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雲掌財經丨涅槃重生,鳳凰自行車趣史

內容摘要:有人說,共用單車是老牌自行車的救命藥丸。但是這話,其實不對。

有多少人還記得鳳凰牌自行車?

如果不是共用單車火遍中華大地,鳳凰牌自行車恐怕現在就成為歷史了。

鳳凰自行車的主體為上市公司上海鳳凰企業集團,其2015年的淨利潤僅為350萬元;到了2016年,其淨利潤已達5000萬元,同比增加1270%。

有人說,共用單車是老牌自行車的救命藥丸。但是這話,其實不對。

辯駁之前,不凡先來回顧一下鳳凰自行車的歷史。(當然不只是鳳凰,也有永久、飛鴿)

1、從輝煌到衰落

鳳凰自行車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其前身是成立於晚清光緒23年(即西元1897年)的同昌車行,創始人諸同生,專門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是我國第一家自行車商行及當時最著名的自行車企業。想來,鳳凰自行車的歷史距今也有120年了。

“鳳凰”的名字來源於一位姓周的藝人。1958年,當時上海自行車三廠經營的還是“生產”牌自行車,周姓藝人畫出的一副儀態秀美的鳳凰形象,

獲得了90%以上的贊同,從此,“鳳凰”品牌誕生了。其寓意:一是“鳳凰”具有民族特色,在中國普遍受到民眾的歡迎;二是“鳳凰”是鳥中之王,象徵著吉祥。

自此之後,鳳凰銷量一路攀升,從1958年的15.6萬輛迅速擴張至1990年的354萬輛,1992年產量繼續攀升至483萬輛。

到1993年,鳳凰的年生產量達突破500萬輛大關,達523萬輛。同年9月,鳳凰改制為“股份公司”並成功上市。

然而兩年之後,在年產量到達538萬這個歷史最高點,鳳凰停止了上升的勢頭。在隨後的1996至1998年,由於市場疲軟,出口退稅率下調以及匯率變化等因素,自行車開始出現大量積壓,全國自行車企業產銷量下降,成本上升,經營虧損。連續3年,全國自行車的產量都低於3400萬輛。

作為行業翹楚的鳳凰,

受到的衝擊也最大。1997年至1999年,鳳凰的市場佔有率不斷下降,分別為21.6%、17.4%和14%。

2、國內受阻,鳳飛海外

90年代,國內自行產業經過一段混亂無序的競爭,為台資和外資自行車公司,提供了進入大陸市場最佳時機。

1990年代,在新臺幣升值、勞力短缺以及工資上漲等因素的衝擊下,

臺灣的自行車公司,開始將大部分訂單轉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大陸進行生產,而它們在臺灣和歐美的工廠,則轉向生產高附加值的自行車。

而此時的鳳凰、永久等老品牌,還在低端市場肆相殘殺。

捷安特等外來品牌則一開始就刻意避開低價競爭,明確將產品定位於中高檔,從而保留了足夠的盈利空間。這樣一來高端市場被佔據,進一步擠壓了鳳凰等老名牌的生存空間。同為上海名牌的永久,在自行車業務遭遇巨虧後被中路集團收購。

但是,鳳凰自行車的外銷比例一直不錯,這就為鳳凰謀得了很大的挪身空間。一組1995-2003年的外銷資料顯示:1995年,鳳凰的年銷售中,出口占25%,1996年這個數值上升到28.7%,1999年為37.8%,2000年出口首次超過內銷達到61%,2001年64%,2002年躍升至73.7%,2003年為75.5%。

在出口國的比例中,占比最高的並非是非洲或者拉美,資料顯示,2003年鳳凰牌自行車出口的最多的是亞洲和北美洲,分別為40%和38%,歐洲占11%,南美洲、非洲和澳洲比例較小,分別占5%、4%和2%。

“飛”到海外,是鳳凰堅守和自救的法寶。近10多年來,在奈及利亞、印尼、阿富汗等非洲和東南亞國家,鳳凰牌自行車廣受追捧。為了滿足當地人“載重”的生活需要,鳳凰出口的自行車中四成以上是傳統車型。

在非洲南部馬拉威首都利圭隆,"的士站"裡竟然停的都是中國最普通的鳯凰牌單車,而在馬拉威,鳳凰牌單車是奢侈的交通工具,不僅用來作為的士,有時也作為貨車來運輸貨物。

3、打倒鳳凰的可能正是共用單車

許多人認為,共用單車拯救了鳳凰、永久等老牌自行車;這話表面不差,實則缺乏深層邏輯。

首先是,上海鳳凰業績大增的原因,是公司2015年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專案,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入江蘇華久輻條製造有限公司,自2016年起華久輻條的經營業績併入上市公司,導致公司淨利潤同比大幅增加。

其次,是共用單車和鳳凰自行車本質上屬於競爭關係,而非單純的上下游業務鏈關係。

儘管共用單車的進入沖淡了中國自行車市場產能過剩的苦澀,巨量的生產訂單能夠將工廠的生產線塞得滿滿的,甲方們急迫著將自己的共用單車投放到城市中“卡位”,再者,大產能本身就是稀缺品,被各大甲方搶奪。

正如富士達、千里達、喜德盛等巨頭所言,共用單車風潮對於中國自行車企業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龐大的訂單充實了過剩的產能,也帶來了可觀的利潤,讓工廠暫時忘卻運動自行車消費市場不濟的問題。

但是,共用單車的發展,就目前而言,還是個未知數;而“紅利”過後,共用單車行業將進一步洗牌,到那時企業能否脫身而出將是自行車企業深思的問題。

因此,與其說,孱弱的老牌自行車是枯木逢春,煥發第二春,但有可能,這種機會是短暫的。面對共用單車這一波熱潮,鳳凰之類的老牌自行車很大可能虛不受補。

話題:你記憶中家裡的自行車是什麼牌子的?

版權聲明:

ID:yunzhangcaijing

同為上海名牌的永久,在自行車業務遭遇巨虧後被中路集團收購。

但是,鳳凰自行車的外銷比例一直不錯,這就為鳳凰謀得了很大的挪身空間。一組1995-2003年的外銷資料顯示:1995年,鳳凰的年銷售中,出口占25%,1996年這個數值上升到28.7%,1999年為37.8%,2000年出口首次超過內銷達到61%,2001年64%,2002年躍升至73.7%,2003年為75.5%。

在出口國的比例中,占比最高的並非是非洲或者拉美,資料顯示,2003年鳳凰牌自行車出口的最多的是亞洲和北美洲,分別為40%和38%,歐洲占11%,南美洲、非洲和澳洲比例較小,分別占5%、4%和2%。

“飛”到海外,是鳳凰堅守和自救的法寶。近10多年來,在奈及利亞、印尼、阿富汗等非洲和東南亞國家,鳳凰牌自行車廣受追捧。為了滿足當地人“載重”的生活需要,鳳凰出口的自行車中四成以上是傳統車型。

在非洲南部馬拉威首都利圭隆,"的士站"裡竟然停的都是中國最普通的鳯凰牌單車,而在馬拉威,鳳凰牌單車是奢侈的交通工具,不僅用來作為的士,有時也作為貨車來運輸貨物。

3、打倒鳳凰的可能正是共用單車

許多人認為,共用單車拯救了鳳凰、永久等老牌自行車;這話表面不差,實則缺乏深層邏輯。

首先是,上海鳳凰業績大增的原因,是公司2015年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專案,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入江蘇華久輻條製造有限公司,自2016年起華久輻條的經營業績併入上市公司,導致公司淨利潤同比大幅增加。

其次,是共用單車和鳳凰自行車本質上屬於競爭關係,而非單純的上下游業務鏈關係。

儘管共用單車的進入沖淡了中國自行車市場產能過剩的苦澀,巨量的生產訂單能夠將工廠的生產線塞得滿滿的,甲方們急迫著將自己的共用單車投放到城市中“卡位”,再者,大產能本身就是稀缺品,被各大甲方搶奪。

正如富士達、千里達、喜德盛等巨頭所言,共用單車風潮對於中國自行車企業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龐大的訂單充實了過剩的產能,也帶來了可觀的利潤,讓工廠暫時忘卻運動自行車消費市場不濟的問題。

但是,共用單車的發展,就目前而言,還是個未知數;而“紅利”過後,共用單車行業將進一步洗牌,到那時企業能否脫身而出將是自行車企業深思的問題。

因此,與其說,孱弱的老牌自行車是枯木逢春,煥發第二春,但有可能,這種機會是短暫的。面對共用單車這一波熱潮,鳳凰之類的老牌自行車很大可能虛不受補。

話題:你記憶中家裡的自行車是什麼牌子的?

版權聲明:

ID:yunzhangca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