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封面」天清地明,萬物皆齊,養生當宜,這四招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 顏芳主任

清明節氣淺釋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 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

清明, 乃天清地明之意, 《曆書》記載“鬥指丁為清明, 時萬物潔顯而清明, 蓋時當氣清景明, 萬物皆齊, 故名也。 ”《歲時百問》有雲,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淨而明淨, 故謂之清明。 ”《黃帝內經》記載, “春三月, 此謂發陳, 天地俱生, 萬物以榮, 夜臥早起, 廣步於庭, 被發緩形, 以使志生, 生而勿殺, 予而勿奪, 賞而勿罰, 此春氣之應, 養生之道也。 逆之則傷肝, 夏為寒變, 奉長者少。 ”清明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 人應四時, 春季萬物生長, 機體也是如此。

清明節後雨水增多, 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 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 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 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 迎來春天的氣息, 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清明氣候特點及傳統習俗

1. 清明氣候特點

清明, 表徵物候的節氣, 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常言道“清明斷雪, 穀雨斷霜。 ”清明節氣,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均氣溫已升到12度以上, 氣候逐漸轉暖, 此時正是桃花初綻, 楊柳泛青, 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現。

華南氣候溫暖, 春意正濃, 但在清明前後, 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 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 這是冷暖空氣衝突劇烈的時候, 海洋上空的暖濕空氣日益加強, 經常不斷地與南下的冷空氣相遇, 形成忽冷忽熱、時晴時陰的雨濕天氣。

2. 清明傳統習俗

清明時節, 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 更是中國人重視“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 宋代高菊澗的《清明》詩雲:“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 血淚染成紅杜鵑。 日墓狐狸眠塚上, 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各地清明雖都有祭祖之習俗, 但其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 北方地區常有“清明不戴柳, 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 死後變豬狗”的說法,

而且從人們把清明稱為“鬼節”的意義上看, 插柳、戴柳似有驅邪避煞、消災解禍的作用, 所以, 民間還把清明稱為“寒食節”。 也就是在清明這一天, 有不動灶火, 忌食熱食, 否則要遭到神的懲罰的說法。 我國臺灣地區的祭祖方式更顯不同, 臺灣縣誌記載:“清明, 祀其祖先, 祭掃墳墓, 必邀親友同行;婦女駕車到山, 祭畢, 席地而飲, 薄暮而還”。 這些古代舊時的遺風保留至今, 說明人們對清明的重視。

清明養生

清明時節, 自然界的寒來暑往、節氣交替及其所帶來的風寒濕熱等氣候變化, 其對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響, 因此清明也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

1. 注意“病從口入”

清明節氣, 天氣漸暖而多雨, 且忽晴忽雨, 如此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 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同時也是呼吸道傳染病, 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 因而要認真注意天氣變化, 增減衣服, 以及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 尤為注意“病從口入”。

2. 飲食仍以清淡為主,忌食“發物”

此節氣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的食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因此“寒食節”也有一定的養生道理。

由於清明節後雨水漸多,氣候潮濕,人很容易犯春困,出現精神疲倦,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等濕困之症,尤其是素體脾胃虛弱之人,容易惹濕,故清明節氣飲食仍以清淡為主,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淮山等五穀粗糧為主。

3. 注意調節情緒,心情舒暢,動中有靜

清明節有著雙重的意義,既是一個生機盎然的節氣,又是踏青掃墓、追悼先人、悲痛傷感的祭祀節日。在追悼先人的同時,更要關注自己的健康。清明節是對親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是一次宣洩哀傷的機會,有利於排解不良情緒,更利於心理健康。從另一方面看,對於失去至親的人,清明節很容易觸景傷情。眾人聚在一起掃墓,也容易造成一個“情緒場”,因為悲傷的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老年人在掃墓時,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所以情緒上注意不要過分悲傷,否則容易遏制春天生髮之氣機。

另外,春季也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高發期,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 掃墓時最有親人陪伴。同時這個節氣亦是高血壓的易發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如太極拳等鍛煉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

4. 清明戶外踏青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是春天養生的特點,告訴人們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在家坐臥太久,因為“久臥傷氣,久坐傷肉”。所以,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情,在庭院裡散散步,甚至可以隨意地披開頭髮,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伸展一下筋骨。

醫學指導

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 顏芳主任

擅長:

各種急慢性心、肺、腦及急性消化道出血等常見急危重症的中藥、針、灸主導的中西綜合救治,冠心病、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常見心血管疾病的中醫藥治療,各種原因發熱、時行感冒、久咳、汗症、便秘、失眠等常見病、疑難病的中醫藥調治。

出診時間:

2. 飲食仍以清淡為主,忌食“發物”

此節氣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的食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因此“寒食節”也有一定的養生道理。

由於清明節後雨水漸多,氣候潮濕,人很容易犯春困,出現精神疲倦,四肢乏力,食欲不振等濕困之症,尤其是素體脾胃虛弱之人,容易惹濕,故清明節氣飲食仍以清淡為主,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淮山等五穀粗糧為主。

3. 注意調節情緒,心情舒暢,動中有靜

清明節有著雙重的意義,既是一個生機盎然的節氣,又是踏青掃墓、追悼先人、悲痛傷感的祭祀節日。在追悼先人的同時,更要關注自己的健康。清明節是對親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是一次宣洩哀傷的機會,有利於排解不良情緒,更利於心理健康。從另一方面看,對於失去至親的人,清明節很容易觸景傷情。眾人聚在一起掃墓,也容易造成一個“情緒場”,因為悲傷的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老年人在掃墓時,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所以情緒上注意不要過分悲傷,否則容易遏制春天生髮之氣機。

另外,春季也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高發期,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 掃墓時最有親人陪伴。同時這個節氣亦是高血壓的易發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如太極拳等鍛煉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

4. 清明戶外踏青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是春天養生的特點,告訴人們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在家坐臥太久,因為“久臥傷氣,久坐傷肉”。所以,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情,在庭院裡散散步,甚至可以隨意地披開頭髮,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伸展一下筋骨。

醫學指導

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 顏芳主任

擅長:

各種急慢性心、肺、腦及急性消化道出血等常見急危重症的中藥、針、灸主導的中西綜合救治,冠心病、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常見心血管疾病的中醫藥治療,各種原因發熱、時行感冒、久咳、汗症、便秘、失眠等常見病、疑難病的中醫藥調治。

出診時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