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南宋國寶級文物教你怎麼過好小長假——風靡中華的踏歌行

《踏歌圖》, (南宋)馬遠,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說到“踏歌”這個詞, 想必各位讀者並不陌生。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句“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已經膾炙人口。 但“踏歌”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活動呢?

這是一種古老的舞蹈形式, 用腳踩踏地面, 伴隨著足踏的節奏而作歌, 遠在漢代就已興起, 到了唐宋更是風靡盛行。 在郊外出遊、戰爭勝利、歡慶豐收的時候, 都可以看到人們用踏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喜悅。

說了這麼多, 有的讀者可能會問:我在畫中只看到了高山, 為什麼叫“踏歌圖”呢?踏歌的人在哪兒呢?別急, 相比高山, 人當然是很渺小的了。 放大一些您就能看清了。

《踏歌圖》上的踏歌者位於畫面下方(亦即近景處)。 近景山澗小溪, 路邊栽滿翠竹, 幾位農夫微帶醉意, 邊走邊唱, 踏步為節, 十分快樂。 一位老者剛過小橋, 右手扶杖, 左手撓腮, 搖身抬腿, 踏歌而舞, 憨態可掬。 隨行的二老一人雙手拍掌, 雙足踏節, 另一人正抓著前者的腰帶躬腰扭動。 後面的行人肩扛竹棍, 上挑葫蘆, 和節而踏。 四個人動態不一, 卻韻律和諧。

山道的左面還有兩名兒童, 一個孩子稍大, 正觀看農夫們的踏歌, 另一個孩子十分活潑, 手舞足蹈, 似乎也要加入“踏歌”的行列。

畫面的中景和遠景則描繪高聳的山峰, 宮闕在其中若隱若現。 在看畫的時候您有沒有發現, 圖中的山石棱角分明,

像是被斧頭劈開的一樣?中國畫技法中, 用來表現山石﹑峰巒和樹身表皮的脈絡紋理的畫法叫做“皴”, 因形狀和視覺效果的不同分為披麻皴、礬頭皴、牛毛皴等等。 《踏歌圖》中的這種皴法名叫“大斧劈皴”, 正是馬遠最擅長的一種。

山石用大斧劈皴技法

馬遠對繪畫技法的純熟掌握並非一日之功。他祖籍山西永濟,是南宋光宗、甯宗時期(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的畫院畫家。從他的曾祖父馬賁開始,馬家便世世代代在畫院任職:馬賁是北宋畫院待詔(待詔:以一技之長供奉內廷的人),馬遠的祖父和父親又是南宋畫院待詔,再加上他的哥哥、他自己以及他的兒子,難怪時人稱老馬家為“一門五代皆畫手”。

從小接受繪畫薰陶的馬遠不負眾望,成為了當時南宋畫院的領軍人物。他與同時代的另一位畫家夏圭一道,對五代、北宋以來的山水畫風進行了重大變革。

五代、北宋時期,山水畫多為“大山大水”式:山巒雄渾厚重,占了畫面的絕大部分,顯得氣勢宏大,具有很強的力量感。

北宋 範寬《溪山行旅圖》

到了南宋,這種全景式的山水畫構圖發生了變化。山峰不再頂天立地,更多的是奇異峻峭。畫家常將景物安排在一角,在畫面上留出許多空白。整幅畫顯得非常詩意而富有生活氣息。構圖的方式雖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但若論變革的關鍵人物,非馬遠、夏圭二人莫屬。

夏圭《溪山清遠圖》(局部)

身為職業畫家的馬遠,對各種題材都很擅長。他的畫作也得到了宋甯宗和皇后楊氏的喜愛。北京故宮還收藏有12幅馬遠畫的《水圖》,分別描繪“洞庭風細”、“長江萬頃”、“寒塘清淺”、“黃河逆流”等不同水景。其表現力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絕。

馬遠《水圖》之《寒塘清淺》

馬遠《水圖》之《長江萬頃》

由於高超的畫技和對宋代畫風的重要變革,在中國畫史上,馬遠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三人並稱為“李劉馬夏”,又稱為“南宋四大家”。他開創的水墨蒼勁畫風在南宋畫院成為典範,追隨者很多。有許多佚名的畫作,都是馬遠一路的風格。即使在南宋滅亡後,這種風格對元代、明代畫壇,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

馬遠對繪畫技法的純熟掌握並非一日之功。他祖籍山西永濟,是南宋光宗、甯宗時期(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的畫院畫家。從他的曾祖父馬賁開始,馬家便世世代代在畫院任職:馬賁是北宋畫院待詔(待詔:以一技之長供奉內廷的人),馬遠的祖父和父親又是南宋畫院待詔,再加上他的哥哥、他自己以及他的兒子,難怪時人稱老馬家為“一門五代皆畫手”。

從小接受繪畫薰陶的馬遠不負眾望,成為了當時南宋畫院的領軍人物。他與同時代的另一位畫家夏圭一道,對五代、北宋以來的山水畫風進行了重大變革。

五代、北宋時期,山水畫多為“大山大水”式:山巒雄渾厚重,占了畫面的絕大部分,顯得氣勢宏大,具有很強的力量感。

北宋 範寬《溪山行旅圖》

到了南宋,這種全景式的山水畫構圖發生了變化。山峰不再頂天立地,更多的是奇異峻峭。畫家常將景物安排在一角,在畫面上留出許多空白。整幅畫顯得非常詩意而富有生活氣息。構圖的方式雖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變,但若論變革的關鍵人物,非馬遠、夏圭二人莫屬。

夏圭《溪山清遠圖》(局部)

身為職業畫家的馬遠,對各種題材都很擅長。他的畫作也得到了宋甯宗和皇后楊氏的喜愛。北京故宮還收藏有12幅馬遠畫的《水圖》,分別描繪“洞庭風細”、“長江萬頃”、“寒塘清淺”、“黃河逆流”等不同水景。其表現力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絕。

馬遠《水圖》之《寒塘清淺》

馬遠《水圖》之《長江萬頃》

由於高超的畫技和對宋代畫風的重要變革,在中國畫史上,馬遠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三人並稱為“李劉馬夏”,又稱為“南宋四大家”。他開創的水墨蒼勁畫風在南宋畫院成為典範,追隨者很多。有許多佚名的畫作,都是馬遠一路的風格。即使在南宋滅亡後,這種風格對元代、明代畫壇,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