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省政府新聞辦發佈會,全面解讀山東教育精准扶貧“323”工程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山東省教育精准扶貧新聞發佈會,

邀請省委高校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左敏女士,省扶貧辦綜合協調組組長段培奎先生,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成員陳國前先生,省教育廳副巡視員荊戈先生,通報教育精准扶貧工作進展情況,對有關政策進行解讀,並回答記者提問。

山東省教育精准扶貧新聞發佈會發佈辭

左敏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按照本次發佈會的安排,

我向各位介紹我省教育精准扶貧工作的有關情況。

到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是我們党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是實現小康的重要標誌。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在脫貧攻堅全域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承擔著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歷史使命。

近年來,省教育廳深刻認識教育扶貧在全省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

把其作為一項極其重大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好。特別是全省脫貧攻堅推進會議以來,我們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措施,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短板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成長需求,打出教育精准扶貧組合拳。

我省教育扶貧工作主要是圍繞323思路來進行,即實施3項計畫,構建2個網路,完善3個體系。

實施3 項計畫,“織牢”補短托底網

一是著力推進“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畫”。

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比較薄弱,嚴重影響了教育品質和辦學水準。

從2016年起,我們實施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畫”。總規劃投入17.28億元,對省扶貧開發重點村中661所有需求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予以重點改造,

全面改善基本辦學條件。

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11.79億元,占總規劃總投入的68.23%,新建、改擴建學校564所,有效改善了扶貧重點村學校的辦學條件,為貧困家庭孩子接受更好教育提供物質條件。

二是著力推進“貧困地區學前教育普及計畫”。

學前教育是貧困地區教育的短板。

目前,我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近85%,15%的適齡兒童沒有接受學前教育,主要集中在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我們將補齊這個短板作為教育扶貧的重點,實施"貧困地區學前教育普及計畫",將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中需建設的幼稚園全部納入規劃佈局,予以優先保障。

計畫2016-2018年,在扶貧工作重點村新建、改擴建幼稚園1400所,實現貧困村公共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目前已完成1186所,完成規劃任務的84.7%。

同時,對貧困村已有的幼稚園,每處給予10萬元經費用於改善辦園條件;對需要新建、改擴建幼稚園的,每處給予40萬經費支持。

三是著力推進“貧困地區教師隊伍提升計畫”。

教育的薄弱主要是教師的薄弱,我們在全省實施了鄉村教師支援計畫,把扶貧重點村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鄉村教師支持計畫的重中之重,通過充實總量、優化結構、結對幫扶、全員培訓、上門送教等,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師資隊伍狀況,提升教育品質和水準。

目前,省直第一書記幫包村幼稚園園長已完成全部輪訓,培訓園長和骨幹教師3696名。

集中培訓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小學校長和骨幹教師30665名,提前完成原定總規劃培訓任務。

以志願服務、送教下鄉的方式,對農村學校薄弱學科2205名教師進行教學技能培訓。

我們還注重農村教師和校長的培養,在齊魯名師、齊魯名校長、特級教師等的遴選中,向農村學校和教師傾斜,給予他們更大的成長空間。

在第三期齊魯名師和第二期齊魯名校長建設工程人選遴選中,有18名農村學校教師和20名農村學校校長當選。

在2017年山東省特級教師評審中,71名農村學校教師獲得特級教師稱號。

構建2個網路,“織緊”合力攻堅網

一是著力構建“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網路”。

在全省開展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結對幫扶和支持菏澤教育發展結對幫扶工作,著力構建涵蓋教育教學、學校管理、教師發展、辦學條件等方面的“結對幫扶”網路。截至目前,全省已結成4427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幫扶對子,基本實現對扶貧工作重點村學校全覆蓋。

二是著力構建“高校科技扶貧網路”。

充分發揮高校在科技、人才、智力、資訊等方面優勢,精准對接脫貧需求,採取扶貧科研項目立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第一書記幫扶、專家服務團隊下鄉等各種方式,助推貧困地區產業升級發展。

截至目前,已設立高校科研扶貧計畫項目183項,組建專家服務團隊105個,圍繞農業生產、特色種養、農副產品深加工、鄉村旅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等領域,為省扶貧工作重點村提供科技諮詢和技術服務近千人次。

完善3個體系,“織密”資助保學網

一是著力完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

經過努力,我們已經實現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的全面覆蓋,切實做到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2016年以來,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免收學前教育保教費並發放政府助學金,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義務教育寄宿生發放生活費補助,免除普通高中學生學雜費並發放國家助學金,免除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費並發放國家助學金,在全國率先免除山東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學費,對升入我省高校的建檔立卡學生,按“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優先辦理國家助學貸款,優先安排勤工助學崗位,並發放國家助學金。

2016年以來,全省累計核准並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9.36萬人次,累計投入資助資金9.03億元。

二是著力完善“特殊群體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做好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控輟保學工作。重點關注入學率、鞏固率等關鍵指標,認真開展資訊核查比對,對輟學兒童逐一做好勸返複學。

做好殘疾兒童入學保障工作。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專項保護行動,優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社會環境。

設立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室,配備圖書和閱覽設施、電腦、親情電話等,為農村留守兒童開展閱讀、親情聯絡等提供場所和條件。截至目前,省扶貧工作重點村中小學校設置留守兒童關愛室3277個,覆蓋率達到91%,惠及留守兒童6萬人。

三是著力完善“職業教育精准扶貧體系”。

在省示範性及優質特色學校和品牌專業建設專案遴選工作中,適當向欠發達地區傾斜,促進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提升教育品質和水準。

把接受優質職業教育作為增強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家庭脫貧的治本之策,讓貧困家庭中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都能接受中等職業教育。

加大重點高校面向農村貧困地區招生力度,實施高職(高專)院校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專項計畫,安排國家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選擇應用性、實用性強、就業水準高的“熱門”專業,優先安排訂單式培養專業,單獨錄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

這些學生進校後,實行學習生活、就業創業全程跟蹤、全程指導,力求做到招錄一個、成才一人,脫貧一戶。

2017年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農村初中畢業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比例達到80%以上。2016、2017年,全省參加高考的13985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全部被高校錄取,進入培養體系。

通過前期工作,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有了很好的基礎,下一步,我廳將以全省脫貧攻堅推進會議精神為指引,進一步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群體、重點學段、重點環節;進一步突出精准要求,精准調整資助物件、精准完善機制政策、精准落實各方責任、精准完成各項任務。在推進“3項計畫”再攻堅,“2個網路”再提升,“3個體系”再鞏固上下功夫。著力打造惠民生、解民憂、暖民心的教育精准扶貧品牌工程,為全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積極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借此機會,我也代表省教育廳向各位新聞媒體界的朋友們長期以來對山東教育事業的關心、關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為開好這次教育精准扶貧新聞發佈會,我們編印了《山東教育扶貧政策要點彙編》《山東教育脫貧攻堅典型案例彙編》,供新聞媒體界的朋友們參考。由衷的希望各新聞媒體發揮優勢,進一步加大教育扶貧工作宣傳力度,著力宣傳教育扶貧的政策措施,著力宣傳教育扶貧的先進典型,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營造人人知曉教育扶貧、人人支持教育扶貧的良好氛圍。

謝謝各位!

我們將補齊這個短板作為教育扶貧的重點,實施"貧困地區學前教育普及計畫",將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中需建設的幼稚園全部納入規劃佈局,予以優先保障。

計畫2016-2018年,在扶貧工作重點村新建、改擴建幼稚園1400所,實現貧困村公共學前教育資源全覆蓋。目前已完成1186所,完成規劃任務的84.7%。

同時,對貧困村已有的幼稚園,每處給予10萬元經費用於改善辦園條件;對需要新建、改擴建幼稚園的,每處給予40萬經費支持。

三是著力推進“貧困地區教師隊伍提升計畫”。

教育的薄弱主要是教師的薄弱,我們在全省實施了鄉村教師支援計畫,把扶貧重點村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鄉村教師支持計畫的重中之重,通過充實總量、優化結構、結對幫扶、全員培訓、上門送教等,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師資隊伍狀況,提升教育品質和水準。

目前,省直第一書記幫包村幼稚園園長已完成全部輪訓,培訓園長和骨幹教師3696名。

集中培訓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小學校長和骨幹教師30665名,提前完成原定總規劃培訓任務。

以志願服務、送教下鄉的方式,對農村學校薄弱學科2205名教師進行教學技能培訓。

我們還注重農村教師和校長的培養,在齊魯名師、齊魯名校長、特級教師等的遴選中,向農村學校和教師傾斜,給予他們更大的成長空間。

在第三期齊魯名師和第二期齊魯名校長建設工程人選遴選中,有18名農村學校教師和20名農村學校校長當選。

在2017年山東省特級教師評審中,71名農村學校教師獲得特級教師稱號。

構建2個網路,“織緊”合力攻堅網

一是著力構建“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網路”。

在全省開展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結對幫扶和支持菏澤教育發展結對幫扶工作,著力構建涵蓋教育教學、學校管理、教師發展、辦學條件等方面的“結對幫扶”網路。截至目前,全省已結成4427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幫扶對子,基本實現對扶貧工作重點村學校全覆蓋。

二是著力構建“高校科技扶貧網路”。

充分發揮高校在科技、人才、智力、資訊等方面優勢,精准對接脫貧需求,採取扶貧科研項目立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第一書記幫扶、專家服務團隊下鄉等各種方式,助推貧困地區產業升級發展。

截至目前,已設立高校科研扶貧計畫項目183項,組建專家服務團隊105個,圍繞農業生產、特色種養、農副產品深加工、鄉村旅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等領域,為省扶貧工作重點村提供科技諮詢和技術服務近千人次。

完善3個體系,“織密”資助保學網

一是著力完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

經過努力,我們已經實現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的全面覆蓋,切實做到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2016年以來,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免收學前教育保教費並發放政府助學金,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義務教育寄宿生發放生活費補助,免除普通高中學生學雜費並發放國家助學金,免除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費並發放國家助學金,在全國率先免除山東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學費,對升入我省高校的建檔立卡學生,按“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優先辦理國家助學貸款,優先安排勤工助學崗位,並發放國家助學金。

2016年以來,全省累計核准並資助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9.36萬人次,累計投入資助資金9.03億元。

二是著力完善“特殊群體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做好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控輟保學工作。重點關注入學率、鞏固率等關鍵指標,認真開展資訊核查比對,對輟學兒童逐一做好勸返複學。

做好殘疾兒童入學保障工作。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專項保護行動,優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社會環境。

設立留守兒童關愛活動室,配備圖書和閱覽設施、電腦、親情電話等,為農村留守兒童開展閱讀、親情聯絡等提供場所和條件。截至目前,省扶貧工作重點村中小學校設置留守兒童關愛室3277個,覆蓋率達到91%,惠及留守兒童6萬人。

三是著力完善“職業教育精准扶貧體系”。

在省示範性及優質特色學校和品牌專業建設專案遴選工作中,適當向欠發達地區傾斜,促進欠發達地區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提升教育品質和水準。

把接受優質職業教育作為增強就業創業能力、促進家庭脫貧的治本之策,讓貧困家庭中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都能接受中等職業教育。

加大重點高校面向農村貧困地區招生力度,實施高職(高專)院校招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專項計畫,安排國家示範性、骨幹高職院校,選擇應用性、實用性強、就業水準高的“熱門”專業,優先安排訂單式培養專業,單獨錄取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

這些學生進校後,實行學習生活、就業創業全程跟蹤、全程指導,力求做到招錄一個、成才一人,脫貧一戶。

2017年未升入普通高中的農村初中畢業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比例達到80%以上。2016、2017年,全省參加高考的13985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全部被高校錄取,進入培養體系。

通過前期工作,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有了很好的基礎,下一步,我廳將以全省脫貧攻堅推進會議精神為指引,進一步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群體、重點學段、重點環節;進一步突出精准要求,精准調整資助物件、精准完善機制政策、精准落實各方責任、精准完成各項任務。在推進“3項計畫”再攻堅,“2個網路”再提升,“3個體系”再鞏固上下功夫。著力打造惠民生、解民憂、暖民心的教育精准扶貧品牌工程,為全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出積極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借此機會,我也代表省教育廳向各位新聞媒體界的朋友們長期以來對山東教育事業的關心、關注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為開好這次教育精准扶貧新聞發佈會,我們編印了《山東教育扶貧政策要點彙編》《山東教育脫貧攻堅典型案例彙編》,供新聞媒體界的朋友們參考。由衷的希望各新聞媒體發揮優勢,進一步加大教育扶貧工作宣傳力度,著力宣傳教育扶貧的政策措施,著力宣傳教育扶貧的先進典型,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營造人人知曉教育扶貧、人人支持教育扶貧的良好氛圍。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