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朝的井,元朝的道,滄桑的古宅,見證了太湖上這座古村的前世今生······

太湖洞庭西山,如青螺伏水,似碧玉浮湖,聞而心往,

見而情傾,過而離愁。過西洞庭,小記一遊,記驚記喜,記情山水,記這太湖中最有人情的一座小島。

向西遊···

地點:後埠古村

交通:公交58路至西山農業園站下,下車後根據導航步行直達;或過太湖大橋上西山島後南行1公里多,再向東北前行數百米即到。

門票:無

01

.....

沉默後埠

9月,無風也無雨的日子,邁進傳奇的後埠古村。

相對于其他古村,後埠足夠低調沉默,但它的故事卻是百轉千回,如同一本引人入勝的名著,

令人忍不住去徹夜長讀。

村裡至今還保存著宋朝的雙井,元朝的古道、明清的廳堂等古跡。

02

.....

委婉風情

秋季著實是出遊的好季節,天高雲淡,蒼穹下的古村都更多了幾分明晰,沒有了那份,盛夏空氣中蒸騰出的模糊感。

後埠古村,

古稱梅梁裡,後因其地前為湖灣(前灣),後為船埠,故名後埠。

後埠是南宋“南渡”後洞庭山最早移民地之一,徐氏、蔣氏、費氏及屠氏、陸氏、殷氏、戚氏、倪氏等先後遷居這裡,而且許多是名門之後,像徐氏是宋朝烈士徐揆後裔,蔣氏是北宋平江知府蔣堂之後,費氏也是中原望族……移民文化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村裡的小河河水十分清澈,連之前在別村看到的浮萍,這裡一絲也無。岸邊的樹冠在水面映出青黑的倒影,頗有些西方油畫的質感。

進村之後就看到村中的石板路了,看材質與明月灣古村石板街材質一致,都是花崗岩條石,據資料記載,這條石板街是由裡人費榮出資所建,至今仍然在造福村民。

費榮(1790-1860)長洲學庠生,平生慷慨尚義,

熱心西山公益。道光三年至咸豐六年(1823-1857),西山五遇水災,每次都由費榮首倡集資發糧,救活貧民無數。費先生實乃大善。

石板街兩邊都有斑駁的老屋,新新舊舊的痕跡讓人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過去。相比於或嘈雜或繁忙的都市街頭,老宅沉靜的美在鏡頭下更有悠遠的魅力。

連這裡的貓咪,都很有鏡頭感。額,就是氣場委實強大了點。

後埠古村最為出名的就是村裡那八百多歲的雙口井了。

後埠雙井開鑿於南宋淳熙(1174—1189)年間,由裡人徐氏所開,徐氏是來自北方的望族,使用南方原來沒有的轆轤汲水,此井也成為西山主要氏族來自北方的重要實物見證之一。元初大德(1297—1307)年間,裡人蔣騰芳在雙井上添建井亭,明天順三年(1459)蔣氏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由裡人費氏重修,民國二十年(1931)由裡人徐氏重修。1997年,井亭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修整一新。

去的時候,看到雙口井和井亭至今保存完整,井泉潺潺,仍為村中主要公井,這當中少不了村民的小心愛護。

湊近了看,井欄身上似有花紋,但實在太過模糊,看不清楚,井口頗光滑,觸手溫潤舒服。

雙井井欄連底座由一整塊青石鑿成,底座長2.22米、寬1.20米。右井欄現高25釐米,圈內有4條闊2.5至3釐米、深2至2.5釐米的早期粗繩磨蝕痕,左井欄高32釐米,也有3條磨痕,這些磨痕都朝同一方向,顯示是轆轤粗繩長期磨蝕的結果。

四根六角形亭柱亦為青石制,高2.8米,三根頂部有裂痕,都是元初遺物,亭頂為磚木結構。井亭四角方形,結構平穩、樸實,風格簡潔大方。

去的時候,剛好有位老奶奶正在用井水清洗蔬菜,看來在村裡這口井的使用頻率還是很高的。

之前看到資料說村裡保留有一段元朝的古道,北起宋朝雙井,西南面直通辛村,全長約300米,路基寬約2米,路面用約1米見方的青石板鋪就,但是到了卻沒有發現。

回來後查看資料才知道,前些年石板古道上被鋪上了水泥,說是方便人們出行,所以你可能已經走在古道上,眼睛卻看不到。當地老人對這樣的改造也很感慨,不過老人覺得,這樣的鋪築,無形中保護了石板古道,使部分石板沒有被破壞,只要清除混凝土就能重見天日了。

井亭對面是一幢略有些破敗的房子,門口劃出了一塊區域貼了幾張告示,看來老房還兼具公示欄的功能。

沿著村中小道繼續向前走,陽光投射在昏黃的牆上,讓本就充滿了滄桑氣質的老宅,更多了些溫柔的懷舊感。

這一段,腳下的路都是平整的水泥路了,穿梭在小巷中,享受充滿時光感的浪漫。古村環境很好,路上都乾乾淨淨,看著非常清爽。

收拾的很好的盆栽和滿院的綠色裝點了這片古宅,那一樹鮮紅的石榴實在是太耀眼了,整個院子突然就有了春天的感覺。

後埠古村還值得一去的是費孝子故居承志堂,以及紀念費孝子的祠堂。費孝子名叫費孝友,費孝友的父親費松軒遠赴湖南等地經商,從此發家致富,於是費氏家族在老家添置了三座深宅大院和一座祠堂,這些建築規模宏大,差不多占了半個後埠村。這還沒完,費家又在辛村購置了兩座大宅,實力之雄厚可見一斑。

費松軒外出做起縱橫四海的買賣的時候,費孝友留在家裡照顧母親,不僅所有事情親力親為,不怕髒累,還曾為患白內障的母親舔眼睛。(當時醫學不發達,據說白內障可以用舌頭舔好)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親漸漸恢復了健康。

費松軒後來也因病回到老家。此時的費孝友白天管理田產和商店,晚上就和衣而臥,守在病床旁。父親每次吃湯藥,他總要親自嘗一嘗,覺得溫度差不多才給父親喝。費孝友跟兄弟也十分友愛。臨終的時候,他關照兒子要把他和兄長合葬,妯娌們也要葬在一起。

這樣充滿人情味道的行為感動了遠近百姓和官府,連當時的皇帝都被打動了,親自題字嘉獎。此後,宋朝雙井西側就建起了孝子祠堂,豎起了孝子牌坊。

費孝子故居承志堂就在宋朝雙井南側。這座古宅建於1805年,分南、中、北三路,前後五進,占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

中落大廳大樑扁作,高大軒敞。整座宅子還有多座磚雕門樓,以及兩座精美書房。一座書房叫“鴻鶴山房”,庭院內有一座高3米多的玲瓏太湖石;另一座書房叫“菊有黃華齋”。專家認為,這一古建築佈局極具特點,高大的磚雕門樓、漫天星門窗極為罕見,是研究清中期群體民居建築的絕好材料。

承志堂2009年也被列為了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不說,承志堂內部都長滿了雜草,整座屋子顯得有點疲憊。

離開承志堂,繼續在古村晃悠,到底是婉約江南,處處有著鮮活的水鄉特色。村民養的鴨子也不甘寂寞,企圖唱出一支水鄉小調,奈何天生是煙熏搖滾嗓,可惜可惜。

枕河而居的老宅倒映在碧水之中,古樸悠遠,絲絲細風拂過,影子便開始搖晃,有了悵惘的心事。

一座嶄新的房子,牆裡的石榴高高掛起,讓房子也多了一些鮮豔的色彩。白牆黛瓦,綠樹紅花,笑看當世浮華。

03

.....

期待重逢

古村難得,經歷的是塵埃,留下的是珍貴,後埠雖然低調,但是它的美,卻強烈的讓人無法忽視。

驀然一笑,就此別過,期待他日再重逢。

一個彩蛋:古村合集

(來自:蘇州太湖西山島)

連這裡的貓咪,都很有鏡頭感。額,就是氣場委實強大了點。

後埠古村最為出名的就是村裡那八百多歲的雙口井了。

後埠雙井開鑿於南宋淳熙(1174—1189)年間,由裡人徐氏所開,徐氏是來自北方的望族,使用南方原來沒有的轆轤汲水,此井也成為西山主要氏族來自北方的重要實物見證之一。元初大德(1297—1307)年間,裡人蔣騰芳在雙井上添建井亭,明天順三年(1459)蔣氏重修,清同治九年(1870)由裡人費氏重修,民國二十年(1931)由裡人徐氏重修。1997年,井亭被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修整一新。

去的時候,看到雙口井和井亭至今保存完整,井泉潺潺,仍為村中主要公井,這當中少不了村民的小心愛護。

湊近了看,井欄身上似有花紋,但實在太過模糊,看不清楚,井口頗光滑,觸手溫潤舒服。

雙井井欄連底座由一整塊青石鑿成,底座長2.22米、寬1.20米。右井欄現高25釐米,圈內有4條闊2.5至3釐米、深2至2.5釐米的早期粗繩磨蝕痕,左井欄高32釐米,也有3條磨痕,這些磨痕都朝同一方向,顯示是轆轤粗繩長期磨蝕的結果。

四根六角形亭柱亦為青石制,高2.8米,三根頂部有裂痕,都是元初遺物,亭頂為磚木結構。井亭四角方形,結構平穩、樸實,風格簡潔大方。

去的時候,剛好有位老奶奶正在用井水清洗蔬菜,看來在村裡這口井的使用頻率還是很高的。

之前看到資料說村裡保留有一段元朝的古道,北起宋朝雙井,西南面直通辛村,全長約300米,路基寬約2米,路面用約1米見方的青石板鋪就,但是到了卻沒有發現。

回來後查看資料才知道,前些年石板古道上被鋪上了水泥,說是方便人們出行,所以你可能已經走在古道上,眼睛卻看不到。當地老人對這樣的改造也很感慨,不過老人覺得,這樣的鋪築,無形中保護了石板古道,使部分石板沒有被破壞,只要清除混凝土就能重見天日了。

井亭對面是一幢略有些破敗的房子,門口劃出了一塊區域貼了幾張告示,看來老房還兼具公示欄的功能。

沿著村中小道繼續向前走,陽光投射在昏黃的牆上,讓本就充滿了滄桑氣質的老宅,更多了些溫柔的懷舊感。

這一段,腳下的路都是平整的水泥路了,穿梭在小巷中,享受充滿時光感的浪漫。古村環境很好,路上都乾乾淨淨,看著非常清爽。

收拾的很好的盆栽和滿院的綠色裝點了這片古宅,那一樹鮮紅的石榴實在是太耀眼了,整個院子突然就有了春天的感覺。

後埠古村還值得一去的是費孝子故居承志堂,以及紀念費孝子的祠堂。費孝子名叫費孝友,費孝友的父親費松軒遠赴湖南等地經商,從此發家致富,於是費氏家族在老家添置了三座深宅大院和一座祠堂,這些建築規模宏大,差不多占了半個後埠村。這還沒完,費家又在辛村購置了兩座大宅,實力之雄厚可見一斑。

費松軒外出做起縱橫四海的買賣的時候,費孝友留在家裡照顧母親,不僅所有事情親力親為,不怕髒累,還曾為患白內障的母親舔眼睛。(當時醫學不發達,據說白內障可以用舌頭舔好)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親漸漸恢復了健康。

費松軒後來也因病回到老家。此時的費孝友白天管理田產和商店,晚上就和衣而臥,守在病床旁。父親每次吃湯藥,他總要親自嘗一嘗,覺得溫度差不多才給父親喝。費孝友跟兄弟也十分友愛。臨終的時候,他關照兒子要把他和兄長合葬,妯娌們也要葬在一起。

這樣充滿人情味道的行為感動了遠近百姓和官府,連當時的皇帝都被打動了,親自題字嘉獎。此後,宋朝雙井西側就建起了孝子祠堂,豎起了孝子牌坊。

費孝子故居承志堂就在宋朝雙井南側。這座古宅建於1805年,分南、中、北三路,前後五進,占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

中落大廳大樑扁作,高大軒敞。整座宅子還有多座磚雕門樓,以及兩座精美書房。一座書房叫“鴻鶴山房”,庭院內有一座高3米多的玲瓏太湖石;另一座書房叫“菊有黃華齋”。專家認為,這一古建築佈局極具特點,高大的磚雕門樓、漫天星門窗極為罕見,是研究清中期群體民居建築的絕好材料。

承志堂2009年也被列為了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不說,承志堂內部都長滿了雜草,整座屋子顯得有點疲憊。

離開承志堂,繼續在古村晃悠,到底是婉約江南,處處有著鮮活的水鄉特色。村民養的鴨子也不甘寂寞,企圖唱出一支水鄉小調,奈何天生是煙熏搖滾嗓,可惜可惜。

枕河而居的老宅倒映在碧水之中,古樸悠遠,絲絲細風拂過,影子便開始搖晃,有了悵惘的心事。

一座嶄新的房子,牆裡的石榴高高掛起,讓房子也多了一些鮮豔的色彩。白牆黛瓦,綠樹紅花,笑看當世浮華。

03

.....

期待重逢

古村難得,經歷的是塵埃,留下的是珍貴,後埠雖然低調,但是它的美,卻強烈的讓人無法忽視。

驀然一笑,就此別過,期待他日再重逢。

一個彩蛋:古村合集

(來自:蘇州太湖西山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