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邵東縣大力發展新型工業紀略

生機勃勃的邵東縣城。

邵東智慧製造技術研究院智慧裝備展示區。

工人們正在組裝打火機。

德沃普電氣自動化生產線。 申興剛 攝

德沃普電氣全景。申興剛 攝

東億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現場。

鄧星照 魏志剛 陳仕球

東億電氣實現“機器換人”,自動化生產水準大幅提高,日產打火機可達650萬隻;

擁有國家專利21項、主打產品足球縫紉機搶佔全國七成的市場,興德縫製在湖南股權交易所掛牌上市;

工業經濟占全縣經濟總量的49.7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 53%;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83.9%,

高新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1.6%。

近年來,邵東縣新型工業化發展成就輝煌,亮點紛呈。這是邵東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興工旺商、富民強縣”戰略,以新型工業化為第一推動力,加快優勢產業聚集發展的縮影。

新常態下,該縣堅持“興工旺商、轉型升級”戰略,著力強化產業支撐,加速發展產業集群,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設了一批帶動作用大的產業項目,

為加快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該縣工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連續5年被評為全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先進單位”。

謀定後動

“興工旺商”煥發活力

“必須抓住全省實施滬昆高鐵經濟帶重大發展戰略,主動融入高鐵經濟帶建設,抓住全市建設‘兩中心一樞紐’戰略機遇,全面實施‘興工旺商、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大幹快上,實現跨越發展!”在邵東縣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

邵東縣委明確提出把“興工旺商”擺在重中之重的戰略位置,力爭把邵東打造成為國家級創新創業實驗區、中部地區小商品物流集散區、湖南輕工業振興發展先行區。

“興工旺商”的旗幟一經高揚,一場前赴後繼、富民強縣的征程就此開啟。邵東縣委、縣政府精心描繪“十三五”發展規劃,先後出臺《關於加快邵東縣域經濟發展的決定》、《關於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定》等政策檔,

明確產業扶持政策的導向及重點,把培育規模企業作為傳統產業提質增效、推動工業轉型發展的核心內容。

為加快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工業經濟。該縣成立專門的產業發展領導班子,加大扶持力度,實行“一個產業、一名縣級領導牽頭、一套工作班子、一套政策措施”,構建了權責分明、高效快捷的工作體系。同時,該縣針對重大專案建立縣領導聯繫制度,建立起縣級領導、部門單位和專家聯繫企業的幫扶機制,做到“一企一幹部一專家”,全力推動重點工業專案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在全縣建成 65 家企業服務站,建立 8 個重點單位聯企業平臺,近百名機關幹部、專家下到企業進行點對點服務,重點説明企業解決融資、用地、拆遷建設以及市場開拓、減輕負擔等方面的問題,做到“一企一策”,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近年來,東億電氣擴建、盛風農機、東方神鷹五金工具、天宏藥業、德沃普電氣、金湘包裝印刷等重點項目順利建成投產,成為了全縣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這5年,邵東縣工業總產值分別跨越500億元、600億元、700億元三大臺階。2016年,全縣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724.95億元,比2015年增長9.0%;完成工業增加值140.21億元,增長7.3%。其中,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569.74億元,增長7.4%;規模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9.89億元,增長7.9%。

邵東縣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十二五”開局年到“十三五”開局年,該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分別為10.67%、15.8%、17.4%。到2016年,該縣三次產業結構為15.9∶46.0∶38.1。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0%,二、三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高。單位GDP能耗逐年下降,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架梁立柱

產業集聚迸發“虹吸效應”

邵東把園區建設作為夯實工業發展基礎、實現工業集約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引導產業集群發展,構建新型工業化發展平臺。

該縣堅持以園區為載體,重點推進縣城經濟開發區、生態產業園等工業集中區建設,加大園區基礎設施以及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增強園區對企業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引導生產要素向園區集聚,邵東生態產業園被列入全省首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至目前,該縣形成了以生態產業園特別是湘商產業園為核心,周官橋、流澤、團山打火機產業園、黑田鋪印刷工業園、廉橋醫藥工業園、仙槎橋五金工業園為支撐的發展格局,積極創建國家級園區。

邵東縣狠抓招商引資,聚焦項目建設,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傳統市場升級換代,建設了一批帶動作用大的產業項目,為加快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該縣堅持以“五個一批”為抓手,即動態儲備一批工業用地,重點扶持一批傳統產業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引導鼓勵一批本地老闆轉行興辦工業企業,招商引進一批縣外知名企業來縣投資開工廠,集中建設一批標準化廠房,全縣興起大辦工業、辦大工業、辦好工業的熱潮。賓王撲克、永吉紅包、盛風農機、晚安家居、南車配件等20餘家投資過億元的大中型企業相繼落戶園區。

該縣建立起重大招商項目跟蹤聯繫調度制度,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大局,突出以智慧型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養老、生物醫藥、新能源、旅遊等產業為招商重點,突出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優勢品牌企業來邵投產佈局,著力引進一批外向型實體龍頭企業和加工貿易專案。同時,該縣完善專案履約督查考核機制,積極營造一個讓客商安心、放心、舒心的投資環境,讓企業招得來,更留得住。近年來,真鄉風電並網發電,德沃普電力、興德縫製建成投產,成功引進海南海藥公司,新能源、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打破瓶頸

轉型升級打出“組合拳”

標準化廠房,生產區、辦公區和生活區嚴格分離。走進邵東生態產業園,現代企業的氣息撲面而來。自動化生產線、機器人車間等先進工藝和設備廣泛應用,邵東製造實現了從訂單生產到自主創牌的歷史性突破。

處於產業鏈條低端、單純依靠低成本優勢高速增長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如何打破瓶頸,提升工業產業發展品質和內核?面對撲面而來的發展新常態,在既要傳承和發展好傳統產業,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雙重壓力下,邵東走出了一條“企業入園、產業集群、資源集約”的產業轉型發展之路。

該縣按照“分類防治、疏堵結合、科學佈局、合理規劃”的原則,出臺了《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一方面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關停,另一方面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該縣在整治小電鍍企業之時,把專項整治行動作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爭取省環保廳支援,建設電鍍中心。邵東縣和天電鍍中心是省環境保護廳批准建設的邵陽市唯一一家電鍍工業中心,也是目前國內較先進的電鍍中心之一,總投資1200萬元建設汙水處理站,日處理電鍍污水能力800噸,實現達標排放。而此前全縣39家小電鍍廠,每年電鍍污水48萬多噸,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廠外。

針對縣域內包裝印刷和塑膠製品規模小、污染大的情況,該縣組織24個龍頭企業抱團開發建設黑田鋪印刷工業園,通過統一規劃,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取得了環保達標排放、產品品質提升的成效。該產業園已成為該縣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名片。

政策引導

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邵東的產業發展,曾一度書寫輝煌。然而,在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洗牌過程中,很多邵東企業感到無形的壓力: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生產要求越來越高,利潤空間越來越狹小。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一方面是來自市場的倒逼,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政府部門的引導。縣委、縣政府認為,革新、提檔、升級,變“邵東製造”為“邵東創造”和“邵東智造”,才是邵東產業發展的方向。

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和挑戰,邵東縣把目標瞄準了企業主體。該縣建立健全以政策為引導、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企業技術改造之路,鼓勵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上下游企業在技術、人才和市場等方面全方位整合,推動傳統骨幹企業向高科技企業轉型發展。

為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該縣大力實施“請進來”戰略,一大批專家學者來到邵東,為產業發展貢獻“金點子”。從五金產業高端論壇為五金產業轉型作頂層設計,到與科研機構合作,下出了一步步產業發展的“妙棋”。今年6月12日,邵東縣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合肥智慧機械研究所、湖南銳科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簽約,共建創新型實驗室,主要服務本土行業企業,包括五金工具、箱包服飾、印刷、打火機等產業的智慧化製造、品牌化建設,加快邵東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向創新型、高附加值型企業轉型升級,推動本土企業綠色發展。

該縣加大對產業發展的“輸血”力度,發揮產業引導資金四兩撥千金的杠杆作用。去年以來,該縣整合縣級產業引導資金3000萬元、特色縣域經濟資金6000萬元,重點扶持五金機械製造、皮具箱包、打火機等支柱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在產業專項資金的帶動作用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自動化程度大幅提高,東億電器、永吉紅包、億利金屬、宇悅針織、方佳服飾等一批企業成功實現“機器換人”。該縣還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解決企業融資難題。2016 年,該縣財政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資金 2000 萬元,兌現貼息 450萬元,全縣金融機構投放到工業企業貸款占貸款總量比重超過40%。

一系列的政策引導,激發了企業創新創造、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以東億電氣集團為首的打火機行業抱團搶佔國際市場,年產銷量突破100億隻,獲“中國注塑打火機出口第一縣”稱號;皮具行業近百家企業與中國皮具協會共同培育“中國書包之都”,書包產銷量占全國70%以上,被授予“中國皮具箱包生產基地”; 五金行業實現傳統電鍍工藝的升級換代,小五金大品牌的格局逐漸形成,扳手產量占全國30%以上。邵東“小產品、大產業”的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一座座標準化廠房的建設,展現的是邵東“興工旺商”的一路高歌;一連串喜人資料的背後,激蕩著邵東“重返全省十強”一腔豪情!如今,邵東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號角響徹雲霄,向工業強縣進軍的大旗高高飄揚。到2020年,該縣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2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書寫邵東工業最精彩動人的新篇章。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邵東縣委宣傳部提供)

做到“一企一幹部一專家”,全力推動重點工業專案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在全縣建成 65 家企業服務站,建立 8 個重點單位聯企業平臺,近百名機關幹部、專家下到企業進行點對點服務,重點説明企業解決融資、用地、拆遷建設以及市場開拓、減輕負擔等方面的問題,做到“一企一策”,確保幫扶工作落到實處。近年來,東億電氣擴建、盛風農機、東方神鷹五金工具、天宏藥業、德沃普電氣、金湘包裝印刷等重點項目順利建成投產,成為了全縣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這5年,邵東縣工業總產值分別跨越500億元、600億元、700億元三大臺階。2016年,全縣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724.95億元,比2015年增長9.0%;完成工業增加值140.21億元,增長7.3%。其中,規模工業完成總產值569.74億元,增長7.4%;規模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9.89億元,增長7.9%。

邵東縣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增大,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十二五”開局年到“十三五”開局年,該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分別為10.67%、15.8%、17.4%。到2016年,該縣三次產業結構為15.9∶46.0∶38.1。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0%,二、三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高。單位GDP能耗逐年下降,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架梁立柱

產業集聚迸發“虹吸效應”

邵東把園區建設作為夯實工業發展基礎、實現工業集約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引導產業集群發展,構建新型工業化發展平臺。

該縣堅持以園區為載體,重點推進縣城經濟開發區、生態產業園等工業集中區建設,加大園區基礎設施以及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增強園區對企業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引導生產要素向園區集聚,邵東生態產業園被列入全省首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至目前,該縣形成了以生態產業園特別是湘商產業園為核心,周官橋、流澤、團山打火機產業園、黑田鋪印刷工業園、廉橋醫藥工業園、仙槎橋五金工業園為支撐的發展格局,積極創建國家級園區。

邵東縣狠抓招商引資,聚焦項目建設,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傳統市場升級換代,建設了一批帶動作用大的產業項目,為加快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該縣堅持以“五個一批”為抓手,即動態儲備一批工業用地,重點扶持一批傳統產業龍頭企業轉型升級,引導鼓勵一批本地老闆轉行興辦工業企業,招商引進一批縣外知名企業來縣投資開工廠,集中建設一批標準化廠房,全縣興起大辦工業、辦大工業、辦好工業的熱潮。賓王撲克、永吉紅包、盛風農機、晚安家居、南車配件等20餘家投資過億元的大中型企業相繼落戶園區。

該縣建立起重大招商項目跟蹤聯繫調度制度,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大局,突出以智慧型機器人、新一代信息技術、健康養老、生物醫藥、新能源、旅遊等產業為招商重點,突出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優勢品牌企業來邵投產佈局,著力引進一批外向型實體龍頭企業和加工貿易專案。同時,該縣完善專案履約督查考核機制,積極營造一個讓客商安心、放心、舒心的投資環境,讓企業招得來,更留得住。近年來,真鄉風電並網發電,德沃普電力、興德縫製建成投產,成功引進海南海藥公司,新能源、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打破瓶頸

轉型升級打出“組合拳”

標準化廠房,生產區、辦公區和生活區嚴格分離。走進邵東生態產業園,現代企業的氣息撲面而來。自動化生產線、機器人車間等先進工藝和設備廣泛應用,邵東製造實現了從訂單生產到自主創牌的歷史性突破。

處於產業鏈條低端、單純依靠低成本優勢高速增長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如何打破瓶頸,提升工業產業發展品質和內核?面對撲面而來的發展新常態,在既要傳承和發展好傳統產業,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雙重壓力下,邵東走出了一條“企業入園、產業集群、資源集約”的產業轉型發展之路。

該縣按照“分類防治、疏堵結合、科學佈局、合理規劃”的原則,出臺了《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一方面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關停,另一方面促進企業轉型升級。該縣在整治小電鍍企業之時,把專項整治行動作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契機,爭取省環保廳支援,建設電鍍中心。邵東縣和天電鍍中心是省環境保護廳批准建設的邵陽市唯一一家電鍍工業中心,也是目前國內較先進的電鍍中心之一,總投資1200萬元建設汙水處理站,日處理電鍍污水能力800噸,實現達標排放。而此前全縣39家小電鍍廠,每年電鍍污水48萬多噸,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廠外。

針對縣域內包裝印刷和塑膠製品規模小、污染大的情況,該縣組織24個龍頭企業抱團開發建設黑田鋪印刷工業園,通過統一規劃,建設標準化廠房,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取得了環保達標排放、產品品質提升的成效。該產業園已成為該縣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名片。

政策引導

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邵東的產業發展,曾一度書寫輝煌。然而,在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洗牌過程中,很多邵東企業感到無形的壓力: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生產要求越來越高,利潤空間越來越狹小。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一方面是來自市場的倒逼,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政府部門的引導。縣委、縣政府認為,革新、提檔、升級,變“邵東製造”為“邵東創造”和“邵東智造”,才是邵東產業發展的方向。

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和挑戰,邵東縣把目標瞄準了企業主體。該縣建立健全以政策為引導、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企業技術改造之路,鼓勵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上下游企業在技術、人才和市場等方面全方位整合,推動傳統骨幹企業向高科技企業轉型發展。

為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該縣大力實施“請進來”戰略,一大批專家學者來到邵東,為產業發展貢獻“金點子”。從五金產業高端論壇為五金產業轉型作頂層設計,到與科研機構合作,下出了一步步產業發展的“妙棋”。今年6月12日,邵東縣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合肥智慧機械研究所、湖南銳科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簽約,共建創新型實驗室,主要服務本土行業企業,包括五金工具、箱包服飾、印刷、打火機等產業的智慧化製造、品牌化建設,加快邵東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向創新型、高附加值型企業轉型升級,推動本土企業綠色發展。

該縣加大對產業發展的“輸血”力度,發揮產業引導資金四兩撥千金的杠杆作用。去年以來,該縣整合縣級產業引導資金3000萬元、特色縣域經濟資金6000萬元,重點扶持五金機械製造、皮具箱包、打火機等支柱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在產業專項資金的帶動作用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自動化程度大幅提高,東億電器、永吉紅包、億利金屬、宇悅針織、方佳服飾等一批企業成功實現“機器換人”。該縣還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解決企業融資難題。2016 年,該縣財政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資金 2000 萬元,兌現貼息 450萬元,全縣金融機構投放到工業企業貸款占貸款總量比重超過40%。

一系列的政策引導,激發了企業創新創造、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以東億電氣集團為首的打火機行業抱團搶佔國際市場,年產銷量突破100億隻,獲“中國注塑打火機出口第一縣”稱號;皮具行業近百家企業與中國皮具協會共同培育“中國書包之都”,書包產銷量占全國70%以上,被授予“中國皮具箱包生產基地”; 五金行業實現傳統電鍍工藝的升級換代,小五金大品牌的格局逐漸形成,扳手產量占全國30%以上。邵東“小產品、大產業”的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一座座標準化廠房的建設,展現的是邵東“興工旺商”的一路高歌;一連串喜人資料的背後,激蕩著邵東“重返全省十強”一腔豪情!如今,邵東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號角響徹雲霄,向工業強縣進軍的大旗高高飄揚。到2020年,該縣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2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書寫邵東工業最精彩動人的新篇章。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由邵東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