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城魏派和吉利淩克,紛紛進軍高端SUV市場 哪個更有戲?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國的本土品牌汽車內部誕生了不少全新的品牌。其中,定位高端市場的長城全新品牌Wey以及吉利的LYNK & CO最受關注。

一方面,作為民營企業的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在近年來的市場表現大家都有目共睹,另一方面,兩個高端品牌都引入了歐化的設計項目。作為品牌積澱的集大成者,這兩個品牌的前景如何,

自然也成為了業界所關注的重點。

目前,無論是長城的Wey還是吉利的LYNK & CO都還只是出於概念車展示的階段。不過,兩個品牌的概念車都具備了極高的量產化潛質。所以毫無疑問,未來兩個品牌的首款量產車型和概念車相比都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

如果我們把中國本土汽車工業的發展按照市場化的角度來看的話,那麼我國本土品牌的發展也就是最近這二十年的事。

雖說我們的本土汽車工業在上市五十年代末期就已經極具規模,但那是計劃經濟在建設初期的優越性表現,和市場本身沒有什麼關係。

所以,在計劃經濟時代,極具規模的本土汽車企業並沒有給後來者留下什麼品牌傳承。本土品牌發展的起點還是在二十一世紀初期家用汽車大舉進入中國家庭時候的事。

在這二十年時間裡,中國的本土汽車產業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輪回中向前邁進。就拿這高端品牌的事來說,上一次出現爆發式的發展大概還是在七八年前,以奇瑞的瑞麒品牌為代表,掀起了一輪本土品牌的高端化進程。不過後來事實證明,以轎車為主的高端品牌發展路線並不太適合本土企業。

在近年來,隨著本土品牌在SUV市場的佔有率逐年提升,憑藉SUV產品實現高端化的發展又逐漸成為主流。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長城的Wey還是吉利的LYNK & CO,首款車型都是SUV。

這兩個品牌,有著眾多的相似,也有著眾多的不一致。雖然兩個品牌都是本土品牌的產品,但是從初期發佈的品牌構想來看,Wey和LYNK & CO是截然不同的。

長城的Wey品牌在去年年末的廣州國際車展上正式發佈,彼時,長城的老總向全球媒體介紹了Wey品牌的來源,並且的明確的表示,Wey品牌將是未來長城旗下的高端品牌,而且Wey就是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的,整場發佈會的主角是長城的魏建軍。

而吉利的LYNK & CO發佈時間則要早上一個來月,發佈地點設置在了西班牙巴賽隆納,發佈會的主角是金髮碧眼的老外。

目前,LYNK & CO的官網已經上線。現在百度上LYNK & CO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個性、開放、互聯全球化品牌LYNK & CO,源自瑞典,由歐洲研發設計,融合CMA架構,中國製造......”

不難發現,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Wey毫不避諱和長城之間的關係,而LYNK & CO則似乎在儘量的避免和吉利扯上關係。

這種區別就好像是一個是在國內完成所有學業的博士,而另一個則是在國外深造回來的海歸。如果在企事業單位,後者當然會更吃香,因為這叫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是,從開拓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倒是覺得,土生土長的Wey所背負的包袱會更小一些。

原因很簡單,這叫背靠大樹好乘涼。

Wey毫不避諱和長城之間的關係,所以這也就使得在市場推廣以及品牌認知度方面,Wey的發展可以更好的依託長城的資源以及長城的知名度。而近幾年來在市場上一路高歌的哈弗品牌也將成為Wey品牌最好的市場支撐。

消費者口碑以及長城的現有銷售管道都會在Wey上得以保留。簡單點說,依靠著長城的Wey可以最大限度的調集優勢資源。魏建軍也曾表示,Wey品牌經銷商會首選在現有的、銷售能力強的哈弗品牌經銷商中遴選。

至於LYNK & CO,由於要儘量的拉開和吉利的關係,所以在市場推廣方面,LYNK & CO更像是在單打獨鬥。也正是因為品牌定位的不同,吉利的現有資源並不能夠為LYNK & CO提供實質性的幫助。而吉利現有的品牌也無法對LYNK & CO實施有力的支撐。

於是乎,兩個品牌的區別就變成了一個單打獨鬥的海歸回來遇到了一個富二代的本土博士。即便是在同一起跑線上,LYNK & CO“精神壓力”會更大一些。

在某個角度上說,其實,LYNK & CO在極力擺脫和吉利的關係也是可以理解的,出發點其實和當年的觀致是一樣的。

我們不妨把時間軸撥回到十五年前,作為第一批進入家用轎車市場的企業,吉利和奇瑞都選擇了入門門檻更低的入門級轎車作為品牌發展的基石。

我還清楚的記得,那個時候吉利和夏利展開的價格大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使得夏利的售價就從七萬多降到了三萬多。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夏利品牌真的成為歷史了,而吉利倒是越過越好了。

不過,對於吉利而言,當年定下的低端形象卻成為了影響品牌上行的重要因素。我並不否認吉利當下的產品所取得的進步,但是,品牌的形象真的是一時半會兒難以改變的。更何況,現在在吉利品牌的陣營下還保留了位數眾多的低端轎車,這樣的品牌定位是難以對LYNK & CO品牌構成支撐的。

因此,我一直的觀點是,吉利的成功不是吉利銷量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高度,而是吉利是否敢於砍掉低端車型——敢不敢做減法。

事實上,這也是初期進軍中國低端家用車市場的本土品牌所面臨的普遍性問題。長城汽車應該是屬於純屬意外的避過了這個風頭,在吉利和夏利大打低端轎車價格戰的時候長城還在專注于低端皮卡市場,等到回過頭來搞轎車時候趕了個晚集,所以錯過了本土品牌轎車在低端市場發展的風頭。

隨後在SUV的帶動下,哈弗品牌一直在十萬元左右的主流區間活動。所以,這也就使得 Wey的品牌定位可以很好的銜接哈弗品牌,哈弗也因此作為新品牌的品牌依託。

當然,這並不是說LYNK & CO品牌就會成為觀致。作為海歸一組,LYNK & CO最大的亮點在於洋氣。

說實在的,去年十月發佈的LYNK & CO 01概念車在設計上的確是很見功力,還真有那麼一股子海歸博士的洋氣勁。而且依託於富豪的CMA平臺技術也使得這款車本身的含金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在這樣的底子下,LYNK & CO品牌只要能夠度過艱難的品牌認知的初期,真正且徹底的擺脫與吉利的聯繫,並且快速實現獨立銷售管道的鋪開,形成品牌的擁躉和市場認知,這個品牌其實也是可以做好的。

這一方面,在市場上最好的例子就是DS和寶沃,而如果要進一步邁向更高的領域,LYNK & CO的束縛也會變得更小。

從市場角度來說,Wey會比LYNK & CO更容易贏得市場,因為Wey更多的是以15-20萬元的產品去撬動市場,而LYNK & CO則是以品牌力去帶動產品,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套路”。

而從品牌的角度來說,Wey和LYNK & CO誰更容易成功,那就看消費者對依託于自主品牌而誕生的豪華品牌的態度以及如何看待“成功”這個概念了。

孫子兵法雲: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自主品牌敢於推豪華品牌,是一種實力,更是一種精神,祝福他們!

目前,LYNK & CO的官網已經上線。現在百度上LYNK & CO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個性、開放、互聯全球化品牌LYNK & CO,源自瑞典,由歐洲研發設計,融合CMA架構,中國製造......”

不難發現,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Wey毫不避諱和長城之間的關係,而LYNK & CO則似乎在儘量的避免和吉利扯上關係。

這種區別就好像是一個是在國內完成所有學業的博士,而另一個則是在國外深造回來的海歸。如果在企事業單位,後者當然會更吃香,因為這叫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是,從開拓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倒是覺得,土生土長的Wey所背負的包袱會更小一些。

原因很簡單,這叫背靠大樹好乘涼。

Wey毫不避諱和長城之間的關係,所以這也就使得在市場推廣以及品牌認知度方面,Wey的發展可以更好的依託長城的資源以及長城的知名度。而近幾年來在市場上一路高歌的哈弗品牌也將成為Wey品牌最好的市場支撐。

消費者口碑以及長城的現有銷售管道都會在Wey上得以保留。簡單點說,依靠著長城的Wey可以最大限度的調集優勢資源。魏建軍也曾表示,Wey品牌經銷商會首選在現有的、銷售能力強的哈弗品牌經銷商中遴選。

至於LYNK & CO,由於要儘量的拉開和吉利的關係,所以在市場推廣方面,LYNK & CO更像是在單打獨鬥。也正是因為品牌定位的不同,吉利的現有資源並不能夠為LYNK & CO提供實質性的幫助。而吉利現有的品牌也無法對LYNK & CO實施有力的支撐。

於是乎,兩個品牌的區別就變成了一個單打獨鬥的海歸回來遇到了一個富二代的本土博士。即便是在同一起跑線上,LYNK & CO“精神壓力”會更大一些。

在某個角度上說,其實,LYNK & CO在極力擺脫和吉利的關係也是可以理解的,出發點其實和當年的觀致是一樣的。

我們不妨把時間軸撥回到十五年前,作為第一批進入家用轎車市場的企業,吉利和奇瑞都選擇了入門門檻更低的入門級轎車作為品牌發展的基石。

我還清楚的記得,那個時候吉利和夏利展開的價格大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使得夏利的售價就從七萬多降到了三萬多。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夏利品牌真的成為歷史了,而吉利倒是越過越好了。

不過,對於吉利而言,當年定下的低端形象卻成為了影響品牌上行的重要因素。我並不否認吉利當下的產品所取得的進步,但是,品牌的形象真的是一時半會兒難以改變的。更何況,現在在吉利品牌的陣營下還保留了位數眾多的低端轎車,這樣的品牌定位是難以對LYNK & CO品牌構成支撐的。

因此,我一直的觀點是,吉利的成功不是吉利銷量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高度,而是吉利是否敢於砍掉低端車型——敢不敢做減法。

事實上,這也是初期進軍中國低端家用車市場的本土品牌所面臨的普遍性問題。長城汽車應該是屬於純屬意外的避過了這個風頭,在吉利和夏利大打低端轎車價格戰的時候長城還在專注于低端皮卡市場,等到回過頭來搞轎車時候趕了個晚集,所以錯過了本土品牌轎車在低端市場發展的風頭。

隨後在SUV的帶動下,哈弗品牌一直在十萬元左右的主流區間活動。所以,這也就使得 Wey的品牌定位可以很好的銜接哈弗品牌,哈弗也因此作為新品牌的品牌依託。

當然,這並不是說LYNK & CO品牌就會成為觀致。作為海歸一組,LYNK & CO最大的亮點在於洋氣。

說實在的,去年十月發佈的LYNK & CO 01概念車在設計上的確是很見功力,還真有那麼一股子海歸博士的洋氣勁。而且依託於富豪的CMA平臺技術也使得這款車本身的含金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在這樣的底子下,LYNK & CO品牌只要能夠度過艱難的品牌認知的初期,真正且徹底的擺脫與吉利的聯繫,並且快速實現獨立銷售管道的鋪開,形成品牌的擁躉和市場認知,這個品牌其實也是可以做好的。

這一方面,在市場上最好的例子就是DS和寶沃,而如果要進一步邁向更高的領域,LYNK & CO的束縛也會變得更小。

從市場角度來說,Wey會比LYNK & CO更容易贏得市場,因為Wey更多的是以15-20萬元的產品去撬動市場,而LYNK & CO則是以品牌力去帶動產品,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套路”。

而從品牌的角度來說,Wey和LYNK & CO誰更容易成功,那就看消費者對依託于自主品牌而誕生的豪華品牌的態度以及如何看待“成功”這個概念了。

孫子兵法雲: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自主品牌敢於推豪華品牌,是一種實力,更是一種精神,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