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出行說|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用小米的“玩法”做豐田

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一員,零跑汽車因其投資方——國內安防領域龍頭企業大華股份,

而備受外界關注。自從該公司今年3月發佈品牌後,零跑汽車一直鮮有新動態發佈。

9月28日,億歐汽車與零跑汽車董事長,也是大華股份聯合創始人兼常務副總裁的朱江明進行了交流。在採訪中,朱江明對億歐汽車講述了他跨界造車的初心,以及為何會選擇智慧汽車這條全新賽道的想法:

“咬一口‘汽車’這塊大蛋糕,大華就有希望成為千億規模俱樂部的一員。

華為式的企業文化

當前,汽車行業正站在類似“智慧手機代替傳統手機”的時間點上。傳統汽車正在向電動化、智慧化方向發展,電動汽車代替燃油車已成大勢所趨。而在一些想法更為激進的人看來,5-10年之內智慧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有望代替人工駕駛看上去也成了大勢所趨。

而在朱江明看來,中國汽車企業也由此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外企沒有看上去那麼強大,

15年後中國汽車行業完全有能力擊垮外國人。”談及對整個行業未來趨勢的判斷,朱江明認為前景一片光明。“資訊產業未來將是最大的產業,在人工智慧之後,實現無人駕駛只是時間問題。而在技術轉換之間的機會,正是零跑汽車的切入點。”

全球汽車行業擁有每年高達1億輛的市場存量,其體量之大不容小覷。而諸如豐田、大眾等國外知名車企,看上去輕輕鬆松便能拿到1萬多億人民幣的銷售額。

“汽車就像一場馬拉松,我們只要做到他們的十分之一,1千億就夠了。”朱江明對自己跨界邁出的這一步定下了一個“小目標”,他以大華股份在安防行業的經歷進行類比。

“從一無所知地進入這個產業,去市場上買個攝像頭卻連參數都提不出來,到如今一年為整個市場提供3千萬個攝像機,大華用了15年。”朱江明說道。彼時,全球安防行業的產品還是博世、飛利浦、索尼、松下等德系與日系品牌的天下,

其市場份額超過90%。2006年,大華將一部分數字機上盒剝離出來賣給了摩托羅拉,還將部分產品的OEM(代工)也出售給了博世。而15年之後的現在,中國企業所占市場份額已達60-70%。

“我相信在15、20年後,汽車產業也將呈現這種態勢。我國積累了大量的基礎工業、製造業及配套企業,並擁有全球足夠領先的電子技術,實現這一切並不難。”朱江明對中國汽車前景顯得信心滿滿。

與蔚來、小鵬等互聯網造車企業不同,零跑汽車似乎更崇尚工程師文化。在採訪中,朱江明表現出了自己對任正非的崇拜之情。與華為類似,零跑汽車也是一家研髮型企業。在該公司總共400人的汽車團隊中,有近330位研發人員。“我是一個很喜歡做產品的人。”採訪過程中,朱江明不斷重複這句話。對於技術、整體管理等綜合競爭力的重視,讓零跑刻意“忽視”了對外的宣傳。兩年來的技術沉澱,給了這家企業充足的時間去消化應用此前在智慧駕駛領域的積累。

朱江明對億歐汽車透露,早十年前大華就在智慧交通領域有所佈局。該公司的攝像頭視覺識別和微米波雷達技術,幾乎可以直接平移到電動汽車的電子產品架構體系上。此外,零跑也在以IT企業的模式來管理整車的開發。在朱江明看來,電子類產品在管理流程體系、品質控制等方面的共通點,讓造車這件事看上去“輕鬆”了不少。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整車中電子產品部分所占比例會越來越高。包括電機、電控,大功率電池,自動駕駛控制,網路互聯等等,一切都在往電子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乘車長正在更多地利用協力廠商提供的零部件,比如車機、儀錶盤、方向盤上的按鈕等等,均以集成為主。

而零跑汽車正在儘量簡化這一模式,最大程度地將車輛零部件產品化、體系化。“借此,電機的性能等各方面都能夠調校到極致,而這也是我們核心競爭力所在。”朱江明解釋道。

談及第二次“從零開始”創業,這位“工程師”對行業壁壘似乎顯得毫不在意。“零跑的初衷就是堅定不移地做整車。除在傳統汽車的所有零部件領域採取合作方式之外,三電技術,包括動力總成、電池包和電子系統,我們都選擇了自主研發,例如ADAS以及將來的輔助自動駕駛、自動泊車等技術。基於自身十幾年的智慧化系統積累,我們或許能夠更加適應中國國情。”

小米式的產品打法

對於缺少汽車行業的基因,朱江明表示:“五年之前,小米還不知道手機是什麼,但這不妨礙他在今天做到了至少中國手機市場前四。憑藉管理能力、資金實力和技術背景,我相信這不會很難。”

零跑汽車為自己制定了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首先,在2015年到2018年,構造新能源智慧汽車的核心產品能力,培育市場溝通能力及行銷能力,打造零跑汽車品牌知名度;隨後,在2019年到2024年,將新產品逐步投放市場,提高品牌全球影響力;最後,到2030年,將零跑汽車打造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品牌。

在產品方面,零跑汽車將自己的產品定義為“國民用車”,其第一款車將是一款A0級純電動轎跑車型,續駛里程350km,定價20萬左右。目前,零跑已完成樣車試製,預計將於2019年第一季度上市。“概念車會耗散精力,我們只聚焦量產車。”朱江明透露,在明年年底正式發佈的量產車將基於大華現有的全國道路資料積累,具備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談及車輛智慧化以及輔助駕駛、半輔助駕駛、智慧駕駛,朱江明坦言汽車企業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自動轉向。“車身電子穩定系統中刹車、轉向、油門,全部實現自動之後,才稱得上是自動轉向。”朱江明對億歐汽車表示,“除了車身電子穩定系統跟大陸合作之外,整個控制系統,包括視覺,智慧化的感知、判斷以及控制,都是我們自主開發的。”

而面對當下中國增長最火爆的SUV市場,剛剛起步的零跑似乎有意避開了這一車型,試圖展現出另一番面孔。“我們希望首先通過獨特的車型建立一定的品牌認知度,不要最豪華,但一定要最舒適的,”朱江明對產品策略有著自己的見解,“電動汽車應該做小車,我們的整個產品發佈節奏也順應目前已有規劃的三個平臺:從A0到A00再到A級,最後或許會再到B級。”

相比傳統汽車的研發週期,零跑將自己的週期目標定為“3、2、1”,即:用3年開發一個全新平臺;用2年基於已有平臺開發新車型;每年對1輛現有車型進行小改款。同時,與傳統車企不同的還有零跑反覆運算開發的思維模式。“整車的車身開發、底盤開發依舊逃不開傳統流程體系的節點,但電子方面可以不斷進行優化。比如,在整車開發的3年週期內,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的各版本將相應升級並增加功能。但在硬體系統部分,零跑目前已經達到了L4級別要求。”

隨著電池價格逐步下降,車重越大,電池用得越多,成本也就越高。車輛續駛里程取決於成本,而零跑汽車則表示他們始終致力於盡可能消化成本。朱江明希望公司能夠像他欣賞的小米那樣,將產品做到極致,再通過巨大的量產規模攤銷先期較高的研發成本。

作為浙江民營企業,目前尚處於投入階段的零跑汽車希望在進行大比例自主研發的同時,嚴格控制整體投入,從而將風險控制在測算範圍內。“我們每造一個工廠,可能只有其他國資或外資企業2/3甚至是2/1的成本,我們要把它精打細算的做下來。”。

零跑的目標:成為中國的豐田

雖然未排除將來和一些整車廠的合作,但是零跑汽車目前已在建廠環節投入了至少10幾個億元。朱江明表示,當前工廠的進展一切順利,一旦建成便可立即投產。他預計在今年春節期間就能夠完成工廠建設節點,2018年6月之前將完成所有設備的安裝與調校,以求在當年年底順利實現量產。屆時,工廠將擁有5萬輛的年產能。“事實上,整個生產設施都是按照20萬台的產能設計的,只要再增加設備,就可以實現產能提升。”朱江明介紹道。

在盈利方面朱江明透露,零跑汽車在產品上市2-3年內銷量達到5萬輛便可盈利。而在當前,該公司最焦慮的地方,便是資質問題。他對億歐汽車坦言,最讓他心累的部分便是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牌照問題。目前,發改委發放資質的節奏已明顯放緩,15張造車“准生證”發完以後似乎已經暫停,政府對企業的技術准入門檻也有所抬高。“雖然零跑在兩年來的包括產品研發、工廠建設等各項準備工作均進行得井然有序,但牌照問題確實比我想像中難太多了。”

在產業政策方面,關於中國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一事,朱江明認為這可以促進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而對於“該政策將對新造車企業產生擠壓效應”的說法,朱江明予以駁斥。“中國的車企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原因便是整個產業處於被保護的狀態,缺乏有效競爭。”朱江明說道,“當年誰都不看好的李書福費了那麼大勁拿到造車資質,現在他已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而自主品牌就是缺乏競爭,造車牌照太難拿了。”在朱江明看來,當所有從業者都有機會獲得造車牌照時,行業就能進行自由競爭,我國甚至有機會出現十個李書福,屆時合資車的市場份額也將會大幅減少。”

最後在融資方面,朱江明聲稱零跑汽車始終不排斥合作。儘管目前該公司已經擁有股東方如大華股份,及後者原有幾大股東的加持下獲得了良好的資金積累,但在做出實實在在成績的同時,朱江明透露零跑汽車將於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對外尋求產業資本進行融資。

此外,在採訪中朱江明不否認與阿裡進行了戰略合作,同時表現出了與百度合作互聯系統的意向。他希望借助百度在地圖、搜索、音樂等方面的優勢,打造一個以語音為主體的汽車作業系統。

“豐田是我最欣賞的汽車企業。該公司的銷售收入與大眾集團相同,利潤卻是後者的三倍。”朱江明最後說道,“該公司實現這一切的秘訣,便是精益管理和其產品的可靠性。”言語間,朱江明仿佛意指將零跑汽車打造成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豐田。然而,零跑汽車當前需要的不止是豐田久負盛名的管理與品控,還有一款類似“凱美瑞”那樣的國民爆款車。

當電動汽車遇上人工智慧,未來會怎樣?一場前所未有的跨界思想動員,一次前所未有的媒體聯合訪談,讓我們走進未來,迎接滾滾而來的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的出行產業浪潮!

大型深度對話欄目《未來出行說》,訪談出行產業意見領袖,挖掘行業實踐經驗,打撈戰略智慧觀點。兩大行業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資訊化百人會,攜手跨界媒體矩陣—《21世紀經濟報導》、《汽車商業評論》、網易汽車、優酷汽車、億歐汽車、EV世紀、雷鋒網、小米車生活聯合出品。

本期為第四期,對話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江明先生。

兩年來的技術沉澱,給了這家企業充足的時間去消化應用此前在智慧駕駛領域的積累。

朱江明對億歐汽車透露,早十年前大華就在智慧交通領域有所佈局。該公司的攝像頭視覺識別和微米波雷達技術,幾乎可以直接平移到電動汽車的電子產品架構體系上。此外,零跑也在以IT企業的模式來管理整車的開發。在朱江明看來,電子類產品在管理流程體系、品質控制等方面的共通點,讓造車這件事看上去“輕鬆”了不少。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整車中電子產品部分所占比例會越來越高。包括電機、電控,大功率電池,自動駕駛控制,網路互聯等等,一切都在往電子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乘車長正在更多地利用協力廠商提供的零部件,比如車機、儀錶盤、方向盤上的按鈕等等,均以集成為主。

而零跑汽車正在儘量簡化這一模式,最大程度地將車輛零部件產品化、體系化。“借此,電機的性能等各方面都能夠調校到極致,而這也是我們核心競爭力所在。”朱江明解釋道。

談及第二次“從零開始”創業,這位“工程師”對行業壁壘似乎顯得毫不在意。“零跑的初衷就是堅定不移地做整車。除在傳統汽車的所有零部件領域採取合作方式之外,三電技術,包括動力總成、電池包和電子系統,我們都選擇了自主研發,例如ADAS以及將來的輔助自動駕駛、自動泊車等技術。基於自身十幾年的智慧化系統積累,我們或許能夠更加適應中國國情。”

小米式的產品打法

對於缺少汽車行業的基因,朱江明表示:“五年之前,小米還不知道手機是什麼,但這不妨礙他在今天做到了至少中國手機市場前四。憑藉管理能力、資金實力和技術背景,我相信這不會很難。”

零跑汽車為自己制定了三個階段的發展目標:首先,在2015年到2018年,構造新能源智慧汽車的核心產品能力,培育市場溝通能力及行銷能力,打造零跑汽車品牌知名度;隨後,在2019年到2024年,將新產品逐步投放市場,提高品牌全球影響力;最後,到2030年,將零跑汽車打造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品牌。

在產品方面,零跑汽車將自己的產品定義為“國民用車”,其第一款車將是一款A0級純電動轎跑車型,續駛里程350km,定價20萬左右。目前,零跑已完成樣車試製,預計將於2019年第一季度上市。“概念車會耗散精力,我們只聚焦量產車。”朱江明透露,在明年年底正式發佈的量產車將基於大華現有的全國道路資料積累,具備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談及車輛智慧化以及輔助駕駛、半輔助駕駛、智慧駕駛,朱江明坦言汽車企業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自動轉向。“車身電子穩定系統中刹車、轉向、油門,全部實現自動之後,才稱得上是自動轉向。”朱江明對億歐汽車表示,“除了車身電子穩定系統跟大陸合作之外,整個控制系統,包括視覺,智慧化的感知、判斷以及控制,都是我們自主開發的。”

而面對當下中國增長最火爆的SUV市場,剛剛起步的零跑似乎有意避開了這一車型,試圖展現出另一番面孔。“我們希望首先通過獨特的車型建立一定的品牌認知度,不要最豪華,但一定要最舒適的,”朱江明對產品策略有著自己的見解,“電動汽車應該做小車,我們的整個產品發佈節奏也順應目前已有規劃的三個平臺:從A0到A00再到A級,最後或許會再到B級。”

相比傳統汽車的研發週期,零跑將自己的週期目標定為“3、2、1”,即:用3年開發一個全新平臺;用2年基於已有平臺開發新車型;每年對1輛現有車型進行小改款。同時,與傳統車企不同的還有零跑反覆運算開發的思維模式。“整車的車身開發、底盤開發依舊逃不開傳統流程體系的節點,但電子方面可以不斷進行優化。比如,在整車開發的3年週期內,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的各版本將相應升級並增加功能。但在硬體系統部分,零跑目前已經達到了L4級別要求。”

隨著電池價格逐步下降,車重越大,電池用得越多,成本也就越高。車輛續駛里程取決於成本,而零跑汽車則表示他們始終致力於盡可能消化成本。朱江明希望公司能夠像他欣賞的小米那樣,將產品做到極致,再通過巨大的量產規模攤銷先期較高的研發成本。

作為浙江民營企業,目前尚處於投入階段的零跑汽車希望在進行大比例自主研發的同時,嚴格控制整體投入,從而將風險控制在測算範圍內。“我們每造一個工廠,可能只有其他國資或外資企業2/3甚至是2/1的成本,我們要把它精打細算的做下來。”。

零跑的目標:成為中國的豐田

雖然未排除將來和一些整車廠的合作,但是零跑汽車目前已在建廠環節投入了至少10幾個億元。朱江明表示,當前工廠的進展一切順利,一旦建成便可立即投產。他預計在今年春節期間就能夠完成工廠建設節點,2018年6月之前將完成所有設備的安裝與調校,以求在當年年底順利實現量產。屆時,工廠將擁有5萬輛的年產能。“事實上,整個生產設施都是按照20萬台的產能設計的,只要再增加設備,就可以實現產能提升。”朱江明介紹道。

在盈利方面朱江明透露,零跑汽車在產品上市2-3年內銷量達到5萬輛便可盈利。而在當前,該公司最焦慮的地方,便是資質問題。他對億歐汽車坦言,最讓他心累的部分便是新能源汽車的生產牌照問題。目前,發改委發放資質的節奏已明顯放緩,15張造車“准生證”發完以後似乎已經暫停,政府對企業的技術准入門檻也有所抬高。“雖然零跑在兩年來的包括產品研發、工廠建設等各項準備工作均進行得井然有序,但牌照問題確實比我想像中難太多了。”

在產業政策方面,關於中國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一事,朱江明認為這可以促進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而對於“該政策將對新造車企業產生擠壓效應”的說法,朱江明予以駁斥。“中國的車企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原因便是整個產業處於被保護的狀態,缺乏有效競爭。”朱江明說道,“當年誰都不看好的李書福費了那麼大勁拿到造車資質,現在他已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而自主品牌就是缺乏競爭,造車牌照太難拿了。”在朱江明看來,當所有從業者都有機會獲得造車牌照時,行業就能進行自由競爭,我國甚至有機會出現十個李書福,屆時合資車的市場份額也將會大幅減少。”

最後在融資方面,朱江明聲稱零跑汽車始終不排斥合作。儘管目前該公司已經擁有股東方如大華股份,及後者原有幾大股東的加持下獲得了良好的資金積累,但在做出實實在在成績的同時,朱江明透露零跑汽車將於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對外尋求產業資本進行融資。

此外,在採訪中朱江明不否認與阿裡進行了戰略合作,同時表現出了與百度合作互聯系統的意向。他希望借助百度在地圖、搜索、音樂等方面的優勢,打造一個以語音為主體的汽車作業系統。

“豐田是我最欣賞的汽車企業。該公司的銷售收入與大眾集團相同,利潤卻是後者的三倍。”朱江明最後說道,“該公司實現這一切的秘訣,便是精益管理和其產品的可靠性。”言語間,朱江明仿佛意指將零跑汽車打造成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豐田。然而,零跑汽車當前需要的不止是豐田久負盛名的管理與品控,還有一款類似“凱美瑞”那樣的國民爆款車。

當電動汽車遇上人工智慧,未來會怎樣?一場前所未有的跨界思想動員,一次前所未有的媒體聯合訪談,讓我們走進未來,迎接滾滾而來的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的出行產業浪潮!

大型深度對話欄目《未來出行說》,訪談出行產業意見領袖,挖掘行業實踐經驗,打撈戰略智慧觀點。兩大行業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資訊化百人會,攜手跨界媒體矩陣—《21世紀經濟報導》、《汽車商業評論》、網易汽車、優酷汽車、億歐汽車、EV世紀、雷鋒網、小米車生活聯合出品。

本期為第四期,對話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江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