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孫志軍:絕不能把市場佔有率、票房等作為唯一標準

10月20日, 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 邀請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 並回答記者提問。 圖為記者會現場。 新華網 郝廣鵬 攝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電 十九大新聞中心10月20日上午十點在梅地亞中心二樓新聞發佈廳舉行記者招待會, 邀請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夏偉東、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 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

我們發現近幾年,

文化體制改革突出強調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這一要求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明確。 所以我們想瞭解一下相關的考慮以及相關的情況。

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文化兼具教育引導和娛樂消費的雙重功能,這就決定了文化產品和服務也就具有意識形態和產品的雙重屬性。 因此, 絕不能把市場佔有率、收視率、票房和發行量作為唯一標準, 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 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如何確保文化企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努力實現兩效統一, 確實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深化文化改革注重把構建兩效統一的體制機制作為制度設計的關鍵環節和考核評價的重要標準,

綜合施策, 強力推進, 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 中辦、國辦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印發了兩效統一的指導意見, 進一步明確了有關的總體要求和政策措施, 應該說具有基礎性和全域性的意義。

二是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 推動文化企業依法合規在經營理念、治理結構、機構設置、績效考核層面, 構建既體現文化特色, 又符合現代企業要求的資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模式。

三是完善文化管理體制。 注重建立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有機統一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 出臺社會效益考核的具體辦法, 明確社會效益在國有文化考核權重當中要占50%以上。 同時也加強文化市場的管理,

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是明確文化經濟政策。 積極建立相關的文化經濟政策, 完善引導、激勵、扶持、補償機制, 讓文化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當中堅持社會價值、堅持社會效益的同時, 能夠輕裝上陣、有所保障, 能夠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發展, 增強發展活力、實力和競爭力, 不斷做優做強做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