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西安工匠|徐立平三十載“雕刻火藥”

本期“西安工匠”故事

和大家一起走近這位“刀尖上的舞者”

三十載雕刻火藥零失誤

火藥需要整形?

是的。就是用金屬刀具將火箭或導彈發動機內裝填好的固體推進劑(混合固體火炸藥)一點一點地削切,修整至設計要求的型面。徐立平是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第四研究院7416廠航太發動機固體燃料藥面整形組組長。

他就是為火藥整形的人

在“雕刻火藥”的過程中,危險時刻相伴,敏感的火炸藥一旦遭遇強力摩擦,便會劇烈燃燒甚至爆炸。而金屬刀具削切火炸藥,時時刻刻在發生摩擦,要避免箭毀人亡的爆炸,對削切力量和技巧的把握十分苛刻。對此,

徐立平說出了他的經驗:關鍵在於削切的力量要均勻,速度要緩慢,千萬不可心浮氣躁、用力過猛。

說起來容易幹起來難。只有親臨徐立平工作的車間,才會體會到此項工作的艱難。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位於西安東郊的廠房在工作時間必須做到房門大開,

不論嚴寒還是酷暑,那是他們危急關頭的逃生之門。冬天最冷時氣溫在零下十幾攝氏度,凍得人手腳麻木。夏天最熱時還必須穿著厚實的工作服,全身包裹在汗水中,且蚊蟲肆虐,臉部時常被叮咬得紅腫難忍。

由於火箭或導彈發動機的大小粗細不同,

藥面形狀複雜,在削切整形火炸藥時往往要採取或蹲或跪、或趴或躺的姿勢,幹上一會兒往往就肩酸背疼,手都抬不起來。而這時想要控制力量的均勻,難上加難。

就是在這樣一個挑戰個人意志力和

忍耐力極限的高危崗位

徐立平一干就是30年,保持整形產品

100%的合格率和安全事故為零的紀錄

被大家尊稱為“火藥雕刻師”

|徐立平先用眼睛觀察整形完產品的平整度|

在最危險的一線成長

19歲時,徐立平從陝西航太技工學校畢業,成為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四院7416廠的一名發動機藥面修理工,想到自己成為了一名航太人,他十分興奮。但入廠安全教育給他來了一個“下馬威”:觀看切削下來的廢藥銷毀,一小堆並不起眼的廢藥,在遇到明火後瞬間就沖起巨大的火光和濃煙。這灼熱刺目的火光讓徐立平冷靜下來:幹事業必須要練好硬本領。

在車間,徐立平心無旁騖,牢記師傅教誨:心要靜,氣要沉,不可浮躁。日復一日,徐立平不知道練壞了多少把刀具,但他的手感越來越好了。

工藝要求0.5毫米的誤差

他卻硬是控制到了0.2毫米

一張紙的厚度

1989年秋,一台即將試車的國家重點型號發動機出現脫粘,為確保研製進度,徹底查明原因,航太科技四院專家組在反復論證後作出艱難決定:將發動機內裝填在故障部位的火炸藥挖出,查探修復。而就地挖藥意味著要鑽進已經裝填好烈性推進劑的發動機內挖出火炸藥,艱難和危險不言而喻。在國家利益面前,沒有一個人退縮,一支挖藥突擊隊迅速組成。這其中,徐立平是最年輕的一員。

發動機燃燒室內數噸的推進劑散發著濃烈而刺鼻的氣味,狹窄的艙內只允許大家半躺或半跪著操作。為防止用力過大摩擦起火,隊員們只能用木鏟或銅鏟小心翼翼地操作,每次最多只能挖幾克,加之艙內缺氧和精神的高度緊張,工廠規定每個隊員每次只能幹10分鐘,然而,年輕的徐立平每次進去總要多堅持幾分鐘,好讓師傅們多歇一會兒。

就這樣,連續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突擊隊員們用超人的勇氣一次次鑽進裝有數噸烈性火炸藥的發動機內,螞蟻啃骨頭般挖出300多公斤火炸藥,成功説明專家組找到了故障原因,而修復後的發動機地面試車也取得了圓滿成功。 在這場與死神的較量中,無畏的航太人承受了巨大的身心挑戰,大家都不同程度出現了頭暈、噁心等不適,總是“逞強”多幹的徐立平更是雙腿疼痛,幾乎不能行走。

|徐立平與同事|

徐立平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

“工房裡除了鏟藥的沙沙聲,還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最難忍受的是心底的那份恐懼”

經歷並戰勝了心底的恐懼

徐立平愈發堅毅、沉穩

不斷創新將危險降到最低

十多年前的一次事故,讓徐立平至今回想起來仍心如刀割。一位和徐立平並肩工作的工友,在削切發動機內的火炸藥時,刀具不慎碰到金屬殼體產生火花,瞬間引起火炸藥劇烈燃燒,工友當場犧牲。

徐立平暗暗發誓

一定要最大限度讓操作者遠離危險

從根本上改變與死神為鄰的現狀

他想,如果能把數控技術應用於發動機內固體火炸藥的修整,不僅能將操作者從肌體的辛苦勞作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能將操作者與固體火炸藥直面相對的境況改變為遠端操作,這等於讓死神遠離操作者。

|徐立平在研究資料|

在工廠的關注下,首台整形機很快運抵,此後,安裝、調試、實驗,徐立平沒日沒夜地“伺候”著這台設備,並在安裝調試中“刷新”了設備的安全保障系統,僅設備改進方案他就提出並組織實施了20余項,從源頭確保了設備使用過程的安全可控。

設備驗收之後,他又承擔起最核心的複雜的整形程式編制任務,沒有程式設計基礎的他,白天蹲在整形機邊反復琢磨,晚上更是通宵達旦計算各項參數,最終用一個多月時間完成了某型號發動機所有整形參數的編寫,並針對其特殊型面設計了專用刀具。

|徒弟來請教徐立平程式設計問題|

試驗那天,隨著設備的快速旋轉,刀片在電腦的操控下平穩地削切著發動機內的火炸藥,一個完美的整形端面逐漸出現在遠端監控顯示器上,僅僅10多分鐘,一發產品的整形任務就順利完成。這項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填補了行業空白,更意味著工廠幾十年火藥整形史上劃時代的進步。

|徐立平設計發明的火藥面整形刀具|

此後,在徐立平的帶領下,班組先後實現了數十種導彈發動機的數控整形技術應用,班組80%以上的型號整形實現了遠端操作。徐立平更是根據不同類型發動機、整形的不同階段和不同部位,設計、製作和改進了幾十種刀具,其中九種申請了國家專利,兩種已獲授權,一種獲陝西國防科技工業職工創新獎。

|徐立平所在車間辦公室裡的榮譽牆一部分|

2016年

徐立平被評為201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徐立平的師傅、老航太人王安民

徐立平身上感動中國的力量在於對航太精神的傳承,將以國為重、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高尚情操融入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舍小家為大國,成就了大國工匠的品質。

徐立平的工友

徐師傅身上表現出一種徹底而又純粹的工匠追求,他靜默平和卻胸懷報國雄心,他身上堅毅專注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和對崗位的摯愛,是激勵大家永遠向上的精神力量。

向工匠致敬!

編輯: 阿斐丨審核:大樹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在遇到明火後瞬間就沖起巨大的火光和濃煙。這灼熱刺目的火光讓徐立平冷靜下來:幹事業必須要練好硬本領。

在車間,徐立平心無旁騖,牢記師傅教誨:心要靜,氣要沉,不可浮躁。日復一日,徐立平不知道練壞了多少把刀具,但他的手感越來越好了。

工藝要求0.5毫米的誤差

他卻硬是控制到了0.2毫米

一張紙的厚度

1989年秋,一台即將試車的國家重點型號發動機出現脫粘,為確保研製進度,徹底查明原因,航太科技四院專家組在反復論證後作出艱難決定:將發動機內裝填在故障部位的火炸藥挖出,查探修復。而就地挖藥意味著要鑽進已經裝填好烈性推進劑的發動機內挖出火炸藥,艱難和危險不言而喻。在國家利益面前,沒有一個人退縮,一支挖藥突擊隊迅速組成。這其中,徐立平是最年輕的一員。

發動機燃燒室內數噸的推進劑散發著濃烈而刺鼻的氣味,狹窄的艙內只允許大家半躺或半跪著操作。為防止用力過大摩擦起火,隊員們只能用木鏟或銅鏟小心翼翼地操作,每次最多只能挖幾克,加之艙內缺氧和精神的高度緊張,工廠規定每個隊員每次只能幹10分鐘,然而,年輕的徐立平每次進去總要多堅持幾分鐘,好讓師傅們多歇一會兒。

就這樣,連續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突擊隊員們用超人的勇氣一次次鑽進裝有數噸烈性火炸藥的發動機內,螞蟻啃骨頭般挖出300多公斤火炸藥,成功説明專家組找到了故障原因,而修復後的發動機地面試車也取得了圓滿成功。 在這場與死神的較量中,無畏的航太人承受了巨大的身心挑戰,大家都不同程度出現了頭暈、噁心等不適,總是“逞強”多幹的徐立平更是雙腿疼痛,幾乎不能行走。

|徐立平與同事|

徐立平在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

“工房裡除了鏟藥的沙沙聲,還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最難忍受的是心底的那份恐懼”

經歷並戰勝了心底的恐懼

徐立平愈發堅毅、沉穩

不斷創新將危險降到最低

十多年前的一次事故,讓徐立平至今回想起來仍心如刀割。一位和徐立平並肩工作的工友,在削切發動機內的火炸藥時,刀具不慎碰到金屬殼體產生火花,瞬間引起火炸藥劇烈燃燒,工友當場犧牲。

徐立平暗暗發誓

一定要最大限度讓操作者遠離危險

從根本上改變與死神為鄰的現狀

他想,如果能把數控技術應用於發動機內固體火炸藥的修整,不僅能將操作者從肌體的辛苦勞作中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能將操作者與固體火炸藥直面相對的境況改變為遠端操作,這等於讓死神遠離操作者。

|徐立平在研究資料|

在工廠的關注下,首台整形機很快運抵,此後,安裝、調試、實驗,徐立平沒日沒夜地“伺候”著這台設備,並在安裝調試中“刷新”了設備的安全保障系統,僅設備改進方案他就提出並組織實施了20余項,從源頭確保了設備使用過程的安全可控。

設備驗收之後,他又承擔起最核心的複雜的整形程式編制任務,沒有程式設計基礎的他,白天蹲在整形機邊反復琢磨,晚上更是通宵達旦計算各項參數,最終用一個多月時間完成了某型號發動機所有整形參數的編寫,並針對其特殊型面設計了專用刀具。

|徒弟來請教徐立平程式設計問題|

試驗那天,隨著設備的快速旋轉,刀片在電腦的操控下平穩地削切著發動機內的火炸藥,一個完美的整形端面逐漸出現在遠端監控顯示器上,僅僅10多分鐘,一發產品的整形任務就順利完成。這項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填補了行業空白,更意味著工廠幾十年火藥整形史上劃時代的進步。

|徐立平設計發明的火藥面整形刀具|

此後,在徐立平的帶領下,班組先後實現了數十種導彈發動機的數控整形技術應用,班組80%以上的型號整形實現了遠端操作。徐立平更是根據不同類型發動機、整形的不同階段和不同部位,設計、製作和改進了幾十種刀具,其中九種申請了國家專利,兩種已獲授權,一種獲陝西國防科技工業職工創新獎。

|徐立平所在車間辦公室裡的榮譽牆一部分|

2016年

徐立平被評為201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徐立平的師傅、老航太人王安民

徐立平身上感動中國的力量在於對航太精神的傳承,將以國為重、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高尚情操融入到工作的每一個細節,舍小家為大國,成就了大國工匠的品質。

徐立平的工友

徐師傅身上表現出一種徹底而又純粹的工匠追求,他靜默平和卻胸懷報國雄心,他身上堅毅專注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和對崗位的摯愛,是激勵大家永遠向上的精神力量。

向工匠致敬!

編輯: 阿斐丨審核:大樹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