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攀枝花這些古色古香的建築,你知道、去過幾個?

攀枝花市地處四川省最南端, 川滇交界地段, 北面東面均為涼山彝族自治州, 西、南面與雲南省的甯蒗、華坪、永仁3縣交界, 是四川省通向西南邊境的重要交通樞紐。

攀枝花獨特的地理位置為交融的歷史文化傳統在這裡留下了較為多樣的古建築文物。 佔據主流的仍然是漢地文化體系, 對古建築的佈局、形制、結構、裝飾等都有直接影響, 如西祝寺、豆地孝節牌坊就是此類文物建築的典型。 因地處川滇茶馬古道支線之上, 外來文化的影響也較為明顯, 如米易清真寺、吳氏宅都體現了文化交融、商貿流轉對本地傳統建築的影響。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其中的一部分代表。

米易清真寺

01

級別:省級

年代:清

地址:攀枝花市米易縣

米易縣清真寺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隨後在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多次維修, 近年進行過全面整修, 日前清真寺佈局完整, 占地1200平方米。 雖然是清真寺, 但整個建築仍然在主體上採用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形態, 是攀西地區伊斯蘭教建築的典型代表。

全寺採用單進四合院佈局, 主入口在南面軸線上, 這裡矗立著一座一底二樓三重簷六角形攢尖木質樓閣, 名為“望月樓”, 也稱“邦克樓”, 是清真寺建築類型中的重要元素, 以往用於登樓召喚教民祈禱。 大門即開在望月樓底層, 成為整個清真寺的標誌性建築。

吳氏宅

02

級別:未核定

年代:清

地址:攀枝花西區格裡坪鎮

四川省攀枝花市地處川滇交界地區, 過去是茶馬古道(支線)上的重要節點, 商賈雲集, 也在本地建築文化傳統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吳氏宅就是體現這種影響的典型案例。

吳氏宅始建于清嘉慶年間。 作為民居建築,吳氏宅採用了傳統的合院體系,四周房屋環繞中心的天井,佈局緊湊合理。四周房屋採用斜山式小青瓦屋面,向內院傾斜,取“嶽朝天”“四水歸堂”之意。天井中有水缸、花台等物極為清幽古樸。

全宅沿軸線對稱佈置,大門開在南側正中,廳前東西兩側建有櫃檯,體現了茶馬古道上常見的民宅商鋪合二為一的佈局特徵。吳氏宅規模雖小,但形制完整,特色鮮明,尤其作為茶馬古道文化傳統的見證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豆地貞節牌坊

03

級別:市級

年代:清

地址:攀枝花市仁和區金江鎮

豆地貞節牌坊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原為木質,後損毀。民國十三年(1924年)重建為石質牌坊。

據記載,該坊為紀念“曾母毛老太君”所立,體現當地民間節孝文化的濃郁傳統。石坊為黃色砂岩質地,為四柱三間,寬6米,高9米,明間、次間高度相似。明間門洞簷下有石刻匾額,兩側均有題刻,一側為“竹節松心”,另一側為“節坊煥彩”。

石坊其餘各處也均有題刻與浮雕,技藝精湛,內容豐富。豆地貞節牌坊規模雖不大,但比例勻稱,結構緊湊,目前保存狀態良好,題刻雕花均清晰可見,黃色石坊在參天古木的映襯下顯得更為古樸沉著。

西祝寺

04

級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清

地址:攀枝花市仁和區中壩鄉

西祝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初為武帝神祠。清道光五年(1825年)曾重建四大殿,現僅有後殿存留。後殿面闊三間16米,進深二間7米,通高8米,為單簷硬山式屋頂,穿鬥式梁架。

因為發現較晚,西祝寺後殿尚未得到妥善維護,整體結構出現傾斜,亟待整修。雖地處偏遠,但僅從後殿的尺度仍可推測西祝寺當年的龐大規模,在攀西地區較為少見。有望通過對西祝寺遺存建築與史料的挖掘進一步瞭解該地區佛教與民間文化發展的歷史資訊。

以上只是攀枝花市的部分古建築,

不夠完整。

歡迎您下方留言補充!

作為民居建築,吳氏宅採用了傳統的合院體系,四周房屋環繞中心的天井,佈局緊湊合理。四周房屋採用斜山式小青瓦屋面,向內院傾斜,取“嶽朝天”“四水歸堂”之意。天井中有水缸、花台等物極為清幽古樸。

全宅沿軸線對稱佈置,大門開在南側正中,廳前東西兩側建有櫃檯,體現了茶馬古道上常見的民宅商鋪合二為一的佈局特徵。吳氏宅規模雖小,但形制完整,特色鮮明,尤其作為茶馬古道文化傳統的見證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豆地貞節牌坊

03

級別:市級

年代:清

地址:攀枝花市仁和區金江鎮

豆地貞節牌坊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原為木質,後損毀。民國十三年(1924年)重建為石質牌坊。

據記載,該坊為紀念“曾母毛老太君”所立,體現當地民間節孝文化的濃郁傳統。石坊為黃色砂岩質地,為四柱三間,寬6米,高9米,明間、次間高度相似。明間門洞簷下有石刻匾額,兩側均有題刻,一側為“竹節松心”,另一側為“節坊煥彩”。

石坊其餘各處也均有題刻與浮雕,技藝精湛,內容豐富。豆地貞節牌坊規模雖不大,但比例勻稱,結構緊湊,目前保存狀態良好,題刻雕花均清晰可見,黃色石坊在參天古木的映襯下顯得更為古樸沉著。

西祝寺

04

級別: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清

地址:攀枝花市仁和區中壩鄉

西祝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初為武帝神祠。清道光五年(1825年)曾重建四大殿,現僅有後殿存留。後殿面闊三間16米,進深二間7米,通高8米,為單簷硬山式屋頂,穿鬥式梁架。

因為發現較晚,西祝寺後殿尚未得到妥善維護,整體結構出現傾斜,亟待整修。雖地處偏遠,但僅從後殿的尺度仍可推測西祝寺當年的龐大規模,在攀西地區較為少見。有望通過對西祝寺遺存建築與史料的挖掘進一步瞭解該地區佛教與民間文化發展的歷史資訊。

以上只是攀枝花市的部分古建築,

不夠完整。

歡迎您下方留言補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