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漂流傘兩月俘獲三輪融資,共用雨傘要乘資本熱風飛上天?

文丨金融之家 藥糖

10月20日訊, 資本接踵而至, 難道共用雨傘的熱火再次點燃?

東莞3萬把共用雨傘一周內銷聲匿跡的新聞, 曾讓共用雨傘名噪一時,

儘管有創始人搬出“藏傘于民, 藏富於民”的樂觀言論, 但外界對共用雨傘的唱衰聲從此一發不可收。

儘管外界並不看好, 但共用雨傘一直不溫不火的存在。 近日, 兩共用雨傘品牌接連俘獲融資的消息, 再次將共用雨傘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資本接踵而至, 共用雨傘再次乘風而起。

10月10日, 共用雨傘品牌“有傘Usan”宣佈正式獲得3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消息震驚業界。 但資本接力遊戲並未結束。 近日, 共用雨傘品牌“漂流傘”也宣佈完成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德同資本、道生資本領投, 追夢者基金、哈匹持續跟投。

值得注意的是, 這已經是漂流傘在兩個月內拿到的第三輪融資。 今年8月14日, 漂流傘宣佈完成500萬元天使輪融資。

僅僅10天后, 漂流傘對外宣佈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加上本次A輪融資的助力, 漂流傘成為業內融資最快的企業, 並且累積融資總額也是行業第一。

實打實的資本注入直接打臉共用雨傘唱衰者, 也從側面印證了共用雨傘存在的合理性。 那共用雨傘的市場到底有多大?據艾媒諮詢發佈的《2017Q1中國共用雨傘市場研究報告》顯示, 2016年共用雨傘使用者規模為130萬人, 預計到2017年共用雨傘使用者規模將突破400萬, 增長率為269.2%。

而《中國城市公共出行報告》的結論更接地氣, 也更有說服力。 調查顯示, 僅上海市日均出行就達5000萬人次, 人均步行927米。 碰到下雨天, 有90%的人沒帶傘, 而臨時買傘的價格在10-50元。

在南方多雨城市, 共用雨傘確實存在真實需求。

或許正是基於這些真實需求, 共用雨傘品牌才開始入局。 但據業內人士分析, 目前的共用雨傘行業尚處初級階段, 玩家不多, 場景、用戶使用頻次都比較有限, 未來發展還是要看需求量, 要達到一定級數才能形成市場。

據悉, 漂流傘目前在深圳和上海共投放了15萬把雨傘, 單把傘的使用頻次為3-4次。 漂流傘的雨傘不設鎖, 無GPS追蹤, 使用者通過掃傘面上的二維碼完成轉借。 每把傘的成本大概7元, 成本很低。 對於30天內未歸還的用戶, 漂流傘會對其帳戶進行押金抵扣, 最高抵扣為15元, 目前的丟失率低於1%。

目前廣告是漂流傘主要收入, 廣告收入已經基本覆蓋了傘的成本, 主要方式為傘面廣告, 對企業收費為15元/把, 單個廣告投放週期為3個月。

廣告營收為企業本身提供自營造血能力, 或許這正是資本看好漂流傘的根本原因。

儘管資本注入讓共用雨傘行業迸發新的生機, 但其未來前景並不樂觀。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 共用經濟概念在包括共用單車等一系列產品的“病毒式傳播”後, 雖然消費者提高了對共用商品的認知與接受程度, 但是對於產品價值較低的共用雨傘, 塑造消費者共同分享雨傘的消費習慣仍有一定困難。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也表示, 雖然共用雨傘有需求, 但是場景和使用頻次確實不高, 前景有限。

免責聲明:[ 金融之家-JRZJ.COM刊發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投資者據此操作, 風險自擔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