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永樂年間為何倭寇絕跡?只因朱棣比韃靼更狠更強大 倭使蒸人悅他

倭寇之患,早在唐朝時期就有了,直到被唐高宗派去的右威衛大將軍孫仁師和三朝元老劉仁軌、能手格猛獸的劉仁願,

在白江口用一百艘戰船幹掉了倭寇全部四百艘戰船,幾萬倭寇不是被殺死淹死就是被活捉,一個都沒跑掉,這才消停了幾百年。

到了元朝,蒙古大軍兩次跨海遠征,倭寇也沒敢抗議或者報復。

直到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倭寇才緩過勁兒來,時不時地到東南沿海來搶東西,但朱元璋認為幾個倭寇不過是“癬疥之疾”,

也懶得理他,地方官就能搞定他們。

直到明成祖永樂大帝剿滅了韃靼,還有能力派鄭和領著幾萬大軍、百米巨艦的船隊出訪非洲,久經戰亂、民不聊生的倭寇們還是到中原來打秋風。甚至真正的官方使團也假借進貢來到中原賣他們的倭刀,因為沒有營業執照,屬於非法經營,大明官員就想把他們抓起來罰款。朱棣看他們窮得可憐,就告訴要抓人的李至剛(這名字就夠硬氣):他們能坐著小破船來上貢,

也夠孝順的,就讓那些隨時都可能淹死的可憐蟲賺點小錢吧。

一看來大明朝貢的老鄉都賺得盆滿缽滿在家鄉炫富,更多的倭人坐不住了,他們也都劃著小破船來了,看見大明的繁華富庶,貪婪的本性也掩蓋不住了——嫌做買賣賺錢太慢,

乾脆勾結地方豪強無賴,幹起了搶劫的勾當。

這下朱棣不高興了:“這幫矮子這是要上天呀?!”於是告訴大臣:“給倭酋(這個稱號沒有瞧不起的意思,因為從漢代開始,光武帝劉秀就封過委奴國王,讓他統治全部倭人,而朱棣也不知道現在那些倭人究竟歸誰管),寫封信,告訴他們,如果他不好好約束手下,我不介意替他管教管教!”

其實當時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朱棣這個人脾氣不大好,還特別好戰。北方的韃靼人就是沒惹著他,他也時常領著一票火槍手深入大漠去砍人,誰要是惹惱了他,那就只有亡國滅種一個下場。這一點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源道義比誰都清楚,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朱棣忘記他,別找個藉口打上島來把自己給滅了。

說到源道義,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可是看過《聰明的一休》動畫片的,都記得那裡面有個經常被一休作弄的有些憨直可愛的足利義滿將軍。源道義就是那個足利義滿,是個比較聰明有為的領導人,後來傳位給兒子,自己也去當和尚了。

足利義滿當然知道朱棣是個暴脾氣,是個見到大樹也要踢三腳的好戰分子,萬一他發起脾氣要滅了自己,那四個小島不夠朱棣一頓大炮轟的。

另外,島民一向畏懼的韃靼人都被朱棣打得滿地找牙,而倭人要不是“神風”幫忙,早就被韃靼人給滅了。這是一道很好推理的問題:朱棣能滅韃靼人,韃靼人能滅倭人,老大能痛扁老二,老二能痛扁老三,老大自然可以輕鬆痛扁老三。這道題中,倭人就是那個小三。

第三點是倭人最害怕的,就是朱棣要想跨海遠征,根本就不怕什麼“神風”、“妖風”,都不用另外派部隊,鄭和環遊世界回家的路上,來個四島半月遊,倭人就滅種了。

正是基於以上三點,足利義滿將軍審時度勢,做出了明確答覆:“不勞您老人家費心,我親自把那些搗亂分子滅了。”足利義滿還真說到做到,動用官方軍隊,來了個犁庭掃穴,剿滅了島上全部倭寇。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足利義滿還特意挑了二十個領頭的倭寇送到大明,這也是邊將勝利後向皇帝獻俘請功的意思。

朱棣一看這個足利義滿為人還真的不錯,就封他當了“國王”,一直到嘉靖二十七年(1408年)足利義滿圓寂,沒有讓一個倭寇能登上大明海岸。

最搞笑的是那二十個倭寇頭兒的下場。

朱棣看著足利義滿送來的這些“戰犯”也發愁:“殺了吧,顯得咱們不仁慈;關起來,占地方還費糧食,雖然大明不缺這幾個人的反吃,但是他們在監獄裡吃飽住好(明朝牢房的窩頭白菜湯也比倭人常吃的有毒蘇鐵強多了),也有點太便宜他們了。”

於是朱棣告訴倭使:這些人我也不要了,讓你們將軍自己處理去吧。

倭使也為難:我們是使臣,大明管飯,可是這些囚犯還得我們自掏腰包喂,我們擠破腦袋才搶到這個出使的美差,還想賺點差旅費回去買房子置地呢,怎麼能喂了這些死囚?

走到寧波,看著這些要吃窮自己的倭寇,使臣們實在是眼裡心裡都冒火,這一冒火的結果,就是他們真的點起一堆火,弄了一些大蒸鍋,把自己押解的二十個倭寇綁好裝進籠屜,一通大火蒸了個稀爛。

按說使臣們有大明沿途招待所(驛站)提供免費食宿,應該不會餓得想吃人。但是這些人會不會按照自己日常的飲食習慣,搗點蒜泥,把蒸熟的倭寇細細地切片蘸了吃,也很難說……

那四個小島不夠朱棣一頓大炮轟的。

另外,島民一向畏懼的韃靼人都被朱棣打得滿地找牙,而倭人要不是“神風”幫忙,早就被韃靼人給滅了。這是一道很好推理的問題:朱棣能滅韃靼人,韃靼人能滅倭人,老大能痛扁老二,老二能痛扁老三,老大自然可以輕鬆痛扁老三。這道題中,倭人就是那個小三。

第三點是倭人最害怕的,就是朱棣要想跨海遠征,根本就不怕什麼“神風”、“妖風”,都不用另外派部隊,鄭和環遊世界回家的路上,來個四島半月遊,倭人就滅種了。

正是基於以上三點,足利義滿將軍審時度勢,做出了明確答覆:“不勞您老人家費心,我親自把那些搗亂分子滅了。”足利義滿還真說到做到,動用官方軍隊,來了個犁庭掃穴,剿滅了島上全部倭寇。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足利義滿還特意挑了二十個領頭的倭寇送到大明,這也是邊將勝利後向皇帝獻俘請功的意思。

朱棣一看這個足利義滿為人還真的不錯,就封他當了“國王”,一直到嘉靖二十七年(1408年)足利義滿圓寂,沒有讓一個倭寇能登上大明海岸。

最搞笑的是那二十個倭寇頭兒的下場。

朱棣看著足利義滿送來的這些“戰犯”也發愁:“殺了吧,顯得咱們不仁慈;關起來,占地方還費糧食,雖然大明不缺這幾個人的反吃,但是他們在監獄裡吃飽住好(明朝牢房的窩頭白菜湯也比倭人常吃的有毒蘇鐵強多了),也有點太便宜他們了。”

於是朱棣告訴倭使:這些人我也不要了,讓你們將軍自己處理去吧。

倭使也為難:我們是使臣,大明管飯,可是這些囚犯還得我們自掏腰包喂,我們擠破腦袋才搶到這個出使的美差,還想賺點差旅費回去買房子置地呢,怎麼能喂了這些死囚?

走到寧波,看著這些要吃窮自己的倭寇,使臣們實在是眼裡心裡都冒火,這一冒火的結果,就是他們真的點起一堆火,弄了一些大蒸鍋,把自己押解的二十個倭寇綁好裝進籠屜,一通大火蒸了個稀爛。

按說使臣們有大明沿途招待所(驛站)提供免費食宿,應該不會餓得想吃人。但是這些人會不會按照自己日常的飲食習慣,搗點蒜泥,把蒸熟的倭寇細細地切片蘸了吃,也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