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細讀《資治通鑒》:最早的陰謀家是個什麼樣子

上一節講到魏國大將吳起如何如何牛,帶兵連陷秦地五城如何如何,那麼,何以吳起最後反倒成了楚國的宰相呢,這一切都來源於魏國宰相的一位僕人,一個身份低微,但卻足以稱得上陰謀家的小人。

(軍事家,政治家吳起)

吳起是大將,素有戰功,這是公認的事實,因此,對於管理國家一應大小事務的宰相位置是有威脅的,早在田文當宰相時,吳起就公開的提出反對意見,不服氣田文,認為宰相的位置應當歸屬自己,他跟田文之間是產生過爭議的:

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秦兵不敢東鄉,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子乎,屬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

(吳起)對田文說:“我和你比較比較功勞如何?”田文說:“可以。

”吳起便說:“統率三軍,使士兵願意戰死,敵國不敢謀算,你比我吳起如何?”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又問:“整治百官,親善百姓,使倉庫充實,你比我吳起如何?”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再問:“鎮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依附聽命,你比我吳起如何?”田文還是說:“我不如你。”吳起質問道:“這麼重要的三條你都不如我,你的職位卻在我之上,
是什麼道理?”田文說:“如今國君年幼,國多疑難,大臣們不能齊心歸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這個時候,宰相之位是給你呢,還是給我呢?”吳起默默不語想了一會兒,說:“給你啊!”

(春秋時期全國形勢圖)

顯然,吳起是個有政治見地的政治家。並不僅僅是一個隻知與士兵公患難,

打硬仗的莽夫。吳起受重用于魏文侯,而魏文侯死去後,他的兒子魏擊顯然沒有魏文侯的政治見地,這是導致吳起逃離魏國的主要原因,但直接導火索卻是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陰謀家。

魏國任命宰相公叔(這個時候田文可能已經死了,或者是在同時有可能有一個以上的宰相也說不定),公叔的妻子是魏國公主,因此,公叔的權力算是權傾朝野的,但越是這樣,

他就越是擔心吳起對他的地位產生威脅。

他的一個僕人建議他說,“想要排除吳起,易如反掌,他這個人的缺點是過度剛強,而且對自己的事情心直口快,非常自得(起易去也。起為人剛勁自喜),我們來設計一個圈套吧,不怕他不跳進去”,這當然是司馬光這樣的歷史學家的臆想,但從吳起的性格找突破口,這倒是高明的陰謀家。這個完整的陰謀是基於吳起的性格弱點出發的,因此穩、准、狠。

完整的陰謀如下:

子先言於君曰:‘吳起,賢人也,而君之國小,臣恐起之無留心也。君盍試延以女,起無留心,則必辭矣。’子因與起歸而使公主辱子,起見公主之賤子也,必辭,則子之計中矣。

您可以先對國君(就是魏擊,這也是陰謀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魏斯尚在王位,這樣的陰謀估計得不到實施)說:“吳起是個傑出人才,但君主您的國家小(當時的魏國還沒強大到稱得上大國),我擔心他沒有長留的心思。您何不嘗試著要把女兒嫁給他,如果吳起沒有久留之心,一定會辭謝的。”然後主人您再與吳起一起回到家裡,讓家裡的公主(就是公叔的妻子)不斷羞辱您,吳起看到公主如此輕視羞辱您,一定會辭謝國君的婚事,這樣您的計謀就實現了。”

十足真金的連環計,十足真金的陰謀家啊。基於人性(包括吳起和魏擊的人性)設計的完整陰謀。

吳起當然中計,魏擊當然猜忌,性格決定的。

吳起不是笨蛋,他馬上意識到了自己中計,一方面害怕魏擊的翻臉無情,一方面覺得魏國的政治前途渺茫,於是逃亡楚國了。這是一個轉捩點,得人才與失人才是戰國國家興衰的轉捩點。

(戰國時期全國形勢圖)

吳起到了楚國後,楚悼王羋疑早就敬慕吳起,一見吳起,就當即任命吳起為宰相,吳起任職後,大力改革。

起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要在強兵,破遊說之言從橫者。於是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強。

這是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建立明確的法令,簡政精兵,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以合縱連橫謀略的遊說者),於是,楚國在很短的時間裡,強盛起來了,於是楚國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抵擋住韓、魏、趙三國的擴張,向西征討秦國,各諸侯國都害怕楚國的強大。其實,吳起僅用了一年的時間,楚國就強大起來了。

舊時王朝的改革家的命運基本上都是悲慘的。吳起當然也不例外,原因在於,他們的改革雖然使國家強盛起來了,滿足了當前帝王的宏願,但當前的帝王不會長生不老,而國家終是人治,不是法制,他的富國強兵政策必然要傷害到原來的既得利益群體,吳起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必然傷及一大部分貴族的既得利益,“而楚之貴戚大臣多怨吳起者。”國家是強盛了,吳起的死期也就不遠了。楚悼王一死,吳起也接著就被害了,這是後話。

(圖片來自網路)

因此穩、准、狠。

完整的陰謀如下:

子先言於君曰:‘吳起,賢人也,而君之國小,臣恐起之無留心也。君盍試延以女,起無留心,則必辭矣。’子因與起歸而使公主辱子,起見公主之賤子也,必辭,則子之計中矣。

您可以先對國君(就是魏擊,這也是陰謀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魏斯尚在王位,這樣的陰謀估計得不到實施)說:“吳起是個傑出人才,但君主您的國家小(當時的魏國還沒強大到稱得上大國),我擔心他沒有長留的心思。您何不嘗試著要把女兒嫁給他,如果吳起沒有久留之心,一定會辭謝的。”然後主人您再與吳起一起回到家裡,讓家裡的公主(就是公叔的妻子)不斷羞辱您,吳起看到公主如此輕視羞辱您,一定會辭謝國君的婚事,這樣您的計謀就實現了。”

十足真金的連環計,十足真金的陰謀家啊。基於人性(包括吳起和魏擊的人性)設計的完整陰謀。

吳起當然中計,魏擊當然猜忌,性格決定的。

吳起不是笨蛋,他馬上意識到了自己中計,一方面害怕魏擊的翻臉無情,一方面覺得魏國的政治前途渺茫,於是逃亡楚國了。這是一個轉捩點,得人才與失人才是戰國國家興衰的轉捩點。

(戰國時期全國形勢圖)

吳起到了楚國後,楚悼王羋疑早就敬慕吳起,一見吳起,就當即任命吳起為宰相,吳起任職後,大力改革。

起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要在強兵,破遊說之言從橫者。於是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強。

這是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建立明確的法令,簡政精兵,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以合縱連橫謀略的遊說者),於是,楚國在很短的時間裡,強盛起來了,於是楚國向南平定百越,向北抵擋住韓、魏、趙三國的擴張,向西征討秦國,各諸侯國都害怕楚國的強大。其實,吳起僅用了一年的時間,楚國就強大起來了。

舊時王朝的改革家的命運基本上都是悲慘的。吳起當然也不例外,原因在於,他們的改革雖然使國家強盛起來了,滿足了當前帝王的宏願,但當前的帝王不會長生不老,而國家終是人治,不是法制,他的富國強兵政策必然要傷害到原來的既得利益群體,吳起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必然傷及一大部分貴族的既得利益,“而楚之貴戚大臣多怨吳起者。”國家是強盛了,吳起的死期也就不遠了。楚悼王一死,吳起也接著就被害了,這是後話。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