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縣網——哈爾濱市五常市

此為臨時連結,僅用於文章預覽,將在短期內失效關閉

網縣網--哈爾濱市五常市

2016-11-30 天天原產地

五常市旅遊景區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以生態經濟理論為指導,以保護為前提,

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原則,確保生態環境的良性迴圈。以塑造更多、更好、更高品位的森林環境為主要目標。加強森林公園原始森林和植被的保護,以保護其自然原貌,加強旅遊服務設施的“三廢”治理,以保護生態環境,加強遊客的森林防火和環保意識,以使我們的資源能夠永續發展,把鳳凰山建設成為集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避暑度假、森林游憩、保健娛樂、科技文化為一體的生態保護經濟型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石刀山景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縣 石刀山景區位於哈五路九十三公里處,距五常市20公里。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里。石刀山景區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當人們順山門登高舉目西望,

水網如織,阡陌萬頃,村莊錯落,長橋飛架。再回首東顧,群山環繞,峰巒疊嶂,素有“碩山雲海”之美譽。大自然鬼斧神工鑄造了這座神奇的天然石刀,遠近聞名,此刀由刀座和刀身兩部分組成,座基高5米,刀身高5.08米,寬0.93米,厚0.4米,均為花崗岩石質地。刀身與刀座線條清晰,比例勻稱,刀背依偎山體,刀刃與對岸的刀劈砬子相對應,被人們稱之為“石刀飛峙”。

石刀山景區

龍鳳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五常市東南50公里,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養魚、發電、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大壩東連龍山,西接鳳山。形成長15公里,平均寬3公里的水面,水面面積45平方公里,庫容2.7億立方米,稱龍鳳湖,控制流域面積1850平方公里。筆直的混凝土大壩位於水庫最北端,

壩長916米,高18.7米,頂寬6米,迎水面建有l米高的鋼筋混凝土防浪牆,兩側以石塊砌築成較為平整的護坡。壩西(左岸)依山為庫區人口,相連是4個高8.3米,寬12米的洩洪水閘,歐式的水庫建築建在鳳山山坡上。壩東端(右岸)是水電站,緊依龍山,為防止山體滑坡進行了加固處理,在山體內形成寬5米,高4米,長98米的"門"型通道。兩岸有山峰12座,最高一座海拔580米,山峰為長白山脈張廣才嶺西坡。
以龍鳳湖為中心,龍山、鳳山隔水相峙,有九龍朝鳳之傳說。兩岸山峰陡峭,連綿,形成多處深灣。森林覆蓋率90%以上,林木以松、橄、楊為主。動物有抱子、狐狸、兔子等。山中多野生山果子、食用菌、野生漿果和藥材。

龍鳳山風景名勝區

五常市特色推薦

五常大米

五常大米是黑龍江五常市出產的品牌大米。五常市為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縣級市,清咸豐四年設“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取自“三綱五常”之意,因此得名五常。自五常於清乾隆年間開始有栽培水稻的歷史記載以來,不到200年的時間裡,五常大米名聲鵲起,譽滿天下,一直是皇室獨享的禦貢米。改革開放後來更是屢獲殊榮,“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中國名牌”、“美國食品營養協會認證產品”、“中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等桂冠獨享華夏。“五常米,帝王糧”的民諺在白山黑水間廣為傳唱。對飲食挑剔到極致的慈禧太后更是多次提起“非此米不能盡食”。

五常大米

五常刺五加

刺五加,別名:坎拐棒子、老虎潦、一百針。灌木,高1-6米;分枝多。葉有小葉5,稀3;葉柄常疏生細刺,小葉片紙質,橢圓狀倒卵形或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上面粗糙,深綠色,脈上有粗毛,下麵淡綠色,脈上有短柔毛,邊緣有銳利重鋸齒;小葉柄有棕色短柔毛。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有花多數;總花梗無毛,花梗無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黃色;萼無毛;花瓣卵形;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果實球形或卵球形。根皮祛風濕、強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製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揮發油、鞣質、棕桐酸、亞麻仁油酸、維生素A,B1。根皮亦可代“五加皮”,供藥用;種子可榨油,制肥皂用。

五常刺五加

五常五味子

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又是名山花椒,為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它是我國傳統重要,具有斂肺、滋腎、生津、收汗等功效。近代醫學研究,北五味子有滋補、強壯作用,可以提高腦力工作效率,增加神經過程的靈活性;提高大腦皮層的調節作用;對不正常血壓有調節作用;可以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可以提高正常人和眼病患者的視力及擴大視野。與人參、刺五加相似,能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還可抑制黃麴黴菌,因而有預防肝癌的作用。它還可以改善血液迴圈,對治療無黃膽型傳染性肝炎及遷延性肝炎有卓效,並對精神病的抑鬱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同時,也是制冷飲的良好原料。

五常五味子

五常市是黑龍江省的一個省轄縣級市,哈爾濱市代管,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北依阿城區,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區相連。

取自“三綱五常”之意,因此得名五常。自五常於清乾隆年間開始有栽培水稻的歷史記載以來,不到200年的時間裡,五常大米名聲鵲起,譽滿天下,一直是皇室獨享的禦貢米。改革開放後來更是屢獲殊榮,“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中國名牌”、“美國食品營養協會認證產品”、“中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等桂冠獨享華夏。“五常米,帝王糧”的民諺在白山黑水間廣為傳唱。對飲食挑剔到極致的慈禧太后更是多次提起“非此米不能盡食”。

五常大米

五常刺五加

刺五加,別名:坎拐棒子、老虎潦、一百針。灌木,高1-6米;分枝多。葉有小葉5,稀3;葉柄常疏生細刺,小葉片紙質,橢圓狀倒卵形或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上面粗糙,深綠色,脈上有粗毛,下麵淡綠色,脈上有短柔毛,邊緣有銳利重鋸齒;小葉柄有棕色短柔毛。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有花多數;總花梗無毛,花梗無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黃色;萼無毛;花瓣卵形;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果實球形或卵球形。根皮祛風濕、強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製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揮發油、鞣質、棕桐酸、亞麻仁油酸、維生素A,B1。根皮亦可代“五加皮”,供藥用;種子可榨油,制肥皂用。

五常刺五加

五常五味子

北五味子 北五味子,又是名山花椒,為落葉、木質藤本植物。它是我國傳統重要,具有斂肺、滋腎、生津、收汗等功效。近代醫學研究,北五味子有滋補、強壯作用,可以提高腦力工作效率,增加神經過程的靈活性;提高大腦皮層的調節作用;對不正常血壓有調節作用;可以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可以提高正常人和眼病患者的視力及擴大視野。與人參、刺五加相似,能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還可抑制黃麴黴菌,因而有預防肝癌的作用。它還可以改善血液迴圈,對治療無黃膽型傳染性肝炎及遷延性肝炎有卓效,並對精神病的抑鬱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同時,也是制冷飲的良好原料。

五常五味子

五常市是黑龍江省的一個省轄縣級市,哈爾濱市代管,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北依阿城區,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區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