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不忘歷史,知恥後勇!

南京條約

背景:鴉☆禁☆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由於中國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在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原材料,

向中國偷運鴉☆禁☆片。鴉☆禁☆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禁煙。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禁煙運動,大大減少了英國的利益,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 

1840年6月,英國侵略者為保護所謂的鴉☆禁☆片貿易,英國國會在同年4月對這場戰爭撥款經費進行表決,結果以二百七十一票對二百六十二票,僅僅九票之差通過了款項,促成了這場戰爭,史稱鴉☆禁☆片戰爭。依仗其船堅炮利,

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禁☆片戰爭。英軍先後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並霸佔香港島。

不平等條約

1842年7月,英艦百余艘,官兵約九千人,自吳淞口溯長江西上。進攻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叉點的鎮江。意圖截斷南北交通,阻止漕運。駐守鎮江的1500名八旗兵與英軍展開激烈巷戰,死傷慘重,全城遭受焚掠,一片廢墟。對岸的揚州紳商,惶恐萬狀,給了英軍五十萬元,

作為不佔領的交換條件。道光皇帝遂決定接受英國條件議和。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4日,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進逼南京,索要贖城費300萬元。清政府被迫在靜海寺與英國政府議約,雙方共在寺內議約四次。但談判期間英軍仍未停止搶劫行為,引發了鴉☆禁☆片戰爭中最後一戰——靖江保衛戰。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英國代表璞鼎查在英軍旗艦“皋華麗號”正式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靜海寺因此成為中國近代史起點象徵。軍事失利的清朝以欽差大臣耆英、兩江總督牛鑒、署乍浦副都統伊裡布為代表,與英方交涉。中英和約談判開始。

內容:

宣佈結束戰爭。兩國關係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史稱“五口通商”),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准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禁☆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

元應加利息5銀元。中國向英國共賠償二千一百萬西班牙銀元(唯一一個賠款以“銀元”為單位的不平等條約)。

4.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5.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6.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與英國商定;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開始喪失。

7.以口頭協議決定中英民間“訴訟之事”,“英商歸英國自理”;中國的司法主權開始受到侵害。

8. 中英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

影響:

1.社會性質的變化。條約簽訂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著統治地位;條約簽訂後,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

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3.社會革命任務(革命物件)的變化。條約簽訂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通俗的講,國門打開,屈辱開始!殖民地的“時代“”到來

影響:

1.社會性質的變化。條約簽訂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著統治地位;條約簽訂後,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

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3.社會革命任務(革命物件)的變化。條約簽訂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通俗的講,國門打開,屈辱開始!殖民地的“時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