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詞燴:“未知生之可樂,焉知死之可悲”!要想幸福,請愛文學

支持我們, 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 印像

《創作與欣賞》 作者:顧隨

前言:顧隨先生, 1920年自北大之英文系畢業後, 即投身於教育工作。 講授詩詞最能得其神髓, 而且也最富於啟發性的一位非常難得的好教師。 先生之講課既是重在感發而不重在拘狹死板的解釋說明, 自表面看來都是閒話, 然而事實上先生所講的卻原來正是最具啟迪性的詩詞中之精論妙義。

對文學作品, 人若能欣賞, 是跳出來了;文學若真能把人抓住, 人只剩下跟它跑, 便無暇批評了。 創作的路是從何走上去的?從欣賞引起創作的興趣, 從欣賞走上創作的路子。 既曰欣賞, 必是“愛好”。

“愛好”二字, 真美, 真是幸福。 “愛好”是一件最美的“東西”(太具體), 一件最美的“事情”(愛好非動作), 愛好是最美的觀念。 每人都該有其愛好, 一個人活著必有所愛好, 始不致上吊、跳井、自殺;假如一旦在世上失掉愛好, 就失掉生活的勇氣、興趣了。 “未知生之可樂, 焉知死之可悲”, 此兩句是高明的話。 生之所以可樂, 便因有所愛好, 其物件不外人、事、物。 外國有個故事:一個活不下去的人居然因了一條狗而活下去了。 狗值不得愛, 而她居然愛了, 難道她就為這狗而活著麼?不然, 不然。

她活著, 是因為她心中有活著的動機(源泉)。 既有愛好的源泉, 便要有物件、有寄託;愛好的源泉尚未枯竭, 而又苦於不得物件, 於是寄之於狗。 一個瞎女孩, 一生未結婚, 老年好養貓, 此亦因她愛的源泉未枯竭, 須有所寄託。

生命只有一個, 人到死回腸百轉。

“慷慨捐生易, 從容就義難”, 此指死節。 人多所留戀, 不是怕死。 假如生命和錢財一樣, 花完還可再來還好, 但生命只有一個。 人到東西只剩一個時, 沒有一人不是吝嗇的。 浪子一擲百萬, 但到只剩一錢時反而吝惜。 生命就是一個人一去而不返, 人對死不是怕, 是對生愛之至。

我們對生命吝惜(好意), 不僅是出於本能, 還要想到保留此生命要做點什麼, 這需要理智。 對生命的留戀生於愛好, 故愛好對人生增加不少的勇氣和興趣, 給我們的生活增加不少幸福。

一個沒有愛好的人, 是人世間最沒福的人。 但我們既有愛好, 必有所求。苦求而不得,豈非痛苦?但一個人能做到無愛、無求、無失,叫他聖人、仙人、佛,但總之不是人。既要做一個人,到了無愛、無求、無失,這樣怎麼活呀!人有所愛好,不但增加人勇氣,而且是福氣。人在有所愛、有所求時,是最向上、最向前的,其中一方面是專一。在有所愛、有所求時,心最專一(精誠),由精誠生出偉大。人有所愛、有所求,別的都可不要,都可犧牲,什麼都忘了,一忘便是最大舒服,而其來源皆生於進取之心。還有,人在有所愛時,他的生命力最旺盛,精神最活潑,而且這時人是最美的一個人。

對別的人、事、物是愛好,對文學便成為欣賞。小時候看東西並不懂而記住了,現在一熟悉,好像有意義。

文學要與生活打成一片,有什麼生活寫什麼文章。老杜詩沉著,可見其人做人實在;作品浮淺,其人便可知是飯桶;魯迅文章頭緊腳緊,可見其認真、要好。現在有的文章散松沒勁,可見其心散。文學最能表現作者,文學最能代表人格。

《詩品》、《文賦》、《文心雕龍》、《典論•論文》、《史通》,你讀它,言中之物需要瞭解(瞭解是自己的事,不用先生講),物外之言需要欣賞。再看他文章,哪一個不是創作?

支持我們,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 印像~

必有所求。苦求而不得,豈非痛苦?但一個人能做到無愛、無求、無失,叫他聖人、仙人、佛,但總之不是人。既要做一個人,到了無愛、無求、無失,這樣怎麼活呀!人有所愛好,不但增加人勇氣,而且是福氣。人在有所愛、有所求時,是最向上、最向前的,其中一方面是專一。在有所愛、有所求時,心最專一(精誠),由精誠生出偉大。人有所愛、有所求,別的都可不要,都可犧牲,什麼都忘了,一忘便是最大舒服,而其來源皆生於進取之心。還有,人在有所愛時,他的生命力最旺盛,精神最活潑,而且這時人是最美的一個人。

對別的人、事、物是愛好,對文學便成為欣賞。小時候看東西並不懂而記住了,現在一熟悉,好像有意義。

文學要與生活打成一片,有什麼生活寫什麼文章。老杜詩沉著,可見其人做人實在;作品浮淺,其人便可知是飯桶;魯迅文章頭緊腳緊,可見其認真、要好。現在有的文章散松沒勁,可見其心散。文學最能表現作者,文學最能代表人格。

《詩品》、《文賦》、《文心雕龍》、《典論•論文》、《史通》,你讀它,言中之物需要瞭解(瞭解是自己的事,不用先生講),物外之言需要欣賞。再看他文章,哪一個不是創作?

支持我們,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 印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