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36000錘打出中國人自己的中華龍紋鍋,非物質文化鍋,3代鐵匠鑄造

吳振坤老師傅打了一輩子鐵鍋。 老師傅打了一輩子鐵, 他的父親、大伯、兒子也都是鐵匠。

老吳家的鍋可不是一般的鍋, 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鍋。

打鐵鍋是中國的一門傳統工藝, 現在願意做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可是老先生希望把這個工藝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師出名門, 代代相傳

吳振坤師傅作為同盛永第四代傳人, 師承父親吳運茂, 師承名匠曹盛永, 有“鍛打三萬六千錘, 勺底錚亮當鏡照”的口碑, 開了家章丘鐵匠鋪。

心靈手巧的鐵匠製造的鐵矛、梭標、砍刀、匕首、土槍、鳥銃在圍剿土匪流寇、保衛村寨、守家護院中屢屢獲勝, 為家鄉父老榮立戰功。

那時候吳振坤的父輩家裡窮, 大伯吳運甲為學一門養家糊口的手藝, 登門拜訪了曹盛永師傅數次, 終於曹盛永願意將其納入師門, 那時候被名師收為徒弟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吳振坤師傅今年已經66歲了,

跟著父親學藝已有40年, 40年的積澱讓吳振坤師傅練就了爐火純青的打鐵手藝, 鐵錘起起落落, 鐵屑零星飛舞, 不負韶華, 他說到:“老一輩的手藝還是要傳承下去的。 ”

吳振坤老爺子的兒子吳克謙是單傳, 年輕的時候吳振坤讓他學習打鐵, 硬是不答應, 後來吳克謙年紀大了,也意識到傳統工藝的魅力與自己肩負的責任,回到了章丘老家,在父親的細心指導下,刻苦的學習打鐵手藝,要將同盛永的鐵鍋發揚光大。

吳振坤老爺子意味深長的說:“這就是匠人的使命!你逃也逃不掉的。”現在吳克謙在父親的教導下,技藝越發嫺熟,已經能夠獨立鍛打鐵鍋!

一口鐵鍋,三萬六千錘

說到這打鐵鍋,單講鍛打鐵鍋的各種錘子就需要18種以上,錘子可分為大頭錘、長錘、一字錘、圓頭重錘、平頭重錘、圓頭小錘、平頭小錘、斜面釘錘、方頭錘等。每把錘子都有著不同用途,隨著流程的不同所使用的錘子也不同,從而保證了工藝的嚴謹和成品的品質。

冷鍛所用錘子

熱鍛所用錘

製作一口同盛永鐵鍋需要經過12道工序18遍火候:開鐵-下料-圈把-打底子-槽勺-拿彎-溜火-扣鐵皮-打冷子(冷鍛)-找圓-剪沿子-修邊。12道工序,18遍火候 ,大大小小十幾種鐵錘工具,1000℃高溫冶煉,近四萬次鍛打。

在常人看來打鐵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對於吳振坤老爺子來說,卻是一種昇華與洗禮,雖然歷經百年時間,但是傳統的鍛打工藝一直亙古不變,其中最難的一步工藝便是熱鍛,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

熱鍛第一步是要燒鐵這個時候火候尤為重要,沒有個三五年的功力,這個火候還真是不好把控。

火大了,鐵板燒穿,火小了燒得不夠,錘子打不動!

這爐火燒起來,滾滾的濃煙嗆鼻子,熊熊的火苗,把臉烤的滾燙,這種環境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住的,更別說周圍都是碳灰和冰冷的鐵屑了,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工藝。

燒火只是第一步,待鐵燒軟,下面可就要掄錘打鍋了,這錘子也是有講究的,熱鍛的時候一人用夾子夾住鐵板,然後兩個師傅一人掄大錘打形,另一個人掄小錘整形,錘子就這樣交替著,火苗一直不斷的冒出來。

一塊鐵板,邊燒邊打,再燒再打,數次下來才能打成一個鍋的形狀,力度很重要,勁使大了鍋就打穿了,勁使小了,鍋不容易成型,這個過程尤為關鍵,最考驗匠人師傅的功力!

熱鍛完成後,改用更加敦實的小頭鐵錘,一錘錘的打,把鍋打一遍,一般人稍不注意就會把鍋打歪,這第一遍打完之後,年輕小夥都累的抬不動手。

接著改用輕一點的大頭錘打第二遍,把鍋打平,然後打第三遍!直到把鍋面打的光滑如鏡為止。

吳振坤老師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就這樣一錘錘下來,打一口鍋總計需要四萬多錘。

同盛永,不忘初心。

1933吳運茂兄弟二人在濟南山水溝創建鋼勺店,為感念曹師傅的教導之恩,於是起名“同盛永”,也寓意兄弟二人的鍋,打的跟師傅一樣的好!

36000錘打出的鍋同樣可以做到不粘鍋,煎烤牛排、炸雞腿毫不費力。

不僅如此,特殊工藝打造出的“龍鱗紋”鍋,外形也不熟現在市面上的各類小鮮肉不粘鍋。

古老的工藝打造出的是純物理的不粘鍋,無化學塗層,還原最古樸的飲食習慣!

和傳統鐵鍋不同的是,這款鍋非常省油!

從1933年到現在,同盛永鐵鍋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了,1990-2001年,國外塗層鍋進入中國市場,手工鐵鍋難以維持生計很多鐵匠紛紛轉行,但是吳振坤一家還是靠大鐵鍋艱難維持生計。

2008年,同盛永手工鐵在互聯網打開銷路,通過網路將同盛永鐵鍋及手工鍛打技藝推到大眾的面前。打鐵老師傅的收入情況也逐漸好轉,並聘請更多之前的打鍋老師傅回來打鍋。

手工鐵鍋是幾千年來古人智慧的結晶,鍋底每一塊錘印都凝結著匠人們的心血,這是鐵鍋區別于市面上塗層鍋的根本原因,用吳振坤老爺子的話說“同盛永匠人們打制的鐵鍋,有他自己的氣節在裡面!”

老爺子也始終相信:鍋好,用的人自然就多了。

中國鍋炒中國菜↓↓↓

後來吳克謙年紀大了,也意識到傳統工藝的魅力與自己肩負的責任,回到了章丘老家,在父親的細心指導下,刻苦的學習打鐵手藝,要將同盛永的鐵鍋發揚光大。

吳振坤老爺子意味深長的說:“這就是匠人的使命!你逃也逃不掉的。”現在吳克謙在父親的教導下,技藝越發嫺熟,已經能夠獨立鍛打鐵鍋!

一口鐵鍋,三萬六千錘

說到這打鐵鍋,單講鍛打鐵鍋的各種錘子就需要18種以上,錘子可分為大頭錘、長錘、一字錘、圓頭重錘、平頭重錘、圓頭小錘、平頭小錘、斜面釘錘、方頭錘等。每把錘子都有著不同用途,隨著流程的不同所使用的錘子也不同,從而保證了工藝的嚴謹和成品的品質。

冷鍛所用錘子

熱鍛所用錘

製作一口同盛永鐵鍋需要經過12道工序18遍火候:開鐵-下料-圈把-打底子-槽勺-拿彎-溜火-扣鐵皮-打冷子(冷鍛)-找圓-剪沿子-修邊。12道工序,18遍火候 ,大大小小十幾種鐵錘工具,1000℃高溫冶煉,近四萬次鍛打。

在常人看來打鐵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對於吳振坤老爺子來說,卻是一種昇華與洗禮,雖然歷經百年時間,但是傳統的鍛打工藝一直亙古不變,其中最難的一步工藝便是熱鍛,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

熱鍛第一步是要燒鐵這個時候火候尤為重要,沒有個三五年的功力,這個火候還真是不好把控。

火大了,鐵板燒穿,火小了燒得不夠,錘子打不動!

這爐火燒起來,滾滾的濃煙嗆鼻子,熊熊的火苗,把臉烤的滾燙,這種環境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住的,更別說周圍都是碳灰和冰冷的鐵屑了,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工藝。

燒火只是第一步,待鐵燒軟,下面可就要掄錘打鍋了,這錘子也是有講究的,熱鍛的時候一人用夾子夾住鐵板,然後兩個師傅一人掄大錘打形,另一個人掄小錘整形,錘子就這樣交替著,火苗一直不斷的冒出來。

一塊鐵板,邊燒邊打,再燒再打,數次下來才能打成一個鍋的形狀,力度很重要,勁使大了鍋就打穿了,勁使小了,鍋不容易成型,這個過程尤為關鍵,最考驗匠人師傅的功力!

熱鍛完成後,改用更加敦實的小頭鐵錘,一錘錘的打,把鍋打一遍,一般人稍不注意就會把鍋打歪,這第一遍打完之後,年輕小夥都累的抬不動手。

接著改用輕一點的大頭錘打第二遍,把鍋打平,然後打第三遍!直到把鍋面打的光滑如鏡為止。

吳振坤老師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就這樣一錘錘下來,打一口鍋總計需要四萬多錘。

同盛永,不忘初心。

1933吳運茂兄弟二人在濟南山水溝創建鋼勺店,為感念曹師傅的教導之恩,於是起名“同盛永”,也寓意兄弟二人的鍋,打的跟師傅一樣的好!

36000錘打出的鍋同樣可以做到不粘鍋,煎烤牛排、炸雞腿毫不費力。

不僅如此,特殊工藝打造出的“龍鱗紋”鍋,外形也不熟現在市面上的各類小鮮肉不粘鍋。

古老的工藝打造出的是純物理的不粘鍋,無化學塗層,還原最古樸的飲食習慣!

和傳統鐵鍋不同的是,這款鍋非常省油!

從1933年到現在,同盛永鐵鍋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了,1990-2001年,國外塗層鍋進入中國市場,手工鐵鍋難以維持生計很多鐵匠紛紛轉行,但是吳振坤一家還是靠大鐵鍋艱難維持生計。

2008年,同盛永手工鐵在互聯網打開銷路,通過網路將同盛永鐵鍋及手工鍛打技藝推到大眾的面前。打鐵老師傅的收入情況也逐漸好轉,並聘請更多之前的打鍋老師傅回來打鍋。

手工鐵鍋是幾千年來古人智慧的結晶,鍋底每一塊錘印都凝結著匠人們的心血,這是鐵鍋區別于市面上塗層鍋的根本原因,用吳振坤老爺子的話說“同盛永匠人們打制的鐵鍋,有他自己的氣節在裡面!”

老爺子也始終相信:鍋好,用的人自然就多了。

中國鍋炒中國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