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清乾隆年制|彩泥堆繪花鳥蟲魚四方筆筒

宜興紫砂裝飾工藝, 講究「以泥飾泥」, 其中難度最高的是「彩泥堆繪」, 彩泥堆繪是在本色泥繪裝飾的基礎上, 吸取粉彩工藝, 以各色泥漿繪於坯體, 造成一定厚度, 類似印章薄意雕刻效果的一種裝飾手法。

泥繪裝飾的工序類似舊時的漆器堆雕工藝方法, 施作在已成型完工且尚有一定濕度的坯體上用色泥堆畫, 局部、細部用專制工具精細雕琢, 使之質感強, 有淺浮雕、薄意雕的效果, 燒成後的泥繪作品, 色澤穩定, 歷久彌新。 但如坯體幹濕度不一致, 粘附力差, 泥繪圖案易剝落, 故傳世精品較少, 乃紫砂裝飾工藝中的上乘技法。

此件方形筆筒,倭角內收,製作規整周正。器身以宜興本山綠泥為體,敷以嫩黃泥為表,彩色泥繪並堆砌於外壁。筆筒四面分別飾以桃花飛燕、萍藻遊魚、紅蓼螳螂、秋花蜻蜓等四季景物,畫面清麗秀雅,有新羅山人的繪畫風格。


畫者顯然具備深厚的藝術造詣,適切掌握了主題的神韻與質感,例如「桃花飛燕圖」的枝幹、花朵、嫩葉、腹羽,歷歷在目;又如「萍藻遊魚圖」浮萍有平有凸,水草若隱若現,位於水面下的魚身相對平淡,唯有浮起的魚頭凹凸有致,“水”就存在有無之間,寫實的魚頭與寫意的魚尾,讓人感受到魚的靈動與水的存在。

全器高15.3釐米,用料考究、層次分明、畫意雋永、繪工精湛,為乾隆御用紫砂文房佳器。圈足內藏,器底中心鈐印兩行六字“大清乾隆年制”篆書陽文款。

清宮舊藏數件泥繪筆筒,多是彩繪山水人物圖,如此件花卉草蟲紋少見。此類筆筒應屬朝廷專門在宜興定制的宮廷紫砂文房具,嘗見署款為“楊季元”、“楊季初”或“大清乾隆年制”者,亦有無款作品,畫面內容與同時期瓷器上的紋飾基本相同,由於材質與瓷器有別,紫砂彩繪花紋凸現如淺浮雕,顯示出特殊的藝術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頁16,臺北,遠東圖書公司,1992

王健華,《宜興紫砂》,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黃健亮,《明清紫砂藝術──宜興紫砂壺及其裝飾研究》,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07

劉創新,《文薈菁英-和正齋宜興紫砂藏珍》,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12

此件方形筆筒,倭角內收,製作規整周正。器身以宜興本山綠泥為體,敷以嫩黃泥為表,彩色泥繪並堆砌於外壁。筆筒四面分別飾以桃花飛燕、萍藻遊魚、紅蓼螳螂、秋花蜻蜓等四季景物,畫面清麗秀雅,有新羅山人的繪畫風格。


畫者顯然具備深厚的藝術造詣,適切掌握了主題的神韻與質感,例如「桃花飛燕圖」的枝幹、花朵、嫩葉、腹羽,歷歷在目;又如「萍藻遊魚圖」浮萍有平有凸,水草若隱若現,位於水面下的魚身相對平淡,唯有浮起的魚頭凹凸有致,“水”就存在有無之間,寫實的魚頭與寫意的魚尾,讓人感受到魚的靈動與水的存在。

全器高15.3釐米,用料考究、層次分明、畫意雋永、繪工精湛,為乾隆御用紫砂文房佳器。圈足內藏,器底中心鈐印兩行六字“大清乾隆年制”篆書陽文款。

清宮舊藏數件泥繪筆筒,多是彩繪山水人物圖,如此件花卉草蟲紋少見。此類筆筒應屬朝廷專門在宜興定制的宮廷紫砂文房具,嘗見署款為“楊季元”、“楊季初”或“大清乾隆年制”者,亦有無款作品,畫面內容與同時期瓷器上的紋飾基本相同,由於材質與瓷器有別,紫砂彩繪花紋凸現如淺浮雕,顯示出特殊的藝術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顧景舟,《宜興紫砂珍賞》,頁16,臺北,遠東圖書公司,1992

王健華,《宜興紫砂》,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黃健亮,《明清紫砂藝術──宜興紫砂壺及其裝飾研究》,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07

劉創新,《文薈菁英-和正齋宜興紫砂藏珍》,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1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