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構建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

文 | 司馬騰· 主播 | 司馬騰 · 編輯 | 司馬騰

早睡早起325天

100篇時間管理系統文章第13篇

很多人對時間管理的印象是提高效率,用各種工具強行約束自己。用這種方法的朋友,基本上管理不好自己的時間,

也不能做到自律和自控。

有個朋友問了一個問題:我參加了各種時間管理的訓練營,也看了很多時間管理,個人管理相關的書籍,為什麼收效不大?

如何才能構建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呢?首先我們要瞭解如下問題。

一.你不知道什麼是時間管理底層邏輯

思維可以劃分為底、中、高三個層次,而底層是邏輯思維,這是一切的基礎;中間層是方法論,這決定成長的速度,

頂部是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決定著自身成長的極限。

邏輯思維,是我們思考的基礎,更是我們與他人溝通的基礎,語言即包含了最基本的邏輯方法。邏輯思維就好比公式計算過程,給一些輸入值,就能夠產生一些輸出值,這之間的關係應當是穩定的。

輸入值、公式與輸出值,分別對應著假設條件、思考角度與結論。當多人討論一個問題的時候,如果結論不一樣,就要看是不是思考角度不一樣,

更有可能但容易被忽視的是兩個人的假設條件不一樣。

而假設的不同往往由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三觀決定(三觀指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當通過討論發現分歧是因為基本假設有所不同時,大部分情況下,討論的全過程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求同存異,君子和而不同的認知了。

邏輯思維雖然是一切的基礎,但坦白的說,相當數量的人並不具備真正的邏輯思維能力,

思考無法觸及到思考角度與基本假設的程度,而只能限於用自己的三觀與來自樸素經歷的感受去反復衡量一個結論,然後把自己感受作為判斷去發佈。

要想做好時間管理,首先是找到自身動機的入口,就是內在驅動力的問題。

這是時間管理的基本原則

改變自我問題本身需求與我們思考問題最終的解決方案的匹配度是否一致,或者說是原始的因果關係思考之後所得出的結果與評定是否一致。

而這個原始需求或者說是原因就是-時間管理的底層邏輯。

時間管理底層邏輯的認知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1.會在判斷事務上給出參考導向

2.會在選擇行為上給出指導標準

3.會在標籤定位上給出本質方向

4.會在問題認知上給出導向糾錯

5.會在自我認知上給出內心本性

6.會在未來路徑上給出判斷肯定

在整個思維架構當中,我們最先找到的那個點,那個核心就是底層邏輯,從它開始思考,時間路徑導向才是正確的。

騰哥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來闡述就是:

1.你是誰?

2.你準備幹什麼?

3.你具備什麼能力?

4.你想怎麼幹?

5.準備學習什麼技能和方法?

6.遇到困難後怎麼去應對?

我們熟知的一個品牌叫“羅輯思維”,他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就是“知識內容分享”,而騰訊最開的的定位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連接”就是他們的底層邏輯商業路徑。

而你學習時間管理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是改變!是蛻變!是提升!如何改變提升呢?路徑自然清晰明瞭。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才是時間管理的第一步。

二.你遵從的是自然主義時間管理學習方式

學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自然主義,一種是結構主義,你的學習方式是哪一種呢?

1.自然主義學習

小學的時候我們都學了一篇課文叫《司馬光缸砸》,當別的同學都背的津津有味的時候,我就問老師,他為什麼不用鋤頭?然後就被老師罵的狗血淋頭。

我們從小的學習方式就是被動式的接受教育,提出異議就會被評判。自然主義的學習就是遵從和模仿為主。考試必須按複習大綱來,所以很多人都形成了固化思維。

我們學習時間管理也是這樣,按照書中和老師的方法去踐行,卻發現越學越焦慮,越學越迷茫。很少有人去思考不能自律,理論不能踐行的本質原因是什麼。

2.結構主義學習

結構主義理論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結構主義理論有兩個主要的組成部分,一是整體性,二是共時性。

最開始學時間管理的時候,也是按照書中講的方法論去踐行,結果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後來我開始冷靜下來,認真思考做事半途而廢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逐漸從行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行為習慣,認知邏輯,情緒管理,目標管理,精力管理,環境因素,人脈資源等多方面全方位解析,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結構主義學習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以“創造”為主。只有思考事物的本質和邏輯關係,才能讓自己快速進步。

三.你不知道時間管理習慣性思維

我們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選擇似乎都是精心考慮的決策結果,其實不然。這些選擇都是習慣的結果。

雖然每種習慣的影響相對有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吃飯時點的菜,每天晚上對孩子們說的話,你是儲蓄還是消費,鍛煉的頻率,以及你的思維組織與日常工作安排,對你的健康、工作效率、經濟保障以及幸福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人每天有40%的行為並不是真正由決定促成的,而是出於習慣。

1.時間管理習慣回路

時間管理習慣回路程是一個由三步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比如每天早上五點我不依靠鬧鐘,就能自然的醒來。是因為經過幾百天的刻意練習,大腦已經進入自動早起行為模式。

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我起床之後就會寫晨間日記,潛意識會告訴自己新的一天開始了,應該珍惜時間,好好工作。這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條件反射。

第三步則是獎賞,能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回路,以備將來之用。

2.時間管理組織習慣

我學習時間管理之後一直堅持用列清單的方法,高效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寫這篇文章之前,花錢續購了英語學習課程。

每一年每一個階段的學習任務是什麼,都用清單詳細的羅列了出來。這就是“組織習慣”問題。

你想做到自律,必須建立一個分析架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白什麼事情是重點,那些工作完成之後能提高個人收益。

前幾天岳父60大壽,他們在家裡商議了幾個星期,也沒有把壽宴的各項事情定下來。我回去之後,不到2個小時就搞定了。具體我是這樣做的:

1.我先詢問了岳父的預算

2.讓岳父岳母統計人數

3.將預算和人數給廚師

4.讓廚師寫出中午和晚上的菜單

5.讓廚師根據功能表寫出採購數量

6.我們拿到功能表和具體採購數量後再進行刪減和優化

7.落實買菜的人

8.落實調料和其他物品負責人

一切都安排的井然有序,岳父之所以搞了很長時間也確定不下來,就是不知道主次和前後順序什麼,總是擔心出錯和遺忘。

時間管理也是同樣的道理,你能分清楚工作的主次嗎?能明確當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嗎?很多人不明白,就導致看似忙忙碌碌,但是卻抓不住重點,工作效率自然低下。

一旦沒有組織習慣,生活和工作就容易陷入焦慮和混亂。

四.如何建立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

我以前是一個極度不自律的人,從自暴自棄到自律自控我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呢?

1.月目標

我沒有給自己設定什麼五年目標,三年計畫,因為不現實,也不好把控,就給自己設定一個月的目標任務。

前面一篇文章我都闡述了為什麼做計畫,大家都喜歡大而空的真正原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來看看。當你的能力達不到的時候,就從小事情做起。

設定一個月的目標計畫有利於執行和習慣的養成,很多人會說了,沒有大目標怎麼可能做好,做強呢?時間管理最本質的就是習慣的問題,習慣的養成難道是幾天就可以達到的事情嗎?

在不斷成功實踐的過程中,能收穫滿足感,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努力的方向。

2.周目標

一周是七天,月計畫再分解到四周,每一周的任務清晰明瞭。從星期一到星期日,每一天都安排都有具化的工作內容,你還焦慮和迷茫嗎?

通過軟體記錄的各項資料,會讓你自信心和滿足感爆棚。很多人又會說了,道理我都懂啊,就是拖延,你懂什麼啊,都沒有去踐行過,只能是臆想的懂。

堅持早睡早起一周試試,認知和感受是完全不同,不信,下一周開始試試。

3.一天時間安排

周再分解到每天,每個時段需要完成的任務就出來了。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就形成了。

給大家看看騰哥每天的時間安排表,雖然很辛苦,但是卻樂在其中。

4:50 起床 ,空腹和白開水

4:50-5:10 寫晨間日記,明確當天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5:10-5:40 出門練習聲音

5:40-6:00 朗讀當日時間管理音訊錄製司馬騰原創文章內容

6:00-6:30 錄製音訊,上傳到三個音訊自媒體平臺,發朋友圈和社群

6:30-7:00 英語口語練習

7:00-7:20 背誦英語單詞

7:20-7:30 洗澡刷牙(建議早上洗澡,一天精神特別好。)

7:30-7:40 叫醒孩子,監督其洗漱。

7:40-8:00 吃早飯

8:00-9:00 送孩子上學,去公司上班。(途中聽商業知識音訊)

9:00-12:00 高效工作(不看手機)

12:00-12:30 吃飯

12:30-13:00 休息,看股票和財經新聞

13:00-13:30 午睡

13:30-16:30 高效工作(不看手機)

16:30-18:30 閱讀和寫文章,並上傳到各大平臺。

18:30-19:30 下班(途中聽商業知識音訊)

19:30-20:00 吃飯

20:00-21:00 時間管理直播課程

21:00-21:30 運動

21:30-21:40 堅持孩子作業

21:40-22:00 洗漱泡腳

22:00-4:50 睡覺 (運動手環檢測睡眠品質,目前基本都是在2.5小時以上的深度睡眠。)

這樣的作息規律我已經堅持了幾百天了,偶爾遇到突發事件會提前安排好。真的感受到了時間的緊迫和稀缺,當你的時間不值錢的時候,你個人也沒有什麼價值。

哪有什麼時間管理體系啊!三個字就概括和闡述出來了。“想”,“做”,“思”,敢想(有目標),去做(有方法),會思(有回饋)。

自律改變生活!

他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就是“知識內容分享”,而騰訊最開的的定位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連接”就是他們的底層邏輯商業路徑。

而你學習時間管理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是改變!是蛻變!是提升!如何改變提升呢?路徑自然清晰明瞭。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才是時間管理的第一步。

二.你遵從的是自然主義時間管理學習方式

學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自然主義,一種是結構主義,你的學習方式是哪一種呢?

1.自然主義學習

小學的時候我們都學了一篇課文叫《司馬光缸砸》,當別的同學都背的津津有味的時候,我就問老師,他為什麼不用鋤頭?然後就被老師罵的狗血淋頭。

我們從小的學習方式就是被動式的接受教育,提出異議就會被評判。自然主義的學習就是遵從和模仿為主。考試必須按複習大綱來,所以很多人都形成了固化思維。

我們學習時間管理也是這樣,按照書中和老師的方法去踐行,卻發現越學越焦慮,越學越迷茫。很少有人去思考不能自律,理論不能踐行的本質原因是什麼。

2.結構主義學習

結構主義理論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結構主義理論有兩個主要的組成部分,一是整體性,二是共時性。

最開始學時間管理的時候,也是按照書中講的方法論去踐行,結果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後來我開始冷靜下來,認真思考做事半途而廢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逐漸從行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行為習慣,認知邏輯,情緒管理,目標管理,精力管理,環境因素,人脈資源等多方面全方位解析,終於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結構主義學習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以“創造”為主。只有思考事物的本質和邏輯關係,才能讓自己快速進步。

三.你不知道時間管理習慣性思維

我們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選擇似乎都是精心考慮的決策結果,其實不然。這些選擇都是習慣的結果。

雖然每種習慣的影響相對有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吃飯時點的菜,每天晚上對孩子們說的話,你是儲蓄還是消費,鍛煉的頻率,以及你的思維組織與日常工作安排,對你的健康、工作效率、經濟保障以及幸福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人每天有40%的行為並不是真正由決定促成的,而是出於習慣。

1.時間管理習慣回路

時間管理習慣回路程是一個由三步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比如每天早上五點我不依靠鬧鐘,就能自然的醒來。是因為經過幾百天的刻意練習,大腦已經進入自動早起行為模式。

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我起床之後就會寫晨間日記,潛意識會告訴自己新的一天開始了,應該珍惜時間,好好工作。這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條件反射。

第三步則是獎賞,能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回路,以備將來之用。

2.時間管理組織習慣

我學習時間管理之後一直堅持用列清單的方法,高效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在寫這篇文章之前,花錢續購了英語學習課程。

每一年每一個階段的學習任務是什麼,都用清單詳細的羅列了出來。這就是“組織習慣”問題。

你想做到自律,必須建立一個分析架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明白什麼事情是重點,那些工作完成之後能提高個人收益。

前幾天岳父60大壽,他們在家裡商議了幾個星期,也沒有把壽宴的各項事情定下來。我回去之後,不到2個小時就搞定了。具體我是這樣做的:

1.我先詢問了岳父的預算

2.讓岳父岳母統計人數

3.將預算和人數給廚師

4.讓廚師寫出中午和晚上的菜單

5.讓廚師根據功能表寫出採購數量

6.我們拿到功能表和具體採購數量後再進行刪減和優化

7.落實買菜的人

8.落實調料和其他物品負責人

一切都安排的井然有序,岳父之所以搞了很長時間也確定不下來,就是不知道主次和前後順序什麼,總是擔心出錯和遺忘。

時間管理也是同樣的道理,你能分清楚工作的主次嗎?能明確當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情嗎?很多人不明白,就導致看似忙忙碌碌,但是卻抓不住重點,工作效率自然低下。

一旦沒有組織習慣,生活和工作就容易陷入焦慮和混亂。

四.如何建立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

我以前是一個極度不自律的人,從自暴自棄到自律自控我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呢?

1.月目標

我沒有給自己設定什麼五年目標,三年計畫,因為不現實,也不好把控,就給自己設定一個月的目標任務。

前面一篇文章我都闡述了為什麼做計畫,大家都喜歡大而空的真正原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來看看。當你的能力達不到的時候,就從小事情做起。

設定一個月的目標計畫有利於執行和習慣的養成,很多人會說了,沒有大目標怎麼可能做好,做強呢?時間管理最本質的就是習慣的問題,習慣的養成難道是幾天就可以達到的事情嗎?

在不斷成功實踐的過程中,能收穫滿足感,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努力的方向。

2.周目標

一周是七天,月計畫再分解到四周,每一周的任務清晰明瞭。從星期一到星期日,每一天都安排都有具化的工作內容,你還焦慮和迷茫嗎?

通過軟體記錄的各項資料,會讓你自信心和滿足感爆棚。很多人又會說了,道理我都懂啊,就是拖延,你懂什麼啊,都沒有去踐行過,只能是臆想的懂。

堅持早睡早起一周試試,認知和感受是完全不同,不信,下一周開始試試。

3.一天時間安排

周再分解到每天,每個時段需要完成的任務就出來了。你怎麼過一天,就怎麼過一生。自己的時間管理體系就形成了。

給大家看看騰哥每天的時間安排表,雖然很辛苦,但是卻樂在其中。

4:50 起床 ,空腹和白開水

4:50-5:10 寫晨間日記,明確當天三件最重要的事情。

5:10-5:40 出門練習聲音

5:40-6:00 朗讀當日時間管理音訊錄製司馬騰原創文章內容

6:00-6:30 錄製音訊,上傳到三個音訊自媒體平臺,發朋友圈和社群

6:30-7:00 英語口語練習

7:00-7:20 背誦英語單詞

7:20-7:30 洗澡刷牙(建議早上洗澡,一天精神特別好。)

7:30-7:40 叫醒孩子,監督其洗漱。

7:40-8:00 吃早飯

8:00-9:00 送孩子上學,去公司上班。(途中聽商業知識音訊)

9:00-12:00 高效工作(不看手機)

12:00-12:30 吃飯

12:30-13:00 休息,看股票和財經新聞

13:00-13:30 午睡

13:30-16:30 高效工作(不看手機)

16:30-18:30 閱讀和寫文章,並上傳到各大平臺。

18:30-19:30 下班(途中聽商業知識音訊)

19:30-20:00 吃飯

20:00-21:00 時間管理直播課程

21:00-21:30 運動

21:30-21:40 堅持孩子作業

21:40-22:00 洗漱泡腳

22:00-4:50 睡覺 (運動手環檢測睡眠品質,目前基本都是在2.5小時以上的深度睡眠。)

這樣的作息規律我已經堅持了幾百天了,偶爾遇到突發事件會提前安排好。真的感受到了時間的緊迫和稀缺,當你的時間不值錢的時候,你個人也沒有什麼價值。

哪有什麼時間管理體系啊!三個字就概括和闡述出來了。“想”,“做”,“思”,敢想(有目標),去做(有方法),會思(有回饋)。

自律改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