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的“五脊六獸”是什麼?現在為什麼稱為國寶

中國傳統古建築,尤其是明清大型建築,在宮殿、廟宇的正殿上,常常使用脊獸。古建築屋頂的最高規格樣式有兩種,一為廡殿頂;一為歇山頂;廡殿頂是四條脊,而歇山頂是九條脊,

這些琉璃的小獸就蹲坐在最靠下的屋脊上,老百姓不明白分辨屋頂級別的方法,便籠統的一眼帶過,將古建築統稱為五脊,而這些小獸蹲坐在簷頭,容易被下面的人發現,也就統稱為“六獸”。五個蹲獸分別是:狻猊、鬥牛、獬豸、鳳、狎魚。

狻猊:古代異常威猛的怪獸,傳言能吃虎、豹,外形跟獅子一模一樣;頭上披著厚厚的鬃毛,由此被稱為“披頭”,它非常兇暴,有百獸統領者的意思,也是傳言中文殊菩薩座下的神獸。

押魚:大海中的神獸,可行雲布雨,放在簷頭有防火、消防的內涵。

獬豸:魯迅先生曾描寫過它,是古代與獅子同類的怪獸。它頭上長著一隻角,外形很像獨角獸,性情忠直,能辨別人世間的是非曲直,是古代的訟神之一,代表著皇家的正大光明和公平正義。

鬥牛:是傳言當中的一種龍,類似螭、虯之類;所不同的是,虯(qiu)是頭上有獨角,螭(chi)頭上沒有角。據古籍記載,它常盤旋在道路或金鼇玉棟坊上,消災滅禍的脊獸。

行什:人身、猴面、兩翼生有翅膀,手持金剛杵,可以降魔;由於它的樣子特別像明清世俗小說中的雷震子,據說放在屋頂是為了防止雷擊。

其實,脊獸最初用陶燒制,明清之後講究規格排場,就變為琉璃材質,原初的目的是保護屋頂的鐵釘和木架,防止漏雨。

隨著封建王朝的思想逐漸禁錮,才有了嚴格的等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