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湯泡飯就會變成粥?養生還是害生?

我們經常會在韓劇裡看到韓國人一臉滿足地吃著各種“泡飯”,

好像“泡飯”真的就像全世界最美味的食物一樣,著實令廣大“韓粉”們垂涎三尺。原本是一道加工工序非常簡單的食物,現在好像已經風靡開來,可是很多人並不清楚長期採用這種飲食方式竟會為以後偷偷埋下健康隱患。

為了節省時間或者是因為個人口感喜好,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拿湯來泡飯吃,尤其是老年人中特別常見,還有一些家長更是經常將米飯泡在湯中餵食小孩。

可是中國有句俗語,叫作“湯泡飯,嚼不爛”。湯泡飯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樣鬆軟和容易消化,湯泡飯是湯和飯混在一起的,湯汁的浸泡並不能使食物像粥那樣粘稠軟爛。此外,湯泡飯由於包含水分較多,飯會很容易吞咽,因此會使對食物的咀嚼時間減少,食物還沒被咀嚼充分就連同湯一起快速吞咽下去,舌頭上的味覺神經就會來不及接受刺激,讓人食不知味,
無法感知多種食物混合在一起所帶來的美味。

其實正常情況下,食物是通過牙齒咀嚼、舌頭攪拌,這樣機械性初步消化後在胃部形成食糜(外形類似糊狀食物)。而後經由幽門緩慢進入十二指腸,最終進行營養物質的獲取。而湯泡飯大多不用細嚼,就直接進入胃部,食物未在口腔中進行初步消化,其營養物質不會容易被機體徹底吸收,長此以往,就容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攝入不足。

其實長期食用湯泡飯不單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全面吸收,甚至還會容易對人體造成一些損傷和疾病。

物理性消化減退,影響組織發育

長期食用湯泡飯可以導致機械消化功能減退,比如咀嚼肌萎縮,嚴重一點就會變成大家所說的“蛇精臉”。

此外,在幼兒期間,咀嚼食物這個簡單的動作會直接刺激孩子頜骨的發育,一旦缺少咀嚼功能的鍛煉,就會嚴重影響恒牙和頜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從而導致牙齒擁擠和錯位。

化學性消化不良,影響全面吸收

正常食物由口腔進入胃內需要時間,

而湯泡飯的方式會加快進食的速度,短時間內進入胃部食物過多,消化酶分泌量會相對不足,從而可導致化學性消化不良,從而增加胃腸負擔。此外,由於短時間內進食過多,也會無形之中增加十二指腸的壓力,升高“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風險。

總的來說,湯泡飯是不利於養生的,長期食用甚至還會“害生”。此外,各種食物在口腔內經過牙齒咀嚼、舌頭攪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美妙的體檢。所以,別“犯懶”,學會細嚼慢嚥,用心去享受進食的過程。

所以,別“犯懶”,學會細嚼慢嚥,用心去享受進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