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曾醫生自建病患服務微信群,24小時不關機對病人“有求必應”

楚天都市報訊圖為:曾憲玉醫生問診患者□楚天都市報記者鄭晶晶通訊員謝沛霖喻鉲譙玲玲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以微信為紐帶,架起一座與病患溝通的橋樑,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門診副主任、主任醫師曾憲玉建立微信

圖為:曾憲玉醫生問診患者

以微信為紐帶,架起一座與病患溝通的橋樑,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門診副主任、主任醫師曾憲玉建立微信群2年,方便患者隨時網上問醫,受到廣大患者稱讚。日前,

經全省各地各部門層層推薦,省委宣傳部組織評審,曾憲玉當選為2017年9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微信上設立病患群 只為貼心服務患者

“曾醫生,我今天午睡起來有點感冒,我能吃點阿莫西林嗎?”“先不吃吧。”“曾醫生,臉上有點幹可不可以用蘆薈膠?”“對蘆薈膠不瞭解,可以用維生素E霜。”

每天,在微信上的“曾醫生病患群”裡,總會有一些患者留言,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曾憲玉每天抽空答疑。

這樣的習慣,她已經堅持了整整兩年。

作為全省門診量最大的皮膚科門診副主任,曾憲玉除了做好日常工作之外,還要義務做這樣一件事,辛苦自不必說。之所以如此,曾憲玉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這是源自她去北京進修的一段經歷。

2015年5月,已在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工作了多年的曾憲玉到北京進修,跟隨中醫大師馮世綸學習。有一次,一名懷孕7個月的孕婦來就醫,

該孕婦持續20多天高燒40℃,在當地四處求醫,高燒始終不退。為及時瞭解病情發展、追蹤治療效果,她和小組幾名醫生一起加了這個孕婦和家人的微信,組建了一個群。每天大家在群裡詢問孕婦的用藥感受,吃了3周的中藥後,該孕婦終於退燒了,後來順產生下一名健康的男寶寶,這讓醫生們高興不已。

以前幾乎不用微信的曾憲玉由此發現,微信有利於醫患互動,不僅可方便病人及時回饋用藥感受,

也方便醫生隨時調整藥方。當年9月,她結束進修回漢後,就在微信上建起了“曾醫生病患群”,主要針對三類患者重點服務:病情較重又無法及時複診的外地病人、病情複雜疑難的病人、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意外併發症的病人。

同時,她還對病人們再三強調,微信群只是為了方便一些患者們用藥後出現特殊變化來諮詢的,她不在群裡看診新病人和開藥,

如果有新病人需要看病,還是要到醫院來,當面看診才能準確診斷。

再晚也給患者回復 手機24小時不關機

年過六旬的劉女士是“曾醫生病患群”的一位受益者。2015年9月,劉女士出現嚴重口幹眼幹、胸悶乏力等症狀,被確診為“乾燥綜合征”。但她不想用激素和免疫製劑治療,便慕名找到擅長用中西醫結合法治療皮膚病的曾憲玉醫生。儘管中醫治療乾燥綜合征並無現成經驗可循,曾憲玉還是一口應承了下來,主動加了劉女士為微信好友。每次換新藥方了,曾醫生都會主動在微信上詢問劉女士“感覺怎麼樣”,劉女士也會把自己的點滴感受發微信告訴曾醫生。2016年2月的一天夜裡11點,劉女士突然感覺一陣劇痛感從前胸遊走向後背,全身有冰凍感,大概30秒就緩解了。她很擔心,試著給曾憲玉發去微信求助,誰知曾憲玉立即回復過來。根據劉女士的描述,曾憲玉判斷這極有可能是乾燥綜合征影響體內激素引起的一過性反應,她建議劉女士可再觀察一下,如繼續出現疼痛,馬上去就近的醫院,如果沒有,第二天到醫院再調調藥。劉女士很快平復了下來。劉女士介紹,兩年來,她和曾醫生共有5000多條微信互動,在曾醫生的關心和治療下,如今她的病已經痊癒,她也早已把曾醫生當做朋友和家人。

記者瞭解到,因怕有病人出現突發病情深夜求助,曾憲玉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前段時間,一名患急性濕疹的病人不清楚濕敷藥的用法,晚上11點多還在微信群裡向曾醫生緊急諮詢,而曾憲玉只要看到這類求助微信,再晚也會給病人回復。

見縫插針回微信 兩年服務數百人

隨著“曾醫生病患群”裡的病人越來越多,曾憲玉也越來越忙。而身為皮膚科專家,曾憲玉每週不僅有專家門診、鐳射治療門診、大查房,還有繁重的科研和教學任務等。如何兼顧線上線下?曾憲玉表示,自己都是見縫插針回微信。

線上下,曾憲玉工作認真仔細,從醫18年沒被病人投訴過;線上上她也一樣認真負責。兩年來,群裡的人進了出出了進,目前有170人左右。接受記者採訪時,不少病友對曾憲玉讚不絕口,稱她“用微信架起了一座醫患溝通的橋樑”。

一名孝感的母親今年帶著上初二的女兒找她看痤瘡,得知孩子學習忙,跑一趟醫院不容易,曾憲玉主動將她加到了微信裡,經常在微信上詢問情況,隨時給出用藥指導。一次複診來晚了,母女倆沒掛上號,曾憲玉在微信上得知後,主動提出為其加號,加班加點給孩子看病,讓母女倆非常感動。女孩病情穩定後,曾憲玉就讓她們在當地抓藥,不用來回跑。

而對於有些不方便在群裡上傳照片的病友,曾憲玉也會選擇發私信,一對一地進行交流溝通,讓不少患者感慨“好暖心”……據統計,兩年來,共有數百病人受益于“曾醫生病患群”。

堅持做好微信群 一心為患者解決病痛

通過建立“曾醫生病患群”服務患者,曾憲玉也感受到醫生跟蹤隨訪患者方便了,治療效率也大為提高。雖然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但曾憲玉表示,“醫患矛盾多是源於溝通不暢。只要多站在病人角度著想,就不會覺得麻煩。看到病人通過我的線上線下指導治好了病,我非常開心。”“好醫生,必須敬業,更須精業。”知名皮膚病教授段逸群評價,曾憲玉就是這樣一位踐行者。

此次當選為“荊楚楷模”後,面對同行和病人的褒獎,曾憲玉卻總是說“自己做得還不夠”,她說,自己一直記得一些醫療界老前輩的話:醫生無才就是最大的無德。“把病人的病看好了,真正為病人解決病痛,就是醫生最應該考慮的事情。未來,我會堅持將‘曾醫生病患群’做下去,服務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日夜操勞,坐診還微信,萬般方便;始終負責,跟蹤複導行,一種精神。橫批:醫者仁心

湖北省楹聯學會 羅積勇

曾憲玉還是一口應承了下來,主動加了劉女士為微信好友。每次換新藥方了,曾醫生都會主動在微信上詢問劉女士“感覺怎麼樣”,劉女士也會把自己的點滴感受發微信告訴曾醫生。2016年2月的一天夜裡11點,劉女士突然感覺一陣劇痛感從前胸遊走向後背,全身有冰凍感,大概30秒就緩解了。她很擔心,試著給曾憲玉發去微信求助,誰知曾憲玉立即回復過來。根據劉女士的描述,曾憲玉判斷這極有可能是乾燥綜合征影響體內激素引起的一過性反應,她建議劉女士可再觀察一下,如繼續出現疼痛,馬上去就近的醫院,如果沒有,第二天到醫院再調調藥。劉女士很快平復了下來。劉女士介紹,兩年來,她和曾醫生共有5000多條微信互動,在曾醫生的關心和治療下,如今她的病已經痊癒,她也早已把曾醫生當做朋友和家人。

記者瞭解到,因怕有病人出現突發病情深夜求助,曾憲玉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前段時間,一名患急性濕疹的病人不清楚濕敷藥的用法,晚上11點多還在微信群裡向曾醫生緊急諮詢,而曾憲玉只要看到這類求助微信,再晚也會給病人回復。

見縫插針回微信 兩年服務數百人

隨著“曾醫生病患群”裡的病人越來越多,曾憲玉也越來越忙。而身為皮膚科專家,曾憲玉每週不僅有專家門診、鐳射治療門診、大查房,還有繁重的科研和教學任務等。如何兼顧線上線下?曾憲玉表示,自己都是見縫插針回微信。

線上下,曾憲玉工作認真仔細,從醫18年沒被病人投訴過;線上上她也一樣認真負責。兩年來,群裡的人進了出出了進,目前有170人左右。接受記者採訪時,不少病友對曾憲玉讚不絕口,稱她“用微信架起了一座醫患溝通的橋樑”。

一名孝感的母親今年帶著上初二的女兒找她看痤瘡,得知孩子學習忙,跑一趟醫院不容易,曾憲玉主動將她加到了微信裡,經常在微信上詢問情況,隨時給出用藥指導。一次複診來晚了,母女倆沒掛上號,曾憲玉在微信上得知後,主動提出為其加號,加班加點給孩子看病,讓母女倆非常感動。女孩病情穩定後,曾憲玉就讓她們在當地抓藥,不用來回跑。

而對於有些不方便在群裡上傳照片的病友,曾憲玉也會選擇發私信,一對一地進行交流溝通,讓不少患者感慨“好暖心”……據統計,兩年來,共有數百病人受益于“曾醫生病患群”。

堅持做好微信群 一心為患者解決病痛

通過建立“曾醫生病患群”服務患者,曾憲玉也感受到醫生跟蹤隨訪患者方便了,治療效率也大為提高。雖然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但曾憲玉表示,“醫患矛盾多是源於溝通不暢。只要多站在病人角度著想,就不會覺得麻煩。看到病人通過我的線上線下指導治好了病,我非常開心。”“好醫生,必須敬業,更須精業。”知名皮膚病教授段逸群評價,曾憲玉就是這樣一位踐行者。

此次當選為“荊楚楷模”後,面對同行和病人的褒獎,曾憲玉卻總是說“自己做得還不夠”,她說,自己一直記得一些醫療界老前輩的話:醫生無才就是最大的無德。“把病人的病看好了,真正為病人解決病痛,就是醫生最應該考慮的事情。未來,我會堅持將‘曾醫生病患群’做下去,服務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日夜操勞,坐診還微信,萬般方便;始終負責,跟蹤複導行,一種精神。橫批:醫者仁心

湖北省楹聯學會 羅積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