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出行說|對話沈暉:威馬有什麼底氣做“量產版”特斯拉?

文丨何芳、紀偉

中國新勢力造車正在與時間賽跑。

在9月9日的天津泰達論壇上,新勢力造車代表之一——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宣佈蔚來首款量產電動車將提前到今年12月底上市。兩天前,另一個造車新勢力——FMC(知行)在上海發佈了其全新電動車品牌——拜騰,並以更加顛覆的“大全屏”內飾設計,吸引了不少眼球。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工信部正在研究停售傳統汽車時間表等等從天津泰達論壇傳遞的政策利好消息,又一次極大地鼓舞了新勢力造車的同時,

也進一步倒逼跨國公司和他們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儘快生產新能源汽車。

步伐正在加快,競爭之激烈可以想像。目前,不同背景、良莠不齊的造車新勢力紛至遝來,而這種競爭絕對不局限於新勢力造車公司之間,而是中國新能源市場上更大範圍的競爭。

搶佔先機,似乎成為每一個新創電動車公司最為迫切的任務。

9月5日,智庫君將目標鎖定另外一個造車新勢力的代表——威馬汽車,

其創始人沈暉是新勢力造車公司中,為數不多輾轉於美國和歐洲、出身于傳統跨國公司的中國籍高官。

有意思的是,在電動車這件事情上,傳統汽車企業顯然不願意革自己的命,但是沈暉似乎是一個另類。在菲亞特、富豪等跨國汽車企業的工作經歷,讓沈暉不僅對汽車製造和未來趨勢看的比較清晰,同時具備了調動更多國際汽車資源、以及整合整個汽車產業鏈的能力。

那麼,浸淫汽車業21年的沈暉,他的造車邏輯到底如何落地、能否走通?這是智庫君認為,威馬汽車值得關注的原因。

做“量產版”特斯拉

智庫君:威馬的目標是什麼?

沈暉:威馬是2015年1月拉起來幹的,主要精力還是把產品做好,我們就是要做一個量產版的特斯拉,

量很重要,沒有量就沒有一切。我覺得在中國的消費市場使用者應該更加關注產品本身的體驗,對品牌的忠誠度比較低,這意味著相對比較容易推新品牌。

我們做的就是特斯拉的量產版,我們強調的是“硬體+軟體+服務”。首先硬體要做好,因為汽車的產品從它的特性來講,首先是一個出行工具,就意味著這個出行工具得安全可靠。同時,因為它又是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就是移動的終端,移動終端意味著要永遠線上、聯網。

第三個最重要的就是服務。我們這個團隊有一個特點,一直以來大家都長期在一起工作,相對都比較默契,雖然是一個創業團隊,但是我們是從價值觀、文化各方面都比較契合,也有國際化的視野。

我們這批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原來都在跨國企業幹,而且創業前的五六年都是在民營企業裡,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汽車行業相對來講資源都比較欠缺,不管是品牌、人力、物力、財力都比較弱小,這種情況下我們學了很多東西,所以出來創業還是有點意思的。

智庫君:威馬與傳統汽車的差別根本上到底是什麼?成功的可能性在哪裡?

沈暉:我覺得最大差別,就是過去20年全世界最先進的整車工廠都在中國造汽車,但是大部分跨國企業整個工藝水準都已相對固化,威馬與傳統汽車的最大差別是現有的傳統汽車公司高度關注製造效率,而威馬關注的則是消費效率的提升。

製造效率表現在對員工的審核、可以生產多少輛車,一個經銷店可以賣多少輛車等等。

消費效率,通俗來講是不用的東西儘量不訂、用的東西儘量訂。威馬正建設數位化工業4.0世界級水準的製造工廠,今年年底工廠將全部完成建設,明年一季度汽車小批量下線。

此外,我們還看重效率的提升,比如共用汽車,我們會做。另外,我們的工廠還強調數位化,用戶訂了這個車以後,從設計上、電腦上,特別手機端可以看到這個車的過程,什麼時候發貨、什麼時候可以到線下店提貨。

智庫君:威馬為何如此看重製造?

沈暉:我強烈認為,製造要抓在自己手裡。一個用戶要買汽車,不管怎麼樣都是一個重要的決策。涉及到人的生命、品質、穩定性、可靠性。這裡面兩個東西,一個是安全性、一個是可靠性。汽車又是集產業的大成,全世界任何一個產業的國家你會發現一個特點,汽車強的國家產業肯定很強,沒有說這個國家的產業很強、汽車不強的。韓國人趕上來了、日本人趕上來了,傳統的德國人、美國人就不用多說了,所以中國的製造要強。

“20萬區間是最大的市場”

智庫君:目前威馬生產資質的情況如何?

沈暉:沒有問題。現在對於我們來說,資質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們的重點是把產品做好,按時投產。

智庫君:具體的產品規劃是怎樣的?

沈暉:我們的產品品牌會在年底發佈,車明年肯定上市。我們有自己的節奏,這個產品不做精了一定不上市。威馬一共規劃兩個平臺八款車,每個平臺四款車。未來威馬汽車每一年將推出一款車,目前第一平臺的第一款車在2018年上市,2019年第二平臺的第一款車將上市。對車而言,用戶體驗很重要。

從價格來看,20萬元左右這個價位區間是一個最大的市場。威馬汽車的產品未來是走量的,如果定價在20萬左右,但外觀、內飾看起來像30多萬,開上去像50多萬級別的汽車,威馬目標就已經實現了。

智庫君:明年推出的量產車,自動駕駛的功能會在哪個階段?

沈暉:特斯拉目前是自動駕駛二級的水準,二級實際上是有限場景應用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的四到五級相對意義上比較接近真正意義上自動駕駛,威馬明年量產車型均是二級以上。需要指出的是,實現自動駕駛四級、五級的水準不是單靠一家車企能夠做到的。

智庫君:此前威馬提出,在產品上市之前會先推出一些出行服務,目前進展如何?

沈暉:威馬始終強調自身是“硬體+軟體+服務”,但我們不做平臺,主要關注與車相關的出行服務。事實上,消費者在用車的時候需要很多的服務。如在共用出行方面,威馬在海南做自駕遊出行,並且現在正聯手Hellobike,做共用汽車+共用單車。

智庫君:目前威馬的融資有沒有最新進展?

沈暉:對任何一個初創團隊而言,融資絕對是很大一個問題。去年威馬A輪融資10億美元。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已經不止這些錢了。只是我們這方面談的比較少,主要將精力集中在如何瞭解使用者的需求,把產品做好。

智庫君:此前,威馬宣佈計畫成立一個產業基金,目前進展如何?

沈暉:威馬是專注於做產品的,未來會在一到兩月左右宣佈參與一個產業基金來相互扶持。我們這個團隊特點就是,對歐洲、美國市場都很熟,並且不管是美國矽谷還是德國各種各樣的技術型、或者業務模式創新的企業,我們看到很多投資機會。

其實造車企業就是產業鏈上的一個整合者,目前比較熱的幾個投資領域,如人工智慧、新能源、能源互聯網都與車相關。此外,還有智慧汽車相關的各種核心零部件,目前不少中國企業到德國去收購工業4.0相關的設備、供應商相關企業。

智庫君:威馬產業基金與其他產業基金有何不同?

沈暉:威馬更注重產業方面、技術方面的投資,因為我們是做實體產品、實體經濟產業出來的。比如,一些很尖端的技術,我們是比較敢投下去的,像Mobileye,當時我們極力說服富豪用他們的東西,一共40多人的團隊,核心競爭力就是演算法,做那樣的投入是需要勇氣的。

希望在汽車價值鏈上尋求合作

智庫君:此前,部分新創公司試圖做一個聯盟,你如何看待這個聯盟?

沈暉:首先想法很好,但是威馬肯定不會參與,因為威馬已經有自身的技術核心實力,第一個平臺、第一款車,所有的設計、研發、供應鏈已經全部完成,現在汽車正在做整車測試,所以我們也不可能跟其他企業聯盟。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威馬汽車雖然整車聯盟不參與,但更願意參與到與汽車產業價值鏈相關的領域上的合作,如現在許多車企正在做自動駕駛、三電系統,威馬願意在這些領域與其他企業聯盟。

智庫君:大部分新創企業在資質不確定以及總量比較小的風險,所以在面對零部件企業時,議價能力不高。目前看來新創公司的採購聯盟似乎更為迫切,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沈暉:這恰恰是我們不參與其中的原因,因為供應鏈管理水準是很高的,一輛車有70%是供應商在幹。我本身是供應商出來的,我在汽車行業幹了21年了。我覺得我很幸運,兩端的朋友都願意支持我,一端是供應鏈的朋友,一端是經銷商的朋友。

通常新創企業跟供應鏈合作有兩個難點,一個難點是願不願意與其合作,另一個難點是合作需要付出極高代價。本身我也是做供應鏈出身的,原來長期合作的很多朋友願意支持我們,這可能是威馬能夠做成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吧。

智庫君:如何看待與新創企業的競爭?

沈暉:我們希望中國電動車汽車可以做出品牌,但按傳統車企的做法機會很小,因為如果仍依靠做發動機、變速箱的傳統汽車,肯定無法超越其他傳統跨國車企,能超越的機會更多來源於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

我覺得這個市場大家都參與是最好的,“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句話我覺得挺好。真正代表一個國家產業水準的汽車,在中國一直沒有一個好品牌,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做的過程中很多人來參與,他們都是我們的友商,只有一起做才能把這個行業做起來。

目前眾多的新創汽車企業產生了鯰魚效應,在這批企業中,如果將來能有一到兩家企業成功,成為整個產業領頭就很好了。

當電動汽車遇上人工智慧,未來會怎樣?一場前所未有的跨界思想動員,一次前所未有的媒體聯合訪談,讓我們走進未來,迎接滾滾而來的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的出行產業浪潮!

大型深度對話欄目《未來出行說》,訪談出行產業意見領袖,挖掘行業實踐經驗,打撈戰略智慧觀點。兩大行業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資訊化百人會,攜手跨界媒體矩陣——《21世紀經濟報導》、《汽車商業評論》、網易汽車、優酷汽車、億歐汽車、EV世紀、雷鋒網聯合出品。

歡迎您向下滑動“寫留言”

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汽車行業相對來講資源都比較欠缺,不管是品牌、人力、物力、財力都比較弱小,這種情況下我們學了很多東西,所以出來創業還是有點意思的。

智庫君:威馬與傳統汽車的差別根本上到底是什麼?成功的可能性在哪裡?

沈暉:我覺得最大差別,就是過去20年全世界最先進的整車工廠都在中國造汽車,但是大部分跨國企業整個工藝水準都已相對固化,威馬與傳統汽車的最大差別是現有的傳統汽車公司高度關注製造效率,而威馬關注的則是消費效率的提升。

製造效率表現在對員工的審核、可以生產多少輛車,一個經銷店可以賣多少輛車等等。

消費效率,通俗來講是不用的東西儘量不訂、用的東西儘量訂。威馬正建設數位化工業4.0世界級水準的製造工廠,今年年底工廠將全部完成建設,明年一季度汽車小批量下線。

此外,我們還看重效率的提升,比如共用汽車,我們會做。另外,我們的工廠還強調數位化,用戶訂了這個車以後,從設計上、電腦上,特別手機端可以看到這個車的過程,什麼時候發貨、什麼時候可以到線下店提貨。

智庫君:威馬為何如此看重製造?

沈暉:我強烈認為,製造要抓在自己手裡。一個用戶要買汽車,不管怎麼樣都是一個重要的決策。涉及到人的生命、品質、穩定性、可靠性。這裡面兩個東西,一個是安全性、一個是可靠性。汽車又是集產業的大成,全世界任何一個產業的國家你會發現一個特點,汽車強的國家產業肯定很強,沒有說這個國家的產業很強、汽車不強的。韓國人趕上來了、日本人趕上來了,傳統的德國人、美國人就不用多說了,所以中國的製造要強。

“20萬區間是最大的市場”

智庫君:目前威馬生產資質的情況如何?

沈暉:沒有問題。現在對於我們來說,資質並不是最重要的,我們的重點是把產品做好,按時投產。

智庫君:具體的產品規劃是怎樣的?

沈暉:我們的產品品牌會在年底發佈,車明年肯定上市。我們有自己的節奏,這個產品不做精了一定不上市。威馬一共規劃兩個平臺八款車,每個平臺四款車。未來威馬汽車每一年將推出一款車,目前第一平臺的第一款車在2018年上市,2019年第二平臺的第一款車將上市。對車而言,用戶體驗很重要。

從價格來看,20萬元左右這個價位區間是一個最大的市場。威馬汽車的產品未來是走量的,如果定價在20萬左右,但外觀、內飾看起來像30多萬,開上去像50多萬級別的汽車,威馬目標就已經實現了。

智庫君:明年推出的量產車,自動駕駛的功能會在哪個階段?

沈暉:特斯拉目前是自動駕駛二級的水準,二級實際上是有限場景應用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的四到五級相對意義上比較接近真正意義上自動駕駛,威馬明年量產車型均是二級以上。需要指出的是,實現自動駕駛四級、五級的水準不是單靠一家車企能夠做到的。

智庫君:此前威馬提出,在產品上市之前會先推出一些出行服務,目前進展如何?

沈暉:威馬始終強調自身是“硬體+軟體+服務”,但我們不做平臺,主要關注與車相關的出行服務。事實上,消費者在用車的時候需要很多的服務。如在共用出行方面,威馬在海南做自駕遊出行,並且現在正聯手Hellobike,做共用汽車+共用單車。

智庫君:目前威馬的融資有沒有最新進展?

沈暉:對任何一個初創團隊而言,融資絕對是很大一個問題。去年威馬A輪融資10億美元。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已經不止這些錢了。只是我們這方面談的比較少,主要將精力集中在如何瞭解使用者的需求,把產品做好。

智庫君:此前,威馬宣佈計畫成立一個產業基金,目前進展如何?

沈暉:威馬是專注於做產品的,未來會在一到兩月左右宣佈參與一個產業基金來相互扶持。我們這個團隊特點就是,對歐洲、美國市場都很熟,並且不管是美國矽谷還是德國各種各樣的技術型、或者業務模式創新的企業,我們看到很多投資機會。

其實造車企業就是產業鏈上的一個整合者,目前比較熱的幾個投資領域,如人工智慧、新能源、能源互聯網都與車相關。此外,還有智慧汽車相關的各種核心零部件,目前不少中國企業到德國去收購工業4.0相關的設備、供應商相關企業。

智庫君:威馬產業基金與其他產業基金有何不同?

沈暉:威馬更注重產業方面、技術方面的投資,因為我們是做實體產品、實體經濟產業出來的。比如,一些很尖端的技術,我們是比較敢投下去的,像Mobileye,當時我們極力說服富豪用他們的東西,一共40多人的團隊,核心競爭力就是演算法,做那樣的投入是需要勇氣的。

希望在汽車價值鏈上尋求合作

智庫君:此前,部分新創公司試圖做一個聯盟,你如何看待這個聯盟?

沈暉:首先想法很好,但是威馬肯定不會參與,因為威馬已經有自身的技術核心實力,第一個平臺、第一款車,所有的設計、研發、供應鏈已經全部完成,現在汽車正在做整車測試,所以我們也不可能跟其他企業聯盟。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威馬汽車雖然整車聯盟不參與,但更願意參與到與汽車產業價值鏈相關的領域上的合作,如現在許多車企正在做自動駕駛、三電系統,威馬願意在這些領域與其他企業聯盟。

智庫君:大部分新創企業在資質不確定以及總量比較小的風險,所以在面對零部件企業時,議價能力不高。目前看來新創公司的採購聯盟似乎更為迫切,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沈暉:這恰恰是我們不參與其中的原因,因為供應鏈管理水準是很高的,一輛車有70%是供應商在幹。我本身是供應商出來的,我在汽車行業幹了21年了。我覺得我很幸運,兩端的朋友都願意支持我,一端是供應鏈的朋友,一端是經銷商的朋友。

通常新創企業跟供應鏈合作有兩個難點,一個難點是願不願意與其合作,另一個難點是合作需要付出極高代價。本身我也是做供應鏈出身的,原來長期合作的很多朋友願意支持我們,這可能是威馬能夠做成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吧。

智庫君:如何看待與新創企業的競爭?

沈暉:我們希望中國電動車汽車可以做出品牌,但按傳統車企的做法機會很小,因為如果仍依靠做發動機、變速箱的傳統汽車,肯定無法超越其他傳統跨國車企,能超越的機會更多來源於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

我覺得這個市場大家都參與是最好的,“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句話我覺得挺好。真正代表一個國家產業水準的汽車,在中國一直沒有一個好品牌,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做的過程中很多人來參與,他們都是我們的友商,只有一起做才能把這個行業做起來。

目前眾多的新創汽車企業產生了鯰魚效應,在這批企業中,如果將來能有一到兩家企業成功,成為整個產業領頭就很好了。

當電動汽車遇上人工智慧,未來會怎樣?一場前所未有的跨界思想動員,一次前所未有的媒體聯合訪談,讓我們走進未來,迎接滾滾而來的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用化的出行產業浪潮!

大型深度對話欄目《未來出行說》,訪談出行產業意見領袖,挖掘行業實踐經驗,打撈戰略智慧觀點。兩大行業智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中國資訊化百人會,攜手跨界媒體矩陣——《21世紀經濟報導》、《汽車商業評論》、網易汽車、優酷汽車、億歐汽車、EV世紀、雷鋒網聯合出品。

歡迎您向下滑動“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