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啤酒銷量25個月下滑!為何啤酒賣不動,高端白酒卻一直在漲價?

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之一,是水和茶之後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

2014年,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曾有過這樣的資料:平均每個中國人一年要喝掉57瓶啤酒,也就是34.2升,已經略高於世界平均水準的人均每年33升。

2014年7月起,中國啤酒銷量開始出現長達25個月的下滑;2015年,中國啤酒銷量下滑近5%,為18年來最大幅度的負增長。

雖然2016年8月轉為增長態勢,進入2017年以後又連續4個月出現負增長。

與國產啤酒一片慘澹不同,2011年以來以進口啤酒為代表的中高端啤酒市場卻增長迅速。2011年至2016年間,中國啤酒進口量從64203千升快速增長至646384千升,增長近9倍。儘管從絕對值上,進口啤酒只占啤酒總銷量的不到2%。但迅猛增長的態勢讓人感到,進口啤酒已經從嘗鮮品變成很多城市消費者的日常選擇。

據瞭解,我國2016年啤酒出廠噸價僅為世界主流水準的一半左右,國產品牌啤酒噸價多在2000-3000元/噸,而嘉士伯的噸價為5254元/噸,百威英博更是達到了6383元/噸。

智研諮詢近日發佈的《2017年中國啤酒行業集中度及盈利能力分析》也顯示,近年來,20歲到24歲的人群在所有年齡段中,啤酒消費比例已經從9.48%下降至7.3%。年輕人減少,使得啤酒消費群體面臨萎縮。

國產啤酒市場不理想,原因何在?專家分析,

進口啤酒快速增長、市場競爭加劇、人們健康觀念的提升等,對啤酒消費產生影響。

有業內人士分析,在一些區域比如山東、陝西等,有啤酒品牌在區域處於絕對龍頭壟斷地位,其它啤酒品牌銷量較少。區域性壟斷明顯,讓其它品牌難以在該區域形成競爭力,缺少鯰魚效應,這也是導致啤酒銷量增長乏力的原因之一。

京東大資料顯示,臨近中秋節前,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四省酒水銷熱度頗高,而其中又以白酒的銷售額最高。而與往年同期相比,黃酒的銷售額同比激增,其中,海南黃酒的銷售額同比增長最高,達到了170 %;廣西其次,達到126%;廣東和福建黃酒的銷售額同比也有90 %的增長。

從今年半年報來看,白酒行業景氣度向好,企業開始陸續提價。

近期,古井貢酒提高核心產品在流通管道及終端拿貨價;劍南春集體上調水晶劍零售價及52度珍藏級劍南春出廠價。而隨著“雙節”到來,高端酒價格回升,貴州茅臺經銷商調貨價上漲至1350元以上。

白酒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由於茅臺貨源持續緊缺,高端白酒市場競爭白熱化,第二梯隊的白酒企業都在加速搶佔高端白酒市場。今年白酒行業的確較之前有所好轉,和餐飲市場回暖、消費者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和對白酒消費的熱情高漲等都有關係,下半年白酒市場也有望繼續維持良好預期。但同時,目前白酒行業和價格的回暖更多的是茅臺、五糧液等名酒企業和中高端酒水銷售增長的帶動。

和餐飲市場回暖、消費者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和對白酒消費的熱情高漲等都有關係,下半年白酒市場也有望繼續維持良好預期。但同時,目前白酒行業和價格的回暖更多的是茅臺、五糧液等名酒企業和中高端酒水銷售增長的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