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時間去哪兒了》:請回答,2017

《時間去哪兒了》:請回答, 2017

站在2017年來看世界大勢, 絕然與2008、2001、1997、1992、1978年大有不同。 作為改革開放的同齡人, 我已經是四十不惑的年齡, 童年時物質匱乏、青少年時叩問中國走向何處, 中年時感受著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最近十來年, 中國正在以難以置信的加速度向前進, 在一帶一路、金磚五國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等大框架下, 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和偉大復興的進度條正在被穩步讀取。 如今的世界隨著時間的流逝在一步步的發生著改變。 由金磚國家首次合作, 賈樟柯監製的影片《時間去哪兒了》, 彙聚了五位來自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的電影導演,

以“不忘初心”的態度, 分別以“時間去哪兒了”為主題拍攝一部電影短片, 通過每位元導演自己的獨特視角, 講述出自己對時間和情感的不同理解。 五部短片依次為:巴西導演沃爾特·塞勒斯的《顫抖的大地》、俄羅斯導演阿曆斯基·費朵奇科的《呼吸》、印度導演馬德哈爾·班達卡的《孟買迷霧》、南非導演賈梅爾·奎比卡的《重生》以及中國導演賈樟柯的《逢春》。

請回答, 2017。 時間老人, 能否告訴各位觀眾, 三十年後世界將會怎樣?我想還是不要劇透的好, 不要穿越, 每個人只能生活在歷史長河中, 現實由靜止到運動的每一個時間切片構成。 中國、印度和俄羅斯, 在歷史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逢春》可以看做是《世界》加《山河故人》的變奏體, 賈樟柯執著的想表現社會轉型期中普通人的心境和人生軌跡, 以一種文化保守主義對時代車輪進行自反性觀察。 在時間洪流中, 沒有人可以做什麼中流砥柱, 大家都必須承擔時間帶來的一切。 家庭可能遷移、人情可以飄散、友誼或許不見、愛情必然要經受考驗,

生死、生離死別、對於生存和死亡的審視。 這一些, 是賈樟柯所有的電影中的母題, 這道思考題, 其實也是所有觀眾、所有人都需要直面的人生必答題。

2017年《時間去哪兒了》的上一個對標電影, 便是2002年坎城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十分鐘,

年華老去》。 兩部影片, 都是秉承著導演(藝術家)對於人類與時間、世界的深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這一聲喟歎, 自兩千五百年前開始, 至今依然縈繞在茫茫然宇宙中。 中國天眼已經建成, 不僅可以發現脈衝星, 也可以接收來自宇宙空間的信號。 最近有個段子, 霍金強烈反對與四光年之外的詢問做出回答, 我估計劉慈欣也是反對的。 在這個誇飾的段子裡, 人類最終破譯的外星人的問題是“你們那邊房價多少?”房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也是時間存在的重要見證。 無論是巴黎的拱廊, 還是山西的礦井, 時間都刻下了烙印。 生活的熱切和悲涼, 與時間有著深切的關係。

在永恆的時間面前, 我們無法取勝, 我們只有用文字和影像銘刻下時光的一點一滴, 因為時間就如同奔騰的洪流不可阻擋, 一切事物只要進入眼簾就被它沖走成為歷史, 日晷、水鐘、沙漏、香、漏壺、蠟燭、盂漏等等只能夠對時間做出表面性記錄, 而時間究竟是什麼?一柱香之前、之中、之後究竟有什麼不同?時間的本質是流逝麼?屈原、孫悟空、蘇軾、曹雪芹、但丁、帕斯卡、盧梭、馬克·奧裡利烏斯、浮士德、高更、魯迅、喬伊絲、普魯斯特、佩索阿、卡夫卡、海德格爾、毛澤東、瑪律克斯、博爾赫斯、霍金、劉慈欣, 等等等等,都在思索時間究竟是什麼?海量的知識和訊息、向量的時間和年華、複雜的記憶和構思,故事是否真的發生了。我們已經出生,我們終將死去,“活著”也就是“現在”。《逢春》的故事,就是要不要二胎,對於家庭來說,這是重大選擇事項。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也是如此。中國距離正常代際傳承的2.1個生育率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對於具體的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是家庭、文化傳承中的一個節點、鏈條,每個人都不可能是憑空出現。我們的時間都去哪裡了?請回答,每個人。

等等等等,都在思索時間究竟是什麼?海量的知識和訊息、向量的時間和年華、複雜的記憶和構思,故事是否真的發生了。我們已經出生,我們終將死去,“活著”也就是“現在”。《逢春》的故事,就是要不要二胎,對於家庭來說,這是重大選擇事項。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也是如此。中國距離正常代際傳承的2.1個生育率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對於具體的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是家庭、文化傳承中的一個節點、鏈條,每個人都不可能是憑空出現。我們的時間都去哪裡了?請回答,每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