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所不知道的秘密——邁向勝利的蘇聯利器

邁向勝利的蘇聯武器----火炮

蘇聯歷來重視火炮的發展和生產,史達林曾說“炮兵是戰爭之神”,因此紅軍炮兵在衛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每年的11月19日定為蘇聯的炮兵節。為了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

俄羅斯郵政於今年4月25日發行一套4枚“武器的勝利”系列六——火炮。就讓小緣來為大家一個個解說:

1937型45毫米(53-K)反坦克炮

口徑:45毫米;炮彈初速:760米/秒;戰鬥狀態總重;560千克;發射速度:15-20發/分鐘;最大射程:4400米。

(53-K)反坦克炮可以說是蘇聯早期抗德的功臣。德軍於1941年6月22日發起巴巴羅薩入侵行動開始,受到突襲的蘇軍被打的潰不成軍。早期裝備的37MM反坦克炮壓根無法抵擋德軍主力3型,4型坦克碾壓。45毫米(53-K)裝備成為了早期紅軍在防禦戰中打擊德軍坦克與裝甲車輛的法寶,尤其側擊效果甚好。

在莫斯科會戰前夕西北郊的激烈戰鬥中,來自第316步兵師1075步兵團的28名蘇軍士兵很好的在側翼樹林隱蔽了該反坦克炮,利用德軍攻擊正面主陣地間隙側擊伏擊成功。一場防禦戰打下來他們面對優勢敵人的進攻,堅守陣地既然能取得擊毀德軍9輛坦克優秀戰績。他們保衛莫斯科的英勇行為也被搬上的螢屏大螢幕

1942年(3NC-3) 口徑:76.2毫米;炮彈初速:680米/秒;戰鬥狀態重量:1200千克;最高射速:25發/分鐘;最大射程:13.29千米。

格拉賓的設計團隊傑出作品。ЗИС-3出現很快取代了老式(53-K)主要執行伴隨步兵衝擊隨行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任務。可以發射反坦克彈,榴彈,也可以發射穿甲彈。蘇軍許多先遣支隊都加強有1個ЗИС-3炮連和炮營。由於這種火炮較輕便,對付中型坦克,

各種型號裝甲車輛完全搓搓有餘,用來打擊重型坦克,尤其側擊效果甚好。在反攻進攻階段,蘇軍炮兵小隊經常將它推到前沿進行直接瞄準射擊,在任何戰鬥中都可以它都可以直接轟擊敵方建築物以及各種暗堡等等。可謂是多用途火炮!

二戰結束後,ЗИС-3又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標準裝備。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曾經在朝鮮戰爭中廣泛使用了這種火炮打擊美帝。

五十年代中期,我國曾少量仿製,稱為五四式76毫米加農炮。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的南疆邊境鬥爭中,我民兵預備役部隊仍然使用76毫米加農炮進行了戰鬥。

(52-k)85毫米、1939型(52-K)高射炮

口徑:85毫米;炮彈初速:炸彈800-880米/秒(穿甲彈880米/秒);戰鬥狀態總重:4.5噸;發射速度:20發/分;射程15.65千米。

高射炮是可以算一種多用途火炮雖說本質上是防空的,但是用來平射也是常有的事情~~~最經典有名就是德國著名的88MM高射炮。在戰爭爆發前期,德國88炮可謂戰果輝煌,特別在北非沙漠戰場成為了打擊盟軍坦克第一大神奇“殺器”。在早期蘇德戰場面對蘇軍新型T34以及KV系列。也只有88毫米防空炮是成功的。防空炮打坦克靈感啟發了德軍,中後期被德軍改裝成為虎式,豹式坦克,各種坦克殲擊車專用火炮。

蘇聯人也很快在實戰中靈感中發現了防空炮的這點好處。將自己的(52-k)85防空炮拿來進行改裝與測試。很快研製出新型S-53型號火炮,也就是大名鼎鼎T34-85,以及戰爭後期T44型坦克專用炮。

122毫米、1938型(M3-0)口徑:122毫米;炮彈初速:515米/秒;戰鬥狀態總重:2450千克;發射速度:5-6發/分鐘;最大射程:11.8千米。

比爾姆第一七二兵工廠和彼得羅夫設計局聯合設計,服役時間極長。蘇聯師屬炮兵的主要標準裝備。

最先吃到(M3-0)吐槽的不是德國,而是小日本,早在1939年日本挑起了諾門罕戰役。戰役中後期蘇軍反攻階段,蘇軍利用西岸臺地上的炮兵群,不停地將炮彈向日軍陣地傾瀉,日軍被蘇軍各類型火炮被彈雨打得東倒西歪。相比之下日本陸軍裝備最大,最好的九十式火炮口徑才75毫米,幾乎打得被完全壓制。

在而後的衛國戰爭中(M3-0)無論是在莫斯科,還是斯大林格勒,一直有不俗的表現。據說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德軍一輛坦克闖入了蘇軍炮兵陣地,情急無奈下蘇軍只好拿(M3-0)當刺刀使~平射後驚奇發現,該炮在近距離射擊時無論發射什麼彈種都會對敵方坦克車輛造成致命打擊。

庫爾斯克戰役的實踐在一次啟發了蘇聯人改裝火炮想法。於是乎蘇軍又把(M3-0)122火炮理念改裝後,裝在(IS2)史達林重型坦克中,後來的(IS2)重型坦參與了最後結束戰爭的工作。但是……

122毫米火炮改裝後理念一直成為蘇軍未來的重型坦克標準口徑。戰爭結束後史達林系列後續(例如IS3,IS4等等)重型坦克一直沿用都是122口徑炮。要知道不管戰爭前還是戰爭後期,沒有任何坦克車輛能挨122火炮直面射擊!

1941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口徑:120毫米;炮彈初速:272米/秒;戰鬥狀態總重:273千克;最大射速;15發/分鐘;射程:6000米。

該炮屬於重型迫擊炮。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迫擊炮之一,一點都不為過。它可以投射出15.9公斤的高爆炸藥,威力強大,它的口徑完全匹敵各種榴彈炮。要知道當時無論盟軍,德軍,蘇軍炮兵裝備標準口徑大都是120毫米口徑上下不等。

而這款120迫擊炮,可以將120毫米口徑炮彈拋弧射的對任何坦克裝甲車輛,建築物碉堡等進行“開罐式”的處理,尤其是對於戰壕中的步兵來說簡直就是噩夢。在實戰中120迫擊炮是蘇軍基層步兵單位的及時救命的寶貝之一!

“БМ-13”喀秋莎火箭炮

共有8條發射軌道,每條上下各懸1枚火箭彈。軌道數量:16;火箭彈徑:132毫米;一次齊射所需時間:7-10秒鐘;不裝炮彈總重:7.2噸;裝炮彈總重:7.88噸;射程;8470米。填裝一次齊射彈藥只需5-10分鐘,炮架可進行180度旋轉。

被德軍稱為“史達林式管風琴”,蘇軍更用少女名字親切稱呼為“喀秋莎”。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種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雖然準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也比其他火炮來的脆弱,但它價格低廉、易於大規模批量生產。

二戰中,喀秋莎成為了第一種蘇聯大量生產的自行火炮,並常將其裝載於卡車上。和其他自行火炮相比,這樣的機動性為喀秋莎帶來其他的優勢: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並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離開。其火箭發射車為美援的雪佛蘭G7100及福特-馬蒙·夏靈頓HH6-COE4和蘇聯自己生產的吉斯6,吉斯151。基本上是卡車就可以拿來改裝成為喀秋莎~~~雖然低成本但是就是超級好用,真心是小編的最愛,情急情況下打完就可以開車走人而不被罵,留下地方陣地對面一片狼藉的哀聲~~~~同樣在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也讓美帝為首的聯合國軍吃到喀秋莎彈雨苦頭戰功赫赫!

重點評價:喀秋莎不僅是最廉價美的,也是在戰爭中表現最成功的!

1938型、76毫米山炮口徑:76.2毫米;炮彈初速:500米/秒;戰鬥狀態總重:785千克;發射速度:12-15發/分鐘;射程:10.52千米。

基本上是蘇聯山地步兵師,普通步兵師的裝備。該炮好處就是它可以拆件打包由牲畜拖運,或者肩扛等運輸。無論是進攻還是 戰略撤退都可以起到掩護作用。有點類似于日本鬼子的92式步兵炮。

1942型、25毫米(72-K)高射炮

口徑:25毫米;炮彈初速:燃燒彈910米/秒、穿甲彈900米/秒;戰鬥狀態總重:11.7噸;射速:70發/分鐘;射程6千米。

與之前蘇軍的85毫米防空炮比,它的口徑是小了許多,但是口徑小射速快。二戰時期, 大約有68%的飛機是被25-37毫米小口徑各類型的防空炮擊傷,擊落。由此可見小口徑防空炮在戰爭中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樣也可以方便擺在陣地兩側形成交叉火網封鎖,收割敵軍,那可是比陣地機槍效果要強大多了。小口徑防空炮也被常常拿來改裝,裝在卡車或者裝甲車上,作為成為輕型防空車,步兵火力支援裝甲車輛等等!

1944型100毫米БС-3反坦克炮

口徑:100毫米;炮彈初速:900米/秒;戰鬥狀態總重:3.65噸;射速:8-10發/分鐘;射程:20千米。

自從зис-3的成功設計,格拉賓的設計團隊名聲大振,史達林為了配備超級反坦克武器,命令設計大口徑的反坦克炮,格拉賓成功地將100毫米的海軍驅逐艦炮轉成超級重型反坦克炮。БС-3於1944年服役就是專門用來對付德軍重型裝甲的,БС-3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上擊穿德軍坦克的前裝甲。它的穿甲彈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上垂直擊穿125亳米的裝甲,1000米的距離上它幾乎可以將所各種型號的坦克與裝甲車輛摧毀,這種火炮的射速為每分鐘10發。

該炮由於出現較晚,因此數量不多。戰爭期間只裝備蘇聯王牌近衛師。火炮改裝後裝在坦克上已經不是什麼新奇事情。而蘇聯著名的SU-100坦克殲擊車的火炮就是БС-3改的。

1931/1937型122毫米加農炮

口徑:122毫米;炮彈初速:880米/秒;仰俯射角65度、水準掃射角58度;射速;3-4發/分鐘;射程:20.4千米。

該炮由1931型122毫米火炮的炮身和1937型152毫米榴彈炮的炮架結合而成。主要用作集團軍和師屬火力壓制,9人制炮班,此炮生命力奇長,整個戰爭期間,在各個戰場都能發現該炮身影,小日本就曾經在若門檻優先被吐槽。據說紅軍擊毀德軍第一輛坦克的戰果就是由該炮取得。

1931型、203毫米Б-4榴彈炮

口徑:203毫米;炮彈初速:575米/秒;戰鬥狀態總重:17.7噸;射速:1發/分鐘;射程:18千米。

該炮由列寧格勒的“布爾什維克”工廠製造,該炮比較笨重,配有專門的工程車輛與彈藥車。二戰前期該炮沒什麼特別表現,但是在後期大反攻中該炮在對付被圍困的敵軍,混凝土加固的重型碉堡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哈爾科夫,齊爾卡塞,柯尼斯堡,坦澤,波森和柏林前線對付堅固結實的混凝土工事的戰鬥中,此炮證明了自己的非凡的威力。

該炮除了用來當做榴彈炮使用外,還常常被蘇軍攻打要塞戰役中,拉至前沿陣地用來平射轟擊要塞守軍,例如1944年6月10日在列寧格勒戰線上,I·I·范梅登科上校指揮的1931型203毫米榴彈平射炮擊秒毀了一個三層結構的鋼筋混凝土地下工事。在攻打柯尼斯堡要塞堡壘戰鬥中蘇軍用Б-4來平射,甚至在攻打柏林激烈巷戰中被拉至德國國會大廈轟擊頑抗的德軍。

無怪呼德國士兵稱該炮為可怕的“史達林之錘”,至今仍是俄羅斯聖彼德堡中央炮兵博物館裡的偉大傑作之一。

如果你喜歡《夕緣》作品。歡迎訂閱推薦!謝謝大家。

高射炮是可以算一種多用途火炮雖說本質上是防空的,但是用來平射也是常有的事情~~~最經典有名就是德國著名的88MM高射炮。在戰爭爆發前期,德國88炮可謂戰果輝煌,特別在北非沙漠戰場成為了打擊盟軍坦克第一大神奇“殺器”。在早期蘇德戰場面對蘇軍新型T34以及KV系列。也只有88毫米防空炮是成功的。防空炮打坦克靈感啟發了德軍,中後期被德軍改裝成為虎式,豹式坦克,各種坦克殲擊車專用火炮。

蘇聯人也很快在實戰中靈感中發現了防空炮的這點好處。將自己的(52-k)85防空炮拿來進行改裝與測試。很快研製出新型S-53型號火炮,也就是大名鼎鼎T34-85,以及戰爭後期T44型坦克專用炮。

122毫米、1938型(M3-0)口徑:122毫米;炮彈初速:515米/秒;戰鬥狀態總重:2450千克;發射速度:5-6發/分鐘;最大射程:11.8千米。

比爾姆第一七二兵工廠和彼得羅夫設計局聯合設計,服役時間極長。蘇聯師屬炮兵的主要標準裝備。

最先吃到(M3-0)吐槽的不是德國,而是小日本,早在1939年日本挑起了諾門罕戰役。戰役中後期蘇軍反攻階段,蘇軍利用西岸臺地上的炮兵群,不停地將炮彈向日軍陣地傾瀉,日軍被蘇軍各類型火炮被彈雨打得東倒西歪。相比之下日本陸軍裝備最大,最好的九十式火炮口徑才75毫米,幾乎打得被完全壓制。

在而後的衛國戰爭中(M3-0)無論是在莫斯科,還是斯大林格勒,一直有不俗的表現。據說在庫爾斯克會戰期間,德軍一輛坦克闖入了蘇軍炮兵陣地,情急無奈下蘇軍只好拿(M3-0)當刺刀使~平射後驚奇發現,該炮在近距離射擊時無論發射什麼彈種都會對敵方坦克車輛造成致命打擊。

庫爾斯克戰役的實踐在一次啟發了蘇聯人改裝火炮想法。於是乎蘇軍又把(M3-0)122火炮理念改裝後,裝在(IS2)史達林重型坦克中,後來的(IS2)重型坦參與了最後結束戰爭的工作。但是……

122毫米火炮改裝後理念一直成為蘇軍未來的重型坦克標準口徑。戰爭結束後史達林系列後續(例如IS3,IS4等等)重型坦克一直沿用都是122口徑炮。要知道不管戰爭前還是戰爭後期,沒有任何坦克車輛能挨122火炮直面射擊!

1941型120毫米重型迫擊炮

口徑:120毫米;炮彈初速:272米/秒;戰鬥狀態總重:273千克;最大射速;15發/分鐘;射程:6000米。

該炮屬於重型迫擊炮。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迫擊炮之一,一點都不為過。它可以投射出15.9公斤的高爆炸藥,威力強大,它的口徑完全匹敵各種榴彈炮。要知道當時無論盟軍,德軍,蘇軍炮兵裝備標準口徑大都是120毫米口徑上下不等。

而這款120迫擊炮,可以將120毫米口徑炮彈拋弧射的對任何坦克裝甲車輛,建築物碉堡等進行“開罐式”的處理,尤其是對於戰壕中的步兵來說簡直就是噩夢。在實戰中120迫擊炮是蘇軍基層步兵單位的及時救命的寶貝之一!

“БМ-13”喀秋莎火箭炮

共有8條發射軌道,每條上下各懸1枚火箭彈。軌道數量:16;火箭彈徑:132毫米;一次齊射所需時間:7-10秒鐘;不裝炮彈總重:7.2噸;裝炮彈總重:7.88噸;射程;8470米。填裝一次齊射彈藥只需5-10分鐘,炮架可進行180度旋轉。

被德軍稱為“史達林式管風琴”,蘇軍更用少女名字親切稱呼為“喀秋莎”。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種多管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雖然準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也比其他火炮來的脆弱,但它價格低廉、易於大規模批量生產。

二戰中,喀秋莎成為了第一種蘇聯大量生產的自行火炮,並常將其裝載於卡車上。和其他自行火炮相比,這樣的機動性為喀秋莎帶來其他的優勢: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並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離開。其火箭發射車為美援的雪佛蘭G7100及福特-馬蒙·夏靈頓HH6-COE4和蘇聯自己生產的吉斯6,吉斯151。基本上是卡車就可以拿來改裝成為喀秋莎~~~雖然低成本但是就是超級好用,真心是小編的最愛,情急情況下打完就可以開車走人而不被罵,留下地方陣地對面一片狼藉的哀聲~~~~同樣在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也讓美帝為首的聯合國軍吃到喀秋莎彈雨苦頭戰功赫赫!

重點評價:喀秋莎不僅是最廉價美的,也是在戰爭中表現最成功的!

1938型、76毫米山炮口徑:76.2毫米;炮彈初速:500米/秒;戰鬥狀態總重:785千克;發射速度:12-15發/分鐘;射程:10.52千米。

基本上是蘇聯山地步兵師,普通步兵師的裝備。該炮好處就是它可以拆件打包由牲畜拖運,或者肩扛等運輸。無論是進攻還是 戰略撤退都可以起到掩護作用。有點類似于日本鬼子的92式步兵炮。

1942型、25毫米(72-K)高射炮

口徑:25毫米;炮彈初速:燃燒彈910米/秒、穿甲彈900米/秒;戰鬥狀態總重:11.7噸;射速:70發/分鐘;射程6千米。

與之前蘇軍的85毫米防空炮比,它的口徑是小了許多,但是口徑小射速快。二戰時期, 大約有68%的飛機是被25-37毫米小口徑各類型的防空炮擊傷,擊落。由此可見小口徑防空炮在戰爭中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樣也可以方便擺在陣地兩側形成交叉火網封鎖,收割敵軍,那可是比陣地機槍效果要強大多了。小口徑防空炮也被常常拿來改裝,裝在卡車或者裝甲車上,作為成為輕型防空車,步兵火力支援裝甲車輛等等!

1944型100毫米БС-3反坦克炮

口徑:100毫米;炮彈初速:900米/秒;戰鬥狀態總重:3.65噸;射速:8-10發/分鐘;射程:20千米。

自從зис-3的成功設計,格拉賓的設計團隊名聲大振,史達林為了配備超級反坦克武器,命令設計大口徑的反坦克炮,格拉賓成功地將100毫米的海軍驅逐艦炮轉成超級重型反坦克炮。БС-3於1944年服役就是專門用來對付德軍重型裝甲的,БС-3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上擊穿德軍坦克的前裝甲。它的穿甲彈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上垂直擊穿125亳米的裝甲,1000米的距離上它幾乎可以將所各種型號的坦克與裝甲車輛摧毀,這種火炮的射速為每分鐘10發。

該炮由於出現較晚,因此數量不多。戰爭期間只裝備蘇聯王牌近衛師。火炮改裝後裝在坦克上已經不是什麼新奇事情。而蘇聯著名的SU-100坦克殲擊車的火炮就是БС-3改的。

1931/1937型122毫米加農炮

口徑:122毫米;炮彈初速:880米/秒;仰俯射角65度、水準掃射角58度;射速;3-4發/分鐘;射程:20.4千米。

該炮由1931型122毫米火炮的炮身和1937型152毫米榴彈炮的炮架結合而成。主要用作集團軍和師屬火力壓制,9人制炮班,此炮生命力奇長,整個戰爭期間,在各個戰場都能發現該炮身影,小日本就曾經在若門檻優先被吐槽。據說紅軍擊毀德軍第一輛坦克的戰果就是由該炮取得。

1931型、203毫米Б-4榴彈炮

口徑:203毫米;炮彈初速:575米/秒;戰鬥狀態總重:17.7噸;射速:1發/分鐘;射程:18千米。

該炮由列寧格勒的“布爾什維克”工廠製造,該炮比較笨重,配有專門的工程車輛與彈藥車。二戰前期該炮沒什麼特別表現,但是在後期大反攻中該炮在對付被圍困的敵軍,混凝土加固的重型碉堡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哈爾科夫,齊爾卡塞,柯尼斯堡,坦澤,波森和柏林前線對付堅固結實的混凝土工事的戰鬥中,此炮證明了自己的非凡的威力。

該炮除了用來當做榴彈炮使用外,還常常被蘇軍攻打要塞戰役中,拉至前沿陣地用來平射轟擊要塞守軍,例如1944年6月10日在列寧格勒戰線上,I·I·范梅登科上校指揮的1931型203毫米榴彈平射炮擊秒毀了一個三層結構的鋼筋混凝土地下工事。在攻打柯尼斯堡要塞堡壘戰鬥中蘇軍用Б-4來平射,甚至在攻打柏林激烈巷戰中被拉至德國國會大廈轟擊頑抗的德軍。

無怪呼德國士兵稱該炮為可怕的“史達林之錘”,至今仍是俄羅斯聖彼德堡中央炮兵博物館裡的偉大傑作之一。

如果你喜歡《夕緣》作品。歡迎訂閱推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