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原來“紙上談兵”的不是他!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生活中經常用到,不算生僻: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如果問它的出處,所有人都異口同聲地說是出自戰國時期趙括的故事。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戰國 青銅盒裝玉雕螭虺紋兵符觀複博物館藏

趙括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的兒子。出生于軍人家庭的趙括自然對軍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幼就熟讀兵書。談論起如何排兵佈陣、如何打仗就連他父親趙奢這麼有經驗的名將都談論不過他。

長平之戰軍事地圖示意圖

周赧王五十五年,秦、趙兩國因為韓國的上黨郡分贓不均,互相不忿兒,就在今天的山西高平展開了一場大戰,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發生地-山西高平

秦國派出的是戰國四將之一的白起,趙國派的就是趙括。開戰前趙括他媽就給趙王上疏說我這兒子不成,您還是另請高明吧。結果趙王死活不同意換將,趙括他媽一看勸說無效,怕受牽連趕緊就閃了。

趙括到了前線覺得自己讀了那麼多的兵書,終於有機會大顯身手了,根本不把秦軍放在眼裡。

一上來就更改了前統帥廉頗制定的防守計畫。四十多萬大軍傾巢出動,準備與秦軍正面大幹一場。白起見趙軍來勢洶洶,便假裝示弱誘其深入。暗地裡派了一支兩萬多人的部隊包抄到趙軍後方,並另派一支五千人的騎兵插到趙軍隊伍的中間。

戰國 各式青銅箭簇一組觀複博物館藏

這樣一來就使趙括的軍隊沒有了退路,並且前後首尾不能相顧。除此之外白起還派人切斷了趙軍的糧道。致使趙軍斷糧長達四十餘天,軍中一度發生人食人的事情。趙括見此、情急之下令各自突圍,慌亂中趙括不幸中箭身亡。

沒了主帥這仗還怎麼打?!就這樣白起輕而易舉地取得了勝利,一下俘虜了趙國軍隊40多萬人。

除了幾十個未成年的放回去給趙王報信兒,剩下的全部被白起下令坑殺。

長平之戰屍骨坑考古發掘現場

長平之戰屍骨坑

此仗之後趙國便一蹶不振,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幾代人的改革成果,一下就被趙括付之東流了。所以後來人便因此事就說趙括是個紙上談兵的傢伙,只會動嘴,到了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幹就不行了。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趙括生活的戰國時代“紙”有沒有出現?或者是不是書寫的主要材質呢?

且聽下回分解。

此仗之後趙國便一蹶不振,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幾代人的改革成果,一下就被趙括付之東流了。所以後來人便因此事就說趙括是個紙上談兵的傢伙,只會動嘴,到了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幹就不行了。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趙括生活的戰國時代“紙”有沒有出現?或者是不是書寫的主要材質呢?

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