果是導至大宗商品在9月4號後出現急劇下跌帶來9.64%的空頭震盪,大宗存量資金的流出理論上可以理解為兩種:1、主力有計劃的主動減持離場,2、由於持倉方向做反,形成帳面虧損所帶來的存量資金減少,所以我們看到本周付曉軍事件。

我今年到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就是交易員一年掙一倍的非常多,但五年掙一倍的卻基本沒人,說話說得非常對,市場也確實是如此,很奇怪,年度內暴掙的太多,但總結總算,掙錢的基本沒幾個,我也在反思這個問題,得出的結果是,交易的資金穩定增長跟技術無關,跟資金管理有關,跟策略有一定關係,問題是大家在上策略的時候並不一定對,最少在上策略那會誰也不知道自己的策略是絕對吻合當時的市場的,只有帳面出現波動的時候,才知道策略是否是正確。

所以這裡又說到資金管理上,對於資金管理交易員如果不經歷爆倉是不能理解的,股票的資金管理策略就是分注下倉,定投是股票中最嚴格的資金管理,所以定投也是長遠用呆辦法能戰勝市場的唯一工具。商品的資金管理就有點複雜,要涉及到幾個模型,比如回撤如何管理,爆倉如何管理,掙錢如何管理,核心無非就是出金,管理好出金,並落實執行下去,才能在商品市場生存下來,因為誰也說不準,再標準的技術,再標準的資金,再標準的圖表,再標準的現貨或基本面,你可能下單後第二天就反板,從付曉軍跟劉強事件來看,他們的問題就是資金管理,所以2017年我花了大量的時間來建立與落實資金管理,這裡我提兩個資金管理的辦法,大家自己去思考,1、階梯資金管理法,2、對半資金管理法。

淨值波動是考核策略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當策略執行正確,淨值自然會增長,當策略錯誤,淨值自然會回撤,淨值是交易行為自省的重要指標。

而對於策略而言,問題就複雜了,不存在一套策略能搞定市場的,市場以一個半結構展開,即市場是由推動與折還組合,同時推動又由趨勢與震盪組合,所以市場也可以說成是兩個半結構,即市場由趨勢、震盪、折還組成,而折還又分成兩類,一個是轉向折還,一個是推動折還,2015年11月24到2017年春節是轉向折還,包含在推動趨勢之中,17年3-4月與7-9月商品走的是推動折還,到17年12月19走的又是轉向折還。不同的市場狀態就得面對不同的市場策略,所以沒有一套簡單的策略能面對複雜的市場。

回撤爆倉的原因無非是做反了結構,無非是做反了方向,無非是沒有良好的資金管理,無非是沒有即時的風控,沒有倉位元管理,沒有對交易極端的預案,以及沒有對週期上正確的認識,以主觀的思路應對客觀的市場,最後變成抄底摸頂的預測交易,對交易而言,跟隨是跟隨趨勢中的趨勢,是跟隨趨勢中的共振,是跟隨波動中正確的策略,並做出不利的預案,交易是由點滴而組成,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