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海博物館“遊藝·初回” 用評彈演繹文物

觀眾在夜晚賞析《遺我雙鯉魚——明代吳門書畫家書劄精品展》 張亨偉 攝

中新網上海10月20日電 (記者 張亨偉)10月20日晚, 在濃濃的吳語評彈曲藝聲中,

上海博物館“遊藝·初回”第一場演出“吳門書劄彈唱”在博物館中央大廳舉行。

上海博物館書畫部副研究員孫丹妍為觀眾們做了一場展廳導覽。 張亨偉 攝

為時兩個小時的精彩彈唱中, 上海評彈團為觀眾呈現了“遺我雙鯉魚——明代吳門書畫家書劄精品展”中《王寵致王守劄》、《祝允明致文貴劄》、《蔡羽致王守王寵劄》、《唐寅致施敬亭劄》等共七首書劄改編的評彈作品。

上海博物館“遊藝·初回”第一場演出“吳門書劄彈唱”在博物館中央大廳舉行。 張亨偉 攝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 “‘吳門書劄彈唱’是上海博物館新推出的博物館遊藝的第一場演出。

遊藝出自於《論語·述而》, 孔子曰, 君子志于道, 據於德, 依于仁, 游於藝。 ‘藝’謂禮、樂、射、馭、書、數, 文人都應該具備這些才藝, 這就是我們博物館想傳承的”。

除了書劄彈唱, 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的現場講解也是當晚活動的一抹亮色。 “今天用整個評彈來講述上海博物館所成列的文物, 這對我們來說也是第一次。 從挑選改編曲目開始, 創作團隊就十分慎重, 因為既要內容豐富、情節生動便於改編, 又需要語言優美、契合吳語風韻。 評彈與書劄跨界聯合的演繹形式, 創造了更多元的藝術成果, 也激發了觀眾對不同藝術門類的思考”。 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表示。

上海評彈團為觀眾演繹書劄彈唱。 張亨偉 攝

據悉, 本次展覽將在10月22日落幕, 上海博物館官還推出網上展覽, 以數位人文展覽的形式, 構建了52位文人組成的宇宙星空式的網路關係圖, 清晰、動態地反映明代中晚期吳門地區文人關係的層次及其互動。 操作介面可看、可讀、可聽,

觀眾也可自己寫一封符合古代書信規範的電子書劄, 分享觀展體會。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