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王思聰、柳青、宗馥莉、周邦威的權力遊戲

10月18日, 王思聰的名字出現在《2017中國頂級投資人排行榜TOP50》榜單第37位, 在清一色的60後、70後入榜者中, 這位1988年出生的國民老公被賦予了“最年輕登榜者”的解讀。

當王健林的龐大地產王國在今年蒙上不確定的灰霾時, 這位網紅繼承者依然在走自己的路, 最大的變化只是低調了而已。 8年前, 王思聰結束在英國的留學生活回家, 王健林給了他5個億練練手——後來這筆錢翻了8倍, 從目前趨勢來看, 它還可能成為王家故事的轉捩點。

相比之下, 另一位繼承者的故事就沒有這麼順利了。

21歲的周邦威今年迎來了商場第一場挫折。

他的父親周成建曾經打下美特斯邦威的服飾帝國, 又在新品牌和時代的衝擊之下步履維艱, 周家轉型的希望一度寄託于周邦威身上, 但8月31日, 周公子主導的電商APP有范向它為數不多的用戶們發出了“江湖再見”的通知。

中國改革開放和下海浪潮興起30多年後, 活躍在浪尖的人已經換過好幾茬。 最早的那批試水者要麼功成名退, 要麼吹散在風中, 留下“二代們”這兩年陸續登場, 身體力行著商業傳承——無疑, 這是一個精彩程度不啻于“打江山”的商業故事。

從老王手裡接過5億零花錢時, 留學歸來的小王同時收到了這句話:幹不好就回萬達上班。

那是2009年, 萬達產業尚未到達遍地開花的巔峰期, 但這一年, 長白山國際度假區、武漢中央文化區兩個大項目敲定,

王健林跑在通往首富的道路上也是意氣風發, 花5億給兒子試錯, 就像“定個小目標, 先掙一個億”一般隨意。

那時候的王健林父子生活在兩個世界, 對彼此都不太服氣。 他們一個是軍人出身讀書甚少, 靠部隊式的管理和強硬征戰地產, 一個浸潤在溫徹斯特公學、倫敦大學學院的知識體系裡, 骨子裡有對哲學的貴族式思考, 多年分離後, 他們在飯桌上大概都很難找到能夠深入討論的話題。

圖:王思聰和父親王健林

5億零花錢讓王思聰有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也理解了父親混跡生意場的不易, 父子倆開始和解。

2015年, 王健林開始頻頻在媒體上秀出對兒子的滿意, 講兒子發現老爸做生意不是那麼簡單, 用“靠譜”“不錯”這些詞語形容兒子的投資業績, 暢談將來讓兒子接班的事宜, 甚至主動聊起去格力公司訪問的段子:

“董明珠告訴我, 她辦公室裡的年輕女孩不太關心我去, 只是問思聰跟著來不來。 她還勸我讓我不要生氣, 我說我不生氣。

那些瞬間, “首富”幸福得如同一位炫耀兒子有出息的鄰家大叔。

最早以粗鄙毒舌聞名社交場的王思聰, 這幾年在生意裡表現出犀利的一面。

他先把自己變成了網紅。 2015年, 媒體話語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下放, 閱讀數位化、碎片化、娛樂化成為關鍵字。 消費主義拉攏了新一代年輕人, 人們開始毫無顧忌地表達對顏值和財富的崇拜, 郭敬明推出《小時代4》赤裸裸宣揚拜金, “娛樂至死”成為最流行的價值觀。

網紅帶來的吸睛效應成為王思聰投資佈局的助力, 他的另一個優勢是專注, 因為自己對遊戲、體育等領域感興趣, 他的投資版圖大多集中在這些項目上, 比如2011年, 他花重金收購國內知名電競戰隊CCM, 當時外界並不看好, 直到5年後,

電競行業開始爆發, 市場規模超過500億, 騰訊阿裡等巨頭公司紛紛搶灘入場, 人們才開始讚歎“王校長“的好眼光。

互聯網是王健林那代人不太搞得懂的世界, 正如這位前首富在兒子剛剛成為網紅時百思不得其解:怎麼他就火了呢?但顯然, 在互聯網這個年輕人的主場裡, 王思聰玩得很嗨。

2015年, 王思聰開始從幕後走向台前, 創立香蕉計畫, 出任熊貓TV CEO。 帶著首富之子和網紅光環, 這些屬於年輕人的項目都突飛猛進。 一年後, 熊貓TV躋身直播平臺第一階梯, 成為很多遊戲玩家的首選。

那個愛罵人的網紅王思聰, 慢慢變成了會賺錢的首富之子。 有接觸過他的商人形容, 私下裡的王思聰思維縝密, 談判技巧很高, 完全不像社交媒體裡表現出的那副吊兒郎當樣。

圖:王思聰和愛犬“王可哥”

2015年,王思聰曾經形容過自己的疑惑:“邊界在哪裡是值得懷疑的,我們並不知道邊界在哪裡,法律是不那麼明確的。”

顯然,相比兩年前,如今的王思聰已經有了更多答案。而這種經歷世事後形成的精明和警惕——正像他的父親王健林一樣——或許日後能讓王家產業擁有更加長久的生命力,和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19歲的周邦威擁有過一個頗為正式的生意圈入場儀式。

那是2015年4月,美特斯邦威20周年慶生會,一場光鮮的模特走秀表演後,白衣少年周邦威亮相,這位已經收到哥倫比亞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富二代顯得有些拘謹,但台下熱烈而好奇的眼光、包括史玉柱鄭永剛這樣的捧場者,都成為那天的夢幻符號——一個屬於成人和財富的光鮮世界自此緩緩打開。

那天,周成建也陪在兒子身邊,他穿著中式西裝,臉上有著江浙中年人保養得當的白皙。彼時,美邦這家傳統服裝公司已現疲態,Zara、HM等國外快時尚公司品牌的發力,加速了美邦危機裂變的速度。關店潮之下,美邦在2014年收入66億,同比下降16%,淨利潤1.46億,較同期下降64%。

這些資料在2015年變得更加難看,淨利潤虧損4億多的成績單讓人唏噓不已——2008年,美邦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線下門店近千家,周成建身價百億成為行業首富,2011年,這家本土服裝公司實現了淨利潤12億。

周成建曾經努力扭轉局勢:2013年上線電商平臺邦購網,2015年推出APP有范,邀請周傑倫代言,還耗資5000萬冠名《奇葩說》——然而,這位傳統裁縫並不瞭解互聯網,這些耗費人力財力的試水之舉,反而加劇了美邦的庫存壓力,虧損進一步擴大。

期間,少年周邦威成為有範APP的主導者,頻頻在《奇葩說》節目中露臉。但他終究沒能成為王思聰:沒有變成網紅,也沒有為美邦講出新故事。今年8月,這款低迷的APP宣佈停止運營,周邦威也退出了公眾視線。

圖:周邦威在《奇葩說》錄製現場

美邦命途多舛之時,周成建長女胡佳佳成為真正的繼承者。2016年1月,周成建受徐翔案牽連配合調查,11月,胡佳佳接任美邦總裁,也接下了父親留下的爛攤子。

胡佳佳為周成建與第一任妻子所生,除去2011年曾參加湖南衛視一檔女性交友活動,她的成長路徑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二代風格:國外留學,回國後進入父親公司,在各種部門輪崗工作。

臨危受命的胡佳佳剛上任就面臨被深交所摘牌的危機,她緊急叫停了父親用來在O2O領域放手一搏的定增計畫,據悉預算高達數十億,還出售了全資子公司華邦科創100%的股權——這些舉措被媒體戲稱為“賣子解近處渴“——於是,等到美邦2016年年報發佈時,淨利潤那一欄的數字,終於從2015年嚇人的負4.3億變成了3616萬元。

但對於美邦來說,危機並沒有解除。今年上半年,美邦虧損4475萬元。而從目前局勢來看,美邦就像一個被擠到邊緣的中年人,沉默寡言,沒有特色,讓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們無法記住它的臉。

胡佳佳上任後,美邦啟用了一批80後高管,這家傳統公司的管理層正在變年輕,但從近期媒體報導來看,周成建依然是美邦真正決策者和對外發言人——今年7月美邦舉行品牌升級發佈會時,周成建是主角,低調的胡佳佳並未現身。

80後90後繼承者能為美邦帶來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至今尚未明晰,美邦未來也由此陷入迷霧。

有人對中國300萬家家族企業進行過調查,發現中國民營企業的典型特點是“壽命短,長不大“,經營10年以上的企業僅占10%。而坊間也流傳著一句俗語:富不過三代。

繼承者的能力成為這些企業生命力延續的關鍵。尤其在這幾年,傳統企業受到互聯網模式衝擊,轉型成為躲不掉的命題,老一輩的經驗不再管用,繼承者們只能各顯神通。

35歲的“公主” 宗馥莉是與王思聰齊名的繼承者,由於至今未談過戀愛,她被媒體調侃為王思聰都不敢撩的妹。她初中畢業就赴美求學,一直到2004年大學畢業後回國。宗馥莉5歲時,宗慶後創立了娃哈哈,這導致父女倆真正相處的時間並不長。

圖:“公主”宗馥莉

宗馥莉曾經有不被父親認可的陰影,“他不能認可我,這是我最大的挫折”。公主的花名之下,她的鐵娘子手腕更為人所知,回國後她直接參與了管理,當時娃哈哈蕭山第二基地的員工對她事必躬親的風格印象深刻:她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

與王思聰表現出來的吊兒郎當不同,宗馥莉總是一副野心勃勃的模樣,以強勢果斷著稱。在娃哈哈集團鍛煉幾年後,她開始獨當一面,掌管杭州宏勝飲料集團,投資食品飲料上游的相關產業,又在2016年推出以自己英文Kelly命名的果蔬汁品牌Kellyone——這一年,健康果蔬汁正是創業熱點。

對於女兒的折騰,宗慶後曾經如此感慨:“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要幹自己的事,我無法干預,誰願意總聽自己老爸的呢。”

父女倆確實有分歧。比如對待不盡責的老員工,宗慶後重情義,總捨不得開除,宗馥莉推崇公平競爭,直接,眼裡容不下沙子,在開除老員工提拔年輕人時從來不猶豫。

比如政府關係。

宗馥莉曾坦言,做企業花費了太多精力去跟政府打交道,“我覺得政府需要面對我們這一代,我們一代永遠不可能像我老爸這一代一樣”;“你知道李嘉誠都已經搬出去了,為什麼我以後不可能搬出去呢?”這位少年時就在美國生活的女企業家如此反問,而這樣的想法,父輩宗慶後是絕對不會當眾表達的。

這對父女最大的分歧在於對資本的態度上。老牌企業家宗慶後很警惕,他並不認為上市融資是公司發展的好路徑,宗馥莉接受美國教育長大,對資本市場的魔力充滿嚮往。不過,她剛剛遭遇了一場遺憾——今年7月,宏勝集團收購中國糖果50%股份失敗,宗馥莉為此付出了虧損代價。

但外界似乎並未對這位勤奮低調的富二代報以奚落。

事實上,宗馥莉算得上繼承者裡的佼佼者,在福布斯發佈的“2017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中,她以宏勝飲料總經理的身份位列第13名。而作為浙江省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的首屆會長,她曾經發起對浙江瀕危劇種的捐贈,改變大眾對二代企業家炫富、買豪車、泡美女的固有印象;另一方面,她又不喜社交,除了參加會務活動,私下很少與這些二代們有來往。

圖:宗馥莉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一千萬現金支票

但宗馥莉不屑于僅僅成為優秀的繼承者。2016年,她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談起了娃哈哈:

“對我來說,我不想做個繼承者。為什麼一定要繼承呢?我不想去繼承一家公司,但是我可以去擁有它。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話,我希望能夠去並購娃哈哈。那就是一種擁有,不是繼承,對嗎?”

吳曉波曾經研究家族企業接班案例發現,二代接班成功,往往發生在這兩種情境之下:

一是行業處於持續增長的通道裡,二代追隨一代,進行長期的觀摩和歷練,從而實現磨合,自然接班;二是第二代獨立創業,做增量式試驗,從而積累經驗與資歷,在適當的時候,完成與父輩事業的承接。

目前來看,王思聰和宗馥莉顯然是跑在第二類陣營裡的。而明星二代柳青,算是比較特別的存在。

她早期的故事與“公主”宗馥莉有相似之處:6歲時父親創立聯想集團,她獨立成長,後來考取北大電腦系,又留學哈佛,任職高盛,回國工作。與宗馥莉不同的是,由於柳傳志曾經給聯想集團立下的規矩:柳家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職,柳青無法指望父親的庇護。

這位在嚴格管理下成長起來的二代,也具備了堅定、勤奮這些優點。剛剛加入高盛時她25歲,每天處理材料、報表、財務模型這些繁重的體力活,一周工作時長在100個小時以上。她向父親抱怨,得到的答覆是“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圖:柳青

她堅持了下來,繼而成為這家百年投行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再後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代表高盛與程維見面時,她被拉入夥,加入滴滴開始創業。

父親柳傳志還是一樣的態度,問女兒是否真的下定決心,如果決定了,以後任何苦都不能叫,那是自己選的路。

去西藏自駕並痛哭一場後,柳青寫了一封長信,告別了12年投行生涯。她參與並推動了滴滴在資本市場的一路狂飆,2017年,她入選了當年的《時代》全球影響力百人榜,成為唯一上榜的亞洲女企業家。

此時的柳傳志,有著與宗慶後類似的驕傲。被問及女兒,他難掩驕傲:

“未來有天會有人介紹說,這是柳青的父親,這天也許早晚會來到。再過十幾年,也許我已經退出江湖,柳青也許越做越熱鬧,大概會有人說,看那個打球的老頭,他是柳青的父親。我想會有這麼一天吧。”

柳青的順遂與勤奮有關,當然也離不開父親的影響。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在評價柳青時稱,人脈圈子和名門之後的身份,為她拉攏投資起到了一定作用。而此前的高盛,本身就有青睞富二代的名頭。

但這些因素並不妨礙柳青成為這個時代的優秀商人。屬於柳傳志的聯想傳奇已經成為商學院教科書裡的內容,如今的聯想公司更像轉型中的中年人,積重和機遇同時存在,前景尚未可知。不過這些負擔和挑戰,不再需要柳青去承擔——這也正是柳傳志的高明所在。

如今,繼承者們的身影越來越多地活躍在各個領域,接班也好,自立門戶也罷,他們天生具備優勢,有父輩打下的底子,但這些底子可能變成推動力,也可能變成歷史包袱,關鍵還在於繼承者的功力。

市場對繼承者們也處於觀望。福布斯此前發佈資料,2015年,111家已經完成二代接班的A股上市公司呈現出這樣的規律:接班後,二代們所在公司的超額收益率多有下滑。其中原因諸多,比如二代在嘗試新的經營風格、投資新領域等等,但顯然,市場對其放心程度是不如一代的。

繼承者們終需去自證實力。

還在高盛擔任執行董事之時,柳青曾經發表過觀點,“在中國的很多行業,早期創業時有利潤可圖,但這種模式未來不一定能繼續傳承下去,因此早期的企業文化未必要帶到第二代、第三代去,需要管理者謀變。”

這些謀變者註定承擔壓力。超越父輩是很多二代終身要去跨越的山頭。王思聰在去年曾被問到“作為亞洲首富的兒子,你的人生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他回答,“這個問題挺簡單的,作為首富的兒子,最大的挑戰一定是不要辜負大家的期望,能超過父親。所以我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有生之年,超過我父親成功的高度。”

圖:王思聰和愛犬“王可哥”

2015年,王思聰曾經形容過自己的疑惑:“邊界在哪裡是值得懷疑的,我們並不知道邊界在哪裡,法律是不那麼明確的。”

顯然,相比兩年前,如今的王思聰已經有了更多答案。而這種經歷世事後形成的精明和警惕——正像他的父親王健林一樣——或許日後能讓王家產業擁有更加長久的生命力,和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19歲的周邦威擁有過一個頗為正式的生意圈入場儀式。

那是2015年4月,美特斯邦威20周年慶生會,一場光鮮的模特走秀表演後,白衣少年周邦威亮相,這位已經收到哥倫比亞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富二代顯得有些拘謹,但台下熱烈而好奇的眼光、包括史玉柱鄭永剛這樣的捧場者,都成為那天的夢幻符號——一個屬於成人和財富的光鮮世界自此緩緩打開。

那天,周成建也陪在兒子身邊,他穿著中式西裝,臉上有著江浙中年人保養得當的白皙。彼時,美邦這家傳統服裝公司已現疲態,Zara、HM等國外快時尚公司品牌的發力,加速了美邦危機裂變的速度。關店潮之下,美邦在2014年收入66億,同比下降16%,淨利潤1.46億,較同期下降64%。

這些資料在2015年變得更加難看,淨利潤虧損4億多的成績單讓人唏噓不已——2008年,美邦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線下門店近千家,周成建身價百億成為行業首富,2011年,這家本土服裝公司實現了淨利潤12億。

周成建曾經努力扭轉局勢:2013年上線電商平臺邦購網,2015年推出APP有范,邀請周傑倫代言,還耗資5000萬冠名《奇葩說》——然而,這位傳統裁縫並不瞭解互聯網,這些耗費人力財力的試水之舉,反而加劇了美邦的庫存壓力,虧損進一步擴大。

期間,少年周邦威成為有範APP的主導者,頻頻在《奇葩說》節目中露臉。但他終究沒能成為王思聰:沒有變成網紅,也沒有為美邦講出新故事。今年8月,這款低迷的APP宣佈停止運營,周邦威也退出了公眾視線。

圖:周邦威在《奇葩說》錄製現場

美邦命途多舛之時,周成建長女胡佳佳成為真正的繼承者。2016年1月,周成建受徐翔案牽連配合調查,11月,胡佳佳接任美邦總裁,也接下了父親留下的爛攤子。

胡佳佳為周成建與第一任妻子所生,除去2011年曾參加湖南衛視一檔女性交友活動,她的成長路徑就是典型的家族企業二代風格:國外留學,回國後進入父親公司,在各種部門輪崗工作。

臨危受命的胡佳佳剛上任就面臨被深交所摘牌的危機,她緊急叫停了父親用來在O2O領域放手一搏的定增計畫,據悉預算高達數十億,還出售了全資子公司華邦科創100%的股權——這些舉措被媒體戲稱為“賣子解近處渴“——於是,等到美邦2016年年報發佈時,淨利潤那一欄的數字,終於從2015年嚇人的負4.3億變成了3616萬元。

但對於美邦來說,危機並沒有解除。今年上半年,美邦虧損4475萬元。而從目前局勢來看,美邦就像一個被擠到邊緣的中年人,沉默寡言,沒有特色,讓追求新鮮感的年輕人們無法記住它的臉。

胡佳佳上任後,美邦啟用了一批80後高管,這家傳統公司的管理層正在變年輕,但從近期媒體報導來看,周成建依然是美邦真正決策者和對外發言人——今年7月美邦舉行品牌升級發佈會時,周成建是主角,低調的胡佳佳並未現身。

80後90後繼承者能為美邦帶來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至今尚未明晰,美邦未來也由此陷入迷霧。

有人對中國300萬家家族企業進行過調查,發現中國民營企業的典型特點是“壽命短,長不大“,經營10年以上的企業僅占10%。而坊間也流傳著一句俗語:富不過三代。

繼承者的能力成為這些企業生命力延續的關鍵。尤其在這幾年,傳統企業受到互聯網模式衝擊,轉型成為躲不掉的命題,老一輩的經驗不再管用,繼承者們只能各顯神通。

35歲的“公主” 宗馥莉是與王思聰齊名的繼承者,由於至今未談過戀愛,她被媒體調侃為王思聰都不敢撩的妹。她初中畢業就赴美求學,一直到2004年大學畢業後回國。宗馥莉5歲時,宗慶後創立了娃哈哈,這導致父女倆真正相處的時間並不長。

圖:“公主”宗馥莉

宗馥莉曾經有不被父親認可的陰影,“他不能認可我,這是我最大的挫折”。公主的花名之下,她的鐵娘子手腕更為人所知,回國後她直接參與了管理,當時娃哈哈蕭山第二基地的員工對她事必躬親的風格印象深刻:她總是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

與王思聰表現出來的吊兒郎當不同,宗馥莉總是一副野心勃勃的模樣,以強勢果斷著稱。在娃哈哈集團鍛煉幾年後,她開始獨當一面,掌管杭州宏勝飲料集團,投資食品飲料上游的相關產業,又在2016年推出以自己英文Kelly命名的果蔬汁品牌Kellyone——這一年,健康果蔬汁正是創業熱點。

對於女兒的折騰,宗慶後曾經如此感慨:“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要幹自己的事,我無法干預,誰願意總聽自己老爸的呢。”

父女倆確實有分歧。比如對待不盡責的老員工,宗慶後重情義,總捨不得開除,宗馥莉推崇公平競爭,直接,眼裡容不下沙子,在開除老員工提拔年輕人時從來不猶豫。

比如政府關係。

宗馥莉曾坦言,做企業花費了太多精力去跟政府打交道,“我覺得政府需要面對我們這一代,我們一代永遠不可能像我老爸這一代一樣”;“你知道李嘉誠都已經搬出去了,為什麼我以後不可能搬出去呢?”這位少年時就在美國生活的女企業家如此反問,而這樣的想法,父輩宗慶後是絕對不會當眾表達的。

這對父女最大的分歧在於對資本的態度上。老牌企業家宗慶後很警惕,他並不認為上市融資是公司發展的好路徑,宗馥莉接受美國教育長大,對資本市場的魔力充滿嚮往。不過,她剛剛遭遇了一場遺憾——今年7月,宏勝集團收購中國糖果50%股份失敗,宗馥莉為此付出了虧損代價。

但外界似乎並未對這位勤奮低調的富二代報以奚落。

事實上,宗馥莉算得上繼承者裡的佼佼者,在福布斯發佈的“2017中國最傑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中,她以宏勝飲料總經理的身份位列第13名。而作為浙江省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的首屆會長,她曾經發起對浙江瀕危劇種的捐贈,改變大眾對二代企業家炫富、買豪車、泡美女的固有印象;另一方面,她又不喜社交,除了參加會務活動,私下很少與這些二代們有來往。

圖:宗馥莉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一千萬現金支票

但宗馥莉不屑于僅僅成為優秀的繼承者。2016年,她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談起了娃哈哈:

“對我來說,我不想做個繼承者。為什麼一定要繼承呢?我不想去繼承一家公司,但是我可以去擁有它。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話,我希望能夠去並購娃哈哈。那就是一種擁有,不是繼承,對嗎?”

吳曉波曾經研究家族企業接班案例發現,二代接班成功,往往發生在這兩種情境之下:

一是行業處於持續增長的通道裡,二代追隨一代,進行長期的觀摩和歷練,從而實現磨合,自然接班;二是第二代獨立創業,做增量式試驗,從而積累經驗與資歷,在適當的時候,完成與父輩事業的承接。

目前來看,王思聰和宗馥莉顯然是跑在第二類陣營裡的。而明星二代柳青,算是比較特別的存在。

她早期的故事與“公主”宗馥莉有相似之處:6歲時父親創立聯想集團,她獨立成長,後來考取北大電腦系,又留學哈佛,任職高盛,回國工作。與宗馥莉不同的是,由於柳傳志曾經給聯想集團立下的規矩:柳家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職,柳青無法指望父親的庇護。

這位在嚴格管理下成長起來的二代,也具備了堅定、勤奮這些優點。剛剛加入高盛時她25歲,每天處理材料、報表、財務模型這些繁重的體力活,一周工作時長在100個小時以上。她向父親抱怨,得到的答覆是“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圖:柳青

她堅持了下來,繼而成為這家百年投行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總經理。再後來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代表高盛與程維見面時,她被拉入夥,加入滴滴開始創業。

父親柳傳志還是一樣的態度,問女兒是否真的下定決心,如果決定了,以後任何苦都不能叫,那是自己選的路。

去西藏自駕並痛哭一場後,柳青寫了一封長信,告別了12年投行生涯。她參與並推動了滴滴在資本市場的一路狂飆,2017年,她入選了當年的《時代》全球影響力百人榜,成為唯一上榜的亞洲女企業家。

此時的柳傳志,有著與宗慶後類似的驕傲。被問及女兒,他難掩驕傲:

“未來有天會有人介紹說,這是柳青的父親,這天也許早晚會來到。再過十幾年,也許我已經退出江湖,柳青也許越做越熱鬧,大概會有人說,看那個打球的老頭,他是柳青的父親。我想會有這麼一天吧。”

柳青的順遂與勤奮有關,當然也離不開父親的影響。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在評價柳青時稱,人脈圈子和名門之後的身份,為她拉攏投資起到了一定作用。而此前的高盛,本身就有青睞富二代的名頭。

但這些因素並不妨礙柳青成為這個時代的優秀商人。屬於柳傳志的聯想傳奇已經成為商學院教科書裡的內容,如今的聯想公司更像轉型中的中年人,積重和機遇同時存在,前景尚未可知。不過這些負擔和挑戰,不再需要柳青去承擔——這也正是柳傳志的高明所在。

如今,繼承者們的身影越來越多地活躍在各個領域,接班也好,自立門戶也罷,他們天生具備優勢,有父輩打下的底子,但這些底子可能變成推動力,也可能變成歷史包袱,關鍵還在於繼承者的功力。

市場對繼承者們也處於觀望。福布斯此前發佈資料,2015年,111家已經完成二代接班的A股上市公司呈現出這樣的規律:接班後,二代們所在公司的超額收益率多有下滑。其中原因諸多,比如二代在嘗試新的經營風格、投資新領域等等,但顯然,市場對其放心程度是不如一代的。

繼承者們終需去自證實力。

還在高盛擔任執行董事之時,柳青曾經發表過觀點,“在中國的很多行業,早期創業時有利潤可圖,但這種模式未來不一定能繼續傳承下去,因此早期的企業文化未必要帶到第二代、第三代去,需要管理者謀變。”

這些謀變者註定承擔壓力。超越父輩是很多二代終身要去跨越的山頭。王思聰在去年曾被問到“作為亞洲首富的兒子,你的人生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他回答,“這個問題挺簡單的,作為首富的兒子,最大的挑戰一定是不要辜負大家的期望,能超過父親。所以我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有生之年,超過我父親成功的高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